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那么以后谁来种地,怎么种地?

用户110578816612


现在农村确确实实存在这个问题,土地良田大规模荒置,曾经以土地赖以生存的村名,因为各种原因不愿意在村里面种田地。

为什么农村的人,不愿意继续在农村务农呢,我也是农村的八零后,基本上也没有种田种地了,我想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吧。



第一;70、80、90后对种田地的现状

60后的农村人已经快老了,想种田地,想做也不怎么做得动了,70后的大部分的人是跟随父母一起做过农活,也都懂得种田种地。在分土地的时候七零后是分到了田地的,但是70后的人大多数都去到城市里面务工了,不愿意继续务农。

农村80后的人,小时候也跟着父母做过一些农活,对于种田种地的单个活动,是懂得去做的。因为在八零后长大了很多人去外面读书,或者是父母外出务工,直接被带出去了,读完书之后就在外面工作,或者在外面务工。因此对务农和种田地的整个流程是不会的,因此即使八零后的人回去做,没有人带领不怎么知道做整个流程的农活。(当然我这里指的是大部分人群)

农村90后的人,因为独生子女比较多,都是父母眼里的宝贝疙瘩。只要父母能做的农活也基本上不用他们做,也有很多90后一出生父母就在外面务工,接触农村比较少,自然对种田地也比较陌生。农村90后的父母普遍的认为,种田种地没有什么出息,都不愿意子女像他们一样务农,所以也就没有怎么教他们做这些事情。父母基本上给子女宣贯的是,用心读书,在城市里面去工作,或者创业,因此90后的人对种田种地考虑得比较少。



二;不愿意种田地的一些原因

1、最主要的原因我觉得应该是,不挣钱!农民一年非常辛苦,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干一年,结果发现什么钱也赚不了。首先粮食和蔬菜不值多少钱,农民没有很好的渠道销售,往往被几个收购的人把价格垄断,价格压的太低。城市里面小红辣椒卖六块钱一斤,农村竟然出现五毛一斤的现象,农民采摘了不卖又容易坏掉,被迫低价卖。

再有就是化肥,农药和种植成本太高,种植出来的东西卖不起价格,甚至出现亏本的情况,很难维持下去。



2、外出务工比在家务农赚钱,在这个物质的时代,农民工也要吃饭啊,在农村务农也很辛苦,不仅要懂得什么时候耕地,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收获。还要懂得24节气,稍微懂一点天气的规律。

既然这么辛苦,农民肯定就选择外出务工了,虽然在外面做工也累,毕竟工作内容相对单一,没有在农村这样繁琐。收入相对比在农村有保障,这些年农民工在外面的收入也还相对可以。

3、在农村的消费和开支也大,人情往来,子女读书,结婚生子,改善生活,那样都要钱。没有钱老婆都很难取得到,生活支出的压力比较大。在农村务农根本满足不了,所以不管是70、80、90后自然就不愿意在农村种田种地了,很简单,人往高处走嘛!

三;种田地缺乏吸引力

在这个快速的经济时代,以钱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的时代。现在的农民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没有太多的选择,只能选择务农,现在可以选择进城务工,读书后出去做事。

做生意,创业也是农民工可以选择的方向,在众多方面的选择方面,在农村务农相对没有什么吸引力。不管几零后,都面临这样的困境,和抉择。

选择务农,生活情况还不如出去稍微做几个月事情的人。还有在农村和人们的观念中,务农不是一个特别体面的工作,所以就都不愿意在农村了。

四;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如果没有利益的驱动,很难吸引这几大零后回去务农,除非都在城市里面混不下去了。如果有些因素发生改变,也会吸引农业的发展。

1、政府大力扶持农村的种植养殖,当在农村的种植养殖有一定的价值,不管几零后应该都会吸引他们,去学习去做。

2,在农村开展一些项目,改变以前的那种种养模式,往新农村新农民方向发展。让项目有规模化,系统化管理,能够形成产销模式畅通,有一定的收入。



3、土地集中流转,统一管理,让种植更加规模化,机械化,自动化,效率化,实现农场制管理,让农民成为职业化,这样即能够保障中国的粮食供给,也能保证农民的收入问题。这样自然的就会有人去学习,因为如果往这个方向发展,农民这个职位又要重新学习,因为以前的经验未必有用。

未来的农民需要懂得操作设备,科学管理,商务洽谈,不仅仅只是种田种地。


乡村哑妹


我90年的,也算90后吧。老家皖南山村,我爸那一辈种地,我小时候栽过秧,挑过粪,放过牛,喂过鸡,村里的事,几乎都做过。

一直到上高中,渐渐的就不怎么干农活,这时候2005年左右,我们村里人许多都不种田,都出去到城里打工了。

为啥?因为种田只能将将维持一家人温饱,但赚不了钱,家里孩子上学,根本就没钱。

等我上大学,我家里就没人种田了,家里的田,除了一些用来种菜,其余的都响应国家政策,退耕还林,种上了树。

我们村是典型的皖南山村,窝在山里,山多田少,每家分到手没有几亩田,种田不划算,不如出去打工。

对于我来说,虽然是农村人,但不种田的原因很简单,因为种田没钱呀。再者,中国人都讲究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以现代中国人的见识,除非特殊情况,少有不让孩子读书而去种田的。

但话说回来,如今的时代,小农种田也是没有出路的,我们农村现在也有人种田,一般都是承包别人的田,少则几百亩上下,类似于国外的农场那样,称为种粮大户。

不像这样,种田有什么出路?

自动化、机械化种植、生产、收获,不适合小农个体。

老百姓考虑很简单呀,如果种田和上班一样能赚钱,肯定就有人种田的,毕竟对中国人来说,土地是永远不会贬值的。

至于谁来种地,我觉得也不必担心,国家有政策导向,自然会有人去做的。


菌尘


我老公家弟兄三个,都是农民,一共六亩地,当初说修路老二老三占了要修路的地,是想补点钱,结果公家没有一次性补给,按一亩地一年一千八百块钱补偿,剩下的公路边上得地,有一亩多吧,明明他两个都是农村妇女,结果一个也不下地干活,他们都种上了果树,但是他们从不修理果树,就等着国家占地补偿,老二老三在市里打工,他们媳妇也搬到市里,租房子让孩子在城市上学,业余时间也不找工作,男人一个月辛辛苦苦挣五千,她们就大手大脚花五千,看电影,做美容,打麻将,时不时还买上档次的衣服,打扮的花枝招展,浓妆艳抹,反正和以前农村勤劳善良的农村妇女天差地别,老二媳妇今年三十六岁,老三媳妇三十二岁,都刚买了房子还着房贷,但是就是不干活,农活也不干,也不再城市里打工,就等着男人养,一旦没钱了,就两口子吵架表演,婆婆就唆使大姑姐给他们填补钱,我是自力更生,一直上班而且省吃俭用,大姑姐从来没帮我们一分钱,现在大姑姐破产了没能力给老二老三媳妇钱了,大姑姐一次次来找我让我把房子抵押银行贷款,让我从娘家给他借钱二十万,还让我用工资本抵押贷款,一次次纠缠,装的很可怜让我们帮忙出钱,没办法和她闹翻了,他有钱都填补别人,要不是他这样没有原则的填补,老二老三媳妇也不会变成巨婴,反正我也没那么大的本事去养这样不干活光享受的人,我自己也是辛辛苦苦天天劳动上班,我也是省吃俭用,现在和大姑姐发信息吵了一架,不再搭理她,至于那两个巨婴,躲的远远的,一个也不见,这样的农村妇女怎么会这样,不干农活也不打工,挣一个花三个,没人敢说他们,你说一句人家就能吵死你,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只能远远地不搭理他们,两个恐怖的八零后农村妇女,


天地正气人间正道是沧


小时候不去田里种地,受了不少的挨打挨骂,田里活累死人,收成也差,糊糊口而已,现如今能出去挣钱就好,比种地强多了,挣得钱至少能回来建房,改造家里的环境和家里的家用开支,我们这里说的好,出去挣钱才是好,没听说种地种发了财的。


小五31447


如果种地能养家糊口,谁愿背景离乡出门打工,谁不想老婆孩子热炕头,一家人在一起看着孩子慢慢长大,如果一个男人窝在家里,捣时那几亩田地,还会被别人笑是懒汉,现在农业都是机械化,规模化,现代化。以我居住的地方为例,贵州习水吼滩,一个小坝子,不过在我们习水算得上第二大坝了,现在坝里的土地都承包出去了,不过我们农民可以去地里干活,打工挣钱,又收地租又可以赚钱,搞的还是大棚种植,每两三个月就有蔬菜出鹏,运往云川桂粤等地,所以地是肯定有人种的,当所有人都不想种地的时候,这块土地觉得有它爆炸的价值,肯定有人去种,这个问题无须担心,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必然也!





零角度1999


我们说说农村种地!

60后种地交公粮,勒紧裤腰带也要交、自己没有吃的也要交!那时候他们看到了新中国的希望,勤勤恳恳不需要回报,只希望国富民强,那个时代信息不发达,他们看不到外面的世界,觉得能吃饱饭已经是最美好的和平世界,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热爱农村这片土地!

70后他们父母告诉他们珍惜每一粒粮食,要诚实勤劳,要考大学才有出息,可是那个时候就已经很不公平了、农村和市里入学标准和教育有着明显的沟壑,农村孩子想要逾越沟壑真是千里挑一!他们大部分还是选择了作为朴实无华的庄稼人,虽然收入少可是勤劳就能吃饱一家四口人!他们努力用尽一生心血让自己的孩子脱离农村,学手艺,读书,鼓励孩子去做工,有一点点关系也要帮助孩子出去,因为他们认识到农村多么贫穷,资源多么稀缺,多么辛苦、脸朝黄土背朝天!

一家人辛苦种植30亩田,累掉一层皮最多赚15000元、还要看老天爷的脸色!而市里一个服务员打工一年轻松赚两万元,而且还面临着国外转基因玉米低价格冲击、现在粮食收到家卖不出去!诶,农民太多不公平,太多苦都被他们吃掉了!在这个信息发达的今天,他们看到了社会的丑恶嘴脸!坚决不许孩子在家!在外面饿死也不许回家!

80后90后生在福窝窝里、父母吃的苦不希望苦了娃,条件好了的今天,父母怎么可能希望孩子学会地里的粗拙。孩子去发展你们的梦想,在外面赚到钱了,等待国家有了好的政策回家建设自己的家园!如果没有一切你们永远别再回来!



财神1449316


不爱种地。不会种地。这都是因为不赚钱才产生的结果。如果种地会挣钱,谁爱撇家舍业?到遥远的他乡去打工。

人为了生存。都想多赚一点。把日子搞得好一点。

近些年,粮食价格。一降再降。已经低于成本价。而且连续三年,叫种地的人怎么活,再种可能就会赔死。没有办法只能放弃。到远处打工。不然孩子上学怎么办?老人生病怎么办?老人可以了。谁叫他没能耐。不是工人。没有退休金。死就死了,谁叫他命不好?不是工人。

孩子呢?能不要他去上学吗?还能继续像他爸爸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风霜雨雪。起早贪黑。费劲精力。到头来收入寥寥无几。甚至亏钱。

做父母的。一定要想尽办法。供孩子上学。逃离农村。逃离农民。希望老了。也会有退休工资。能够安度晚年。

不再经营农田。远离那伤心的大地。打工虽然不会发大财。最起码不会亏。孩子上学也会有保障。两个人出去。除掉花费。最起码一年也能拿家6万元钱。这些钱。要种50亩地。赶上好年头。粮食价格好。才能有的收入。

所以,走出去的。就不再想回来。在家的。无法生存。必须走出去。这样也好。将来的大地。会变成一片大草原。一望无际。不会有一点儿水土流失。可能还会是一件好事。


不会开的花蕾


80后没几个会种地,太辛苦了,挣点钱还不够过大年的,20年前种反季节(大棚/温室)蔬菜还能挣点钱,现在相差不大。

第一步买种子决定你的收入,种什么 选什么品种 什么时候上市最好 什么时候开始育苗,整地覆膜移苗栽培,整枝施肥农药 看天气就怕下冰雹,相当于哑医。

主菜:西红柿🍅黄瓜豆角上架最累人 叶类菜:菠菜油麦菜 油菜 生菜 香菜还好,果树比菜省事,2个人能种10亩苹果,但是2人种不了5亩杂菜,到忙时能累趴,天天早起摸黑。

看大局60后70后硬撑着干,等老人们彻底干不动了,只有少数80后会干的接盘,随着发展不断变化,以后是个啥样种植谁也不知道。




神龙过江


这些不愿种地的各种后们将来肯定会吃大亏,现在的中国仍然是分两种人的,城市人和农村人,这是现实的需要,因为城市有限,养不了那么多人,需要用拥有土地使用权来留住一部分人在农村生活,这个土地使用权,看似无利可图,却是农业户口的人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各种后们若不是考上大学转变了身份,单靠打工,靠父母的支持是难以长期生存下去的,一旦父辈己无力再从事劳动,把一家拥有的地权再流转出去,这些后代将成为真正的无业游民。


午夜阳光3226


“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那么以后谁来种地,怎么种地?

回答:我觉得种地或者说从事农业还是大有可为,但是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切入。

  1. 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 我相信大家都在超市里看到进口果蔬价格和国产果蔬得价格差,同样得一个苹果草莓,为什么差距会这么大,另外一个方面人家得产品品质比我们好,但是价格可能比我们更低,我觉得这里面主要得问题在于我们一直以来缺乏对农业产品得人群细分化得概念,在互联网行业,我们已经做的很出色,同样得聊天工具有:陌陌,微信,探探,钉钉,各有各得人群细分,但是请问我们得农产品有吗,我可以说很少。打一个比方就如樱桃来说,也就是这几年才有说等级之分,这一块主要还是从国外借鉴得经验,以前根本是没有得,产品分级只是一个方面,同样的我们要从产品得内在,外在,还有峰谷期这几块去考虑问题。

  2. 延长产业链,改变过去得单一得只是种植这一单一模式 这一块说,南方地区其实做的相对北方地区要好得多(无地域歧视),我在山东待过很久,一般来说农民就是只管种植,然后等到收购商来收购,好一点得话就是提前跟收购商谈好价格预定等,固然这种模式对农民来说是很省心得,但是收入也是很有限得,碰上市场行情不好得时候,也许卖得果子钱都不够成本。诚然这几年电商得发展,很多农村年轻人也做起了电商,微商,但是我觉得这只是一方面而已,这一次疫情以后,我觉得国家应该会对传统得农产品交易渠道进行改革,我觉得也是一个机会,另外农村得农村合作社也应该要主动得走出去,引进来,说句难听得话,现在很多得农村合作社诚然是某些人牟利机构而已,根本起不到真正帮助农民扩展销路得作用。另外,除了自己扩展销路以外,我觉得在有条件得情况还应该发展一下第三产业,采摘园,农家乐等,一句话不能把只是种地而已,要横向和纵向得扩展得自己得经营思路。

  3. 改进种植方式,引入资本,把种地当作公司一样来经营 随着农村改革得深入,土地流转,宅基地得流转放开,我觉得以后应该把种地当作公司一样来经营,引入资本,引入合伙人,我们一直说做事情要做你擅长得事情,往后得年轻人我想如果让他们单一得去种地我想没几个人会愿意,更多的时候我想我们往后得年轻人应该把先进得科学技术引入到种地上来,用互联网得思维来经营农业,飞机喷洒,AI技术,配合1.2点,我觉得未来得农业是大有可图,坦白说,未来笔者得发展也会在农业上去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