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忠臣--文種,鳥盡弓藏,下場淒涼

文種乃是春秋時期越王勾踐的謀臣,也是我國著名的謀略家,政治家,其忠心為國,鞠躬盡瘁,盡心竭力,幫助勾踐滅吳復國,到頭來卻落得個狡兔死,走狗烹的悲慘結局。

文種和范蠡皆為勾踐良臣,但范蠡卻懂得“功成身退”這個道理,知道勾踐乃“只可共苦,不可同甘”之人,所以早早的棄官而去,後得以善終。

一代忠臣--文種,鳥盡弓藏,下場淒涼

居《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記載,范蠡臨走之時,為時任大夫的文種留有一信,信曰:”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就是說,勾踐這個人陰險狡詐,能忍辱負重,嘴卻又像鳥一樣尖,是一個善於嫉妒別人的小人,希望你,趕快辭官回鄉,免遭他的毒手。

一代忠臣--文種,鳥盡弓藏,下場淒涼

但是,文種身為謀士,何嘗看不出勾踐的為人?只不過是一廂情願,自欺欺人的堅信,勾踐不會對為他肝腦塗地的功臣下手。

事情的發展就如范蠡所說,吳國已滅,勾踐非但沒有論功行賞,而卻與這些功臣愈加有隔閡,且越來越深。

勾踐深知文種謀略舉世無雙,自己在吳國勞力多年,越國朝中大小事物全由文種代管,民心所向,

一代忠臣--文種,鳥盡弓藏,下場淒涼

百姓愛戴,現在吳國已亡,文種再無用處,如果再留著文種,難保他不會謀權篡位,如果,文種稍有異心,憑藉他在越國地位,肯定一呼百應,到時候,後悔也莫及了。

可憐文種一心為國,全力輔佐勾踐,卻不知,勾踐已經把屠刀慢慢的架在了文種的脖子上了。

勾踐冥思苦想除去文種的計謀,最後,還真被他想到了。

一代忠臣--文種,鳥盡弓藏,下場淒涼

一次,文種臥病在床 ,勾踐腰間掛劍,前來探望,文種見勾踐進門,忙起身相迎,勾踐解開配劍,將其放在一旁,對文種說:”你教寡人伐吳七術,吾用其三,就將吳國給滅掉了,剩下的四條妙計,我看你就去九泉之下,和我的父王一起試試,助他統一冥界吧,“說完,勾踐起身而走,特意留下佩劍。

一代忠臣--文種,鳥盡弓藏,下場淒涼

此時,文種拿起佩劍一瞧,上書二字:“屬鏤”,這“屬鏤劍”乃是當時吳王夫差賜死伍子胥時的用劍,文種看後,仰天大笑,淚眼朦朧,自嘲說:“功高不可蓋主,功成應當身退,我居然還對勾踐抱有一絲幻想,未聽范蠡所言,招致殺身之禍,真是愚蠢至極。”說罷,拔出寶劍自殺了。

後人評價文種曰:“悲哉文種,治國之傑,三術亡吳,一身殉越!”

一代忠臣--文種,鳥盡弓藏,下場淒涼

身為人臣,文種忠心報國,在勾踐在吳國的幾年間,穩定政權,發展國力,使越國慢慢強大起來,更為勾踐提出“伐吳七術”,後只用“三術”吳國就被滅了,可見文種之謀略過人,且是治國良臣。

最後,文種用自己生命來做了一個“賭注”,他覺得勾踐不會是一個忘恩負義之人,最起碼對他不會,但是,謀略過人的文種,卻輸在了“人性”之上,卻也輸了自己的性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