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贾美玲:以事业为重,用心灵育人

河曲贾美玲:以事业为重,用心灵育人

河曲贾美玲:以事业为重,用心灵育人


  河曲视窗网特稿(河曲双语育英学校 贾美玲) 流年有声,岁月无痕。我在家乡河曲县的教育战线上已经度过了十个春秋。经过十年的沉淀,我从一个不敢直视学生眼睛的教学新手历练得更加深沉而厚重。

  曾几何时,我就幻想着站在三尺讲台上,用手中的粉笔书写壮美的诗篇,让知识的幼苗在孩子的心中成长。带着这份激情和梦想,我一路追寻,报考大学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师范专业。2009年我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回到了家乡河曲县沙泉乡成为了一名普通的教师。梦想就这样成真了,虽然我的梦想谈不上伟大,但它责任重大。因为教师,是塑造灵魂的工程师!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我就告诫自己,这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责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我母校最鲜明的校训。直到我做了十年的教师后才慢慢领悟到了它的内涵,为人师表,不仅要有高深的学问,更要有正直的思想。正如习主席提出的四有好教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这也是新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这一思想一直不断提醒着我,鞭策着我。师德不是长篇大论的道理,而是教师生涯中的点点滴滴,折射出每个教师人性的光辉。

  记得我刚入职来了沙泉联校,在这所希望小学里开始了我的教育梦。沙泉联校属于偏远山区,离城较远,条件相当艰苦。由于学校条件有限,住宿紧张,我们四五个老师挤在一个很小的宿舍里,历经酷暑,挨过严寒。最难忍的是用水问题,年轻人都爱洗漱,但是看到学校定期雇车从很远的地方拉回来的水,我们慢慢体会到了水资源的可贵。那时候学校连台电视也没有更不用说电脑了,手机都没有网,当时最大的娱乐就是课后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活动,心烦的时候去学校对面的“寨子山”上走一遭,会舒畅好多。我们一日三餐也和学生同吃,当时的伙食并不好,这和我大学时代学校食堂形成巨大的反差。但因为年轻的梦想刚刚起航,充满了朝气和活力,同时也因为我的家乡就是在沙泉乡的一个小山村里,早已习惯了农村的艰苦生活,所以乡村学校的艰苦于我倒也无所谓,很快,我适应了这里的一切。每天的生活起居都和学生在一起,其乐融融,日子一久,我喜欢上这里的孩子,喜欢上学校的一切。村里的孩子们大多都家庭贫困,买不起学习资料书,我经常网上查找适合学生们的学习用书并且购买回来几本供他们参考,久而久之形成了班上的图书一角。看到孩子们的的衣服破烂了,我会拿回宿舍里给他们缝补一下,尽管我的针线活不怎么样,可是缝好了之后学生穿着既好看又暖和。在学习和生活方面我经常把自己攒下来的钱拿出一些来帮助这些“山里娃”,在经济方面能给他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我是心甘情愿的。看到他们的小小满足我恨快乐。由于村里学校教师资源有限,老师就是孩子们希望的全部,所以经常生病了都得坚守在三尺讲台,有一次我扁桃体发炎了,疼的吃不下饭只好到学校附近的乡村医院输液,找没课时候去扎针,吊着液体瓶回来宿舍等着滴完,然后再去上课,虽然苦着累着但是无怨无悔。因为身体上的痛苦比起责任和担当来就微不足道了。

  当我还是一名教学新手的时候,我有些茫然,有些敬畏,有些紧张。知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却不知道如何去求索。

  记得第一次当班主任的时候,第一次拥有了一大群学生的时候,很兴奋,为了拉开我年龄上与学生过于相近的距离,掩饰我性格上天真和幼稚,为了让孩子们信服我,课内外板起了我本来友善和蔼的面孔,果然半学期过后,我的“弟子们”变得服服帖帖的了,我开始陶醉在自豪与得意之中。

  然而不久,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把我击醒了。班上有一位淘气的男孩子,他学习基础差,经常不完成作业,而我对他也自然没有好脸色,有一次他作业没完成,我不问青红皂白就对他下了“逐客令”,他鼓起了勇气怯生生地说“老师,我在学校补吧“。我幸灾乐祸地说:“怎么,怕回去挨打?还是回去好,回去你就能记住这次教训了,以后就会写作业了”,他走了,我的心也“宽”了,可是他下午没有来,我的心也不安了。我的良心牵着我拨通了他父亲的电话,然而他并没有回家补作业,只是对他爸爸说:“爸爸,我不想读书了,我在家里帮您干活吧”。我形容不出当时听到这句话时候自己的感受,只觉得像有一只手紧紧地揪住了我的心。自责、忏悔,镂心蚀骨般的痛楚阵阵袭来。学生渴望谅解,渴望关怀,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孩子的班主任,对他是什么态度?教师这一神圣的职责被我亵渎了!就在这时候我想到了陶行知先生曾经对教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想到这我醒悟了,作为一名教师,我缺少的太多太多了,一味地讲究”威严”,能保证不会再出现第二个,第三个这样的学生吗?严峻的教训催我自省,教我悔悟。后来我拿着牛奶,拿着一些书籍来到这个孩子家里,想要把这个孩子重新拉回属于他的学习天地。当我踏进这个家庭,看到他衣衫褴褛的父母,我心酸的说不出话来,我怎么也得让这个孩子继续念书,因为我出生于农村,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深知读书是孩子最大的出路,读书才可以改变命运。在这个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不读书怎么走出这贫穷落后的山村,更谈什么未来,因为未来一眼就看见了……当我语重心长地和这个孩子谈完话,仔细分析了读书的重要性后,这孩子又有信心重返校园了。孩子的前途,家庭的希望怎能轻易放弃。有了这次经验教训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向每一位老教师取经。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我深深地感到,爱是维系师生情的纽带。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生机。对于那些生活有困难的孩子,我更是竭尽所能帮助他们。班上有一位特殊的女孩她叫王灿,家庭比较复杂,父亲因双腿残疾没有劳动能力,母亲无奈之下离家出走,家里剩下爷爷奶奶抚养着她,因此她比较自卑、内向,学习成绩也是时好时坏,有时候看见她衣服单薄,鞋子破裂,我就把我的鞋子衣服拿出来给她,还有一些老师也经常给学生把自己的衣服拿出来穿。由于家里离学校比较远所以只能选择住校。十天回一次家,也见不到母亲一面,可能对妈妈的思念太过强烈有一天吃饭时发现王灿不见了,找遍了校园内外都找不到,联系了她家里和家长仔细说了情况想到有可能去找她妈妈了。当时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因为学校外边的一条马路是拉煤汽车的主要交通要道,万一......我们几个老师马不停蹄地顺着这条大路寻找着,半天时间过去了终于在路上看见她了,询问过后确实是想她妈妈了,想去找她妈妈。在此之后我经常用手机给王灿的妈妈打电话,让饱受相思之苦的母女俩,在电话以解思念之情。此后,无论学习上还是生活上,我都对王灿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这样的交流,犹如一剂催化剂,使王灿的学习有了无穷的动力,成绩节节攀升,笑容又重新回到稚嫩的脸上。

  我逐步在磕磕绊绊中成长起来了,2013年评为县模范教师、学校骨干教师。当我用爱的火焰融化了学生心里冰块的时候,我像是看到了春苗在萌发;当我用智慧的钥匙帮助学生打开通向理想大门的时候,我仿佛闻到了百花的芳香;还有一位学生我至今都忘不了她的样子,2011年的九月份开学,我刚接手三年级班主任,和学生初次见面后,我的眼光却被一个瘦弱身躯紧紧的锁定,坐在教室最后排的一个小女孩,近乎趴在课桌上,左侧脸颊紧贴着桌面,脏兮兮的小手轻扣着桌板,双眼涣散的看着窗外,我一眼就猜出她肯定和这群热闹的孩子不是“同一个世界”的。通过了解,我知道了这个女孩的大致情况,女孩名叫张媛媛,在她很小的时候跟着爸爸妈妈坐山轮车出门,山轮车在崎岖的山路上不幸翻车,一条腿至今残疾,行动都靠另一条腿和拐杖,看到她那条空空的裤管我的心不由得一颤,多可怜的孩子啊。身体的残疾和心理的自卑导致她的学习成绩一直都是个位数,不爱说话,从不主动跟别人交流,家里也对她不报有希望。怎样才能让张媛媛走出封闭的世界,消除其他孩子对她的歧视呢?我知道首先要树立张媛媛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课余时间,我找来张媛媛:“想在课上回答老师的问题吗?我能帮你!”我笑着对她说。张媛媛诧异的看着我,我告知她每天在语文课前的十分钟,让她来办公室,将下节课要提的问题答案提前告诉她。张媛媛不知道我为何要这样做,但也默默应允。这就成了我和张媛媛之间的“小秘密”。秘密”就这样无声无息的进行着,对于张媛媛课上精彩的回答,孩子们由一开始的不相信到渐渐的刮目相看。随之而来的连锁效应,就是张媛媛有朋友了,而且越来越多;她也变得爱说话了,笑容也经常挂在她的脸上。最让人惊喜的是,她上办公室的次数越来越少,但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次数却只增不减。当我看她的自信慢慢的培养起来后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因为学习上的自信可以弥补她身体上的自卑。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扇门,只有找对钥匙,才能把学生的心门打开。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直在寻找身边的榜样,努力使自己成长着,就这样在这个山村里待了六年。这六年是我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六年,在学习和实践中,我形成了正确的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评价观。在新课程改革的洗礼中,我探索出了一套适合学情的行之有效而又富有个人风格的教学方法——发现探究教学法。

  2015年的九月份经县局公开选拔,我从沙泉联校调到双语育英学校任教,学校从教学需要出发,安排我担任初中政治老师。由于专业不同,对这门课程也不熟悉,环境也陌生,感觉自己一切都得重新开始,内心的焦虑、恐慌又一次油然而生。当时我就想,遇到困难不能退缩,要当好一名老师,首先自己要不断地学习。我开始跟着办公室各位老师去听课,学习新的授课方法,自己经常搜集资料、记笔记,积极参加学校的公开示范课活动。为了上好每一堂课,对于教材的利用价值,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师生问题的生成,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如何构建平等民主双向的新型师生关系,我都细心向办公室老师们请教,我很感激我的同组同事们,我可以骄傲地说,我身边的每一位双语老师都是我学习的楷模。我坚信,双语的教学在这些优秀的骨干教师带领下一定会收获一季又一季的桃李芬芳。

  蓦然回首,来了双语育英学校也有四年过去了,在这四年的政治老师生涯中,一边学习怎么教育学生,一边自己提升着,感觉自己在道德与法治这门课中也学到了好多。体会到了道德与法治老师的重要性,从思想上在感化学生,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老师必须要用豪迈的气概和振奋的精神来武装自己,以理服人,以德感人,我努力的做到真正上好每一节课,让道德与法治课成为实实在在的,有教育意义的课,让学生真正将思想教育所带来的影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师生一起追求生活中的真善美。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我才真正找到了政治老师的意义。在终身学习时代,教师必须不断充实提升自己,同时严格要求自己,做学生的表率,才能担负起教师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使命。

  三尺讲台洒心血,原作春泥更护花。我深知,没有辛勤浇灌,哪来春色满园,桃李芬芳?没有笔耕墨耘,哪来祖国昌盛,千万栋梁?

  十年的教育生涯,我的年龄在变,能力在变,心态在变,唯独不变的是我对最初怀抱的教育梦想的执着守望!

  工作中,我既有大局观念,也有团队协作精神,更有服务意识。在教研组内我能认真履行教研职责,积极参加各类教学教研和培训活动,担负着教学者和研究者双重身份和任务。

  师德修养方面,我注重加强理论学习,学习领会新课改的思想内涵,严格规范自己的师德修养,真正做到了为人师表。

  教育教学工作方面,我经常性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研究学生,研究问题,深入班级听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按时参加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中学总结和积累了很多的经验。我还主动向资深教师学习,师徒结对,使我的教育教学水平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得以提高。

  梦想,是我们前进的方向和动力,拥有梦想的人生是美丽的,拥有梦想的国家也是充满希望的。作为新时代教师的我,深深感受到了自己肩上责任之大,充分认识到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我感谢这伟大的盛世年代,感谢自己是一名中国人,我更因自己是创造时代人才的灵魂师而骄傲和自豪。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时刻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适应时代实现自己的梦想,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圆了学生的梦,同时也圆了我自己的梦,最终这一个个梦想汇聚成了整个国家的梦想。教师是一门崇高而辛苦的职业。守住心灵的宁静,守住道德的底线,甘于奉献,服务学生,勇于实践,开拓创新,敬业乐业,终身学习,使学生成才,教师成名,学校成功,这就是我作为一名普通教师的初心和使命。

河曲贾美玲:以事业为重,用心灵育人

河曲贾美玲:以事业为重,用心灵育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