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習慣用“作”來試探伴侶的女生,真是擔心對方不夠愛自己嗎?

有個網絡流行詞—不作不死(No zuo no die),相信很多人都熟悉。

這句話的意思是,沒事找事,結果倒黴。但有些女生會無視結果,就是喜歡“作”,這是為什麼呢?

今天的文章,我就來說說那些在戀愛中,喜歡“作”的女生到底是怎麼想的。

那些習慣用“作”來試探伴侶的女生,真是擔心對方不夠愛自己嗎?


那些習慣用“作”來試探伴侶的女生,真是擔心對方不夠愛自己嗎?

我的一個好朋友在談戀愛時,特別喜歡“作”。

有一次,她給正在上班的男友打電話,男友沒聽到,後來又因為忙,就忘記給她回電話了。下班後,她再打給男友時,不問青紅皂白就開始數落男友,“你是不是傻,打電話為什麼不接?你怎麼總是這樣?你是不是根本不愛我?”男友聽得莫名其妙,也很生氣,於是沒有回應她。

在我看來,我的這個朋友就是“作”,因為沒接電話不至於有這樣的反應。

她和我說,這麼做是故意為之,她在試探對方,看看男友是不是真的愛自己。

我想,很多女生會有這樣的想法,認為如果自己無理取鬧,對方都能夠容忍,那麼這肯定是真愛;如果忍受不了,那就是不夠愛。

只是她們忘記了,過多地“試探”會帶來相反的感覺,很容易由愛變成不愛。

其實,這種用“作”來試探伴侶是否真的愛自己的女生,內心缺乏安全感。

那些習慣用“作”來試探伴侶的女生,真是擔心對方不夠愛自己嗎?


那些習慣用“作”來試探伴侶的女生,真是擔心對方不夠愛自己嗎?

資深心理諮詢師武志紅老師說:“從小缺愛的孩子,一生都在找安全感。

內心卻愛的人,渴望一種無條件的愛,而這樣的人,多是矛盾型依戀的人。

他們習慣用憤怒、疏離、焦慮,以及冷漠等情緒來推開對方,以試圖表現出自己在親密關係中的強硬、獨立和控制力。結果恰恰相反,他們內心感受到的愛是失控的,他們真正渴望的其實是伴侶的陪伴和不離不棄,但他們不會告訴伴侶。

換句話說,他們在感性上渴望相信對方是愛自己的,但在理性上卻又不相信對方足夠愛自己,於是不斷地“試探”或“測試”伴侶。

就像我這個朋友,她說自己故意用憤怒來試探男友,以測試他是否真的愛自己,而究其根源就是她內心缺少安全感。因為她小時候經常被重男輕女的父母忽視,感受不到父母的愛。

另外,有被前夫或前男友拋棄過經歷的女生,內心也有不安全感。

現任男友偶爾的一次“疏忽”,就會觸動她們“我不值得被愛”的心理模式。

其實,無論是被父母忽視,還是被前夫或前男友拋棄,這些都是過去“缺愛”的經歷,而這些經歷會讓女生們一直生活在“我不值得被愛”或“我不安全”的心理模式中,於是和現任男友相處時,會用“作”的方式來證明自己值得愛。

那些習慣用“作”來試探伴侶的女生,真是擔心對方不夠愛自己嗎?


那些習慣用“作”來試探伴侶的女生,真是擔心對方不夠愛自己嗎?

前面說了,內心缺愛的女生,一直渴望無條件的愛,而這種渴望會讓她內心產生幻想。

這個幻想就是,渴望伴侶像無條件愛自己的父母那樣愛自己。

很多人的戀愛狀態是畸形的。

有的女生在戀愛中尋找理想的爸爸,有的男生在戀愛中尋找理想中的媽媽,他們一旦失戀之所以痛不欲生,就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失去了“一個人能夠完完全全接納我,像父母一樣對我不離不棄”的幻想。

而那些喜歡“作”的女生,心裡想的就是“你要像父母那樣寵我和愛我”。

從小缺愛的女生和小時候被溺愛的女生,都會有這樣的心理。

她們把對愛的渴望轉移到戀人身上,尤其是那種從小沒被愛過的女生。

就像我這個朋友,因為童年缺少父母的愛,她把原本對父母愛的期待放在男友身上,她想體驗自己像小孩子一樣作的感覺,且期待男友可以無條件地包容自己的“作”,就像理想中的父母一樣。

只是她忘記了,自己已經不是小孩,男友也不是她父母,更何況她父母也沒做到無條件地愛她。

那些習慣用“作”來試探伴侶的女生,真是擔心對方不夠愛自己嗎?


那些習慣用“作”來試探伴侶的女生,真是擔心對方不夠愛自己嗎?

喜歡用“作”的方式來試探伴侶是否愛自己的女生,從本質上來說,她們是不喜歡自己的。

因為她們困在“自己不值得被愛”的過去。她們只有走出過去,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愛情。

首先,喜歡“作”的女生要意識到自己的做法是錯誤的。

在戀愛中,意識到自己有問題,是促進關係發展的關鍵。

我們人類有兩種基本的心理需求,一種是跟人建立親密和連接,找到歸屬感;另一種是能為自己做主,控制自己的生活,擁有自主性。

當我們找到戀愛對象時,親密和歸屬的需求得到滿足,那麼自主性就會成為各自突出的需求。而女生用“作”的方式來試探伴侶,就是把伴侶裝進幻想的框架裡進行改造,這樣的改造不僅意味著“你不夠好,我嫌棄你”,還讓伴侶覺得自己的生活不能自主了,而這勢必會帶來衝突和不愉快。

就像我的好朋友,如果她意識到自己的“試探”行為是有問題的,就會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她內心的不安全感,也會減少伴侶心中的“莫名其妙”。

那些習慣用“作”來試探伴侶的女生,真是擔心對方不夠愛自己嗎?

其次,放棄心中的幻想,學會做自己的父母。

前面說過,喜歡“作”的女生是把伴侶當成了理想的父母,而這個理想的父母是個幻想,因為現實已經改變。

這時女生要做的是學會做自己的父母,無條件地接納和愛自己,內心平和。不再期待伴侶像理想中的父母一樣滿足自己和愛自己,也不會像教官一樣挑剔自己,這樣就使雙方在歸屬感和自主性的需求中找到平衡。

說到底,一個人真正的安全感,來自於愛自己。

愛自己,就是接納自己,喜歡自己,欣賞自己。

當然,愛自己,並不是為了嫁出去,而是為了不害怕失戀,也不會把結婚作為生活的唯一選擇。因為無論結婚與否,自己都可以過得很好。

如果我的好朋友能夠放下心中的幻想,學會愛自己,就不會那麼在意對方是否真的愛自己,更不會去“作”,以試探對方。

當然,這裡並不是說,對方愛自己與否不重要,而是想說用“作”的方式來試探是有錯誤的。因為愛或不愛,不用試探自己也能真實感受到。

那些習慣用“作”來試探伴侶的女生,真是擔心對方不夠愛自己嗎?

再次,學會真誠表達自己內心的需求。

喜歡“作”的女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不會談戀愛,也就是說,她們缺少真誠和伴侶溝通的能力。

她們的指責和憤怒,背後的需求是想讓對方在意自己、關注自己和愛自己,只是她們不告訴對方。如果她們能夠真誠地表達內心的需求,告訴對方自己渴望什麼或想要什麼,那麼對方就不會有被控制感和壓迫感。

其實,想要擁有真正的愛情,一定需要真誠交流。

就像知名心理諮詢師陳海賢老師說的:“人和人的情感本質是一種依戀關係,依戀關係通常是通過情感性回應建立起來的。”而情感性回應需要的就是真誠交流。

就像我這個朋友,如果她能夠真誠和男友說“我特別害怕你不接電話,因為我擔心你不理我,不愛我了”,而這時的男友,就不會覺得莫名其妙,而是有種被需要的幸福感,這時的溝通就是在情感性回應。

這裡還要說一下,我們真誠表達自己渴望對方的愛,並不代表自己在乞討愛,因為乞求被愛,會讓自己愛的卑微,失去自我。真誠表達需求,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相互尊重和理解。

那些習慣用“作”來試探伴侶的女生,真是擔心對方不夠愛自己嗎?

總之,愛自己是終生浪漫的開始。

我們應該尊敬自己,並自視能配得上這份最高貴的東西。愛情裡,不要沒事找事,而是要學會遇事應對事,多問問自己為什麼伴侶會愛上自己,以及怎樣做愛情才能保鮮。

本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