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北宋文人趣事,王安石不爱洗澡,苏轼考进士时瞎编

唐宋两朝是我国文坛巨匠辈出的年代,尤其是宋朝,宋朝重文轻武,故文人社会地位更高,更多人想要考取功名,而考取功名的前提是饱读诗书,如此下来便形成了一个好循环。

仔细观察两宋的文人,会发现北宋的文人要比南宋的文人有趣的多,这是因为北宋时期宋朝刚开国没多久,国力还算强劲,因此北宋的文人多是一些洒脱之辈。南宋就不一样了,南宋那时经过了靖康之耻,无数文人满脑筋想的都是北伐中原,其为人处世自然也会受其影响变得抑郁许多。北宋时比较重量级别的文人当属王安石以及苏轼,而这两个人则有不少有趣的故事。

故事:北宋文人趣事,王安石不爱洗澡,苏轼考进士时瞎编

先说王安石,王安石有一个坏毛病,那就是不喜欢洗澡以及洗脸,《宋史-王安石传》里面是这样记载王安石的:“性不好华腴,自奉至俭,或衣垢不浣,面垢不洗。”王安石有些现如今邋遢大叔的感觉,只不过那个时候世人都觉得这是王安石洒脱的象征。

《梦溪笔谈》中记载,有一次王安石的家人看王安石面色发黑的十分严重,担心王安石因为过度操劳得了重病,于是便请来了医生为王安石诊断。医生把脉后却不知王安石得了什么病,因为其脉象十分正常,在仔细打量王安石面相后,医生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因为王安石不洗澡,脸上灰尘太多,自然就显得黑了。

故事:北宋文人趣事,王安石不爱洗澡,苏轼考进士时瞎编

等医生走好,王安石的家人为他带来了水,要给王安石洗脸,王安石却傲娇起来,不仅不愿意洗,反倒十分生气地说:“我本来就长这么黑,怎么洗都没法变白,不要再耽误时间了。”

如果说王安石不洗澡是个人问题,那苏轼就更为有趣一些了,因为他居然在考取进士的时候瞎编。

苏轼考取进士那年写的策论题目叫做《刑赏忠厚之至论》,当时的主考官是欧阳修,有一位监考官是宋诗开山祖师梅尧臣,梅尧臣在阅读苏轼的文章后十分满意,觉得苏轼实在是文采出众,其中苏轼提到了一个“皋陶杀人”的典故更是令梅尧臣叹为观止。

故事:北宋文人趣事,王安石不爱洗澡,苏轼考进士时瞎编

因为梅尧臣自认为博览群书,知识面十分广,但当时他也不知道这个典故,问了几个同行的考官,也是一律不知,梅尧臣就觉得这个典故为苏轼的文章画龙点睛,于是给了苏轼文章很高的分,苏轼也因此高中进士。由于那时卷子都是糊名的,所以阅卷时梅尧臣也不知道这是谁的文章,后来出了成绩,梅尧臣才知道原来是苏轼的文章,便将此人记在了心中。

后来有一次两人碰面,闲聊中梅尧臣想起这件事,便询问苏轼此典故出之何处,苏轼先是瞎扯了一大堆,最后引用了曹操当年跟孔融的一番对话,孔融说:“即周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惊,问出于何典,孔融说:“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梅尧臣一听就明白苏轼什么意思了,意思就是说这个典故压根就是苏轼瞎编的,主观臆想出来的,这个做法是不是有些像很多人写作文时瞎编名人名言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