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俄羅斯不直接出兵,幫助巴沙爾阿薩德收復伊德利僕?

飄蕩的蒲公英79601369


自敘內戰爆發以來,伊德利僕省就被反對派武裝一直控制,目前該省也是唯一一個敘政府軍沒有收復的省份。從地形上看,伊德利僕的反對派武裝主要集中在以山地為主的中西部地區,敘政府軍曾一度遭受重創。



其實早就出兵幫助敘利亞2015年10月俄羅斯首次出動戰機對反對派武裝進行空襲以來,反對派武裝重要目標和大型基地被空襲炸燬,使敘利亞政府軍的形式立刻好轉,不只是空軍俄軍還派地面裝甲部隊協助,在進攻伊德利僕中俄軍甚至出動炮兵。可以說就差步兵直接去幹


現在的反對派武裝已經化整為零了,不在與政府軍正面對抗。在伊德利僕戰場上,敘反對派武裝則以高山,山丘為依託,佈置雷場,構築防線,堵住敘俄聯軍北上路線,。反對派以是強弩之末沒有外國的強力幫助被消滅也是遲早的事。


經濟愛好


敘利亞戰爭俄羅斯出兵了,雖然規模不是很大,而且是以空軍為主,地面部隊很少。在伊德利卜作戰中,俄軍擔負的角色就是提供火力支援。

至於為何不直接派地面部隊幫助敘利亞政府軍收復伊德利卜,這裡面的文章就多了。

筆者認為,俄羅斯沒有必要去專門派兵直接給敘利亞收復失地。因為俄軍沒有這個義務,也不符合現代戰爭條件下援助他國的潛規則。

敘利亞戰爭自從俄羅斯介入以後實際上就成了美俄之間的代理人戰爭,美方一邊是敘利亞反對派,俄方一邊是敘利亞政府軍、伊朗指揮的什葉派武裝。那既然是美俄博弈,就不能撕破臉。現在俄軍介入了,美國再介入那就有撕破臉的可能。但是美國不派兵,反政府武裝就只能被俄敘伊三方壓著打。人力上有幾十萬敘利亞政府軍和近10萬伊朗什葉派武裝,足夠應付敘利亞的任何戰事,俄羅斯介入敘利亞最根本的還是出於政治、經濟考量,軍事行動完全根據戰爭進程來決定投入的比重。換句話說,如果敘利亞政府軍連拿下最後一塊反政府武裝陣地的能力都沒有,恐怕阿薩德政權早就已經終結,俄羅斯人更不會去介入了,所謂“自助者天助之就是這個道理。”從大國的角度去考慮,援助小國一是為了自身利益,二是看被援助對象是否有援助的必要。如果是個爛泥扶不上牆的國家或政黨,大國援助只有投入沒有產出,自然只能放棄。


大將軍威武K


伊德利卜現在擁有多支反對派武裝,而且還有“伊斯蘭國”武裝力量,形勢非常複雜。而且這些武裝力量往往訓練有素、戰鬥力非常強悍,其中一些反對派武裝中還擁有由西方國家退伍軍人組成的僱傭兵隊伍;加上這些反對派武裝往往具有外國背景,手頭擁有不少西方國家的先進武器裝備。敘利亞政府軍要消滅他們,非得經過一場持久惡戰不可。另外,不少反對派武裝在伊德利卜盤踞多年,早已建立了相對穩固的根據地,還得到一些當地人的實際支持,要對付他們真的不容易。


對於伊德利卜的複雜形勢,俄羅斯軍方當然是心知肚明,因此俄軍只出動了部分兵力支持敘利亞政府軍的進攻行動,其中主要是提供空中支援或者情報支持。反對派武裝中的西方僱傭兵真的很難對付,就是俄羅斯正規軍出動,要消滅他們也得費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行。

俄羅斯不出動大量兵力投入伊德利卜戰事,一方面當然是擔心在伊德利卜陷入持久戰,第二是考慮到土耳其在伊德利卜很有影響力,如果俄軍在伊德利卜“不小心”與土耳其幹上,必然會惡化俄土關係,這不利於俄羅斯打破美國等西方國家對俄的封鎖和制裁。因此俄土之間現在最好“哥倆好”,儘量避免在伊德利卜發生直接衝突才是。



最關鍵的問題是,即使俄羅斯出兵幫助敘利亞政府軍打贏了伊德利卜戰役,它自己從中也得不到多少實際利益,俄羅斯人不是傻瓜,出力不得好的事情他們是不會幹的。何況現在俄羅斯急需振興本國經濟,發展經濟要花的錢多啊,相對而言伊德利卜之戰對於俄羅斯來說並不是生死攸關的事情,就暫時先放一放吧。


廣雅君觀世界


為什麼羅剎不直接出兵,邦助巴沙爾政府直接收復敘利亞的伊得利卜省呢?因為這其中牽涉到錯綜複雜、盤根錯節的國際局勢和敘利亞國內局勢,不是簡單的一出兵就能解決了的。

敘利亞的伊得利卜省因為和土耳其接壤的緣故,被意圖恢復奧斯曼時期的榮光的埃爾多安政府垂涎三尺,意欲吞入腹中。而在伊得利卜省錯綜複雜的暴恐勢力團伙中,土耳其所扶植支持的暴恐勢力團伙無疑佔了極大的比重。



土耳其雖然與美國有著利益上的衝突,但是一者它是北約的成員國,二者是它擁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是美國及其西方盟友在高加索-黑海地區圍堵羅剎的重要戰略支點。


如果羅剎直接和巴沙爾政府聯合進攻伊得利卜省,那就要冒和土耳其直接交戰的風險。對此,羅剎可是不敢逾越這條它與西方的紅線的。而敘利亞的巴沙爾政府明顯弱於土耳其,它更是不敢去向伊得利卜省的暴恐勢力團伙發起大規模的進攻了。

更何況,敘利亞的東北部,還在被美國等西方國家所支持的庫爾德武裝所控制,它也要積蓄力量,在國際形勢有利於自己的時候才能統一全國呀。所以,羅剎和敘利亞都是對伊得利卜省的暴恐勢力團伙採取了圍而不攻的政策。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屬於圖片創作者及始發媒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