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就业缴费基数40%划算吗?会比60%基数缴费养老金低多少?

liujinda22


楼主您好,灵活就业的缴费基数是40%划算吗?会比60%的缴费基数养老金低多少呢?实际上灵活就业的缴费基数40%相对来说会比较低一些,当然实际上从2019年开始,那么全国各个地区的缴费指数都已经恢复到60%~300%之间的缴费指数,所以说很多低于60%的地区,那么是不允许按照百分之四六十以下来进行交费,比如说北京地区,四川地区那么都要相应的,在两三年之内提高到最低的标准60%,然后缴纳自己的社保待遇。

所以说灵活就业人员如果你还可以选择40%,那么我相信最多也就只能够交个两三年的时间,就只能够提高自己的缴费指数了。因为这个缴费指数已经低于全国标准的60%,所以说两三年以后那么就要提高到60%,当然40%很明显是要为60%最终所获得养老金的待遇是要低的。

因为平均缴费指数是计算我们养老金待遇的一个重要条件,那么我们养老金待遇的高低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平均缴费指数,累计缴费年限和上一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这三个主要条件。如果说这样的一个参保条件发生变化的话,那么我们社保的待遇实际上也会发生一个根本性的变化。所以说40%交费的人群很明显要低于60%,大概至少在15年以上的缴费群体当中会低于200块钱左右。


社保小达人


确实在北京、四川等地,为了照顾低收入的灵活就业人员,出台过这样的优惠政策,不过国家在2019年5月份的《降低社会保险缴费费率综合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要严格把握社保缴费基数的最低比例问题,全国要统一到60%。因此,北京、四川等地都提出了过渡性方案。2019年7月,北京首先将最低缴费基数上调至46%,2020年7月上调至52%,2021年7月上调至60%。


我们养老保险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过去按照40%的缴费比例缴纳养老保险,会不会养老金低很多呢?


其实,按照40%的缴费基数缴费,是国家对灵活就业人员等困难群体的特殊照顾。在社平缴费基数是8000元的情况下,养老保险40%基数是3200元,60%基数是4800元。在相同缴费比例的情况下,缴纳费用至少要节省1/3。


按照养老金计算公式,我们的社保缴费产生的养老金待遇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


基础养老金等于(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的指数化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退休时个人账户的余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基础养老金跟社会平均工资、缴费基数、缴费年限等因素挂钩。说我们按照40%档次缴费一年,退休基础养老金待遇可以领取0.7%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如果按照60%基数缴费一年,基础养老金待遇是0.8%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


社平工资8000元的情况下,40%基础缴费一年基础养老金是56元,而60%基数缴费养老金待遇是64元,基础养老金待遇相差只有1/8,明显还是低缴费缴费更划算。


个人账户养老金又是另外一种情况。个人账户养老金跟退休时个人账户的余额和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有关。个人账户的钱实际上是按照缴费基数的8%划入个人账户的。按照3200元基数缴费,进入个人账户每月是256元;按照4800元基数缴费,每月进入个人账户是384元。如果都按照60岁退休,计发月数是139个月计算,每缴费一月会增加个人账户养老金1.84元和2.76元,比例是2:3。这完全是按照缴钱的比例来的。


尽管个人账户养老金更加公平,但相对而言总体,还是通过基础养老金对低缴费基数人员进行照顾的。


不过,虽然对于个人有照顾,但是对于社保基金压力却很大。


除了退休时的养老金计算,在退休以后每年增加养老金待遇,也有定额调整、挂钩调整、适当倾斜三种方式。


40%缴费基数退休的人员和60%基数缴费的人员待遇差距不大,但是缴费却相差1/3。国家在进行养老金可持续发展的时候,做的测算就是缴费基数最低60%,因此,自然而然会逐步收集有关缴费政策了。


贝多财税


很多参加社保的人都想知道,养老保险缴费基数有高有低,那么低缴费基数是不是更划算一些?

实际上,我们要知道养老保险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但是多得的比例是有讲究的。我们可以通过养老金计算公式看一下:

养老金计算公式

目前我们的养老金计算公式,是2005年国务院《关于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所制定的,全国的计算方式是统一的,基本养老金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


(1)基础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等于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的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缴费指数实际上就是缴费档次,比如我们按60%基数缴费,当年的缴费指数就是0.6。我们不用求平均缴费指数,我们需要知道按60%基数缴费每缴费一年,基础养老金都会增加0.8%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如果我们按照40%基数缴费,计算公式计算出可以领取0.7%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

这样,计算出来基础养老金只会相差1/7,而缴费60%基数是40%基数的1.5倍。凭我们的理解,肯定是40%基数划算了。

按照这样的比例计算,正确的数额应当是0%的基数缴费更划算,一分钱不用缴纳,至少退休时每年可以领取0.5%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可惜国家没有这样的政策。本身40%的基数缴费政策也不符合规定,这是一些地区对于中低收入人群的特殊照顾政策。国家2019年5月《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实施方案》已经明确,缴费基数低于60%的地区要逐步过渡到60%。北京、四川等地都陆续出台了过渡性方案。

(2)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退休时个人账户的余额除以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退休时的计发月数是全国统一规定的,2005年至今没有任何变化。40岁是233个月 ,50岁是195个月,55岁是170个月,60岁是139个月,70岁是56个月。

个人账户的余额一般是按照缴费基数的8%每月划入个人账户的,不过2005年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前划入比例曾是11%。这种情况下,个人账户养老金的钱数主要就跟缴费基数相关了。按照60%基数缴费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待遇,就是40%基数缴费的1.5倍。

个人账户养老金万一没有领取完毕,去世可以继承。对于企业职工来说,个人账户的钱数恰好等于个人缴费的钱数不会吃亏。但是对于灵活就业人员来讲,个人至少还要承担12%的统筹账户部分,万一去世的早有一定的可能会亏本。

养老金会增长

除了退休时计算养老金之外,退休以后养老金也会每年进行调整。2005年制定的养老金正常调整制度,是由国务院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物价变动情况、社会平均工资增长情况,统一发布养老金调整的比例。养老金调整的方式主要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适当倾斜三种方式来进行。

定额调整,是所有的退休人员都增加相同的钱数,比如山东省市退休人员人人增加50元。虽然说贯彻的是公平调整部分,但是相对于个人缴费,明显是照顾低缴费基数的人员。

挂钩调整,是按照缴费年限和养老金水平挂钩,分别增加养老金。缴费年限调整,只按缴费年限,不考虑缴费基数。

倾斜调整,是对于艰苦偏远地区退休人员和高龄老人的倾斜照顾,额外增加养老金。一样没有考虑到缴费基数。



所以,总体来看我们的养老保险缴费,还是缴费基数越低越划算。但相对而言,缴费基数越低养老金待遇也是越低的。低缴费基数政策,仅是国家对低收入人群的一种照顾。可以自由选择缴费基数是国家征缴制度还不完善的一种表现,未来国家会通过强化社保征缴政策,努力使社保征缴基数跟大家的真实水平一样。


暖心人社


楼主您好,灵活就业缴费基数是40%划算吗?会比60%的缴费养老金会低多少呢?这个40%的缴费基数只是针对于个别地区才会拥有,并不是全国所有的地区都拥有40%的缴费基数,当然全国绝大多数地区按照灵活就业形势来缴纳自己基本养老保险的人群,他选择最低的缴费标准只能是60%,因为已经不允许按照40%来进行交费。

从2019年社保税改以后,包括这个社保降费方案出台之后,明确要求各个地区要逐步恢复到60%~300%,这样的一个缴费区间之内,所以说有些低于60%的地区,比方说北京市和四川省,据我所知是低于60%,可以选择40%,甚至是50%的缴费标准,但是近两年以内一定要恢复到60%,所以说今后将不能够选择按照40%来缴纳自己的基本养老保险。

我们只能够按照60%来缴纳自己的基本养老保险,但是退休以后是按照平均缴费基数计算自己退休金待遇的,所以说你如果说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是按照40%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的,那么今后选择了60%的标准,很有可能你最终的平均缴费基数大概是在50%左右,所以相对于60%的人群来说,自己的退休金可能会低一部分,具体低多少钱还要,根据你们当地的这个平均社会工资,包括你的缴费年限来决定。


懂社保


现在已经不允许按照40%的缴费了,最低缴费基数是60%。

大家好,我是社保专家思之想之,灵活就业缴费基数40%划算吗?会比60%的基数缴费,养老金低多少呢?

社保最低缴费单60%

之前,少数地方,允许社保最低缴费基数是当地平均工资的40%,比如北京和四川,其他多数地区最低缴费是60%。

从2019年开始,国家进行了规范,在降低社保费率的同时,规定了参加社保的缴费区间是60%到300%,缴费基数低于60%的需要逐步过渡到60%。

所以现在已经不允许按照40%的基数来缴费了,以北京为例,出台了逐步过渡到60%的办法,北京2019年将最低缴费基数上调至46%,2020年7月上调至52%,2021年7月上调至60%。

养老金会低多少钱?

按照40%来缴费,养老金肯定是要比60%要低,具体能低多少钱,就要看当地平均工资以及缴费年限等条件的高低。

举个例子,同样是缴费15年,退休是当地上年度平均工资为5000。

按照40%缴费,基础养老金=(5000+5000×40%)÷2×15×1%=525

个人账户养老金=5000×40%×20%×40%×12×15÷139=207。

养老金一共732元。

按照60%缴费,基础养老金=(5000+5000×60%)÷2×15×1%=600

个人账户养老金=5000×60%×20%×40%×12×15÷139=311

养老金一共911元。

可见,在上述条件下,60%缴费比40%缴费养老金要高179元。

所以,养老金还是要多缴多得,在经济条件允许情况下,还是要提高缴费档次。

更多社保问题,关注思之想之。欢迎点赞留言讨论。


思之想之


灵活就业是指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所、保险福利、劳动关系等方面不同于传统主流的就业方式。灵活就业人员是指在劳动年龄范围内(男60周岁、女50周岁以下)以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形式实现就业或再就业的人员,包括:自雇型就业,有个体经营和合伙经营两种类型;自主就业,如自由职业者,律师、自由撰稿人、歌手、模特、中介服务工作者等;临时就业,如家庭小时工、街头小贩、其他类型的打零工者。

灵活就业人员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必须按规定进行就业登记、以个体身份参加社会保险,按规定缴费基数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

一、缴费时间 :

男未满60周岁、女未满55周岁的人员,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本人向现档案托管单位或原所在单位提出书面参保申请,由现档案托管单位或原所在单位报当地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确认后,办理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手续。其中,1993年1月1日以后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补缴1993年1月至解除劳动关系之月单位和个人当期缴费(含利息),也可以经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依据原始资料核实其在原单位的劳动关系存续后,由个人按同期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办法补费(含利息)。与国有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按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可最早由个人从1999年1月起补缴灵活就业期间的养老保险费,以历年公布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一次性补缴。

曾在国有企业工作时间累计满10年,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人员,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本人提出书面参保申请,一次性补缴养老保险费(含利息)、按现行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具体为:以历年公布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按照历年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缴费比例,从办理参保手续当月起向前补缴。其中,缴费和视同缴费年限不足10年的,一次性补缴养老保险费至缴费和视同缴费年限满15年;缴费和视同缴费年限满10年及以上的,一次性补缴5年的养老保险费。按以上办法补缴后按规定计算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并建立和记录个人账户。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缴费年限累计满 15年及以上的,在男年满 60周岁、女年满 55周岁时可按规定办理按月领取养老保险待遇手续,并且不再缴纳养老保险费,和国家干部、固定工、合同制一样终身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逐步提高。养老待遇多少与实际缴费年限长短和缴费基数大小有关。其中曾在原公有制企事业单位参保缴费满10年(含视同缴费),且灵活就业2年以上的女性参保人员,经本人申请,可以选择在50-55周岁之间办理退休手续。

  灵活就业养老保险的缴费时间和其他养老保险一样,最低年限为15年,但缴的时间年数越长就越好。

二、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缴费比例

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缴费基数按照上一年当地的平均工资计算,我们现在当地就60%和100%两个,也有的地区是5个档位,按照60%缴纳是586元,按照100%缴纳945.4,不同的地区费用是不一样的,灵活就业人员选择其中一档缴费基数,再按照缴费比例缴费即可。

三、灵活从业人员与企业职工在缴纳保险时有何区别

1、《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也就是说:在企业参加社保,需依法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个险种。

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自愿参保的,只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灵活就业人员不纳入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的参加人群范围。

2、《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职工参加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由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职工不缴纳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

简单来说,在企业参加社保,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工伤和生育全部由用人单位缴纳,而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自愿参保的,参加的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费用全部由个人缴纳。

四、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计算方法

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到达退休年龄办理退休手续,养老金的计算与职工一样,要根据本人的养老保险缴费年、个人帐户余额、办理退休时上一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等因素进行计算。以当地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的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三百(个人按经济状况选择)为缴费基数,缴费比例为百分之二十。退休后养老金的计算方法和企业退休人员一样。

退休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本人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计发月数(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

从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在缴费年限相同的情况下,基础养老金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就是自己实际的缴费基数与社会平均工资之比的历年平均值。低限为60%,高限为300%。因此在养老金的两项计算中,无论何种情况,缴费基数越高,缴费的年限越长,养老金就会越高。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喜欢请给个优质,谢谢


深圳小熊


 灵活就业是指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所、保险福利、劳动关系等方面不同于传统主流的就业方式。灵活就业人员是指在劳动年龄范围内(男60周岁、女50周岁以下)以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形式实现就业或再就业的人员,包括:自雇型就业,有个体经营和合伙经营两种类型;自主就业,如自由职业者,律师、自由撰稿人、歌手、模特、中介服务工作者等;临时就业,如家庭小时工、街头小贩、其他类型的打零工者。

灵活就业人员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必须按规定进行就业登记、以个体身份参加社会保险,按规定缴费基数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

一、缴费时间 :     

        男未满60周岁、女未满55周岁的人员,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本人向现档案托管单位或原所在单位提出书面参保申请,由现档案托管单位或原所在单位报当地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确认后,办理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手续。其中,1993年1月1日以后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补缴1993年1月至解除劳动关系之月单位和个人当期缴费(含利息),也可以经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依据原始资料核实其在原单位的劳动关系存续后,由个人按同期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办法补费(含利息)。与国有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按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可最早由个人从1999年1月起补缴灵活就业期间的养老保险费,以历年公布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一次性补缴。

      曾在国有企业工作时间累计满10年,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人员,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本人提出书面参保申请,一次性补缴养老保险费(含利息)、按现行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具体为:以历年公布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按照历年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缴费比例,从办理参保手续当月起向前补缴。其中,缴费和视同缴费年限不足10年的,一次性补缴养老保险费至缴费和视同缴费年限满15年;缴费和视同缴费年限满10年及以上的,一次性补缴5年的养老保险费。按以上办法补缴后按规定计算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并建立和记录个人账户。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缴费年限累计满 15年及以上的,在男年满 60周岁、女年满 55周岁时可按规定办理按月领取养老保险待遇手续,并且不再缴纳养老保险费,和国家干部、固定工、合同制一样终身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逐步提高。养老待遇多少与实际缴费年限长短和缴费基数大小有关。其中曾在原公有制企事业单位参保缴费满10年(含视同缴费),且灵活就业2年以上的女性参保人员,经本人申请,可以选择在50-55周岁之间办理退休手续。

  灵活就业养老保险的缴费时间和其他养老保险一样,最低年限为15年,但缴的时间年数越长就越好。

二、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缴费比例

      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缴费基数按照上一年当地的平均工资计算,我们现在当地就60%和100%两个,也有的地区是5个档位,按照60%缴纳是586元,按照100%缴纳945.4,不同的地区费用是不一样的,灵活就业人员选择其中一档缴费基数,再按照缴费比例缴费即可。

三、灵活从业人员与企业职工在缴纳保险时有何区别

1、《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也就是说:在企业参加社保,需依法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个险种。

        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自愿参保的,只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灵活就业人员不纳入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的参加人群范围。

2、《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职工参加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由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职工不缴纳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

       简单来说,在企业参加社保,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工伤和生育全部由用人单位缴纳,而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自愿参保的,参加的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费用全部由个人缴纳。

四、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计算方法

      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到达退休年龄办理退休手续,养老金的计算与职工一样,要根据本人的养老保险缴费年、个人帐户余额、办理退休时上一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等因素进行计算。以当地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的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三百(个人按经济状况选择)为缴费基数,缴费比例为百分之二十。退休后养老金的计算方法和企业退休人员一样。

      退休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本人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计发月数(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

        从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在缴费年限相同的情况下,基础养老金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就是自己实际的缴费基数与社会平均工资之比的历年平均值。低限为60%,高限为300%。因此在养老金的两项计算中,无论何种情况,缴费基数越高,缴费的年限越长,养老金就会越高。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喜欢请给个优质,谢谢





阿珂CoolTea


这个要具体参考所缴个人社保账户的金额来定,同时参考当面社会平均工资来确定发放费用!


数字化责任管理专家


这个具体要看当地的平均工资水平,每个地方的水平是不一样的,像一线城市都是上万,三四线城市都是几千块,所以养老金差多少和当地工资水平相关,养老金的计算方式都是一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