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寫“明月幾時有”,恐怕不會想到,20年後的中秋節會那麼傷感

五月節,八月節,春節,或許是中國人最為看重的三個節日。尤其是八月十五的中秋節,有各種美麗的神話傳說,代表了中國人對生活的美好盼望,向來都當成一個盛大的節日來看待。

古人寫出了很多的詩詞,表達自己對中秋的感慨。最著名的當然屬於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雖然寫這首宋詞的時候他還很年輕,40歲左右,但已經表達出了“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祝願。

蘇軾寫“明月幾時有”,恐怕不會想到,20年後的中秋節會那麼傷感

但恐怕他沒有想到,20年後同樣面對天邊的一輪明月,他會寫出如此傷感的宋詞。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

這首蘇軾的《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寫於1097年,當時蘇軾正好60歲。蘇軾這首宋詞所表達出的傷感是多層次的,從一開始的那12個字就能夠看得出來,處於人生暮年的他心中是何等的悲涼。

蘇軾寫“明月幾時有”,恐怕不會想到,20年後的中秋節會那麼傷感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蘇軾很多詞當中都寫到過人生如夢。夢很是短暫,卻又不真實。短暫的是,忽然發現這一輩子已經過了那麼長時間;而不真實,就是一輩子起起落落,幾十年轉瞬即逝,就如同是在夢境當中一般。

但已經60歲的蘇軾明顯感覺到自己已經老了。“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秋風涼,吹得樹葉嘩嘩作響。看看鏡中的自己,早已經白髮蒼蒼。

人生的暮年是讓人傷感的,因為他逐漸感覺到正在被這個世界所拋棄。蘇軾這又把這種被拋棄感覺的原因,放到自己的身上。身處儋州沒有什麼朋友,他埋怨自己“酒賤”。看高空中的月亮依然明亮,這可惜“多被雲妨”。

蘇軾寫“明月幾時有”,恐怕不會想到,20年後的中秋節會那麼傷感

種種因素,他覺得自己快要被遺忘了,但是他又不甘心遭受如此的待遇。在這個舉家團圓的日子當中,又有誰能夠和他共同欣賞這美麗景色呢?他只能悲涼地舉著酒杯望著北方。

北方有他的家鄉,北方有他的親人,北方也有他念念不忘的朝堂。

後來朝堂也沒有忘卻他,輾轉千里讓他北歸。只可惜蘇軾沒有在路上堅持到最後,死於途中。他終究還是被命運拋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