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帶幽門螺桿菌患者用過的碗筷,放了幾小時後另一個人用,還會傳染嗎?

蟲問子


幽門螺桿菌(Hp)於100多年前才被人們首次發現,是一種在胃內生存的微生物。1970年代起,人們才開始逐漸認識到,這個細菌感染和胃炎之間的關係。



目前,人們已經知道幽門螺桿菌可引起慢性胃炎、胃腺癌、胃淋巴瘤和消化性潰瘍等疾病。不過,幽門螺桿菌和胃癌的關係,並不是能馬上導致癌變的關係,而涉及到一系列複雜的病理機制,目前還並沒有完全闡明。

正因為跟癌症千絲萬縷的聯繫,人們才會對幽門螺桿菌多了一絲恐懼,越不瞭解的人,恐懼感可能越強。有的人談幽門螺桿菌色變,達到了影響正常飲食和生活的地步。

儘管人們如此害怕,也一直認為幽門螺桿菌是可以在人與人之間通過吃飯而感染的,但是,他們或許不知道的是,幽門螺桿菌是人類最常見的那些細菌感染之一:或許,他們在擔心的時候,其實自己已經感染過或正在感染。



全世界有50%的人口,存在著幽門螺桿菌感染。與發達國家相比,發展中國家的感染率更高,感染的年齡段越小。一旦感染幽門螺桿菌,感染狀態可持續存在。有的會引起上述的那些疾病,有的則可能不會。

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風險,和年幼時候的社會經濟狀況和生活條件是有密切關係的。居住人口過密、兄弟姐妹數量多、同睡一張床和沒有自來水等因素,都和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較高有關。

而同期的衛生習慣和家庭教育,也決定了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類似的這種病原體感染率現狀,還有很多,比如說鉅細胞病毒感染、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和乙肝病毒感染,也跟這些社會、經濟和家族因素有很大的關係。



攜帶幽門螺桿菌的患者用過的碗筷,放置幾個小時後,被另外一個人使用,還會不會傳染呢?我們要解決這個問題,先得了解幽門螺桿菌的感染途徑。

但遺憾的是,確切的途徑尚不完全清楚。

最有可能的傳播途徑,是在人與人之間通過糞-口或口-口傳播。

人類是幽門螺桿菌的主要宿主。在發展中國家,通過糞便排出幽門螺桿菌,汙染水源可能成為細菌的主要來源。因為這個細菌可以在水中存活數天,通過引用被汙染的水源和未煮過的蔬菜,很容易被感染。

幽門螺桿菌有家族聚集現象,證實了人與人之間是可以相互傳播的。而家族的人聚在一起,就給糞-口傳播造成了方便。



但是,幽門螺桿菌的口-口傳播途徑還有待證實。

牙菌斑中可以發現幽門螺桿菌,但其發現率並不是很高。比如說,牙科醫生和口腔保健員持續暴露於牙菌斑的環境,但是他們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率其實並不會比一般人群要高。

另外,通過筷子傳播幽門螺桿菌,由於筷子上攜帶的唾液量不多,可能性其實並不是很大。

更何況放了幾個小時的碗筷,即使有幽門螺桿菌,在乾燥的環境下其生存能力和致病能力,都將大為減弱,另外一個人用這副碗筷,感染的風險是非常非常低的。



小結

幽門螺桿菌感染跟環境、生活習慣等有很大的關係,可以通過糞-口傳播,但是口-口傳播的依據不是很足,除非長時間、反覆的經常性的接吻。倘或有嘔吐的現象,嘔吐物汙染碗筷,未清洗乾淨,倒是一定傳播可能性的。



龍大夫的肝病課堂


幽門螺旋桿菌聽大夫說主要是空氣傳染,沒聽說是接觸性傳染。據說幽門螺旋桿菌是胃酸中唯一能夠存活的細菌,只要一人得病,最親近的人很可能被傳染。

我的胃一直不好,幾次查出幽門螺旋桿菌,治療最少兩個療程(14天),有一次四個療程。這東西比較頑固,今年治好了,明年又有了。愛人的胃一直很好,但在體檢中也查出來過一次,治療一兩個療程後,休息一個月,再查,好了就行了,沒好再吃藥。

我母親也治過好幾次,才好的。去年父親一直食慾不振,吃幾天消化藥,好一些,過了,又不行。領去查了幽門螺旋桿菌,是感染了。連著治療四個療程,這才好了。

所以在體檢時,或者胃不舒服時,一定不要忘記“碳13”檢測,查出之後,也不要恐慌,大夫會採用“四聯療法”,很容易治好的。


Elegant


先說結論:放置四個小時以內的碗筷,理論上來說會有傳染的可能,但是在實際生活中這種可能性較小,只要及時清洗餐具,其傳播Hp的可能性可以忽略。

幽門螺旋桿菌現狀

幽門螺旋桿菌,簡稱Hp,是一種定植在人體胃部的螺旋形、微厭氧菌。因為業內普遍認為胃癌的發生與Hp的存在關係密切,且在2017年Hp還被世界衛生組織(WTO)列為一類致癌物,所以Hp目前在臨床和生活中都是被重點關注的對象,一旦發現需要結合其他因素決定是否根除。

由於Hp的致癌性,很多人在接受科普後對Hp表示了極強的警惕性,我相信題主應該也是這樣的想法:既然Hp是個“壞東西”,那我們就要採取一切措施遠離它!

所以對於Hp,普通人一般有兩種極端的想法:一種是認為Hp沒有醫生說的那麼嚇人,對其放任不管;而另一個極端是近乎於“潔癖”地要清除掉一切與Hp有關的存在。這兩個極端的例子正好可以用兩個短語來形容:前者是“不知者無畏”,後者則是“草木皆兵”。

相信通過科學地去認識Hp,瞭解它的特性會幫助我們減少這兩種極端的想法,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去接受體內感染Hp的事實。下面我們就通過解釋題主的問題來看看Hp到底是怎麼傳染我們的。

用過的碗筷會傳播幽門螺旋桿菌嗎?

回到題主的問題,雖然沒有專門針對Hp攜帶者用過的碗筷上菌株留存情況的研究,但是關於Hp在體外環境下培養的相關報道可以給出一些參考。

一篇發表在《中國病原生物學雜誌》上的文章對Hp暴露在空氣中培養的情況做出了表述,在從培養箱中取出的菌落均為活菌的情況下,Hp在空氣中暴露4小時後幾乎全部陣亡。這說明雖然在體內Hp是很頑固的,但離開人體之後,隨著時間的延長其存在感不斷削弱,不出幾個小時就會消失殆盡。

在另一篇同類型報道中,作者提到乳製品可能是Hp在人體外的一個比較理想的媒介。研究提到所有從食物中分離培養的離體Hp大多數都集中於乳製品中,由此分析乳製品可能是兒童感染Hp的重要傳播媒介。在隨後的實驗中,Hp在4℃牛奶中能夠存活超過10天從側面的印證了前面的假設,與此同時豬肉末和水也可以達到近似的效果。

因此,如果說單純的餐具放置4小時內,理論上是存在傳播Hp的可能的,但是從實際生活角度來說,這種可能性比較小。而如果盤中尚有食物殘留則可以增加Hp傳播的風險,由此可知除了在進餐時要採取”分餐制“外,及時清洗餐具也是防止傳播Hp的好方法。

幽門螺旋桿菌的傳染途徑及預防

最新的消化界權威京都Hp胃炎共識中明確將Hp相關的胃炎定義為一種傳染性疾病,因此在診治Hp胃炎的過程中,我們不能把由Hp所致的胃炎當作單純的胃黏膜病變看待,而是要全盤考慮,包括其傳染病相關的特性和未來的進展傾向。

既然是傳染性疾病,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最需要了解的就是其傳播途徑,在日常生活中Hp的主要傳播途徑是“口-口”傳播,題主所述的情景就是其一。

除了在上文中提到的在共餐的過程中有造成Hp傳染的可能外,其他的主要傳染場景為:

餵養嬰兒:餵養嬰兒時大人願意通過嘴唇去衡量食物的溫度,這是大人傳播給嬰幼兒的主要途徑;

牙刷:有的家庭存在共用牙刷的習慣,Hp常以此趁虛而入;

接吻:此時此刻單身狗並不用擔心,你們是不會通過這種情況傳染的。


因此在熟悉了Hp的傳播途徑後,我們就能由此儘可能地避開上述情況而有的放矢地去積極預防Hp感染了。

雖然Hp會引起很多胃部的疾病,但是相信通過我們的介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明哲保身”,不受其侵害。在發現感染Hp後也無需過分擔憂,去醫院讓大夫制定根除方案即可,及時根除幽門螺旋桿菌相信嚴重的胃病是不會輕易找上我們的。

如果有幫助記得關注五號醫生,在這裡將得到有深度、有數據的醫學健康科普,同時歡迎私信諮詢,有問必答。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2017年,上海)[J].胃腸病學,2017,22(11):670-687.
  2. 祝雯雯, 傅爽, 孫雯, et al. 幽門螺桿菌在人工模擬環境中生存狀況的研究[J]. 中國衛生檢驗雜誌, 2013(03):123-125.
  3. 鄺玉, 楊遠, 李婉宜, et al. 幽門螺桿菌體外培養影響因素探討[J]. 中國病原生物學雜誌, 2013(7).


五號醫生吳昊


首先幽門螺桿菌會傳染。

並且幽門螺桿菌具有較強的傳染力,大多數情況下,首次幽門螺桿菌感染都會發生在嬰幼兒及兒童時期,多在10歲以前,成人之後的感染,相對少一些,但也會存在。幽門螺桿菌的傳播途徑,一般為親密接觸,進食被汙染的食物和飲水。在中國,幽門螺桿菌主要的傳染源主要通常來自於家庭成員,由父母、夫妻,兄弟姐妹等。當我們的胃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後,通常也會合並口腔幽門螺桿菌陽性,再加上我們的飲食習慣是圍桌進餐,不分個人碗筷,從而造成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傳染。

關於你的問題,建議你徹底消毒之後使用,或者不使用。


胃食管反流專科冀醫生


當年發現幽門桿菌的科學家獲諾貝爾獎,能根治幽門桿菌的科學家為什麼卻不能獲諾獎呢?因為殺死清除幽門螺旋桿菌根本就是個錯誤,幽門螺旋桿菌已經與人共生了上百萬年,幽門螺旋桿菌能穩定胃酸環境,殺死幽門螺旋桿菌後會造成胃食管反流,反流性灼傷會增加食管癌的發病率,歐美盛行殺幽門螺旋桿菌後食管癌發病率上升就是明證。如果必須在胃癌與食管癌之間選一個的話,還是選胃癌吧,至少胃癌容易做手術,愈後也相對較好。4聯5聯6聯7聯療法,多種抗生素聯用嚴重破壞了人體菌群,肝癌腸癌胰腺癌也大幅增加。最新的研究表明,幽門螺旋桿菌對人是有益的,沒有了幽門螺旋桿菌會導致胃食管反流,這病比胃病更難受,會引起哮喘、咽炎、食管癌等。而且多聯用藥會嚴重破壞人體菌群,而高血壓、糖尿病、痛風、癌症、哮喘、過敏、溼疹、神經側索硬化症、帕金森病、自閉症、抑鬱等等都與細菌缺失有因果關係。並且前腳殺,後腳又傳染上了,有什麼用啊,國外已經在慎重殺幽門螺旋桿菌,或乾脆停了。別再整天盯著幽門螺旋桿菌了,否則能根治幽門螺旋桿菌的科學家早就獲諾貝爾獎了。


閒人1975


首先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微需氧菌,而且是呈螺旋形的,所以進入胃內會為胃粘液層與胃粘膜層之間存活,所以不易被胃酸殺滅,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主要是通過口對口傳播及糞口傳播,主要是通過和被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人接吻或者共用餐具導致的,還有就是不注意衛生導致的。

而被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的餐具放了幾小時後健康人群使用了,一般傳染的可能比較小,因為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微需氧菌,所以在正常的空氣充足環境中存活不了4個小時,而且在清洗餐具的過程中會被清洗掉,但是建議大家把被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人用的餐具消毒後在用。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後很容易導致出現胃炎、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胃癌等病變,而且不易被消滅,即使是殺滅了但是復發的幾率還是很高,幽門螺旋桿菌在人體牙菌斑中也有大量的存在,所以不注意口腔衛生自身感染的可能性也很大。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後會出現上腹部隱痛不適、反酸噁心、口臭、食慾不振等症狀,對於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需要做C13或C14實驗,而且需要服用四聯根除幽門螺旋桿菌。

關注馬醫生,為大家解答更多健康知識,謝謝!


全科馬醫生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困擾很多朋友的問題,作為胃部目前發現的唯一致病菌,幽門螺桿菌可以在胃黏膜上吸附並存活,還會分泌毒素影響胃黏膜健康,很多胃部的疾患問題,如十二指腸潰瘍,慢性糜爛性胃炎,MALT淋巴瘤等,都與幽門螺桿菌感染息息相關。

在我國,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患病率很高,不完全統計大約有6成以上的成年人都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問題,很多朋友家裡也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或者本身就是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如何預防幽門螺桿菌在家人間的相互傳播,也就成了很多朋友關係的問題,這種擔心和關心並不是多餘的,研究發現,家中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的其他家庭成員,感染幽門螺桿菌的風險幾率高於60%,而家中如果沒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其感染幽門螺桿菌的風險不超過20%。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如何避免幽門螺桿菌如何在家人間相互傳播的問題。

有朋友問到這樣一個問題: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用過的碗筷,如果放了幾個小時,又被另一個人用,還會傳染給另一個人嗎?對於這種擔心,可以說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我們來仔細分析,這種情況發生的可能性其實並不大。

幽門螺桿菌確實可以通過口口傳播,如果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用過的碗筷上,沾染了幽門螺桿菌,這些幽門螺桿菌在還具有活性的情況下,被一個未感染者吃到肚子裡,當然是有可能引起感染的,但對於放了幾個小時的碗筷來說,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微需氧菌”,也就是說,在氧氣充足的環境下,幽門螺桿菌通常是較難存活的,通常在體外培養幽門螺桿菌時,我們都會選擇專門充了氮氣,二氧化碳等氣體的專用培養設備,因此,在我們正常的空氣環境中,幽門螺桿菌通常存活時間不會超過4個小時。對於感染者用過的碗筷,一般也會進行清洗,清洗劑和水流也會沖走一部分幽門螺桿菌,而殘留的幽門螺桿菌在空氣暴露4個小時以上,還能存活的幾率就不大了,因此,如果幾個小時後,其他人再用這樣的碗筷,通常被感染幽門螺桿菌的幾率其實並不大。

做這樣的解釋,並不是鼓勵大家要與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共用碗筷,而是如果你不小心用到了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的碗筷,如果是清洗過,乾燥的,而且已經給過了4個小時以上的,就不必太過擔心感染幽門螺桿菌的問題。

對於家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的朋友,從避免幽門螺桿菌傳播的角度來說,還是建議要分碗筷,儘量專人專碗專筷,在共同進餐時,使用公筷母勺,才是最佳的預防幽門螺桿菌傳播的最好方法,另外,為了儘量避免幽門螺桿菌口口傳播,除了要注意餐具儘量不要共用以外,家人一起吃飯時,也要注意對小兒不要口對口餵食,儘量避免相互夾菜等行為,這樣做才能夠更好的減少幽門螺桿菌發生口口傳播的幾率。

避免幽門螺桿菌在家人間的傳播,除了要注意避免口口傳播,還要注意糞口傳播的風險,什麼是糞口傳播,幽門螺桿菌會感染人的胃部,也會在人的大便中存在,如果通過不小心接觸了幽門螺桿菌的手,又沒有及時的清洗,把幽門螺桿菌傳給其他人,其他人吃飯前也沒有洗手,這就會形成糞口傳播,而如果接觸或飲用含有幽門螺桿菌的分別汙染的水源,或蒼蠅等蟲類沾染的幽門螺桿菌汙染飲食等,也都有可能引起幽門螺桿菌糞口傳播的可能性。

想要避免幽門螺桿菌的糞口傳播,就要求我們一定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後洗手,好好洗手,這是最基本的,除此之外,也要注意飲食衛生,不要接觸不潔的水源,也不要吃不潔淨的,特別是生吃某些食材時,就更要注意。

總而言之,如果能夠做到家人間適度合理分餐,儘量減少口口傳播風險,同時注意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後洗手,注意飲食衛生,這些方面如果真的能夠都做到,幽門螺桿菌產生傳播傳染的幾率就會大大降低,不必過分擔心,正確科學合理的做好預防控制,才是最重要的。


李藥師談健康


有傳染的可能性,也有可能不會傳染,攜帶幽門螺旋桿菌的人使用過的筷子不一定帶得有該菌,另外即便另一個人使用攜帶有幽門螺旋桿菌的筷子,也不一定會發病,說不準此人在使用筷子之前胃裡已經攜帶有幽門螺旋桿菌了。



人們之所以比較關注和擔心幽門螺旋桿菌,主要是因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可以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部腫瘤,尤其是胃癌,而且人們一旦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幾乎沒有自愈的可能。

到目前為止人類是幽門螺旋桿菌的傳染源。

幽門螺旋桿菌主要通過人們共餐等密切接觸的口口相互傳播以及糞口傳播開來。

高發於共餐、不良衛生習慣、經濟和居住環境破舊的人群。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主要導致胃黏膜發生炎症,而引起慢性胃炎,部分慢性胃炎可以發展成萎縮性胃炎,而部分萎縮性胃炎又可以最終發展到胃癌。

結束語:防範幽門螺旋桿菌不用像甲肝等傳染病哪樣小心翼翼,平日一起共餐和共用碗筷有傳染的可能性,但不會導致幽門螺旋桿菌爆發流行,但還是需要注意的,共用的碗筷最好徹底消毒,能夠分餐進食則不選擇共餐。


佳園道


這裡要說一下,這種情況的話,是有可能傳染的。不過,這個回答不會是一個肯定的答案。就是有一定概率的。不要問我概率是多少,我也不知道。

幽門螺桿菌,本身就是通過消化道傳染的,所以,他人用過的筷子和餐具,是最常見的傳染源。如果明確了對方是幽門螺桿菌的帶菌者,建議最好分餐,或是用公筷夾菜,以免傳染他人。

幽門螺桿菌是已經明確的導致胃炎和胃潰瘍這類胃病的直接原因之一。所以,如果有胃炎之類的問題,而且也查明有幽門螺桿菌感染,一般是建議要同時治療的。

當然,幽門螺桿菌跟人體共存也不是一天半天了,不是所謂的患者會發病的,有的人是帶菌者,但是根本沒有發病。這種情況是否治療,可以自己選擇。不過,如果發現了,基本的道德還是要講的,最好分餐,不要共用餐具。


醫家故事


這個問題應該還是很普遍的。首先每個人自身的免疫系統和修復系統都不一樣。抗生素不建議用,如果嘴巴里正好有開放性傷口或炎症的,不要出去聚餐,家裡如果有小孩或者有生病的,最好分食。現在是信息分享時代,多看多瞭解,不刻意過度治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現我們同學聚會都很自覺用公筷了,外食一次性筷子最好少用。病從口入這件話肯定是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