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部經典,看見歷史的法則


歷史分史實和對史實的闡釋,正是後者讓歷史學生生不息。對於非歷史研究者,那些對歷史的解釋,充滿了智慧之光,既指向當代,也指向未來。


中國史


12部經典,看見歷史的法則

哈佛中國史 精裝(禮盒套裝共6冊)

一套哈佛大學出版社的經典之作,共六卷,分秦漢、南北朝、唐、宋、元明和清六個時代分野,涵蓋了公元前2世紀至20世紀初期中國古代王朝興起、發展和衰亡的歷史進程。


國際知名漢學家卜正民領銜,攜手羅威廉、陸威儀、迪特·庫恩等一眾大師,傾10年之功創作。


不光是大家之作,講述方法也突破傳統中國史學的敘事,以全球視野跨領域講述中國歷史,涉及天文學、地理學、考古學、人類學、環境史、醫療史、民族史、中西交流史等多個學科,萃集近50年來世界中國史的最新研究成果。

12部經典,看見歷史的法則


盛世:西漢|康乾

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侯楊方提出,什麼樣的朝代在中國歷史上被稱為盛世?為什麼在關於盛世的描述中,我們沒有看到唐朝?人口、疆域、經濟、政治穩定……哪些是盛世的關鍵要素?

《紅樓夢》中的“盛世無飢餒,何須耕織忙”為何只是個抒情,歷史上的盛世,並不如理想中的美好,盛世是發展而來,還是具有高度的偶然性。

侯楊方教授難能可貴的,是同時擁有兩種特質,一方面猶如執政官,另一方面,又極富探險精神。他敢下斷語,對人和事的判斷既有學術之嚴謹,也有對歷史人物有同情之理解,渾然不是左右逢源留有餘地的寫法。

除了帝王外,書中對一些高級官員也做了梳理和描述,構建了一個帝國管理集團既鬥爭又合作的群像。點評犀利,個性彰顯。


區域史


12部經典,看見歷史的法則


企鵝歐洲史1-3(套裝共3冊)

作者:西蒙·普賴斯(Simon,Price)

這個系列毫無疑問是

企鵝的看家書,由普林斯頓大學歷史學家戴維·坎納丁主編,集牛津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英國皇家歷史學會院士等集畢生功力之作,十餘年打造的多卷本歐洲通史。

對於非專業研究者,瞭解歐洲史,這一套書足夠了。

時間跨度涵蓋了從公元前1750年到公元2017年這近4000年的歐洲歷史;立意高遠、氣勢恢宏,歐洲何以成為今天的歐洲,世界何以成為今天的世界,這套書給出了極其美妙的歷史動力的描述。

這套書文字優美,撼人心魄。讀它的副作用是,你會對那些雖有見解、但文字粗陋的歷史作品,心懷不滿。



12部經典,看見歷史的法則


光榮與夢想(套裝共4冊)

作者:[美]威廉·曼徹斯特(William Manchester)

這是一部你一定聽說過名字、但未必讀過的書,無數人提到這部作品,無數作品在向它致敬,科幻作家劉慈欣甚至寫過一篇同名小說。一旦讀過,它一定對你會產生極為深刻的影響。


開創了新聞和歷史結合的寫法,跟中國史官的謹慎和端嚴不同,這本書充滿了新聞、軼事、娛樂、潮流的親切,但這些並未沖淡它宏闊的嚴肅性,正如歷史學家葛劍雄所說:“它對美國醜惡一面的記錄或許比你所瞭解的更具體,更深刻,但卻使你不得不承認美國的光榮與夢想的來源和基礎。”


最令人難以忘懷的,是作者曼徹斯特對於浩如煙海的資料的剪裁和使用,他像一個大師級的導演,不動聲色地將你拉入一個遙遠國家的歷史,它是歷史寫作的經典,激動過無數的年輕人,也是一代作家、經濟學家、歷史學寫作者的“聖經”。


12部經典,看見歷史的法則


黑羊與灰鷹:巴爾幹六百年,一次苦難與希望的探索之旅

巴爾幹半島,向來被稱為歐洲的火藥桶,奧匈王儲費迪南夫婦、奧匈帝國皇后伊麗莎白、塞爾維亞國王夫婦、第一南斯拉夫過往亞歷山大一世,都在此被刺殺,

它不斷掀起了歐洲,乃至世界格局的變化。

這裡浸透著不公、抗爭和鮮血,斯拉夫出現的任何問題,都導向了法西斯主義、種族問題、民族主義的紛爭,它們很快蔓延到更遠的地方,而人們只關注自己眼前的問題,這裡常常被人遺忘。

這是一部非常奇特的作品,被稱為偉大的歷史游記。作者韋斯特是個文學家和評論家,她並非一個歷史學家,但這部作品如此豐滿,作者以紀實和文學的邏輯,深入到一片緘默之地。

它更近於一部史詩。韋斯特將盤根錯節的歷史和現狀、不同視野下的記憶與情感,連同最幽邃的精神剖析一同編入這部宏大的文本,構成一幅闊大的、層次豐富的圖景。最珍貴的是,她並未丟失幽默感。


12部經典,看見歷史的法則


墮落之海:地中海史研究(套裝上下冊)

作者:[英] 佩裡格林·霍登(Peregrine Horden)

柏拉圖把地中海稱為“墮落之海”,因為海洋貿易會導致人的“善變、多疑、不信任、不友好”,地中海地區不只是歐洲後院的小池塘,從全球史的角度,地中海地區能告訴我們的要多得多。


全球史研究是近年來歷史學研究中非常炙手可熱的領域。它的主要特點是去中心化,它關注大範圍、長時段的整塊運動。當把鏡頭拉遠,容納進了更多的史實和人,你會發現所謂的主流觀點,往往只是削足適履。


不確定狀態是一致的,給任何事物貼標籤的方式,都會喪失了探究它多面性的美好。這部書的閱讀過程所得到的收穫,將遠甚於記住的一兩個結論。


全球史


12部經典,看見歷史的法則


見識叢書16·西方的興起 人類共同體史

作者:[美]威廉.麥克尼爾(William H. McNeill)

如果你以為這是一部講述西方如何興起的書,那就錯了。這本書是當代偉大的歷史學家麥克尼爾創立全球史研究的開山之作。它以全球視野講述了人類的共同歷史。

威廉·麥克尼爾被譽為“20世紀對歷史進行世界性解釋的巨人”,在全球史方面的研究卓然有成,德高望重,與斯賓格勒、湯因比齊名。他開闢了西方史學的一個新時代。

他認為所有人類社會都是在不同程度上相互聯結的;各個文明之間的交往互動是促進文明演化、歷史變革的主要動力。麥克尼爾書寫全球文明的互動,讓之前隔離、孤立的世界史,變成動態、交互的世界史,繪製了一幅人類文明的交互網絡圖。

湯因比評價《西方的興起》:“我確信讀過此書的人,都將對鑄就我們今天這個世界的那個漫長而複雜的歷史進程,獲得一種更為深邃的洞察與認知。”


12部經典,看見歷史的法則

文明

[英] 尼爾·弗格森 著

尼爾·弗格森是極少數的,遊刃於金融、歷史學和媒體之間的大家,他甚至也算得上中國人最熟悉的當代西方歷史學家。

他在這本書中關注了“文明”而不是“帝國”,西方的主導地位是怎麼得來的?他明確地提出了“六大殺手鐧”,這是1500年之後,歐洲和美洲崛起的奧秘。東方,尤其是中國,在這種新的關鍵要素中,16世紀以來屢屢落敗。

中國到底做到了什麼,讓兩種不同文明的交替在今天極為突出?未來世界的新格局將會如何?

弗格森認為,文明的衝突是可以避免的,歷史中已經付出的巨大文明衝撞的代價,今天的人應該更為聰明。但更重要的是,歷史的發展不是漸進的,它充滿了偶然性和突發的節點,任何節點的處理失控,都有可能帶來一個所有人都未曾想象的世界。


12部經典,看見歷史的法則

人類簡史

[以色列] 尤瓦爾·赫拉利 著

細數過去10年影響中國經濟的十本歷史學作品,《人類簡史》一定位列前茅。


赫拉利以極為宏大的歷史視野

,將時間刻度拉到地球上出現人類,新的歷史變量便開始呈現。這本嚴肅的歷史學作品,提供了完全新鮮的史觀和問題方向,這本書在全世界的影響,一開始就跳脫出歷史學的研究者和愛好者。


在中國,它深刻地影響了中國新經濟創業者、金融從業者和產業研究者。到今天,“認知革命”已經成為常用詞進入人們的話語系統。


《人類簡史》受到演化生物學家戴蒙德的《槍炮、病菌與鋼鐵》的深刻影響,它又影響了機器學習的先導者、技術哲學家朱迪亞·珀爾,他提出了現在機器學習的錯誤方向,指明瞭另一個更為複雜的系統和更為難測的世界,那本書就是我們在第一期專題中提到的《為什麼》。


《人類簡史》呈現了人類知識鏈條的神奇魔力。它如此雄辯,如此好看,又多少讓人心懷忐忑。


歷史敘事


12部經典,看見歷史的法則

大秦帝國

孫皓暉 著

在禮崩樂壞、群雄逐鹿的戰國末年,面臨亡國之禍的秦國於列強環伺之下,崛起於鐵血競爭的群雄之林。從秦孝公開始的六代,堅定不移地徹底變革,終於在

公元前221年由秦始皇統一中國並創建了統一的文明。

作者孫皓暉16年書寫500萬字鉅著,豆瓣高分電視劇《大秦帝國》原著。這套《大秦帝國》是2019年全新修訂版共分為6部,堪稱戰國時代的百科全書,帶我們感受大爭之世的熱血激盪,也能領悟歷史背後的人性,這也許是《大秦帝國》受追捧十餘年的深層次原因。


12部經典,看見歷史的法則


歷史的溫度(套裝共4冊)

相對於前面的重磅專著,這套《歷史的溫度》要輕鬆很多。作者張瑋兼具新聞、歷史和文學的素養,以小人物見證大歷史,從宏大的敘事,走向歷史的細節,表達有溫度的歷史故事。

作者回到了以“人”為中心的歷史表述,在有限的篇幅中,還原一個人的境遇、天分、困窘、理想和故事。帶著溫情和敬意,剋制而較少臧否,這是這套書大獲讀者青睞的原因。


商業史


12部經典,看見歷史的法則

激盪四十年

吳曉波 著

財經作家吳曉波,無疑是寫作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優秀人選,他以記者的敏銳和豐富的材料掌握,極為流暢地寫作了一部不可錯過的當代商業史。

他有難得的民間立場,深刻地理解企業家們的境遇和動力。他也深刻地理解政策的走向,精良地把握社會心態,回到政策制定後社會力量的博弈,回到人的矛盾和勇敢。

對於當代人來說,若要不受記憶的欺瞞,最實際的做法,就是去看離我們最近的歷史。在這部三卷本的當代史中,商業只是表徵,歷史的暗流已經悄悄轉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