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看完淚奔,也明白了幾個道理

最近去電影院看了《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我的淚點很高,卻不得不感慨,這部電影戳中了我們內心最柔軟的那部分,愛情從來都只有兩種結局,要麼殊途,要麼同歸,而電影中,卻是悲壯的同歸——一個病逝,一個殉情。

電影上映三天,累計票房近3億,有的說這部電影看哭了,有的說看蒙了,有的說看得毀三觀……

其實我們看的不是故事,而是愛情千奇百態的模樣。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看完淚奔,也明白了幾個道理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看完淚奔,也明白了幾個道理

“人一旦習慣了孤獨,

就是比悲傷更悲傷的事”

電影裡,這句臺詞直擊人心。如果可以安心地靠岸,誰又願意孤單漂泊?

男主角張哲凱是一個不被命運眷顧的人,他不幸遺傳上父親的癌症,被母親無情拋棄。

女主宋媛媛是個孤兒,父母車禍去世,無依無靠。

兩人相互取暖,相依為命,從16歲到30歲,同居了14年。

宋媛媛問:“好男人的定義是什麼?”

張哲凱答:“有工作,有點錢,善良又顧家,還有身體健康。”

張哲凱有小酒窩有鎖骨,笑起來溫柔繾綣,有一腔愛意,但他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他自動把自己從好男人堆裡趕了出來,他覺得自己配不上她。

在死之前,他希望自己心愛的女人幸福,所以他一遍遍地把她推到另外一個男人身邊。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看完淚奔,也明白了幾個道理

“我愛你是真的,可我不能阻止你奔向比我更好的人吧。”

愛在心口難開,因為一旦開口,我的愛可能變成你的束縛。男主就是有這樣的顧慮,他甘願當一個孤獨的人,成全另一個人的幸福。

宋媛媛主動獻吻,張哲凱拒絕了,因為他習慣了一個人。

張哲凱習慣了一個人,知道一個人的孤獨並不好受,他時時刻刻擔心害怕宋媛媛一個人,而醫生卻一針見血地指出:“你也是一個人。”

愛一個人愛到深入骨髓,卻選擇默默守護,忍受孤獨,紅著眼睛選擇放手,如果不是真愛,那是什麼?

愛是想觸碰又收回的手,用自己的離開,成全愛人的幸福,我不要你在我身邊,我要你過的好,這就是張哲凱最想做的事。

這樣的張哲凱,真讓人心疼,卻像極了在愛情中卑微的我們。

愛很自私,它是迫切想佔有,愛也很偉大,它能讓一個人在深夜中獨自撫摸傷口。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看完淚奔,也明白了幾個道理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看完淚奔,也明白了幾個道理

“餘生沒有你,人生就沒意義”

張哲凱和宋媛媛無疑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如果沒有疾病的折磨,兩人應該可以成為靈魂伴侶,幸福恩愛地相守一生。

“我要的不是在寒冬中給我送熱咖啡的人,而是下雨天陪我吃冰的人,我要的不是守護我的人,而是和我一起冒險的人。”

張哲凱就是宋媛媛看對眼的那個人。

他們在雨天一起歡快地吃冰、一起看漫畫,眼裡,心裡只裝得下對方。

眼神終究騙不了人。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看完淚奔,也明白了幾個道理

我不要什麼適合我的人,餘生,我只要你。

張哲凱一開始不懂,他把宋媛媛遠遠地推開,因為自己隨時面臨死亡,他不敢坦露自己的愛意。

他讓她去找男朋友,而她真的去找了男朋友,只為確認他的心意。

兩人越走越遠,直到宋媛媛披上了婚紗,卻不是為了心愛的男人,張哲凱“大度”地把她的手交給另外一個男人,一轉身,卻淚流滿面。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看完淚奔,也明白了幾個道理

他愛她,情深似海,但他害怕,擔心自己不配擁有愛。

她也在後知後覺中明白自己的愛,追出去的那一刻,堅決又有點無力感。

“不要走!你停下來!”她聲嘶力竭地挽留。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看完淚奔,也明白了幾個道理

如果兩個人相愛,為什麼不奮不顧身一次呢?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是你的名字停留在我的過往,到後來你只是合照一張。

如果韶光易逝,那就珍惜時間,不要辜負每一天,哪怕只剩下一秒的生命,也要用力抱緊對方。

往後餘生沒有你,想想就沒了活著的希望,人生還有什麼意義?

TA那麼愛你,你怎麼捨得讓TA輸,怎麼捨得拋棄和推開?

好好說“我愛你”,而不是一次次的“對不起”。

奮不顧身地去好好愛一場吧,即使有始無終,即使最後的結局,指向離別。

未來充滿太多變數,我們能做的,就是抓住每一份幸福的可能。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看完淚奔,也明白了幾個道理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看完淚奔,也明白了幾個道理

“人為什麼要結婚?”

電影中,宋媛媛問:“人為什麼要結婚?”

張哲凱說:“當你老的時候,或是需要被照顧的時候,那個人可以理直氣壯的一直陪在你身邊。”

這句話很現實,也很理性。

張哲凱得知自己患有白血病活不過一年的時候,才會著急地幫宋媛媛物色男朋友。

他希望有人一直陪在她身邊,從青澀到華髮,即使那個人,永遠不可能是自己。

但是如果陪伴的那個人,是你根本不愛的人呢?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看完淚奔,也明白了幾個道理

張哲凱似乎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所以他一廂情願地把宋媛媛往外推,卻不曾想,在宋媛媛心裡:沒有人能比你更合我的拍,沒有人能代替你給我依賴……

廖一梅在《柔軟》中說道:“我們這輩子,遇見愛,遇見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見了解。”

當你垂垂老矣的時候,陪在你身邊的,是哪個最瞭解、最合你拍的人,陪伴才有意義。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看完淚奔,也明白了幾個道理

“愛情如果能夠解釋,

世界上就不會有人因此而痛苦了”

愛情是什麼?是不動聲色,是眾生皆苦,你是草莓味,是成全,是離開,是此刻跳躍的文字永遠無法表達的真心。

我愛你,比我想象中的還要愛,勝過愛自己千萬倍。

張哲凱身患癌症,他想看著宋媛媛幸福,然後偷偷接著出國的名義,躲起來哭,躲起來安安靜靜死掉。

女主宋媛媛明白他所有的小心思,既然你希望我幸福,那我就“幸福”給你看。

她也在逢場作戲,只為讓他安心。

她知道他的藥,不是維生素片,她知道他默默藏起的愛意,她知道他的所有欲言又止。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看完淚奔,也明白了幾個道理

她心疼他,卻不能表現自己的脆弱和悲傷,只能默默藏好情緒,強顏歡笑,陪他度過生命中最後的時光。

你看看,這就是愛情,沒有任何邏輯可言。

聽過很多愛情的道理,明知道愛而不得,就是捨不得放棄你。

Alin在歌裡唱道:

有一種悲傷

是你的名字停留在我的過往

陪伴我呼吸 決定我微笑模樣

無法遺忘

有一種悲傷

是笑著與你分開 思念卻背對背張望

剩下倔強 剩下合照一張

下輩子聽起來還不錯,像是一個浪漫的約定。

所以有一種悲傷,又甜又虐又痛,那是相約來生的愛情。

就像電影裡的對白:

“如果有來生,你想做什麼?”

“除了做人,什麼都行,戒指,眼鏡,床,日記。”

“下輩子做這些東西,有什麼意思麼?”

“這樣……我就可以永遠在你身邊了。”

如果有來生,我們一定要再續前緣,給我們的愛情,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看完淚奔,也明白了幾個道理

“如果不愛,請別傷害”

電影雖然感人,但部分情節,還是被觀眾們質疑電影的“三觀不正”。

楊佑賢可以說是史上最憋屈的男二了,女朋友給自己帶了綠帽子,遇到宋媛媛的“挑逗”,他陷入了愛河。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看完淚奔,也明白了幾個道理

楊佑賢是一個才貌雙全的醫生,與眾多普通人一樣,他對愛情,也有自己的渴望和期待。

然而當他陷入愛情並選擇結婚後,明媒正娶的老婆,留下一段錄音後,跟別人殉情了……

毫無疑問,電影犧牲了男二的幸福。

雖然悽美的愛情故事讓人感動,但畢竟有些自私,如果不愛,當初宋媛媛為什麼要招惹楊佑賢?

微博上有一個話題被頂上了熱搜:對不喜歡的人好好拒絕。

如果不愛對方,請乾脆地拒絕,不要不拖泥帶水!

你不想當備胎,將心比心,也不要讓別人當你的備胎。

雖然男二的安排不是很妥當,但瑕不掩瑜,電影還是值得一看,因為我們在電影中,見了自己,見了眾生,見了愛情。

而此刻的你,又在為誰哭泣著呢?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看完淚奔,也明白了幾個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