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無聲,花開滿城

早晨,走廊裡燈光亮起來,我睜開了眼——五點半了。兒子每天都是這個時間起床,走廊裡的燈光,就是他已經起床的標誌。此時,雖睡意仍濃,我稍一猶豫,便也起身穿衣。住校的學生很快就會起床,到教室讀書,我要去陪伴他們。

洗臉、洗頭髮、刮鬍子、刷牙,忙完這一套,大約得半個多小時。我提著電腦,快步走向教室。

這一天宣告正式開始。

早讀時間大約有半個小時,然後開始早飯。我一般是在七點半就可以吃完,先到學校簽到機上按指紋簽到,然後去辦公室。我的辦公室緊挨教室,是我自己開闢的“獨立王國”,只有我一個人,隨意而清靜。在上課之前的這段時間,會有一些孩子溜進來,神神秘秘地說些他們的新鮮事。我微笑,簡單應答,不評論、不指責、不指點。我覺得我不能辜負了這份信任,我怕我的任何表態都會打擾或驚嚇了他們的述說。孩子世界裡,自有他們的處事法則,我們需要做的,是當一名合格的聽眾。

沒課的時候,我都會待在辦公室。備課、批作業,或在電腦上寫字。舒緩的音樂塞滿整間屋子,這時候,無論再堅硬的心,都會變得柔軟。

更多的時候,我看書,看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看《狼圖騰》,看《藏獒》,看《亮劍》,看餘秋雨的《山居筆記》、《文化苦旅》、《千年一嘆》、《行者無疆》…看這些書,我會關掉音樂,朝聖般莊重地端坐桌前。這些書,要用心去感受,容不得半點嘈雜。無論多麼優美的旋律,在這些文字面前,都黯然失色。那時候,我完全沉浸在作者描述的世界裡,物我兩忘,渾然一體,讀得聲氣梗塞,讀得淚水漣漣,讀得心潮澎湃。

中午我到家比妻子和兒子早一些,戴好圍裙,便開始準備午飯。熬一鍋粥,然後斟酌著炒幾個兒子愛吃的菜。通常會炒四個,每一樣數量不多,四個小盤,煎炒烹炸,翠綠金黃,整整齊齊擺在桌子上,賞心悅目。

我喜歡這樣的感覺,充滿了煙火味的居家氣息。記得有一年,我去外地參加一個讀書論壇活動,三四天才回來,一進門,妻子正用豬蹄燉花生米做鹹菜,滿屋子張揚著“蹄凍(豬蹄文火慢熬後冷放而成,一種農家小菜)”的香氣。我不由得抽動鼻翼,深深吸了幾口。頓時,旅途勞頓一掃而光,像吃了人參果,全身三千六百個毛孔,無一處不熨帖,無一處不舒暢。那一刻,我閉住眼,陶醉其中。至今想來,滿心裡還充盈著那濃濃的馨香。

我一直堅信,這就是家的感覺。家是什麼?環繞著柴米油鹽,瀰漫著絮絮叨叨,容得下雞毛蒜皮。

我有午休的習慣。時間不長,半小時。就斜倚在窗下的沙發上,冬日的陽光暖暖地照在身上,安靜享受著老天的撫摸,在心底感謝生活的饋贈。

下午,我一般是做與工作密切相關的事,看教學視頻,讀教學刊物,或整理自己的教學心得。作為一名中學老師,我很滿意我的生活。我哦熱愛我的工作,我懷著感激的心情投身其中。這些平常的日子,組成了一個個生活的片段。

波瀾不驚,情有所鍾。

春風無聲,花開滿城。

春風無聲,花開滿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