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開馮小剛的其它問題,你覺得他的藝術才華是否值得肯定?

幻翠


馮小剛的人品和藝術才華呈現反比。

馮小剛做了很多不仗義的事情,當然,有些事情是處於無奈,當年馮小剛只是一個在劇組打雜的小工,他能夠走到今天的這個位置自然有些不光彩的地方。

馮小剛懂得溜鬚拍馬,這可是一招吃遍鮮,他就靠著這一招開始上位,王朔就算是馮小剛的第一個貴人,當初王朔拿出手的劇本可都很不錯,比如馮小剛的電影《永失我愛》就是出自王朔之手。

而作為一個導演,馮小剛在很早以前就顯現出自己的藝術天賦,他拍攝的《永失我愛》絕對是一部經典影片,相信有些70後還記得這部電影當初帶來的震撼,那時候徐帆真是一個大美人!

當然,馮小剛優秀的作品可不止這一部,他參演的電影《我是你爸爸》更是精品,這部電影的導演和編劇都是王朔,而馮小剛就是主演,電影將鏡頭聚焦在一對父子身上,以此表現了長期以來的家庭倫理困境。

後來王朔失勢,馮小剛就毫不留情的遠離王朔,他也因為這個做法受到了很大的指責,但是不得不承認馮小剛在之後發展越來也好。

馮小剛和周星馳也有過合作,他在電影《功夫》的鏡頭雖然寥寥無幾,但是讓人印象深刻,即使現在還有很多人把馮小剛的劇照拿來當作表情包。

2015年,馮小剛主演的電影《老炮兒》上映,這部電影一上映就受到了不少觀眾的誇讚,就連豆瓣評分都高達7.8分,票房成績也很可觀。馮小剛更是因為自己的精彩表現拿下了金馬影帝。

所以僅僅從電影而言,馮小剛還是很成功的。

圈內人,圈內事,我是“青竹樂娛”,關注我,這裡有娛樂圈最全資訊!碼字不易,記得點贊哦,比心


許青竹觀娛


對於馮小剛的電影,概而言之就一句話:與趙本山小品屬於一種性質一個層次。對他們的作品從純藝術的角度去考量是無意義的,因為這個時代談藝術就是個笑話,張藝謀賈樟柯還能跟藝術沾點邊,看完能讓人動腦子想一些事情,餘下的不過是七拼八湊加露屁股露胸再加商業運作,陳凱歌的電影類同朦朧詩,看三遍也不知所云,至於馮小剛電影,暴露底層那些混混潑皮無賴或無聊行為而已,這當然被許多底層民眾喜歡,但也僅只於喜歡,看過了哈哈一笑也就算了。所以談現代電影千萬別用藝術這個詞,這真的很令人尷尬,什麼是藝術?餘音繞樑,三日不絕!我第一次聽盛中國的梁祝有這種體悟



風蕭蕭兮煙花冷


馮小剛藝術才華那是有目共睹,炮製了很多票房大賣的影片,他還是中國賀歲片始祖,他用娛樂片打下了一片電影世界,用賺取的利潤有力地武裝自己。在國內外大量購置房產,他的藝術才華和商業頭腦有機地結合一起,完美體現了馮小剛獨特的個性和藝術商業細胞。在中國馮小剛堪稱為百年難得一遇的人才,我們大家都要保護和愛惜他!

綜上所述,我們應該要肯定馮小剛的藝術才華。如電影作品《一九四二》.《唐山大地震》.《集結號》《芳華》都是國內難得一見的佳作。願馮小剛藝術長青,爭取做一個"德藝雙馨"的人民大眾藝術家。最後用《百年孤獨》一句話作結束語:別錯過機會,人生被你想象中的要短。


張文禪


藝術兩字,用在馮小剛身上,簡直是侮辱這兩個字。馮並不懂電影,只懂商業運作、砸錢宣發、自我炒作,讓中國電影在金錢的漩渦裡不停倒退。文學、影視作品首先是劇情的跌宕起伏、扣人心絃,試問馮小剛哪部電影做到了?不懂文學的人不要搞電影。除了馮小剛,試問中國的自我炒作的名導演們,不要說跟美國大片相比,你們拍出過與《摔跤吧爸爸》《天才槍手》《英雄本色》《巴萊》等同樣出色的電影嗎?他們分別產自印度、泰國、香港、臺灣。

名導不死,中國電影無望,大浪淘沙,你們終將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憤怒的小鳥68674908


拋開做人的對與錯,是與非,單純就作為導演的馮小剛來講,我始終對他堅持一個評價定位:“他是電影界一個成功的投機主義者。”

在中國當下的電影界,馮小剛是一個無法忽視的導演,他在電影界還是有一席之地的,也是為數不多相對賣座的成功導演,公允的講,對如何迎後市場,馮小剛還是有一套的,他雖然不是一個成功的以藝術片見長的導演,但在商業電影上的嗅覺和能力還是很好的,這個我們該說啥說啥。

為什麼說他是一件投機主義者呢?很多人喜歡把馮小剛拿來與張藝謀、陳凱歌他們比較,其實沒有可比性,他們不是一個層次的人,張陳二人是中國第五代導演的代表人物,是靠真正的電影藝術成長起來的,這也是他們讓人敬佩的地方,雖然這些年他們也拍了一些頗具爭議的爛片,但他們在電影藝術上的成就還是可圈可點的。

而馮小剛,他既進不了第五代的圈子,也進不了賈樟柯張元也們的第六代圈子,他只能孤零零的在商業電影市場上單打獨鬥。

從一開始,馮小剛的影視劇就是衝著市場去的,從95年開始拍電影劇,到開創賀歲片這個概念,可以說馮小剛就如同當年的趙本山,大年三十看趙本山小品,春節檔看電影找馮小剛。

總體而言,馮小剛在藝術上的成就遠不及他對商業的嗅覺,和張藝謀陳凱歌、賈樟柯張元他們相比,對電影的初心和藝術的執著是差很大火候的。

也正是因為對商業的過份熱衷,讓馮小剛的人設屢屢被質疑。


元芳有看法


坦率的講,我還是挺喜歡小剛的電影的。

他的很多電影我都看過好遍,我喜歡他調侃人生的態度,我更喜歡看裡面正裡帶著邪,邪裡透著正,裡面的痞子味、流氓味,君子味,實際上很深刻,因為這就是人,兩面人,這就是人性,兩面性。

馮小剛,就是這樣的性格,他的電影,看似在拍別人,實際都是在拍自己,或者說是拍他們自己。

娛樂圈是個典型的名利場,自古以來與政界、經濟界密不可分,你看《紅樓夢》,大觀園裡要養個戲班子。但是,與大官大款們相比,導演也好,演員也好,面對權錢的壓力和誘惑,想獨善其身,何其難也。

永元怒懟馮小剛,因為《手機》,手機裡《有一說一》,暗指的崔永元《實活實說》,但是如果說嚴守一就是指崔永元,這就有點沒意思了。

郭德綱和于謙說相聲,一會於謙的爹,一會於謙的娘,一會於謙的媳婦,要是當了真,于謙早就窩囊死了,臺上就拿出一刀子,跟郭德綱來個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

但老崔認真,因為有些人認真,他們從嚴守一聯想到崔永元。

崔永元沒有學過相聲,沒學會沒臉沒皮,他告劉震雲,告馮小剛。

馮小剛要拍《手機2》,一開始,我還以為是崔永元配合馮小剛炒作呢?《手機2》炒紅了,票房高企,崔永元也大賺了頭條,雙贏的事。結果不是,來真的了。

因為我們不是當事人,不知道其中的事,不過就事論事,是應有的態度。

馮小剛就算被抓了,我還是喜歡看他的電影。我依然可以理解他,原諒他。


高中家長指南


對於這種陷阱問題,必須直取。請問題主,馮小剛的其他問題到底是什麼問題?有什麼真憑實據?是道德問題欺男霸女了的話,他的冤主站出來了嗎?如果說他滅師欺友坑王朔,王朔女兒婚事為啥由他操辦?崔永元,自己對號入座是很愚蠢的行為了,現在咋消停啦?也沒見誰給他道歉呀。所有的謾罵幾乎都是捕風捉影、人云亦云的跟風,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罵娘,我就不信罵人者沒看過他電影沒有笑過。馮小剛是個性糙了些,為人不夠矜持含蓄,小毛病不少,以前筆者也不喜歡他,但看到現在這麼被辱罵踩乎實在對他不公。


團座-0606


馮小剛有沒有才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拋開其他就單論才華,我個人覺得說沒有那是違心的話,看過不少他的作品也有一些值得認可之處。

《編輯部的故事》1991年熱播口碑一直不錯,馮小剛是編劇之一同時也是美術指導,得益於王朔馮小剛才進入編輯組。嚴格來講編劇分別是:王朔、馬未都、馮小剛,馮小剛曾經客串過一集,那集就是他寫的劇本。後來與“海馬工作室”的王朔、劉震雲、葉京、馬未都等人接觸頻繁進而得到不少好的劇本尤其是王朔的劇本,後來很多賀歲檔電影絕大多都是改編自王朔作品。



看過王朔作品的人都知道他語言表達非常直白幽默是純粹“京侃”,不難發現馮小剛電影作品裡的對白總是讓人感覺是在聽王朔講話,甚至不少業內人士也不否認,這就不難理解了。自從與王朔關係不在親密後,馮小剛的作品似乎沒有了靈魂不再是經典。就那《非誠勿擾》、《私人定製》來說,已經完全找不到原來的感覺。以至於逼迫馮小剛轉型,但看不出太多才華成分。

馮小剛有一定才華那要看比較的對象,同為領域裡的知名導演相比賈樟柯、陸川、甯浩等新一代導演,馮小剛的作品顯得蒼白無力,表現力大打折扣,對電影作品的詮釋缺乏創意。好像一直在一個方向遊走跳不高也看不遠。即使有才華也頂多是一個沒有故事的人所具備的才華。


綠茵風向標


馮小剛藝術才華必須肯定,我們不能因為他現在的問題,對他的藝術才華全盤否定。

看待一個人,必須歷史、客觀、全面去看,馮小剛若沒有藝術才華,絕對不會成為中國的導演大咖。

評判一個人,不能跟風,更不能人云亦云,問題歸問題,才華歸才華,不能因為問題而否認他的才華。

生活不是非白即黑,每一個人身上都有多面性,看問題,不能非好即壞,如此缺乏全面客觀,對一個人也是不公正。

過去馮小剛火的時候,什麼都好,一俊遮百臭,如今,馮小剛臭了,一醜遮百俊,什麼都不好。

不論看問題還是看人,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跟風不可取,非好即壞更不對。


曉寧亂彈琴


馮小剛有才華有想法是肯定的,今年出的芳華,以及前幾年的1942,還有更早的甲方乙方等等,我都很喜歡,也許會有人說,這因為嚴歌苓,王朔還有劉的劇本好,但是,劇本好,能拍出來,並且效果為劇本加分,這算不算才華和本事呢?為什麼現在那麼多人討厭他,第一,馮小剛的痞子氣,他的拽炸天的態度,第二就是因為最近的崔永元罵戰,第三就是他並不出眾的長相,也不夠低調等等,我們有很多時候太過把道德和作品掛鉤,就像是11月份馬上就要上的紙牌屋第六季,因為史派西的醜聞,沒了下木,第六季也只是草草收場,道德和作品,我們真的要聯繫的這麼緊嗎?我自己內心是希望可以分開,戲演的好又何必在乎他的私德呢,私德是法律的事情,但是大家卻在用輿論試圖審判私德,但說實話,自己做不到這種完全分開,我喜歡周杰倫,SHE,自然不希望他是臺 獨分子,我喜歡馮小剛,也不希望他逃稅漏稅,多出好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