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出來的高血壓

1、血壓越量越高


“許大夫我在家量血壓怎麼越量越高呢?您快給我量量吧。”門診一位68歲的老太一進門就急切地問開了。

“您先坐下,休息一下,先跟我說說啥情況,”我說。

“哎呀,我以前血壓控制還好,量血壓連著三次都差不多,最近血壓不好了,還越量越高”。


“量”出來的高血壓

“是不是第一次量不高的話,後面都不高啊?” 我問。

您算是說對了。第一次量要是160啊,我立馬緊張得不得了,汗都要下來了,接著第二次就是180,第三次都能竄到200多了。

“那我明白了,您這是太緊張了”,我說。


2、一定要量出高血壓來


第二位女士年齡不大,最多也就是50歲。

量血壓的歷史有十年了,像吃飯一樣,每天最少量三次,血壓記錄都幾大本了,放在我面前的時候,我腦子都大了。


“量”出來的高血壓


您一定認為她血壓很高很難控制吧?

答案是NO,我說了您都不會相信,她真不是高血壓,就算量10次、20次也才有一次血壓稍高,頂天了也就是150左右。



第三位就診者,72歲,女性,在家裡天天量血壓,一次也沒高過。

可她就是不放心,就是認為自己量的不準確,非要到醫院讓醫生量。


“量”出來的高血壓


見了“鬼”了,無論社區醫院還是大醫院,次次量次次高,能量到160以上去,老太太不甘心,沒完沒了的量啊量,找到我已經看過我院第5個專家醫生了。

旁觀者:風塵僕僕地跑到醫院來量血壓,能不高嗎?沒聽過白大衣高血壓嗎?


4、血壓表示想睡個好“覺”


第四位就診者:72歲,男性,學工的退休教授,做圖表是人家的專業。

堅持白天1小時測血壓,晚間兩小時1次。幾大本血壓記錄,還做成了統計圖表,每次血壓和血壓變化趨勢一清二楚,看著很專業很舒服,誇張點兒說,簡直就是”鴻篇鉅著”。

翻看了一下,我發現白天血壓都好好的,偏偏晚上都高起來了???


“量”出來的高血壓


為啥啊?您想啊,老先生晚上不好好睡覺,每2小時量一次血壓!擱誰血壓都會高啊。


總結一下:這幾位病友有一個共同點,要麼沒有高血壓,要麼不能診斷高血壓,但都特別關心自己的血壓,沒完沒了地量血壓。就算血壓高了相信也是量出來的,不量不一定會高!


“量”出來的高血壓

問題來了,如何解決幾位病友的困惑呢?


首先,作為心內科醫生,我對幾位明確的意見是:

1、以上幾位病友的“高血壓”是量出來的,不能診斷高血壓,不需要吃藥;

2、以後少量或者不量血壓,尤其不要到醫院量血壓,免得高了心煩糾結;

3、幾個人共同問我的問題,“需要注意什麼”,我說少注意就好了!


就此問題,我專門諮詢了我的大學同學:美國傑出精神醫學專家張道龍教授。


“量”出來的高血壓


張教授說:“這幾位都是焦慮水平高,可以多運動或做一些正念減壓治療”。

運動可以克服部分焦慮、緊張狀態,運動帶來的獲益是多方面或者全方位的,包括身體、心理和精神方面。



正念減少壓力是一項以正念為基礎的計劃,旨在幫助有疼痛的人,以及在醫院中最初難以治療的一系列情況和生活問題。20世紀70年代在馬薩諸塞大學醫學中心由喬恩·卡巴特-津教授開發,MBSR結合了正念冥想、身體意識和瑜伽來幫助人們變得更加專注。近年來,冥想已成為臨床對照研究的主題。這表明它可能具有有益的影響,包括減輕壓力、放鬆和提高生活質量,但它無助於預防或治療疾病。雖然MBSR的根源在於精神教導,但該計劃本身是世俗的。

正念是把注意力集中在當下發生的內在和外部經驗的一種實踐,這種體驗可以通過冥想的練習得到發展。“正念”是巴利語的一個翻譯,是一些佛教傳統的一個重要因素。大眾正念運動是由喬恩·卡巴特-辛發起的。

Mindfulness-based stressreduction (MBSR) is a mindfulness-based program designed to assist people with pain and a range of conditions and life issues that were initially difficult to treat in a hospital setting. Developed at the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Medical Center in the 1970's by Professor Jon Kabat-Zinn, MBSR uses a combinationof mindfulness meditation, body awareness,and yoga to help people become more mindful. In recent years, meditation has been the subject of controlled clinical research. This suggests it may have beneficial effects, including stress reduction, relaxation, and improvements to quality of life, but that it does not help prevent or cure disease. While MBSR has its roots in spiritual teachings, the program itself is secular.

Mindfulness is the practice of bringing one's attention to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xperiences occurring in the present moment, which can be developed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meditation. The term "mindfulness" is a translation of the Pali-term sati, which is a significant element of some Buddhist traditions. The popular mindfulness movement was initiated by Jon Kabat-Zin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