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頭刀,二刀有什麼區別嗎?為什麼農村老大媽都不願意吃頭刀韭菜?

WSJ天天看看


這幾天天氣很溫暖,韭菜的生長很快,剛好是吃新鮮韭菜的時候,不知題主是哪裡人,我們這裡不管是農村老大媽,還是城市老大姐,都願意吃“頭刀韭菜”,沒人喜歡吃後幾刀,頭刀韭菜一直也是賣的價格要比後幾刀高。



有人會說頭刀韭菜,可能農藥含量較高,所以人們都選擇吃第二刀的,在我們這裡不存在這種擔憂,超市對韭菜管理最為嚴格,如果農藥含量超標是不能在超市的,別的蔬菜好像都沒有韭菜這般嚴格。

且來說說頭刀韭菜與二刀韭菜的區別吧。頭刀韭菜也就是韭菜長出來之後第1次收割,這時候的韭菜最有韭菜味,它的根是紫色的,韭菜葉是翠綠翠綠色的,用它來包餃子最新鮮好吃。前幾天我們家就在門前的小地裡割了頭刀韭菜,切了豆腐乾,放了些蝦仁和扇貝丁一起調餡,包出來的餃子那叫一個新鮮好吃,簡直就是一絕。


那二刀韭菜又如何呢?一般情況下二刀韭菜,就不如頭刀韭菜的味兒那麼濃重了,涼地的韭菜還好,大棚韭菜看起來根發白,葉子也略微有些發黃,再往後幾刀更是吃起來像吃草,絲毫感覺不到是在吃韭菜。

如何才能保證後幾刀的韭菜像第一刀一樣的鮮美?再割了頭刀韭菜後要及時施肥,不然肥料跟不上,韭菜就沒有營養,也就長不好。但是切記不能立馬澆水,否則水倒灌入根部混著泥土,把韭菜芽就灌注了,韭菜就不長了。


雖然說“頭刀韭菜”一直是韭菜賣家吆喝的賣點,不過只要科學澆水施肥,二刀韭菜吃起來也還是不錯的,難道南北方生活的人們在吃韭菜方面有如此大差別?大家都喜歡吃頭刀韭菜還是二刀呢,歡迎留言評論。


靈子


您好,科學興農為你解答!

清明回家,母親用自己地裡的頭茬韭菜做了一頓春捲(菜莽),味道鮮美無比,母親在自家菜園只種了一平米不到的韭菜,割完頭茬做了十二個春捲,我一個人吃了四個,清明放假前一週,母親就已經打電話說,把頭茬韭菜給我們留著,等到放假再吃。母親的年齡六十出頭,一輩子生活在農村,叫做農村老大媽也不無不可,要說農村老大媽都不願意吃頭刀韭菜,可謂是大大的不切實際。

什麼是頭刀韭菜。莫把新苗、頭刀記混淆。

新苗韭菜:韭菜播種之後,長出的新韭菜。韭菜播種之後需要長達四五個月的時間,在這個時間裡,韭菜種植要經過施肥、除草、甚至是殺蟲治病等階段,會有一定的農藥殘留,另外,新長出的韭菜由於根部較弱,莖部細小,長出得獎韭菜也是乾乾巴巴、麻麻咧咧,一點也不圓潤,這樣的韭菜當然也就不會吸引農村老大媽的注意。

頭刀韭菜:韭菜根在來年春天長出的第一茬韭菜。一般情況下,這個韭菜才能真正稱之為頭刀韭菜,這個時期的韭菜經過一個冬季的養精蓄銳,長出來的韭菜葉片肥厚、綠綠油油、新鮮美味,這可是母親都不捨得吃,要等著孩子回來嚐鮮的美味。

新苗韭菜與頭刀韭菜差距較大,莫把兩者記混淆,如果親身經歷了韭菜的生長過程,就再也不會鬧出如此笑話。

什麼是二刀韭菜。

這裡說的二指的便是頭茬韭菜之後的二、三、四茬了,根據種植方法、設施等不同,每年韭菜能夠收穫2-4茬不等,頭茬之後的韭菜由於溫度升高,韭菜生長過快,每隔一個多月便可收割一次,這個時候的韭菜與頭茬相比,組織纖維較多、葉片較薄、質地較為粗糙,口感與頭茬韭菜相差太多,因此,不受農村大媽歡迎。

怎麼樣才能在家裡種植出美味韭菜。

無論頭刀還是二刀,如果自己家裡有條件,種上幾簇韭菜,每年便可吃到二到四次美味的新鮮韭菜。

第一步,去菜市場買上幾株韭菜根,如果菜市場沒有,也可直接購買韭菜種植進行種植。

第二步,準備好土壤。可在陽臺選用花盆種植,也可在自家菜地種植,土壤以腐熟的有機肥加入沙質土壤為主。

第三步,播種育苗。如果在陽臺種植,一年春夏秋三個季節都能夠種植韭菜根,如果是種子播種,每年4月下旬最佳,先將花盆澆水滲透,蓋上一層營養土,撒上種子,之後再蓋上一層營養土,保持盆土表面溼潤不結板,出苗後進行定植。

第四步,日常管理。一般情況下在每茬收穫之後便可對韭菜進行施肥,肥料以腐熟的有機肥為主,如果家庭陽臺與客廳相連,選用發酵過的芝麻餅、豆餅為好。如果發病,換土、換盆,把好的韭菜根留下繼續種植,天然無公害,堅持不用任何農藥為好。

選用韭菜種子進行播種,前兩年韭菜長勢較弱,選用韭菜根種植,過完年春天即可收穫頭茬韭菜,如果管理得當,自己種植的韭菜,不論頭刀還是二刀,都是無比美味。

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科學興農


前幾天去菜園子裡看了一下,家裡前些年種植的韭菜又長出來綠色的菜苗了。再加上這幾天的天氣以晴天為主,氣溫也比較暖和了,所以長勢也是很喜人的,基本上隔天去看一下就會長高很多。昨天,趁著天氣好,還把自家灶裡面僅有的一些草木灰灑在了韭菜地裡了,這樣再過一段時間就可以割頭茬韭菜吃了。

在我們這裡,以前確實是不吃頭茬韭菜的。老輩人的說法是頭茬的韭菜是發物,一般人吃了身體會受不了。很多人也不知道這話的真假,既然大家都說不吃,所以也是儘量不吃。可是農夫才不管這些呢,每年第一茬韭菜長出來了之後,就會興高采烈的割回來,然後用來炒雞蛋吃,特別的香。

對於頭茬韭菜和二刀韭菜,農夫的理解是開春以後採收的第一茬韭菜,而二刀韭菜就是指當年割的第二茬韭菜。在農村裡流傳著“頭茬韭菜,二刀肉”的說法,也就是第一茬的韭菜是最好吃的,而豬被殺了以後,第一刀割下來的肉也是最美味的。

對於資深的吃貨們來說,肯定是能吃出頭茬韭菜和二刀韭菜的區別的。在集市上,頭茬的韭菜價格是最貴的,其明顯要高於二茬、三茬韭菜。除了其數量少,提前上市的原因以外,還有一點那就是頭茬的韭菜是真的很美味,並且營養很豐富。這是因為韭菜在冬天以後,雖然地上的莖葉割掉了也不生長了,但是在地底下的根莖是在繼續生長的,這樣就會積蓄大量的營養和養分在根部,等到開春了,天氣暖和了,那其地上的莖葉就會因為營養很豐富,養料充足的原因,從而得以快速生長。這樣長出來的頭茬韭菜葉子更加的肥大、寬厚,吃起來味道和口感更加鮮美不說,關鍵是營養價值也更高。

我們知道韭菜本來就營養價值很高,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食用的。像體質偏熱的愛上火的人就要少吃韭菜,如果大量食用,會導致上火症狀更為嚴重。另外大病除愈的人因為自身的體制還比較弱,消化能力也較差,也是不宜食用韭菜的。而在過去有些人說頭茬韭菜是發物,那是因為這一次的韭菜營養價值更高,有些人吃了身體會受不了,所以就說頭茬韭菜不能吃了。

至於題主所說的為什麼農村老大媽都不願意吃頭刀韭菜,這個農夫認為更多的是因為捨不得吧。因為頭刀的韭菜價格要高很多,多數種植韭菜的人都是捨不得吃的。他們會等到後面的韭菜開始大量採收了才食用。農夫家裡就是種植蔬菜瓜果的,每年當蔬菜、瓜果開始上市的時候,一般都會先把前面一茬摘來賣錢。等到後面開始大量採收了,才會捨得自己食用,畢竟農民種點蔬菜、掙點錢實在不容易啊!


農夫也瘋狂


說起來韭菜,現在已經到了4月上旬,已經到了每年的頭茬韭菜上市的時候了,這個時候集市上,一般頭茬的韭菜都有賣的,而且價格還很貴,我們這邊頭茬的韭菜一般價格能賣到30元一斤。但是說到頭茬韭菜,可能很多人心裡面不太明白,到底什麼樣的韭菜才算是頭茬韭菜呢?其實很多人關於頭茬韭菜的定義並不是很清楚,一般來說,每年開春以後,長出來的第一茬的嫩韭菜就叫做頭茬韭菜,但是現在隨著市場的發展,各種炒作層出不窮,因此現在又有人提出了,必須是頭年種植長出來而且長出來的第一茬韭菜,這個才算是頭茬韭菜。



關於頭茬韭菜的定義,婆說婆有理,公說公有理,在這裡老張不想多費口舌去贅述這個問題,因為也沒有多大的意義。但是在我們這邊,卻有一個傳統的習俗,那就是農曆三月初五這天要吃頭茬韭菜包得餃子。原因是因為在中醫裡面,韭菜味甘性溫、辛辣,具有很好的補虛補陽的作用,尤其是對於氣虛和陽虛的人,食用頭茬韭菜滋補的效果非常明顯。這是因為頭茬韭菜和頭茬香椿一樣,都是韭菜的,根部積攢了一個冬天的養分,經過了冬天的雨雪風霜,因此頭茬韭菜的味道比較濃,也比較辣,吃到嘴裡面比較有味兒。以前的人生活比較窮,一個冬天在北方地區基本就是白菜、白菜得吃一個冬天,基本上嘴裡面都淡出鳥。韭菜算是園子裡面蔬菜上市比較早的一種蔬菜,因此頭茬韭菜常常能給人帶來口感上的直接衝擊,再加上北方喜歡吃餃子,於是頭茬韭菜吃餃子這個習俗就流傳了下來。



我們說了韭菜具有良好的溫補作用,但是對於很多人是不適合食用的,尤其是頭茬韭菜,這是因為頭茬韭菜在中醫裡面屬於發物,發物的話就很容易引起人體內一些熱毒發作。因此熱性體質的人不建議食用頭茬韭菜,尤其是那些臉上身上喜歡長痘痘的朋友,春天本來就特別容易身上長痘痘,如果吃了頭茬韭菜的話,基本上一晚上臉上都會全是痘痘,所以熱性體質的朋友要特別注意。現在農村人的生活水平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頭茬韭菜容易讓人上火基本上是人人皆知,尤其是一些農村中年婦女,丈夫大多在外務工一年難得回兩次家,在春天的時候如果吃頭茬韭菜的話,很容易“燒心”,夜裡失眠多夢。再加上婦女處於更年期的時候,體內雌性激素分泌會減少,肝火旺盛,這個時候也不建議使用頭茬韭菜,不然自己的老公就要遭殃了。


老張談三農


韭菜頭刀,二刀有什麼區別嗎?為什麼農村老大媽都不願意吃頭刀韭菜?

韭菜是大家熟悉的、喜歡的蔬菜,每年春天農村集市上,都會看到許多農村老大媽在擺攤叫賣:“頭刀韭菜,頭刀紫根韭菜”。那麼,韭菜頭刀,二刀有什麼區別?為什麼農村老大媽都不願意吃頭刀韭菜?山村梅花來解答題主的問題。



韭菜頭刀,二刀有什麼區別?因為這個頭刀韭菜,是經過了一個冬天儲藏的營養和能量之後,第二年春天它的生長尤其茂盛,根部比較粗壯,葉片寬厚,葉尖圓圓的,那麼這種頭刀韭菜吃起來不僅味道更好,而且它的營養也是會更加豐富的,所以說相信很多人也都發現了,在菜市場上賣韭菜的時候,這種頭刀韭菜價格會更加的貴很多。而二刀韭菜一般長勢比較慢,根部比頭刀要細一點,葉尖比較細。


頭刀韭菜比較好吃,為什麼農村老大媽都不願意吃呢?一是老人為了多賣個錢。老人抓住了人們對頭刀韭菜的追求,再加上一些商業的炒作,頭刀韭菜的價格會非常貴。農村老人在家裡收入很少,藉著頭刀韭菜營養高的噱頭,多掙幾個零花錢。二是老人的一片心意。老人在孩子面前,對於好吃的東西,一般都會說:“我不愛吃”,她的準心事是留給子女們,把老人認為好的東西,毫不保留地給孩子。其實好東西誰不願意吃,只是老人捨不得罷了。

頭刀韭菜與二刀韭菜其實沒有太多的區別,從營養成分上說,頭刀韭菜的營養成分的含量能相對多一點,成分沒有差別。作為年輕人,要讀懂老人的心事,平時多孝敬老人,不要聽老人說不願意吃、不願意用的,就覺得這個東西不好,或是老人不喜歡,實質上是老人對子女的一種愛的表現


山村梅花


韭菜屬於低溫抗寒類蔬菜,生長溫度15℃到25℃,長期高於30度葉子就會大量纖維化,跟草葉子一樣,口感極差,在20-25度之間生長迅速,因此也就鮮嫩,口感好。在10度以下幾乎停滯生長。

1;什麼是頭刀韭菜:韭菜由於以上生長習性,在北方地區,入冬以後就會進入生長停滯期,菜農會在入冬前割掉最後一茬,直到來年春季回暖韭菜進入生長期,到達收割標準,所以春天第一次收割的韭菜就叫頭刀韭菜。由於從入冬到回春需要幾個月的時間,低溫期很長,韭菜生長非常緩慢,光合作用積累的有效營養就非常多,低溫也不會使葉子纖維化,口感味道極其的好,北方人幾乎都知道頭刀韭菜好吃,好賣,價格高,深受人們歡迎。

2:頭刀和二刀有什麼區別:在割完頭刀後,季節氣溫也隨之升高,韭菜進入旺盛生長期,肥水條件好的地塊,40-60天左右就達到收割要求,這時收割的就是二刀韭菜,由於生長快,光合作用產生的營養素就沒那麼多,但這個時期的韭菜也不會纖維化,只是口感不如頭刀好,但因為過了頭刀期,市場上頭刀就成了稀罕物,少之又少,自然人們求之不得更是喜歡。割完二刀後,氣候進入中高溫季節,一般25度以上30度以下,這時的韭菜生長迅猛,大肥大水20天就達到收割要求,這就是三刀韭菜,由於生長時間短,葉子更鮮嫩,光照期短,葉綠素少,葉子呈現淺綠色,口感更不如二刀。

3:三刀後,氣溫會很高,30度以上,光照強度高,韭菜就會變的生長緩慢,葉子纖維化,口感很差,也有的菜農不收割三刀,利用夏季高溫期養本(培養根系),進入秋季採摘韭菜花,韭苔,雖然產量很低,也只是增加一部分收入而已,韭苔,韭花也是人們非常喜愛的菜餚,很受歡迎。採完韭菜花,韭苔後,割掉廢韭菜(沒有利用價值),隨著秋季氣溫降低,經常又進入旺盛期,一般菜農會根據市場,收割第四刀韭菜,收割完後進入冬季休眠期,直到來年第一刀收割。

4:為什麼農村老大媽都不願意吃頭刀韭菜:這種說法可能與地域有關,在南方熱帶地區可能有這種現象,我是北方人,不太瞭解。北方人和這種說法正好相反,只要買菜的大媽們都知道頭刀韭菜好,寧肯每斤多花幾毛錢也願意要頭刀韭菜,不論是包包子還是韭菜水餃,鮮味非常濃,人人都知道頭刀好。


驛動星期六


關於頭刀韭菜,其實每個地區的說法並不相同,有些地方認為不能食用,有些地方則會認為頭刀韭菜是最味美好吃的!不知大家有沒有聽過農村“初春四大鮮”,即:香椿芽、頭茬韭菜、頂花黃瓜、謝花藕,其實都是開春後的最好吃的第一茬食物!

關於頭茬韭菜能不能吃,應該與各地人們理解方式不同有關係!

關於第一茬韭菜,有些地方會理解為“頭茬韭菜”,有些地方則會理解為“頭刀韭菜”!如果從詞意區分理解時,這兩個概念應該並不是一回事!



“頭茬韭菜”:一般不建議食用!

這裡其實會理解為我們播種韭菜後收穫的第一茬韭菜,由於韭菜是剛播種的,可能根系生長髮育並不充分,因而韭菜生長並沒有得到充足的養分和水分,往往會營養成分不高或頭茬韭菜多纖細,長得也會參次不齊,就像一堆雜草一樣,因此,剛播種後生長的頭茬韭菜多不會食用,畢竟不好看也營養不高,並不好吃!

另外,由於頭茬韭菜多不食用,往往也是農戶噴灑農藥防治的主要階段,因而生長的頭茬韭菜會有較重的農藥殘留,並不適宜食用,所以說,有些地方會說“頭茬韭菜有毒”應該與這方面情況會有一定關係吧!



“頭刀韭菜”:應該是最好吃、最鮮美的!

一般來說,農戶種植的韭菜收穫幾茬後,會在入冬前自然枯死了,但韭菜根卻仍在生長髮育,會等到來年春天氣溫回暖後繼續萌芽生長,這是生長髮育的第一茬韭菜,便稱為“頭刀韭菜”!

之所以稱為“頭刀韭菜”,這是因為農戶剛播種韭菜後的第一茬並沒有用剷刀收割食用,而來春後韭菜根生長的第一茬韭菜因為是用剷刀收割自己食用的,因而被稱為“頭刀韭”!



由於此時的韭菜根系發達,而且也積蓄了充足的養分,因而此時生長髮育的第一茬韭菜就會葉子寬大、味道鮮美、辣味實足,是韭菜生長週期內最難得的美味!為此民間老話常說“頭刀韭菜,二刀肉”!這句老話意思實際上是說:來春收割的頭茬韭菜和殺豬時第二刀的豬肉往往是最好吃的食材!

所以說,關於頭刀韭菜、第一茬的“香椿芽、頂花黃瓜、謝花藕”,其實都是最佳美味食材,由於營養豐富、特別鮮嫩、又味道鮮美,在市場上賣價往往也是最高的!只可惜這類美味只有現摘現吃才會體會到其價值所在,可能城裡人不一定能吃到哦!以上僅為個人見解!


龍百曉生


韭菜在農村裡是很常見的,人們包餃子時也經常用韭菜和肉來做餡料,人們經常會說到頭刀韭菜,二刀韭菜,那麼韭菜的頭刀,二刀是什麼意思呢?



在我們這兒,韭菜的頭刀,二刀說的是我們在收割韭菜的時間不一樣,頭刀韭菜說的是去年種植的,過了年後,第一次收割的韭菜叫作頭刀韭菜,知道了頭刀韭菜的意思後,二刀韭菜就不難理解了,二刀韭菜也就是在第一次韭菜收割後在生長出來的韭菜,第二次收割時就叫二刀。



為什麼農村大媽都不願意吃頭刀韭菜

在農村生活過的應該會知道,開春後的頭刀韭菜是很鮮嫩的,也很好吃,很香,這個時候也很多人用它來包餃子,在市場上賣的價錢也比較高,農村大媽不願意吃頭刀韭菜,應該是拿頭刀韭菜去了換錢,因為頭刀韭菜在市場上賣的價格高,可以多賣點錢,農村大媽捨不得吃,想用它換錢。



說了頭刀韭菜,我們在來說說頭茬韭菜,頭茬韭菜和頭刀韭菜是有區別的,頭茬韭菜是指當年種下去的韭菜,為了讓它的根部變的粗壯,會先把長的韭菜割了,這個就是頭茬韭菜,割了頭茬韭菜是為了讓下茬的韭菜長的更好,更快,更有利於提早上市,這種割下的頭茬韭菜我們一般是不吃的,因為這種頭茬韭菜比較細,不香也不好吃,二是頭茬時的韭菜一般都有打藥水,所以頭茬韭菜一般都是不吃的。


農友君


這個問題問的很奇怪。我們這裡從來沒有老人不喜歡吃頭刀韭菜的說法。真實的情況恰恰相反,老人們都喜歡買頭刀韭菜。

在菜市場買菜的時候,經常會聽到商販高聲叫賣“頭刀韭菜,頭刀韭菜!”一般年輕人都不知道買什麼樣的韭菜才對。這時候老年人都會推薦他們買頭刀韭菜。因為頭刀韭菜葉子又寬又厚,味道也比二刀韭菜鮮美。

那麼頭刀韭菜與二刀韭菜究竟有什麼分別呢?所謂頭刀韭菜就是開春後在大地裡自然發芽生長出來的第一茬韭菜。所謂二刀韭菜就是在第一茬韭菜收割之後。第二茬生長出來的韭菜。頭刀韭菜是上一年的韭菜冬天枯萎之後,今年春天繼續生長出來的。韭菜根部在泥土裡孕育了一個冬天,吸收了大量的營養。所以長出來的韭菜又粗又壯,葉子又寬又厚,又肥又嫩。這樣的韭菜不但賣相好,而且口感也非常好!愛吃韭菜的人都喜歡吃頭刀韭菜。由於二刀韭菜的生長期,氣候溫暖,雨水充足,韭菜的生長速度過快,這樣就造成二刀韭菜的口味比頭刀韭菜差很多。三刀韭菜比二刀韭菜還要差。至於三刀之後的韭菜,因為夏季氣溫炎熱,韭菜葉子長得和草一樣粗糙。一般很少有人吃。

韭菜不單是大家喜歡的一種蔬菜,而且也是一種中藥。韭菜別名:豐本、草鍾乳、起陽草、懶人菜、長生韭等。根部和種子可入藥,具有補腎,健胃,提神,止汗固澀等功效。在中醫裡,有人把韭菜稱為“洗腸草”。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韭菜。在民間韭菜有“發物”的說法。對於陰虛內熱及瘡瘍、目疾患者均忌食。

韭菜可以烹飪成很多美食。比如韭菜炒肉絲,韭菜盒子,韭菜豬肉餃子等等。現在正是頭刀韭菜上市的季節,請大家享用吧!!



海盜的旅途


韭菜是百姓餐座上最為常見的蔬菜之一,平日裡吃韭菜不稀罕,稀罕的是能吃上一頓“頭刀韭”。農村有“四大嫩”之說,即“頭刀韭、謝花藕、新娶的媳婦,黃瓜扭”,可見人們對頭刀韭菜的青睞有多深。

韭菜是百合科的多年生宿根植物,這“頭刀韭”並不是剛種下的韭菜發出的嫩芽,而是從往年種植的韭菜宿根裡發出的韭菜。由於宿根裡富集了大量的營養,剛發出韭菜墨綠挺拔、植物纖維含量較低,脆嫩多汁,辛辣味十足,是不可多得的早春食材。

人們吃韭菜的時候並不是連根拔起,而是用刀鏟齊地而割,留下宿根,所以就有了“頭刀韭”或“頭茬韭”之說。當頭刀韭採割完之後,再發出的“二刀韭”從口感上就大打折扣了,首先就是植物纖維含量高了,吃起來沒那麼脆嫩多汁了。

民間有“咬春”之說,即在立春後吃一些新鮮的蔬菜或“春餅”,而頭刀韭無論是包水餃還是做韭菜合子,都是“咬春”再好不過的食材了。但也有很多人不願意吃“頭刀韭”,因為人們常說韭菜是“發物”,而“頭刀韭”的“發性”更大,忌口的人常將它列入“黑名單”。

還有一些人認為韭菜宿根富集的農藥殘留很多,頭刀韭的藥殘量也自然增高,所以不願意吃“頭刀韭”。

【大鄉】專注科普三農領域的“冷知識”、“趣知識”,和您一起回味鄉土、鄉村、鄉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