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博科夫《愛達或愛慾:一部家族紀事》,融合各種文學技巧

《愛達或愛慾:一部家族紀事》,這是納博科夫最厚重的一部小說了。在收錄了納博科夫六七十年代(一九六二-一九七二)訪談記錄的英語文選《獨抒己見》中,有不少談到《愛達》的創作的地方。小說共分為五部,但篇幅並不平均,其中第一部最長,佔據了一半以上的頁數。

納博科夫《愛達或愛慾:一部家族紀事》,融合各種文學技巧

《愛達或愛慾》中譯本

從內容來看,書名雖有“家族紀事”的字樣,但主要還是集中在了男主角(伊凡·維恩)和女主角(愛達)這對出身貴族的親兄妹的感情線上,而不是什麼宏大敘事。我們可以想到,西方文學並不乏家族題材的小說作品,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馬佐夫兄弟》、托馬斯·曼的《布登勃洛克一家》、福克納的《喧譁與騷動》等——有趣的是,這幾位作家都是納博科夫所刻意貶低的。

儘管凡和愛達都非常高壽(活到了九十多歲),但小說的情節大多都是圍繞他們的青少年時期展開的,如凡十六歲、十八歲(即愛達十二歲、十四歲)這些年齡階段。

從藝術手法來看,雖然《看,那些小丑!》是納博科夫最後一部完整的長篇小說,回顧了他的寫作生涯,但《愛達》才是“集大成”的,融合了他個人所偏愛的各種文學技巧,特別是語言方面,各類文字遊戲層出不窮,包括雙關語,巧妙利用音近或形似的詞彙,杜撰新的單詞,等等,使人不禁想到這彷彿是欲與喬伊斯的《尤利西斯》較量一番。

值得一提的是,納博科夫喜歡在書中通過重新組合字母捏造新的姓名以調侃或嘲諷別的作家和學者,如他一度表示過賞識的阿根廷文豪博爾赫斯(虛構為奧斯伯格,參見中譯本第77、331、346、467、476頁),但小說中又像帶有揶揄的意味(究其原因,可能是納博科夫對別人老是拿他和博爾赫斯比較有所不滿),還有他始終憎惡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參見中譯本第29、349、521、546頁)。

“性”方面,兄妹戀、三角戀、同性戀,這些禁忌之愛都出現在書中。凡和愛達的愛情是主線,盧塞特與他們同母異父,因得不到凡的愛而自殺。夏多布里昂、卡薩諾瓦、薩德在小說裡都被提及。夏多布里昂的《勒內》寫的正是姐弟之愛。關於千惠谷(“豔屋”)的某些描寫,則容易使人想到薩德侯爵的作品(如《索多瑪的120天》)。

敘述方面,《愛達》實際上就是凡的回憶錄,雖大抵採用第三人稱展開講述,但不時也轉換到了第一人稱。

此書有些地方自然也讓人想起納博科夫的其他作品(愛達本就容易令人聯想到洛麗塔,而納博科夫則表示她們同一年失貞是拿來作比較的唯一理由,參見《獨抒己見》),如德蒙發現了自己的子女凡與愛達的秘密,有點像《王,後,傑克》中德雷爾差點撞破妻子和外甥的幽會。

另外,關於自然科學(眾所周知,納博科夫本人是鱗翅目昆蟲學的行家)、對時間的探討(可與博爾赫斯比較)、本書的科幻色彩(反地界、水話、水報),等等,都是可以展開論述的地方——當然,評論家們早已深入發掘過了吧。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