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他“穿林打叶”多烦扰,“一蓑烟雨”且吟啸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代: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用去刻意听那雨水穿林打叶发出的声音,为何不放开吟唱狂啸从容而行。竹杖和草鞋轻便得胜过马匹,又有什么好怕的?身着蓑衣任凭风吹雨打一生也就过去了。微寒的春风吹醒了我的酒意,微微感到有些冷,山头上的斜阳却在此刻相迎。回头再去看一眼身后走来的那些萧瑟的地方,再回去,谁还管它是风雨还是晴天。


任他“穿林打叶”多烦扰,“一蓑烟雨”且吟啸


“莫听穿林打叶声”,可见当时天气并不美好,或是疯狂雨骤,或是暴雨敲林。可是“莫听”二字却比其他任何字眼都要更加抓人眼球,似乎这些狂烈的事物都丝毫不足以让当事人引起注意。任他风狂雨骤,我心自有我心事。同时又像是在对他人的劝解。

“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回应。在雨中照常悠哉行步,更要吟唱狂啸。与小序中的“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形成印证,可以看出当事人与同行之人的不同之处与超然心态。“谁怕”二字更是有一种豪气万丈的感觉。即不怕。且徐行又吟啸,人生豪迈,不过如此,着实让人心神向往;而“何妨”二字更是与前句“莫听”前后呼应,更似在对同行之人的劝解,既然已经无法阻挡风雨,那何必不在一种吟唱徐行?至少不用看着那般狼狈啊。


任他“穿林打叶”多烦扰,“一蓑烟雨”且吟啸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骑马自然是要比步行要快的多,可在这里作者偏偏却说“竹杖芒鞋轻胜马”,当然这一定不是真的,也不是作者脑子秀逗了。而是作者以此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心境。当自己对那些狂风暴雨,对那些道路泥泞,都不足以扰乱到自己平适的心情时,即便是拄着竹杖穿着芒鞋,走在泥泞不堪的道路中,也要胜过骑马扬鞭疾驰。

很多诗词在后人的解读中,都喜欢与作者的生平遭遇联系在一起。所以很多人都会将这些看做是作者对于某些当时时代背景下的冷嘲热讽,或者对自己遭遇的隐喻。所以很多人都觉得这里是作者对于当时竹杖芒鞋的平民生活和肥马轻裘的贵族生活的对比。结合苏轼在政治上经历的风风雨雨,起起伏伏,似乎很有道理。所以一致认为“竹杖”“芒鞋”是苏轼用来表达平民生活的重要意象,也是其平民人格的真实写照。但是在我个人看来,兴许是后人想多了,词人或许当时并没有想那么多,只是任着自己的性子,随感而发,就如此简单,如此随心随心,仿佛这样才更符合苏大家的个性。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我们不得而知。是不是有时候我们这些现代人,也有将自己的所想强加给古人之嫌?


任他“穿林打叶”多烦扰,“一蓑烟雨”且吟啸


“谁怕?”这里爆发出一股气势,这是词人心中那股豪情,那股疏狂。任他风雨狂暴,道路泥泞,再多的艰辛磨难又何足惧哉?这里是作者发出的一句反问句,反而将作者的情感表现的更加强烈,将作者的生活态度体现的更加鲜明。于是,他紧接着便说:“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是体现了苏轼对于人生的豁达。一生任他风吹雨打,我始终平常视之,是那般的从容、达阔、悠然。这一句似乎才真正的是苏轼一生生活的写照。他在仕途上的不如意,政治上所遇到的阻挠,一贬再贬,晚年更是被流放到了偏远之地。但是那又如何?他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乐观,我心舒畅,艰难困苦又何足道哉?我自从容向前。


任他“穿林打叶”多烦扰,“一蓑烟雨”且吟啸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微寒的春风吹醒了我的酒意,微微感到有些冷,山头上的斜阳却在此刻相迎。词到了这里,让人感到开始有些小俏皮的意思。所以我个人是非常的喜欢这里的。一边是刚刚入春的凉风,让作者感到有些丝丝的冷意,于是便将酒意吹醒了;让人似乎觉得在这里作者有那么点小可爱,显得非常有意思。一边则是山头有着太阳斜照,感觉这里天气便开始由雨转晴了。暖暖的阳光便将寒意可驱散了去。读到此处,让我不由自主的联想到了另外的一句古诗“山重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二者似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春风的寒冷中有斜阳的温暖,如逆境出现了转折的希望。这句是非常有哲理的句子,从中可看出作者对生活一种积极心态。


任他“穿林打叶”多烦扰,“一蓑烟雨”且吟啸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回头再去看一眼身后走来的那些萧瑟的地方,再回去,哪里还有什么风雨和晴天。这句我觉得非常的有佛家所说的禅意和禅境。如佛语所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指世间万事万物都如同是做梦一般,是幻觉,是泡影,都是空虚不真实的,一切物象皆为心所幻化而出。如果自己内心清静,世界自然清静。世界万物万象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我们有了分别心才有了世界万象。说到此处,是不是有一种作者看破红尘的意味?不要想太多,没有的事。

人生的起起落落诸多非议,无非“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喜欢 还请 关注+转发+点赞+收藏+评论 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