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户线6平方线,可是店内电器功率加起来18000瓦,能带的动么,带不动该怎么做呢?

炸鸡培训


进户线六平方,可是店内电器功率加起来18000W,能带的动吗?带不动该怎么做呢?

没有讲清楚是动力电还是照明电,也没有讲清楚六平方线是铜芯线还是铝芯线,所以按照单相电220V铜芯线来进行分析。

铜芯线六平方能带动多少功率?

家庭装修电线会分为两种铜芯线和铝芯线,目前一般家庭所使用的都是铜芯线,铜芯线要比铝芯线负载量大1.3倍每平方,所以在安装的时候一定要认清是铜芯线还是铝芯线,有的商家甚至用铜包铝来欺骗客户。

根据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六平方铜芯线允许长期电流最大是40A,单相电是220V,算出来的功率大概是8800W,这是六平方最大允许带动的负载,对比你的总功率明显不足。

18000W需要多粗的电线?

根据欧姆定律的公式I=P/U,当然,阻性负载和感性负载的功率因数是不同的,暂且认为认为是阻性负载1,这样可以计算出所需要的电流值是82A,当然这是满负荷运行就是所有用电器同时使用,达到了额定电流值。

怎么选择电线呢,根据下图中的参数,82A所需要选择的最起码是16平方铜芯线,目前六平方已经远远不够,有的人会觉得选用十平方也够用,那就要求所有用电器必须对半开启才可以。

如何改动?

1、更换总电线

按照上面所讲的把6平方铜芯线换掉,换为16平方铜芯线,但是更换之前一定要确定外置电能表是否能够承载82A电流,一般电能表最大支持100A,更换之前也需要和有关部门申请备案。

2、增加分支

可以从外置电能表引出两根进户线,分别接入两组配电箱中,把房间里的负载进行分配,能够平均分配更好,这样每个配电箱的进户线选用十平方就足够了,相比一个配电箱也安全的多。

3、改为动力电380V

由于用电器功率较大,对于同小区或同片区的用电会产生影响,建议申请动力电,也就是外置电能表是380V,这样就可以直接引入三根火线到配电箱中,然后再进行负载分配,注意三相平衡,而且换为380V,以后进户线只需要六平方就足够了。

总结

以上是本人观点,实际的情况还需到现场查看,再选择电源线和空气开关电能表的时候一定不能忽略用电器的启动电流,注意不要乱接乱拉,保证用电安全。


电气小行家


进户线6平方线,可是店内电器功率加起来18000w,能带的动么,带不动该怎么办?

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6平方能否带动18kw的用电器,按照常用理论公式和经验来看,16平方以下每平方是6A,那么6平方的电线就是36A,这也是为什么6平方电线配40a空开的道理。当然了理论上承载电流可能达到50a



18kw的额载电流应该是多少?单相电的功率是这样的计算的,P=UIcosφ(即18000/220),那么是81A,显然6平方在单相电中是带不起来的。三相电计算公式是P=√3UIcosφ,得出18kw是35A左右。因此三相电中6平方是足够店内的用电器使用的(注:cosφ是功率因数,阻性负载是取1,感性负载一般取0.8~0.9,还要乘以效率,这里暂时不计),常看我写的回答应该记住一点,单相1kw=4.5a,三相1kw=2a



回答第二个问题,带不动应该怎么办?处理方法有两个

①向供电部门申请三相电表,更换空气开关

②如果确定店内只能是单相电,首先查看电表容量是否合适,不然需要更换电表和空气开关。电表容量足够的情况下,如果可以的话把6平方线换成16平方线为最好。不好操作的话,可以再布一路6平方的电线到电箱(可能需要明配管路),这样就可以解决实际困难。


仅仅提供给提问者和头条朋友一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一只小电工


大家好我是骜捷百货老段,一名侃家居的电工技师。

肯定的回答,进户线6平方线,带不动18000W的电器。它承载不了这么大的电流。

无论进户是380V还是220V都不行。

1、假如进户线是220V,这是90%的选项。民用的大多是220V进户线,许多人的观点一直认为这种进户线小了,带不动18000W。

我的观点一样带不动。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单位化验室使用电炉子加热,每一台2000W,6平方铜线只能并联接6个电炉子,总线发热漏电保护器接线端容易烧糊。

后来进户线又加一路6平方线,因为再粗了,室内明线的确不好安装。

我们不能去计算同不同时使用18000W,电气安装规范必须按照最大用电来进行,万一同时用怎么办?

一到全部用电时去跟店主或者领导说,线不够粗不能同时用电?显然不合理。

2、假如进户线是380V,许多采用3相均衡用电器,计算出来的结果是可以带的动。

忽略一个实际问题用电器,如果都是380V用电器,显然带不动。

即使全是220V电器算,均分三路使用。火线粗细够了,零线呢?

三相四线进户,零线是多大呢?通用布线是走电缆。三相四线进户即使使用的是4x6平方的线。

6平方的零线能够用吗?18000W是不够的,零线会烧坏。

(不考虑漏电保护、空开等跳闸保护,那是人为限流了。)

在这里不想去做详细的计算,只是想解决实际问题。

假设我租了这么一个店,进户线就是2x6平方,使用18000W,只能分开使用。安全第一位。安装32A空开进行保护限流。

如果有幸进户线是三相四线3x6+1标准电缆,有一种办法完全可以带动18000W,有个前提是每个负载的功率一样同时启动,比如照明、加热等。采用星型接法如图

这种接法比较专业不建议,非专业人士采用,单独圈起来就是提供一种方法,知道就可以,我单位里加热设备,电加热管为了减轻零线压力,就采用星型接法。

好了就聊到这里吧,希望是真遇到这类难题来咨询或者学习的。

否则就失去意义,欢迎关注骜捷百货,每日晚上答疑解惑。


骜捷百货


进户线6平方线,可是店内电器功率加起来18000瓦,能带的动么,带不动该怎么做呢?


6平方铜线安全载流量

根据电线安全载流量口诀:“2.5以下乘以9,往上减一顺号走;35乘以3.5,往上加一减点五;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穿管根数二三四,八七六折满载流”可以估算出6平方铜线明线安装安全载流量大概为50A。

一般家庭线路都是3根穿管敷设,所以在50A的基础上要再按八折计算,那么穿管敷设安全载流量大概为50*0.8=40A。知道安全载流量以后,就可以计算最大使用功率了。

功率计算

功率计算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公式计算,另外一种是根据经验。

通过公式计算为:

根据经验计算:

对于家庭单相220V,一般可以按1KW大约4.5A电流计算。那么功率为:40÷4.5=8.8KW

注意:上述计算功率是6平方铜线穿管敷设,能长期负载的最大功率。

在我们实际应用中,家庭负载不可能全部同时工作,还有很多短时工作制设备(比如电吹风等),所以还需要取一个共用系数。

对于家庭配电,共用系数根据实际情况,大概取0.4-0.7之间。如果家庭用电同时使用的概率比较小,那么共用系数取低一些;如果家庭用电同时使用的概率比较大,那么共用系数取高一些。

总结

根据题意:进户线6平方线,店内电器功率加起来18000瓦。由于不同店铺共用系数不一样,这里分别讨论。

如果你家开的是饭店之类,负载同时使用的概率高,共用系数可以取0.7;那么计算功率为:18000*0.7=12600瓦>8800瓦,所以入户线可以采用10平方电线。

如果你家开的是维修店铺之类,负载同时使用的概率低,共用系数可以取0.4;那么计算功率为:18000*0.4=7200瓦<8800瓦,所以入户线6平方足够。

如果是普通家庭用电,共用吸收可以取0.5;那么计算功率为:18000*0.5=9000瓦≈8800瓦,所以入户线6平方勉强足够。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个人见解,如果还有其他观点,欢迎留言学习交流!

我是电工学院,专门负责电工培训、考证;想要学习更多内容,可以关注我!如果觉得不错,记得点赞、评论、转发!


电工学院


唉,这么多回答都是信口开河,顾左言右,一知半解,不切实际,楼主已经说了6平方线是既成事实,220v电压是不言而喻,那么多人非让楼主改380v进户,不如一步到位,10000v进户好了,6平方可以20kw,楼主直接逆天得了,看到这,无数涡轮增压喷射器已经要喷我,但是你们继续看下去就会目瞪口呆,为自己的智商和情商而惭愧,按照楼主的限制,唯一的办法,也是可行的办法,更是不需要劳动外人的办法,就是蓄能加逆变法,具体配置的我不用说,大家已经恍然大悟,咬牙切齿,恨自己艺不如人了,当然,会有人说成本问题,我估计几万块钱,总比改外线,供电局开口数十万,闭口上百万要强吧


撒了吧


我们家夏天晚上6台空调同时用,加一台冰箱,同时可能有3~4个热水器(租出去5个单间),每个单间加我们自己都是2.5的线单独进户。但是总电表进线就是6平方的,用了快5年了,也没问题


wuhanruan


大家好,我是专注家居和装修知识分享的家居杂坛。在这里,我会尽可能地把我所知道的一些知识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能支持!

我们家里装修的时候,大家大多数都需要去选择电线。但是对于电线应该多选择多粗的,很多朋友不是很清楚。例如是选择6平方的,还是选择4平方的,还是选择2.5平方的,很多朋友都很迷惑。所以个人想在这篇文章中跟大家说说电线线径选择的问题。例如现在有朋友问这样一个问题:进户线是6平方铜线的,所有的店内的电器功率加起来是18000瓦,能够带的动吗?如果带不动应该怎么办?


6平方铜芯电线的简单介绍

  • 所谓的6平方的铜线,6平方指的是电线的断面面积。6平方的铜线,具体说的就是这根电线的截面积是6平方毫米(由于6平方的铝线现在使用的已经很少了,就不在这里做分析了,下面都是按照铜芯导线来分析)。
  • 6平方铜芯电线,根据它所敷设的环境以及敷设距离的不同,它的载流量会出现很大的差异。由于这里我们计算的是店内使用的一些电器,所以它的敷设距离应该不是很长,就不考虑长度的问题了。但是由于在店内使用,肯定这根6平方的入户线是暗埋敷设的,不可能是明敷,所以要考虑这根电线的敷设条件。另外就是它的使用环境,应该按照常温35度左右来进行考虑最为稳妥。
  • 6平方的电线在暗埋穿管敷设的情况下,在35度左右的时候,它的安全载流量大概是30安到40安之间。这个误差其实就是导线的一个散热量决定的,还有就是导线本身的材质所引起的,所以无法给出准确的数值。

6平方铜芯电线所能负载的电器的功率

  • 第一种情况就是我们所使用的电压是220V的单相电。此时根据功率的计算公式,就是P=UI,然后乘上相应的功率因数,电器的功率因数一般取0.85。所以此时的功率P=UI=220*30*0.85--220*40*0.85,得出来的结果就是5600瓦到7500瓦之间。
  • 第二种情况就是我们家中的电压是380V的电压。那么此时同样可以根据这个功率的计算公式P=1.732*UI,同样的功率因数我们也是可以取0.85。那么根据这个功率的计算公式P=1.732*UI=1.732*380*30*0.85----1.732*380*40.*0.85;最后得出的结果就是17000瓦到22000瓦之间。


问题的综合分析

  • 第一种情况就是我们家里使用的是单相电入户,也就是220伏。这个时候我们通过计算发现,6平方的铜芯导线所能承载的最大的功率大概也就8800瓦;而我们店中所有电器的实际功率却达到了18000瓦,所以此时是肯定不可以使用的。这时如果选择电线的话,个人建议大家应该是选择16平方的电线才是合理的。
  • 第二种情况就是我们家庭中的电压是380V的三相电。那么此时我们通过上面计算得出的结果,我们知道,6平方的铜线可以承载的最大的功率是22000瓦。所以说这个时候这根6平方的铜线是可以负载我们家庭中18000瓦的电器的。
  • 解决方案:方案一:家中是单相电入户,也就是220伏时,如果选择电线的话,个人建议大家应该是选择16平方的电线才是合理的。方案二是控制家用电器的用电量,保持在8000瓦以内。方案三是使用三相电入户,可以去电力局申请。

家庭电线线径选择的具体步骤

  • 第一步就是计算我们家中的用电的负荷。计算电器负荷的时候,一定要把所有的电器计算在内。无论是常用的还是不常用的,都要把他们加进去,按照最大的负荷去进行计算。
  • 第二步是根据我们计算出来的家用电器的用电负荷,然后通过计算或者也可以查表直接找出需要的计算的电流。

  • 第三步就是根据上面我们计算出来的一个计算电流,据此我们来选择导线。选择方法同样可以查电线电缆的安全载流量表或者是依据电工的计算口诀来计算出。
  • 第四步是根据我们选择的导线的安全载流量,选择回路中的保护开关。就是常见的空气开关和漏电保护开关。

电路中导线选择的原则

  • 第一点,对于家庭中的用电,一定要按照全部电器同时使用的情况去进行选择。也就是说同时系数KX个人建议大家取1,这样是最保险的一种选择的方法。
  • 第二点,就是我们计算出来的计算电流,要乘以一个富余量的系数。一般常规的富余系数都是选择的1.2。也就是说在我们计算电流的基础上再乘以1.2来选择我们需要的导线。

结束语

关于使用6平方的入户线,店中所有的电器功率加起来是18000瓦,能不能负担得起,家居杂坛个人给出的答案是:在220V的电路中是负载不起的;在380中伏电路中是可以的。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大家还有不同的意见或者是更好的方案,也欢迎大家分享出来,以供我们共同交流探讨学习,谢谢大家!


家居杂坛


一万八千瓦你家空调电磁炉浴霸电灯洗衣机全开也没有那么高的瓦数。商用才可能。


就剩头我像了


国家电力局已经分出民用电和商业用电,民用定额3000瓦,所以进户6平方线,超过3000瓦要像电力局申请增压,不申请日后出现事故会定为违规用电。你这18000瓦显然不是民用电了,商业电最好三项进户,根据自己用电情况要求线的粗细,如果是自己开厂也可以申请独立变压器使用。用电一定要安全用电不要贪图便宜简捷,一旦出事故全都找回去了。


冰雨145445374


进线户6平方功率18000瓦能安全用电吗

现给在计算分析下

1,,电流丨=功率P÷电压U

18000瓦÷220V=81.8A

2,导线选择

铜线安全载流量1mm2按5/8个电流算吧

6平方X8=48A

81.1—48=33.1A超33.1A电流

如果是6平方塑铜还好点,是电缆怕起热早就冒烟了


2,导线更换方案

按计算得知你最低要选10方铜导线,如果更换不方便可在走一路6/10平方线路分流,把一部分用电器分到新导线上以确保安全用电

空开漏保选择

建议你选63/100空开,具体根据你用电量集中用电程度自己决定选多大空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