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三藩王用屠城換取了頂戴花翎,終難走出鳥盡弓藏的歷史輪迴

前言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發生過許許多多大規模的戰爭,

戰爭一方為報復反抗勢力而進行的屠城形為經常發生。僅僅在滿清政權入關後與明朝軍民的歷次戰鬥過程中,發生的慘絕人寰的屠城事件就有幾十起,特別是清初三大藩王帶領滿清鐵騎對明朝軍民進行的三次屠城,在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清初三藩王用屠城換取了頂戴花翎,終難走出鳥盡弓藏的歷史輪迴

滿清入關時的精兵悍將遠勝於清末時的八旗兵

清廷的三大藩王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繼茂都曾作為滿清政權的急先鋒帶領滿清軍隊對明朝軍民進行過血腥屠城,用明朝軍民的鮮血染紅了他們自己的頂戴花翎。因為這三大藩王原本是漢族人,所以他們的這種屠城形為是一種表忠心的形為,如同江湖黑幫中新入夥的人向黑道老大繳納投名狀。可惜清廷不是什麼黑道老大,鷹犬失去利用價值後的命運,就是被拋棄,鳥盡弓藏的歷史輪迴,他們三人誰也沒逃脫掉。三大藩王頭上帶血的頂戴花翎還沒有暖熱就被收回,這個下場是可悲、可憐的、可恨的,也是不可逆轉的。

平西王吳三桂血洗陝西蒲城

吳三桂,字長伯,字月所,明朝遼東人,祖籍江蘇高郵。

清初三藩王用屠城換取了頂戴花翎,終難走出鳥盡弓藏的歷史輪迴

吳三桂的衝冠一怒,直接斷送了大明江山!

吳偉業的那句"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中的主人公就是他,那個將永曆帝用弓弦活活勒死在小廟裡的人,也是他。

一、歷史背景

1、 吳三桂投降清廷獻出山海關,滿清佔領北京城後利用吳三桂追剿李自成殘部的任務己完成。清廷猜忌這個降將,又把他派到關外鎮守綿州。

2、 因滿清的"戰神"鐵帽子王多鐸因病去世,清廷失去了攻城掠地的重要領軍人物。

3、 多爾袞舊病又發,身體每況日下。

4、 各地反清復明的義軍勢力日漸壯大。特別是大同總兵明朝降將官姜瓖起兵反清對北京城的威脅極大。

在這種歷史條件下,多爾袞分身無術,一面帶病前往大同平叛,一面調還在關外"乘涼"的吳三桂入關,前往陝西蒲城一帶鎮壓明朝降將王永強率領的起義軍。

清初三藩王用屠城換取了頂戴花翎,終難走出鳥盡弓藏的歷史輪迴

吳三桂蒲城屠城,殺害蒲城軍民1萬人以上。

二、吳三桂蒲城屠城的原因

1、 多爾袞雖然徵調吳三桂入關參與鎮壓起義軍,但還是不放心,安排了個心腹李國翰給吳三桂做助手,實際上是給吳三桂安裝了個監控。吳三桂的一舉一動都在多爾袞的視野之內,這也剛好成了吳三桂向清廷表忠心的絕佳機會。

2、 王永強率領的起義軍彪悍善戰,與吳三桂的第一次遭遇戰就大敗吳三桂,吳三桂的關寧鐵騎損失慘重。吳三桂橫刀立馬征戰沙場多年少有敗績,這次慘敗,丟人只是一方面,萬一讓主子多爾袞產生誤會,說他吳三桂是有意兵敗,則必會斷送吳三桂的仕途前程,這是更重要的一方面。

3、 吳三桂在率領關寧鐵騎攻打蒲城城池時,蒲城軍民用火炮還擊,吳三桂本人差點被炮彈擊中。那種驚嚇導致的狂怒可想而知!

關寧軍攻破蒲城城池後,吳三桂滿腔怒火傾瀉而出,立即下了屠城的軍令。蒲城滿城的軍民無一倖免,全部被殺,死亡人數達1萬人以上,直接讓蒲城變成只有鬼哭的空城

平南王尚可喜的廣州大屠殺

尚可喜,字符吉,號震陽,祖籍山西洪洞,後至河北衡水。

清初三藩王用屠城換取了頂戴花翎,終難走出鳥盡弓藏的歷史輪迴

漢奸中的"戰鬥機"尚可喜,為滿清統一中國立下汗馬功勞。

此人比較奇葩,他不但與滿清有殺父之仇、奪妻之恨(尚可喜二位夫人在戰亂中自盡),並且其家族中七十多口都喪命在滿清的屠刀之下。即便是這樣,尚可喜為了一己之私和榮華富貴,毅然決然地投降了滿清,充當滿清打擊明朝反清勢力的馬前卒,為滿清統一中國立下汗馬功勞。

尚可喜投降滿清後的忠心至死不渝,康熙帝時的"三藩之亂",其實尚可喜沒有叛變,舉起反清大旗的是他的兒子尚之信。康熙下令撤藩的時候,尚可喜是十分順從的,他打點行裝,準備舉族搬遷老家海城。

一、歷史背景

1、尚可喜的伯樂毛文龍被袁崇煥設計斬殺後,毛文龍的繼任者黃龍因戰敗自刎,黃龍之後的繼任者沈世奎與尚可喜有仇而意欲加害之,尚可喜率部投降滿清。

2、清廷對尚可喜下達軍令進軍廣東。

官封平南王,賜給他金印、金冊,讓他和"靖南王"耿仲明一道帶著家屬和舊部向廣東進軍。

3、尚可喜在向廣東進軍的一路上,對明朝反清勢力一刻也未停止過屠殺,所過之外均惡名遠揚。

清初三藩王用屠城換取了頂戴花翎,終難走出鳥盡弓藏的歷史輪迴

尚可喜廣州大屠殺,殺害廣州軍民10萬左右。

二、尚可喜廣州大屠殺的原因

1、尚可喜因明將沈世奎意欲謀殺他一事,對明朝軍民懷恨在心。

2、尚可喜在向廣東進軍的一路上屠殺無數,屠殺明朝軍民己成為尚可喜的一種習慣。

3、戰鬥太慘烈。

尚可喜與耿繼茂共同指揮的清軍圍困廣州城時間長達十個月之久,戰鬥異常慘烈。

戰鬥中,築壘、樓車等各種攻城方法用盡,最後動用荷蘭炮手,才終於攻破廣州城,可謂是殺紅了眼。

攻破廣州城後清軍開始了為期十二天的大屠殺。不但廣州城中,廣州城前後左右方圓四十里的地方所有人丁一律屠殺殆盡。光是屠城後的屍體在廣州東門焚燒時,就燒了四天時間。廣州大屠殺具體地死亡人數,歷來爭論不一,應該是十萬人左右比較靠譜。

廣州大屠殺死了多少人?廣州的社會科學研究所發表聲明:廣州府十三縣總人口在明末只有四十萬,而死者為十萬或者超過十萬,所謂的死亡人數七十萬,實在是無稽之談。根據不完全統計,在這場屠城之災中,死者的比例高達五分之一。

靖南王耿繼茂血洗潮州城

耿繼茂,明末清初遼東人,明朝降將耿仲明之子,襲靖南王,其子耿精忠。

其子耿精忠就是被人稱為"食人族"的那一位。

一、歷史背景

1、清廷正想盡辦法招撫東南戰線的鄭成功,以便專心對付西南的南明永曆政權。郝尚久雖打著南明的旗號,卻遠離南明主力,同時他還攻擊清廷想招撫的鄭成功的部隊。

2、郝尚久雖然是佔據潮州舉旗反清,可他一會兒是清,一會兒是明,一會兒不清不明,完全一個舉棋不定的主兒。


清初三藩王用屠城換取了頂戴花翎,終難走出鳥盡弓藏的歷史輪迴

耿繼茂血洗潮州城,潮州城內軍民1萬多人因此喪命。

二、耿繼茂血洗潮州城的原因

1、郝尚久打著南明的旗號,卻遠離南明主力,是沒有軍事後援的孤軍。

2、郝尚久攻擊清廷的安撫對象鄭成功,雖然鄭成功當時還正在反清之中。

3、郝尚久是三姓家奴,轉面無恩,反覆無常,他既沒有政治遠見,又沒有政治信仰,屬於典型的眼裡只有私利的地方小軍閥。

4、清軍攻擊潮州城時間長達一個月,城破之日,清軍將士有洩憤的情緒需求。

5、殺一儆百,以儆效尤,屠一潮州城有震懾西南的南明政權和東南的鄭成功的作用。

此次屠城,潮州軍民死亡人數約一萬有餘。耿繼茂血洗潮州城政治意圖比較明顯。有屠殺,但不是把城內的男女老少統統殺光,是按照滿清入關的慣例,留下了不少青少年婦女和不參加叛亂的人。

"順者招撫,逆者剿除;梗命不服者,本身受戮,妻子為俘"

鳥盡弓藏,康熙撤藩

為穩定滿清政權的統治,康熙十二年春,康熙皇帝作出撤藩的決定。康熙撤藩的表面原因是因為三個藩王在經濟上給清廷造成很大的負擔,本質原因是三個藩王的勢力不斷強大,影響到清廷政權的安全

清廷封三大藩王的目的就是想借助明朝降將力量對明朝軍民進行打擊,既然歷史任務己完成,就不可能再允許其軍事力量存在。清廷想要建立的是一個統一的政權,三大藩王的存在始終是政權統一障礙,所以撤藩是遲早必須要進行的,何時進行只是時機問題。

康熙皇帝的撤藩政策既出,三大藩王執行得執行,不執行就被康熙皇帝把刀架在脖子上被執行。這不是康熙皇帝本人冷酷無情,是鳥盡弓藏的歷史輪迴無情,這是不以某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聽雪者說

歷史的車輪一刻不停的向前發展,三大藩王的榮辱興衰早己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中,他們的是非功過史書上早有定論。

現在我們的民族是五十六個民族大團結的一個大民族,同為中華民族,五十六個民族內再無本族異族之說! 作為新時代中華民族中的一員,我們每個人都應好好學習,好好工作,好好生活,為實現偉大的中華民族復興儘自己的一份力!



參考資料:《清史稿》、《廣東通志》、《蒲城縣誌》

聽雪之無聲,察未動之機。聽雪者評文說字均是鄉野傳說,切勿對號入座,祝各位身心安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