诸葛亮为什么说"街亭"是他的根本,街亭失守,蜀军进不得进,退不得退?

猴大爷说




诸葛亮说街亭是他的根本,是有道理的。从地图上看,街亭是咽喉。是长安往西凉的必经之路上的险峻之地,狭窄谷地。守住了街亭,就掐断了长安与西凉的联系。

其实,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目的和步骤是很明确的。第一步,切断长安和西凉的联系。第二步,占领西凉。这两步实现了的话,第三步夺取长安,控制潼关,就容易的多。这三步实现,则意味着北伐成功,有了东出潼关一争天下的基础。

所以,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未被采纳。既使突袭长安成功,但并不意味着胜利,反而是三面受敌,背靠秦岭,是一个很危险的处境。

相反,只有先拿下西凉,就保证了兵源、马匹和后勤供应,这才是进军长安的重要保障。



街亭,是第一次北伐的关键。守住了街亭,才能拿下西凉,拿下西凉,才有了拿下长安,控制整个西部的资本。所以,街亭非常关键。

整个战役中,赵云邓芝的陈仓道疑兵,吸引魏军主力。孔明趁机突袭拿下天水三郡。这一切都还顺利。只要街亭守住,这个胜利果实就保住了,北伐的第一步就成功了。

然而,诸葛亮太高估自己的得意门生了。特意将这个大功给马谡,为提升马谡做准备,扶持自己的势力。马谡的任务是守,是堵住救援天水的魏军骑兵。这个任务其实不难,据险坚守,设置拦截,挡住过路的轻骑兵。街亭段是黄土河谷地,挖沟、设鹿角等等,办法很多。遗憾的是,马谡并没这样做,扎营高处,反被魏军围困,惨败。



街亭失守,就意味着全盘棋输了,天水三郡县也保不住了,整个计划无法实现了。诸葛亮只好捶胸长叹,退兵回汉中。宣告第一次北伐的失败。

也就是说,街亭关系着蜀汉第一次北伐成败的关键。得街亭,则得西凉。得西凉则得长安,得长安则得天下。



阿呆梦话,见笑了。


阿呆梦话


先看一副地图。


从这幅地图上看,街亭的位置,正好处于关中到凉州的交通要道。那么这跟街亭失守有何关系?

那关系可大着呢!首先我们要搞清楚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有人说是为了直取长安,从而占领关中。否也,否也。从诸葛亮北伐大军进军路线上看,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目的其实不是长安,而是凉州。

你们仔细想想,从汉中到长安,一共有四条道路,分别是子午道、褒斜道、陈仓道以及傥骆道。但是,这四条路,诸葛亮并没有走,当初进军之时,魏延曾说,派一支奇兵出子午道直取长安,可一战定。不过诸葛亮并没有采纳,除了此计太危险之外,还有诸葛亮这次北伐志不在长安,而是关中以西的凉州。

那诸葛亮是走了哪里?陇西大道。

严格上来说,这条路不是去往关中的最好道路,而是去往凉州的。因此,我可以这样认为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真正目的是占据凉州。之后一步步蚕食关中。

这样看来,街亭的位置就十分重要了。凉州被攻,关中的魏军兵马自然要进军援助,那么街亭就是他们必走之路。只要守住街亭,就能挡住魏军的支援。有人说可以沿渭河沿岸行军呀?可是那条路太过艰险,不适合大军行军。

因此,街亭是魏军入凉州的最佳通道。

当初,第一次北伐期间,诸葛亮首先派出赵云,打着自己的旗号兵出褒斜道,让魏军误以为蜀军这次是要攻取长安。可是诸葛亮这边,则是率大军兵出祁山,整个凉州震动,加上兵力过少,因此陇西三郡安定、天水以及南安三郡尽皆望风而降。

而魏军在中计之后,得知凉州有失,便立即派张郃率军救援。诸葛亮知道街亭的重要性,于是派马谡前去镇守。

不过诸葛亮万万没想到,马谡竟然如此不堪,街亭在他手中突然失守,加上诸葛亮也没有什么紧急预案,于是不得不匆忙撤退。


自此,第一次北伐失败。

该概述不是三国演义里面的故事情节,而是历史上的诸葛亮北伐。我是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青史回声,欢迎关注我。

青史回声


街亭位于甘肃省天水市張家川回族自治县龙山镇所属西梁子,西梁子由东向西,是著名的断山,南北两河环绕,该山不与周围诸山相连。三国时马谡屯兵山上,司马懿断南北两河,久之,屯兵不战自乱。

街亭地形是一处宽约6公里、长达十几公里的开阔地带,是关陇大地的咽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街亭所处的位置是一个河谷开阔,四通八达,南北山势险要,进能够攻,退可以守的战略要地。此地为“五路总口”,西北是山地、东南是秦岭,如果曹操得街亭,则诸葛亮北伐进无所据,街亭是交通要道,是诸葛亮北伐谋定的运输枢纽。

马谡在街亭被张郃打败之后,诸葛亮进军失利,只能率军退回汉中,并且将西县一千多户百姓一起迁回汉中。诸葛亮用兵谨慎,不用魏延子午谷出奇兵的计策,因为这条路线道路崎岖,崇山峻岭,车马很难同行,而且后勤补给也是问题。所以诸葛亮北伐六次都是从祁山出兵,从冀中出发经过武都,过岐山到街亭,这一路线是诸葛亮北伐规划的必经路线,好处是道路宽阔,利于进军。像这种兵家用武之地,被敌军所夺,诸葛亮又不肯出奇兵险胜,所以诸葛亮说街亭是他的根本。





人文历史深谈


马谡被诸葛亮委任守街亭是在第一次北伐的事,汉中通往长安一共5条路线,祈山道地势平坦适合排兵步阵,运送粮草等,缺点就是绕远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是走的这条道。马谡真正面对的敌将则是张郃。

先来看看张郃有多强大,张郃作为曹操手下五子良将之一南征北战,一生杀敌无数、战功赫赫,实战经验更不用多说,能力完全可以排在曹将中前5名。

诸葛亮一厢情愿的让一位毫无实战经验的人去对阵张郃,结果注定会惨败而归。伴随着马谡失街亭,诸葛亮面对的难题接踵而来......

街亭的地理位置:是蜀军唯一一条平坦的粮道的要地,并且山高谷深,地势险要,为历史上重要军事关隘、就是所谓的兵家必争之地,进可攻关中,退可守陇右。就此地理位置而言,街亭是当仁不让的‘重中之重’。

马谡失街亭后,大好形势被逆转,诸葛亮就不得不痛苦的下达撤退的命令。

一是、粮食运输不过来,没有粮食怎么打仗?

二是、想要在魏国大军固守的情况下,再攻下街亭,已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反而曹魏主力军队可以轻易快速来到陇右战场,此时诸葛亮、魏延等人还被凉州诸郡所牵制,如果不及时撤退,蜀国大军很可能尽数覆灭。

无奈之下诸葛亮只能放弃新占领的陇右三郡,返回汉中,第一次北伐到此失败了。


70后大叔讲历史



事实如此!街亭为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根本,是阻碍曹魏援军入陇的关键节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街亭有失,各条战线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北伐战役将全线崩盘,而且毫无回旋的余地。


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可谓是用心良苦,蜀汉军民沉淀了五年的时间,才组织了这场入侵曹魏的大型战役。

诸葛亮的战略目的非常清晰,趁曹魏偏远边境陇右地区疏于防范之际,举数万大军出其不意的将其拿下。然后以陇右五郡为北伐据点,解决蜀道难、战线长,以及粮草押运不济等诸多问题,与曹魏进行持久对峙。

待到根基稳固之后,西可以图取凉州,东可以俯瞰关中,退可以回防陇右。


诸葛亮大军,前期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打出了出其不意的效果。陇右五郡由于常年处在比较安逸的状态下,疏于防范,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皆迫于诸葛亮的威势,倒戈相投。

眼看陇右五郡已得其三,只有陇西、广魏二郡仍然在负隅顽抗、坚守待援。至于广魏方面,有渭水作基础,城池坚固,资源充足,很难在短时间内攻克。

于是,诸葛亮将战略目标,紧紧的锁定在了陇西郡……


曹睿亲出长安,遣张郃、曹真领大军,支援陇右地区。除此之外,上邽郭淮方面,也有蠢蠢欲动之势,南安方面又被金城太守骚扰。

诸葛亮马上制定了防御计划。

  • 一方面,主力部队继续攻打陇西地区,争取在敌军援军赶到之前,拔掉陇西据点;
  • 另一方面,以马谡为先锋大将,截断张郃入陇的必经之地街亭,给陇西的主力部队拔掉城池,争取足够的时间;
  • 箕谷方面,遣赵云领一支偏师,佯装攻打右扶风郡郿县地区,吸引曹真的主力大军,以缓解街亭方面的压力。
  • 上邽方面,遣高翔领一支偏师,入驻于柳城,以防止郭淮的偷袭。
  • 南安方面,守城将士依城坚守。
那么?街亭的重要性就出来了……

一旦街亭有失,张郃的五万大军,第一时间就会介入到陇右诸郡的混战中。他可以分兵支援陇西,也可以伺机偷袭天水,甚至可以支援郭淮,都是可以的。所以!诸葛亮的每条战线,都会变得压力倍增。



另外!张郃打了胜仗,曹真也不会闲着,同样!他也会给赵云施加压力,赵云的疑兵,自然而然被曹真识破,并且可以轻松击败。上邽郭淮,也会全力进攻柳城。包括广魏郡在内,一旦张郃进入了陇右地区,广魏郡的危机也就不存在了,甚至还会伺机打援。

诸葛亮看中街亭,不是没有道理的……它是曹魏大军入陇的咽喉要道,只要守住街亭一个月,主力大军就可以拔掉陇西城池。反之,如果街亭被拿下了,张郃的五万大军,就会介入到陇右的混战局面,各条战线都会受到连带影响。

可惜可惜……


爱尚文史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不仅是马谡惨败,而且赵云邓芝大军在萁谷也被曹真十万大军惨遭击败,即是街亭不失,第一次北伐一样的无功而返。

第一次北伐,蜀军几路大军惨败,为何只杀马谡?街亭真的有那么重要吗?未必!

张郃五万精兵都是轻骑兵,在当时就是快速反应部队,也许马谡王平所属部队刚到,张郃五万骑兵可能已经快到了,马谡来不及深挖壕沟,搭建城墙。两军势力悬殊,马谡王平有两万兵力,张郃五万精兵,且大部分是骑兵,两军弑杀当然骑兵占优势。所以,马谡在选择占据山上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再说,就是马谡王平按照诸葛亮部署,深挖壕沟,搭建城堡,即是堵住了张郃五万精兵,那司马懿十五万大军从陈仓南下,仍然可以从南面堵截住马谡王平大军后路,那将一样等待的是全军覆没的可能。还有曹真十万大军从萁谷击败赵云后,可以直取汉中,诸葛亮大军回撤的路都没有了。

诸葛亮进攻陇右地区,虽然占据天水,南安,安定三郡。每攻下一座城池,都会有大量将士重大伤亡,陇右地区人口贫乏,不能补给军士与粮草,不能达到以战养战的战略目的。即是占据陇右,在魏军从萁谷,陈仓小道南下战略攻势下,蜀军还是要主动丢弃已经占据的陇右三郡,撤军回汉中自保。

子午谷道虽然有风险,但魏延大军直逼长安,即是失败也有战略恐吓的意义,可以迫使张郃和曹真撤军自保长安,可解街亭之危,是谓“围魏救赵”也。








襄阳论语


失街亭,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时的一次重要用人失误,不但断送了这次战略战机,更是让蜀军损失惨重,给夷陵之败之后的蜀汉集团以沉重打击。

街亭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根本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获得了天水等三郡士众的支持。而街亭,是防守曹魏集团进攻夺回的战略据点。

在刘备死后,蜀汉集团暂时陷入固守的境地,诸葛亮一时之间也是陷入蜀汉内忧外患的矛盾境地,于是他励精图治,先是在内部推行严格的法律法规,加强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对南方少数民族也上演了七擒孟获,获得了百族认可,在形式上来说,蜀汉集团实现了真正的统一。


而曹魏集团与蜀汉集团已经有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阶段没有发生战争了。此时的曹魏集团,主力集中在合肥、荆州等地附近,正在与孙吴集团发生着冲突。

之前因为不支援关羽而投降了曹魏的孟达此时被曹魏集团委派在新城之地,防守蜀汉,此时因为与同僚之间发生矛盾,暗中与诸葛亮联系,想要反叛曹魏,回归蜀汉。

所以从形式来看,此时的诸葛亮如果占据住街亭这一据点,那么势必可以稳定的获得陇右之地。陇右之地不但可以作为粮仓,而且是一个良好的兵源地,还可以联结羌族,对兵力单薄的蜀汉来说无疑好处巨大。

诸葛亮战略错误,主力放在陈仓,却被曹魏估算个正好

诸葛亮以马谡为主帅,带领军马防守街亭,目的是想要保住已经吃到嘴边上的天水三郡。而他的主力部队从这里出发,前往陈仓,想要快速拿下陈仓并突进到关中之地,威胁此时防守空虚的长安城。另外一路疑兵让老将赵云和邓芝率领,东出箕谷,假装要直接攻打长安。

可惜曹真的动作非常快。他的三路人马也准确估算到了诸葛亮的想法,派张郃带军攻打街亭,派一路人马围攻要出箕谷的赵云, 以剩余主力大军集结在陈仓城,防守诸葛亮大军。

诸葛亮三路人马,其余两路都先后遭遇失败,而主力部队又在陈仓毫无所得。一时之间连已经吃到嘴边上的陇右地区也不得不吐出来。从整个形势来看,蜀汉集团虽然冒了一下头,但是被曹魏一榔头打了下去。

街亭一失,蜀汉进退失据

诸葛亮退守,则必须在汉中保留下来一支强大的防守力量才能保证汉中不被尾随而来的魏军突破。如果不然,那么势必让曹魏集团携刚刚胜利的优势,把蜀汉集团攻灭掉了。

而本来诸葛亮是要稳扎稳打,先拿下陇右地区,对关中徐徐图之的,现在失去了陇右地区作为据点,则整个蜀汉大军依然要穿越漫长的秦岭山路才能够走到曹魏跟前,这是一种极大的人力物力的浪费。

所以一时之间,诸葛亮错失大好时机,导致第一次北伐的失败不说,没有建立据点,还让曹魏集团发现了蜀汉集团的图谋。所以从此之后曹魏集团总是在西北之地保留主力部队,对蜀汉有了防备之心。


阿庆还是阿庆


大家以为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目的是为了攻占整个魏国,那就大错特错了。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分天下,但是实力不太均等,魏国算上荆、扬二州一部分,总共有12个州,实力最强。吴国有扬、荆,交三个州。而蜀国只有益州,实力可能较吴国还要差一些。

诸葛亮北伐想一口气吃掉整个魏国简直痴人说梦,所以,他的目的在于拿下凉州。这就是为什么诸葛亮舍近求远,千里迢迢从祁山出兵的原因。



从图一中可以看出,从雍州到凉州的进军路线有好几条,其中几条分别派赵云等作为部分兵力牵制住曹真等人,同时让队友孟达引开司马懿。此时切断凉州和雍州的路线只有两条道了,第一条是陈仓渭水道,这条道由诸葛亮本部顶住,魏军很难过来。第二条为陇山道,陇山道的出口就是街亭。

所以,诸葛亮的目的很明显了,本部顶住魏军的同时,派人守住街亭,然后派魏延等大将把南安、陇西郡拿下,再支援街亭,那么这场战争就结束了,凉州就被拿下。

所以街亭这个位置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而且马谡这个人也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反而他是非常有谋略的,诸葛亮很多计谋都找他商量的。诸葛亮当时派他守街亭这么一个重要的地方也不是随便乱派的。只是当时的情况非常特殊,我们也不要被三国演义误导了。

大战一触即发,司马懿可不是吃素的,一看诸葛亮这动向就知道他要干嘛,虽然自己要去搞孟达,但是他派了最厉害的大将张郃领兵五六万飞速奔向街亭。

而蜀国这边马谡也是飞速赶往街亭,毕竟还是马谡这边先动身,也先到达街亭,这时候他只要拖住魏军就行,能守住更好,拖住一段时间就好。当时马谡只有一万人,可能当时平地上的要塞已经被破坏掉了,要真防守起来可能顶不住,所以他才想到上山上防守,这样利用地形优势可以以少打多。



马谡再傻也不至于不知道山上缺水,但是他并不担心这个,因为他知道他的目的是在短时间拖住敌人,在到缺水的这段时间也够用了。而张郃的目的是马上攻下街亭,没时间长耗着,这种情况,张郃其实在山下根本攻不下,只能围着先。

而这时候出现了一个特殊情况。其实在山上和缺水都不是问题,当年项羽背水一战破釜沉舟,势气那么旺,而这时各个都要反马谡呢?

因为马谡没有威望!马谡从来没有带兵打过仗,很多士兵都不服他管理,连王平都不服他,一看被围住了,大家都非常有怨言,心里也很慌,背后没有信心支撑。然后军心大乱,最终只能失败。

所以街亭一失,陇山通道打开,魏军源源不断地可以过来支援,你诸葛亮天大的本事也拿不下凉州了。


博古论今天


纵观诸葛亮整个军事生涯用兵的特点,其实就是一个稳字。怎么稳法?用正不用险,虑胜先虑败。

一伐,在曹魏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一口气拿下三郡,大有割据陇西之势,北伐形势一片大好。任用马谡,失掉街亭之后,诸葛亮是果断放弃好不容易取得的战果,以保全蜀汉实力为优先项,并没有造成之前刘备在夷陵和之后姜维在段谷的伤及蜀汉命脉的大败。刘备败在不果断,姜维败在冒险,这和诸葛亮一伐形成鲜明对比

二伐出散关攻陈仓,个人觉得这更多的是诸葛亮配合东吴石亭之战胜利的一场“秀”。无论从兵力、粮草各个方面看诸葛亮似乎都没拿出收复中原的气势,打打就粮尽而退了。

王双死在了追击的路上。

三伐与二伐互相掩护,卡住了郭淮,以优势兵力拿下武都阴平,说明诸葛亮用兵虽然稳,但并不死板。

四伐经过三年准备,诸葛亮准备大干一场。这时曹魏方面主帅变成了大军师司马懿。战前司马懿立flag说诸葛亮不懂变通、志大才疏,结果交锋就被打得再也不敢和诸葛亮打正面。李严督运粮草不力,诸葛亮撤军。

张郃死在了追击的路上。

五伐,司马懿也有了进步,他知道诸葛亮谨慎,提前在诸葛亮出兵的地方做了准备。于是就成了一个十矿玩家上岛蹲塔下的故事。诸葛亮在这次北伐里过劳死,诸葛亮临死前还做好了蜀军撤退的部署,使得蜀军主帅虽死却能从敌境安然撤退。

司马懿想追,但想了想王双张郃故事,停下了。

“善师者不陈,善陈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亡。”

诸葛亮未必是一个非常能打胜仗的军事家,但他一定是一个“善败者”。

所以假设诸葛亮来亲自守街亭,他会考虑如何安营扎寨,扎寨在山上会有什么后果,魏军会不会围山,会不会断我军汲水的道路……

守不守得住另说,但如果守不住,诸葛亮带领街亭守军能全身而退是大概率事件。

说不定哪个人又在追击诸葛亮的路上了呢?。


飒沓如流星


街亭是重要的军事要地,主要就是因为他是通往西凉之类地方位唯一的一条大路。只要能够切断这里和凉州和魏国的联系,就不用担心被魏军给包剿了。诸葛亮最开始也没有占领街亭的想法,只是希望街亭失守的时间能够更长一些。当时诸葛亮带着人一起去进攻了上邽,只要能够控制住这里,再加上街亭,就能够彻底将西凉和魏国的联系切断了,那他的北伐就成功了大半。

街亭是当时非常重要的地方,可是被寄予厚望的马谡却并没有守住街亭,甚至连给诸葛亮拖延的时间都非常少,导致诸葛亮没有完成入侵计划。诸葛亮担心魏国包剿,只能够带着那些人撤回蜀国。也不是诸葛亮不想要再支撑一段时间,主要是曹真带着魏军已经从斜谷道那里进入,还打败了带着少量兵力的赵云,这让诸葛亮的压力的非常大。

当时的蜀军非常被动,不计失去了凉州作为支点,还让蜀军原本完整的战线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缺口。为何最后所有人都要杀了马谡,就是因为诸葛亮所有的计划都被他给破坏了,要是他没有失误的话,诸葛亮就能够顺利拿下长安了。要是这样的话,蜀国的国力会大大增加,不会是三国最弱的国家,反而会成为最强大的国家。要是诸葛亮能够指挥好的话,真正的统一也是有可能的,可惜因为马谡的失误导致这一切都成为了泡影。

要是街亭不重要的话,丢了也就丢了,可是作为重要的军事要地而且马谡还曾经立过军令状,这才会让马谡在回来之后就接受了审判。诸葛亮对于马谡的死亡是非常痛心,但是他却也知道自己不能够阻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