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秦瓊文武雙全,在李世民二十四功臣中,為何只能排在最後?

範柯左


在演義小說中,秦瓊功高蓋世,位居隋唐十八條好漢之列,雖然遜於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慶等超級猛將,但在民間名聲遠揚,不僅與尉遲恭並立,成為“頭號門神代言人”,更可與“武聖”關羽齊名,留下了“關公戰秦瓊”的段子。

先看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分別是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魏徵)、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恭(尉遲敬德)、李靖、蕭瑀、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謹、程咬金、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勣(徐茂公)、秦瓊。

秦瓊作為超級名將,為何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排名最後?難免有人為其鳴不平。

其實,論資歷、背景、功勳,秦瓊還真是隻能排到最後,因為正史上的秦瓊沒有演義中那麼重要、那麼神奇,而且他的運氣和時機也差了一些。

唐太宗建凌煙閣不是在繼位之初,而是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這一年,李世民登上皇位已經17年,有些入選功臣已經去世,而凌煙閣功臣排序的第一原則是按官職品級,品級高者在前,品級低者在後,死後有贈官的,以較高品級為準,這是牢不可破的原則。

當時,秦瓊已去世多年,他生前官至左武衛大將軍,正三品,死後追贈徐州都督,仍是正三品,其他23名功臣中一品、二品大員就有十幾個,一下子把秦瓊落在後面。

那麼,問題來了:秦瓊的官職為什麼這麼低?

1,秦瓊沒有參加玄武門事變。在李世民取得皇位最重要的“玄武門之變”中,秦瓊“完美”地錯過這一見證歷史、表現忠誠的時刻,也讓他在功臣競爭中失去優勢。

2,秦瓊後期軍功太少。秦瓊追隨李世民多年,年輕時打仗很猛,結果導致受傷很多,身體狀況不佳。玄武門之變,秦瓊以養傷為主,既不參政,也很少帶兵作戰,沒有再立新功,而其他軍功原本不如他的功臣,卻繼續抓住機會建功立業,不斷升官。

3,秦瓊沒有背景關係。秦瓊原本是劉武周、宋金剛麾下將領,後來投靠李世民,儘管李世民很信任也很重用他,但秦瓊沒有背景,跟李世民也沒有很親密的關係,又沒能借玄武門之變發展成李世民的心腹親信,這也限制了他職務的升遷。

別人都在努力進步,秦瓊卻因傷“無所事事”,所謂“無功不受祿”,這就造成秦瓊的官品止步不前,不能繼續升遷,也直接限制了他後來在凌煙閣功臣中的排序,只能屈尊忝居末位。試想,如果李世民是唐朝的開國皇帝,他即位之初就建凌煙閣,秦瓊依靠前期戰功,排序必可大幅提前。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貞觀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命畫師閻立本繪“凌煙閣二十四臣”像。胡國公秦瓊(秦叔寶)排在最後。這是歷史!

秦瓊在《隋唐演義》之類小說中,地位更高,是李淵一家的救命恩公,隋唐第一好漢李元霸視其為神仙叔叔。秦瓊歸唐後,為兵馬大元帥,爵封護國公,甚至有影視劇改為護國王,一雙御賜金鐧更是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的利器。無限威風。

小說中的秦瓊如此神奇,義薄雲天,能征慣戰,為隋唐英雄中最出名的人物。但為何位居末席,讓很多人抱不平。故而議論紛紛,有說他沒有參加李世民爭奪帝位的玄武門之變,有說他在唐統一後多病而戰功不顯著,有說繪像時他已經死了五年。

這些都不是決定原因:

一、是否參加了玄武門之變?玄武門之變發生在武德六年,老將殷開山死於武德五年,名列中間。而名列第四的魏徵,在玄武門之變時,還是李世民政敵李建成的主要謀士,更不能說有半寸功勞。《後唐書》證明秦瓊參加了玄武門之變:“六月四日,從誅建成、元吉。事寧,拜左武衛大將軍,食實封七百戶。”秦瓊因參戰有功,被加官增祿。

二、秦瓊投唐後,也多次追隨李世民外出征戰。如武德三年征討宋金剛,秦瓊立功最多,李淵賜金瓶,拜為秦王府右三統軍,又賞黃金百斤、雜彩六千段,封上柱國。同年七月,李世民率軍攻打王世充、竇建德,秦瓊為先鋒,大敗王世充後,獲封翼國公,又賜黃金百斤、帛七千段。武德五年,竇建德部將劉黑闥起兵造反,秦瓊隨李世民前往征討,有功,又被賞許多物資。論戰功,秦瓊經歷了唐初的幾次主要大戰,也是戰功卓著,只是在貞觀年間毫無建樹。就連同他一起歸唐的程咬金,持節都督多州軍務,在李世民最初要封的世襲刺史之列,其次子還娶了李世民十歲的女兒清河公主。

三、繪製凌煙閣像時,秦瓊是死了五年不假,但殷開山卻死了二十一年,排在殷開山之後的柴紹死了九年,名列第三的萊國公杜如晦也死了十七年。

然而,因常年的戰場拼殺,落下了一身的傷。他對人說:“我戎馬一生,大小戰鬥二百餘陣,屢受重傷,前後流的血能有幾斛多,怎麼會不生病!”

說的是實話,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心胸本不寬廣的李世民,未必不忌諱:秦瓊是炫功還是要賞?他知道,秦瓊初為隋將,先後在來護兒、張須陀、裴仁基帳下任職,後隨裴仁基投奔瓦崗李密,又轉投王世充。你秦瓊一個多姓家奴,總不會把前面的功勞苦勞,都要算到李世民論功行賞的功勞簿上吧?

李世民

李世民對秦瓊心懷芥蒂,由來已久。細心的讀者該發現,凌煙閣二十四臣的爵位稱號,除了秦瓊外,都有實際的封地對應,如趙國公長孫無忌、河間王李孝恭、鄭國公魏徵。而秦瓊初封翼國公,死後改胡國公,都非實指,甚至有貶黜之意。好在他最後還將秦瓊留名凌煙閣,也算是留了一些懷念的情面。

李世民禮遇臣下文武,依照的還是忠君標準,就是凌煙閣二十四臣,他也分了先後三等:最內一層所畫均為功高宰輔的大臣;中間一層所畫,均為功高王侯的大臣;最外一層所畫則為其他功臣。這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均面北而立,以示為君臣之禮。

李世民繪製凌煙閣功臣像,是在魏徵死後第二月。魏徵因受了李世民特別的禮遇和尊崇,遭人不滿,於是說他曾推薦造反的侯君集與受牽連的杜正倫為相,有朋黨之嫌,又傳言魏徵將前後諫諍之語抄錄給史官褚遂良,李世民信以為真,很不滿意,遂終止了衡山公主與魏徵長子魏叔玉的婚事,並下令推倒了親自書寫的魏徵紀念碑。

李世民雖是一個傑出的帝王,有“貞觀之治”的好成績,有“天可汗”的好名聲,但心裡還是要大臣們對自己的絕對忠誠,不容許他們對自己的功過是非有獨立的評說。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威脅褚遂良交出起居注,拒絕臣下對尊重歷史的諫議,最終迫使房玄齡想著法子刪出一冊實錄呈閱聖目。

秦瓊說自己經歷了二百多場仗,傷痕累累。傷痕就是軍功章,是論功行賞的主要憑據,而他的爵位雖為國公,卻無實際封地,所得封戶,比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即及比他在對宋金剛一戰俘虜的尉遲恭都少了六百戶。

而名列凌煙閣二十四臣之首的長孫無忌,是長孫皇后的親哥哥、李世民的大舅哥,在李淵太原起兵前就追隨、輔佐妹夫李世民。他是李世民決戰玄武門的首席策劃,功勞最大。貞觀元年,長孫無忌任吏部尚書,並被定為功臣第一,進封齊國公,食實封一千三百戶。他既是勳臣,又是國戚,深受太宗禮遇,能夠出入太宗臥室。有人彈劾他受寵過隆,李世民將摺子給他看,毫不忌諱。長孫無忌自請辭相,長孫皇后極力勸說,李世民只改為開府儀同三司,還是最高官階。李世民一再給長孫無忌高官厚祿,長孫一直辭讓,李世民還是堅持,說:我為秦王時,你就是我的得力心腹,在你的輔佐下,我才得以廓清宇內,君臨天下。以你的功績、才幹、聲望,完全能勝任三公之職,你就不要再推辭了。貞觀十一年,唐太宗封長孫無忌、房玄齡等十四位功臣為世襲刺史。長孫無忌被封為趙州刺史,改封趙國公。他認為實行分封有害無益,便上表反對,最後使之作罷。李世民說:“長孫無忌善避嫌疑,應物敏速,決斷事理,古人不過。”


以禮觀書


小時候每當快過年,家裡的大人就會四處張羅著準備過年用的東西!其中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貼春聯,因為要搬著凳子去幫大人的忙啊!貼完春聯之後呢?當然是貼門神了,當時也不知道那倆人是誰,只覺得他們威風凜凜,十分厲害!後來讀了初中歷史,才知道那兩個是秦瓊敬德!現在過年已經很少有人貼門神了,真的少了很多樂趣!扯的有點遠了😓,回到正題。



秦瓊在二十四功臣中排名靠後有多方面原因,我這裡提出幾點意見,供大家作為參考:

第一,秦瓊並非是一開始就跟隨李唐,而是一直在隋朝為官。他先後在隋將來護兒,張須陀和裴仁基等人手下為官,後來隨著裴仁基投了瓦崗寨,在李密手下幹過一段時間。瓦崗寨被破後,又投奔了王世充,由於不齒於王世充的人品,才和程咬金一起投奔了李唐。一開始,他效忠的對象是李淵,並不是李世民!和長孫無忌,侯君集等人比起來,秦瓊在這點上相差甚遠!



第二,秦瓊對於李唐是有大功勞的,但對於李世民來說,他的功勞幾乎為零。在玄武門之變中,連秦瓊是否參加了都是未知數。因為玄武門之變的整個過程,都沒提到過秦瓊!所以,在所有武將當中,秦瓊的功勞最小!

第三,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大部分都是文臣,武將本來就少。像魏徵,徐世績等人,那都是智慧高絕之人。這些人為李世民平定地方割據政權,搞定宮廷內鬥,那都是立下了汗馬功勞。雖然秦瓊在大破宋金剛,王世充等人的鬥爭中立下功勞,但要說憑這些功勞排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前列,我認為還不夠!

第四,凌煙閣只是李世民對傑出功臣的表彰和紀念的感情出發而建造的。它不是功勞排名冊,也不是武力排名,更不是人品排名!

一點淺見,歡迎大家關注評論!


路漫漫吾求兮


1,古人最重忠義,秦瓊起初效力於隋朝,後效力於瓦崗,瓦崗敗了投靠王世充,與王世充不和投靠李唐。前後曾事四位主公。

2,演義虛構了太多,世人都認為秦瓊對李家有救命之恩,李淵回太原途中,被楊廣追殺,秦瓊單人救下。正史不見記載,只見於隋唐演義。事實上原著虛構的太多了,像羅成就是虛構的。

3,秦瓊投靠李唐時,李唐已經佔據關中,西滅薛氏父子,北拒突厥,滅劉武周,已經是一方霸主,繼承隋朝遺產,天下群雄實力排名第一了。王世充竇建德實力都不及李唐。而且秦瓊昔日的主子李密早已經投靠李唐然後叛變被殺,而恰恰李唐此時準備對王世充用兵,這種情況下投靠,李唐的態度自然不會太好。反觀柴紹這些,創業初期入職的自然無法相比。

4,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秦瓊的功績並不突出,非常缺少獨立作戰立功的經歷。看看李靖和徐世績,李靖獨自領軍滅了蕭梁政權,為李唐打下了南方大面積的江山,徐世績在李密逃亡關中後,面對竇建德,王世充夾擊,獨守兩年。貞觀四年,李靖,徐世績兩路出兵滅了東突厥。而秦瓊呢?基本追隨大部隊作戰,決定天下歸屬的洛陽戰役是李世民親自指揮,他只是一偏將。

綜上所述,大家覺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秦瓊排名不高是因為,頻繁跳槽,跳槽時機差,演義美化太厲害,缺少獨自建功。


洛陽小王


凌煙閣排名只是李唐開國功臣們在李世民心中的評價,並不一定客觀合理,排名也是大有玄機,但是秦瓊排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末還是比較有道理的。為什麼這麼說?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二十四功臣的具體排名:1.長孫無忌,2.李孝恭,3.杜如晦,4.魏徵,5.房玄齡,6.高士廉,7.尉遲敬德(尉遲恭),8.李靖,9.蕭瑀,10.段志玄,11.劉弘基,12.屈突通,13.殷開山,14.柴紹,15.長孫順德,16.張亮,17.侯君集,18.張公謹,19.程知節,20.虞世南,21.劉政會,22.唐儉,23.李績(徐茂公),24.秦瓊。

秦瓊作為一名武將,其功績和文臣們不好比,評價標準不一樣,那主要和幾位武將(先武后文的也不算)進行比較:排在秦瓊之前的武將主要有李孝恭、尉遲敬德、李靖、劉弘基、屈突通、程知節、李績7人。

李孝恭,李世民的堂兄,河間王。主要功績:經略巴蜀,攻戰三十餘州;討伐吃人魔王朱粲,大破之,俘獲其眾;大造戰船,攻滅蕭銑,招撫嶺南諸郡;攻滅輔公佑,徹底平定江南。李孝恭平定了巴蜀和整個江南,可謂功高蓋主,把他放第二位算是委屈他了(因有人告他謀反)。

李靖,大唐戰神,為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功勳,位列武廟十哲,其功績甩秦瓊一條街應該不會有人有意見,具體就不贅述了。

尉遲敬德,把他排在李靖之前是李世民的私心。尉遲恭和秦瓊分別為民間傳說中的左右門神,兩人在軍中都以衝鋒陷陣、斬將殺敵著稱,但他和秦瓊相比有巨大的優勢:一是和李世民關係親密,在戰場時經常兩人兩騎深入探敵;二、多次於危難中救得李世民;三、在玄武門之變中立得首功。

劉弘基,此人歷史上的名氣不大。但他比秦瓊也有優勢,一是從太原起事時就追隨李淵父子,資歷老;二是在玄武門之變中有擁立之功;三是攻長安時擔任先鋒,俘虜隋主將,隨李世民徵高麗時也力戰有功。

屈突通,在隋朝時就戰功赫赫,名聲比李淵等都要響亮。在攻打王世充時立得首功,在玄武門之變時有擁立之功。

程知節,就是程咬金,因《隋唐演義》為大家所熟知,此人和秦瓊的經歷最為相似,兩人的功勞也最為相似,他比秦瓊唯一的優勢就在於對李世民中心不二,在李淵派他任康州刺史時,他為了不離李世民左右拒不赴任,並在玄武門之變中發揮重要作用。

李績,就是徐世績(大家熟知的徐茂公),本可進前十五的排位。其功績我也不多提,隋末唐初僅次於李靖的存在。

所以,雖然秦瓊知名度大(很大一部分是小說和民間傳說的功勞),雖然他作戰剛毅勇猛,衝鋒陷陣悍不畏死,但他只是一位驍將,不是一方主帥,一沒有獨自領兵攻城略地的功績,二在李世民認為的最為關鍵的時刻,玄武門之變時態度曖昧,未能給他鼎力支持。所以秦瓊排名靠後是很有理由的。

另外提一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武將中只有李靖、李績和秦瓊沒有參與,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徵,為人謹慎,不參與政治,誰是皇帝為誰服務。但其中三人又有區別,秦瓊投唐後一直在李世民手下征戰,但玄武門之變時他卻未明顯表態,或發揮作用不明顯(歷史上還是有爭議)。李靖、李績都是主帥型,都很得李淵賞識,和李世民的交集相對少一些,而且他們都憑自己的實力在大唐的建立和之後的開邊拓土中建立了不世之功勳。


水淺無魚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本就是李世民用來紀念功臣設置的稱號,秦瓊可確實算不上一個值得被李世民紀念的功臣。當初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秦瓊並沒有站在他這一邊,這一戰關係著李世民的身家性命,也關係著大唐江山的所屬。

對於李世民來說,這一戰幾乎是決定成敗的關鍵,但昔日裡最忠心的手下這時候卻是顧念李淵的知遇之恩,並沒有幫助李世民,雖然秦瓊的所為也是情非得已,但這也確實讓李世民對其有了芥蒂。

沒有直接參與玄武門之變,這是其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排名末尾的主要原因。

此外,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排位,主要是依照官職高低來排的,官職相同,則按照爵位來排名,而當時秦瓊的職位很低,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是墊底的,而職位最高的則是長孫無忌,長孫無忌也是眾人中官職最高的一個。

秦瓊的官職不高,又沒有直接參與玄武門之變。大事已成,李世民開始論功行賞,秦瓊自然也排到了末位。


自嗨自樂


秦瓊,字叔寶,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市)人,隋末唐初名將。初為隋將,先後追隨來護兒、張須陀、裴仁基等人,他勇武過人,可在萬軍之中取敵將首級,在當時也是有著赫赫大名。後隨裴仁基投奔瓦崗軍領袖李密,瓦崗覆滅後,又轉投王世充,後發現王世充為人奸詐,與程咬金等人一起投奔了李唐。投唐後一直追隨李世民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是李世民帳下一員虎將。唐統一後,秦瓊久病纏身,於貞觀十二年(638年)病逝。生前官至左武衛大將軍、翼國公,死後追贈為徐州都督、胡國公,諡號"壯"。貞觀十七年被列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可是,令人不解的是,這樣一員猛將,卻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排名末位,而和秦瓊齊名的尉遲恭卻排名第七,差距甚大,甚至於程咬金都排在他的前面,排在第十九位,那到底是因為什麼,使秦瓊排名這麼靠後?

姑且在這裡猜測一下,首先是因為秦瓊過早病逝,秦瓊論戰功,自然是戰功卓絕,排名絕對靠前,看看他生前獲得的封號和官職就知道了,而且貞觀十二年病逝後,李世民追授徐州都督,陪葬昭陵,還被特批在墓前造石人石馬以表彰其戰功,可見其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而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是在貞觀十七年冊封的,也就是說,是在秦瓊死了五年後封的,人都已經死了這麼久,要這些虛名又有什麼用,況且,李世民為了收買活著功臣們的心,自然排名時要照顧一下活著的那些功臣。還有一點或許也是導致秦瓊排名靠後的原因,就是他沒有積極參加幫助李世民奪取天下的玄武門之變。《舊唐書》中記載,玄武門之變那天,秦瓊隨秦王李世民到了現場,但是從事後封邑的多少可以看出,秦瓊當天的表現和戰場上勇猛無敵的表現判若兩人,為什麼呢?大膽猜測一下,可能是秦瓊不願捲入他們兄弟相殘爭奪帝位的政治漩渦中去,所以在整個事件中表現的不太積極,由此令李世民心有芥蒂。

雖然秦瓊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最後一位,但不可否認秦瓊為李世民立下的赫赫戰功,畢竟尉遲恭就是敗在秦瓊手下所以才投奔李世民的,而尉遲恭多次臨危救主也是為人稱道!


大嘴諞歷史


隋朝末年,因為隋煬帝的暴政,再加上連年對外用兵,以及大興土木勞民傷財、濫用民力,從而讓百姓生活的非常困苦,因此隋朝大失民心,亦由此而動搖了隋朝的統治根本,是故天下大亂、狼煙四起。後李淵建立唐朝,之後又經過李世民的東征西討,最終得以統一,李世民為帝后,他勵精圖治,在他和大臣的努力下,終迎來了貞觀之治的局面。



而對於隋唐這段歷史,也出現了很多的小說、評書等文學作品,比如《隋唐演義》、說唐系列小說等。在這些文學作品中,也出現了很多了英雄好漢,比如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慶、伍雲召、羅成、秦瓊、尉遲恭等人。而這些人中,秦瓊的武藝雖然不是最高的,但是他能成為英雄好漢,說明他的武力值還是很強的。而主要的是秦瓊的人格魅力很好,因此他也是書中的重要的角色。

在書中,秦瓊在投唐後,曾一連做了大唐元帥多年,是為大唐立下汗馬功勞的。由此可見,秦瓊可謂是一個文武雙全的人物。

但是在歷史上的秦瓊,雖是也是唐朝的功臣,為大唐做出巨大貢獻。但是在唐朝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秦瓊卻是排在最後。

先看下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有哪些!

趙國公長孫無忌、河間王李孝恭、萊國公杜如晦、鄭國公魏徵、梁國公房玄齡、申國公高士廉、鄂國公尉遲敬德、衛國公李靖、宋國公蕭瑀、褒國公段志玄、夔國公劉弘基、蔣國公屈突通、勳國公殷開山、樵國公柴邵、邳國公長孫順德、鄖國公張亮、陳國公侯君集、郯國公張公瑾、盧國公程咬金、永興公虞世南、邢國公劉政會、莒國公唐儉、英國徐世勣、胡國公秦瓊。

這些人多都是為大唐的建立、發展、穩固做出巨大貢獻,要不然也不會成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那為什麼秦瓊會排在最後呢?

首先,在武事方面,在秦瓊在文學作品中是主要的角色之一。也是為大唐做出了貢獻,當然在歷史上也是多有功勞,但是在歷史上,對大唐的建立、發展有功的大有人在,有的功勞並不比秦瓊低。

秦瓊在歷史上也很勇猛。但是則偏向於為將才,而非如李靖、徐世勣等能獨當一面的帥才。如此功勞的高低也就分辨出來了。

其次,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不僅有武將,而且還有文臣身份的人,比如長孫無忌、杜如晦、房玄齡、魏徵等人。同時凌煙閣中的功臣不僅是曾經追隨李世民南征北戰的將領,同時還有就是在李世民為帝后,在李世民身邊輔佐他的文臣武將,就是因為有他們的輔佐,從而李世民開創了著名的貞觀之治。長孫無忌、杜如晦、房玄齡、杜如晦、魏徵、李靖、徐世勣、侯君集等人都是在李世民開創貞觀之治的過程中作出巨大貢獻的。

也就是說,這些人不僅在李世民登基前就有功勞,而且在李世民登基後,同樣功勞很大。


而秦瓊在貞觀十二年時就離開了人世,雖然他也有功勞,但是因為他的過早的離世,功勞則就謙遜於長孫無忌、房玄齡、魏徵、李靖等了了。而圖形於凌煙閣的二十四功臣則是在貞觀十七年,也就是說是在秦瓊去世數年的事。

最後,唐朝的功臣,雖然有功勞大小之分,比如玄武門五大功臣為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恭、侯君集。

而唐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雖然有排位的順序,而有的卻並非是按功勞的大小排位的。有的是按他們所任的的最高官職高低排位的。而對於已經去世的,則按追贈的官職為準。以官職虛銜而言,高的虛銜是司徒,而後司空。而秦瓊去世後,被追贈的則是徐州都督,如此在官位的虛銜上則要低於司徒、司空等。


所以,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秦瓊會在最後。當然秦瓊雖然排在最後,但也說明他是有功的,畢竟大唐那時那麼多人,那麼多功臣,但凌煙閣功臣卻只有二十四個,這就足以說明他對大唐的貢獻和功勞。


中孚鑑


李賀在他的詩中就寫到:“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凌煙閣是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功成名就的唐太宗修建的,此閣主要用來展示24位功臣畫像,以紀念他們的豐功偉績,這就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圖的來歷,後來凌煙閣功臣成為唐代從軍報國豪傑們的楷模。


唐太宗李世民手下人才濟濟,文臣武將燦若繁星,入選凌煙閣的功臣都勞苦功高,都有驕人的業績,據說,凌煙閣功臣畫像,是按功績由前到後排列的!那麼問題來了,秦瓊號稱“威震華夏半邊天”,如此顯赫的人物,為什麼排名倒數第一呢?

一.秦瓊沒參加玄武門之變。

對李世民來說玄武門之變是生死關口,凡參加此變的,李世民都有不同程度的照顧,甚至高人一等,史書上有的記載秦瓊參加了此變,有說沒參加。我個人認為沒參加;理由如下:



1如果如房玄齡、杜如晦、程咬金、尉遲恭一樣參加了這次政變,論理絕對排名在程咬金前,還有文武雙全的他在政變中應該有不俗的表現,連尉遲恭都被濃墨重彩了,但找不到一點關於政變過程中他的細節的描寫!


2秦叔寶道德素質高,有自己的操守,對他來說殺兄逼父是大逆不道的行為,他的一生是純潔、清白的,不會為此而毀了半世英名。

3秦叔寶後代的墓碑上也陳述另一個原因,他的第三子秦懷道生前為官四方,死後他的兒子秦景倩為他樹了墓碑,碑文上有“祖叔寶,隋龍驤將軍,從高祖神堯帝擒尉遲敬德,拜上柱國”顯然,秦瓊承認自己的獎賞都是李淵給的;這非常重要,也就說明秦瓊生前不會反對李淵,更不會參加玄武門之變了。


二.去世得早,秦瓊在開疆拓土時,立下了赫赫戰功;但因為他多年征戰,負傷太多,久病纏身,所以大唐建立後少有功勳。


希望星晨58298869


秦瓊在民間的威望是非常高的,畢竟作為門神的秦叔寶,在各種隋唐演義中都是主角的存在,有誰不知道山東秦叔寶秦二哥的威名呢?可是就是這樣一個文武雙全的秦瓊,又是一千多年來門神的不二人選,這個隋唐演義中的隋唐第十八條好漢,一個文武雙全的人物,怎麼在唐朝李世民的功臣榜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僅僅排在最後呢?

難道是因為演義的原因,讓人們誤以為秦瓊的功勞是巨大的,而正史中的秦瓊並不是一個功勞巨大的功臣?其實嚴格意義上說演義中的秦瓊已經是被削弱的形象,而在真實的歷史上秦瓊絕對能夠算得上隋唐時期的第一猛將了,按照《舊唐書》的記載:叔寶每從太宗征伐,敵中有驍將銳卒,炫耀人馬,出入來去者,太宗頗怒之,輒命叔寶往取。叔寶應命,躍馬負槍而進,必刺之萬眾之中,人馬辟易,太宗以是益重之,叔寶亦以此頗自矜尚。

也就是說秦瓊絕對是李世民麾下的第一猛將了,每次面對敵人的挑釁,都是派出秦瓊出戰解決,要知道兩軍陣前如果沒有絕對的把握,李世民不敢讓秦瓊出戰,畢竟一旦戰敗對於軍隊的士氣是很大的影響,而秦叔寶每次都能夠取勝,而且在唐朝的統一戰爭中還擊敗了同樣是門神的尉遲敬德,而尉遲恭的勇猛,從他同樣成為門神,並且在玄武門之變中親自斬殺李元吉並且逼迫李淵等行為去看,這份勇猛很少有人能夠比得上,但是還是在秦瓊手中吃癟,可見正史中的秦叔寶絕對是大唐第一猛將了。

在投降唐朝之後,秦瓊在跟隨著李世民之後,成為了馬軍總管,在收復山西以及消滅宋金剛和劉武周的過程中,秦叔寶取得了美良川的勝利,並且打敗了尉遲敬德,面對著這樣的功勞,按照《舊唐書》的說法:高祖遣使賜以金瓶,勞之曰:“卿不顧妻子,遠來投我,又立功效。朕肉可為卿用者,當割以賜卿,況子女玉帛乎?卿當勉之。”也就是李淵說出了非常肉麻的話,認為秦叔寶能夠不顧及自己的妻兒投靠到大唐的陣營,並且建立了這麼大的功勞,就是割下李淵的肉賜給秦叔寶都在所不惜了,這樣的話語從一個皇帝的口中說出來,是不是感覺很肉麻呢?

也就是這次的勝利,讓秦叔寶能夠秦王右三統軍,等到打敗了宋金剛之後,更是獲得了上柱國的獎勵,等到平定了王世充之後,更是獲得了翼國公的爵位,這是唐朝非皇族能夠獲得了最高的爵位了,而同樣跟隨著李世民打天下的程咬金、侯君集、長孫無忌和尉遲敬德等人都是在李世民成為皇帝之後獲得的國公的爵位,可見秦叔寶在唐朝統一的過程中,功勞絕對不是這樣功臣能夠比得上的,所以能夠早這些人一步成為了國公,如果凌煙閣功臣是在李淵的手中排名的話,秦瓊的位置絕對是在前邊,可能不會排在最前列,但是絕對是處於中游位置的。

但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是在李世民的手中完成的,不要說秦瓊了,就是劉文靜、裴寂等功臣都沒有上榜,而秦瓊能夠上榜已經說明李世民對於秦叔寶的重視了,當然這份榜單更看重的是對於李世民的功勞,尤其是李世民在奪權上位過程中出力最多的功臣,以及在貞觀之治中治理國家的功臣,像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程咬金以及房玄齡、杜如晦不都是這樣的情況嗎?而且他們的排名都是非常的靠前,其實就是這樣的一個道理。

那麼關於秦瓊到底有沒有參與對於李世民而言最重要的玄武門之變呢?按照史書的說法就是有著出入的,新舊唐書的說法是不一樣的,按照舊唐書的說法秦叔寶是參與的了,而新唐書等其他的史書上列舉的參加者名單都沒有秦叔寶的名字,但是在事變之後秦瓊僅僅獲得了700戶的封賞,要知道參加事變的長孫無忌、尉遲敬德等人可是足足獲得了1300戶,甚至還要地域參與事變的侯君集等人,如果秦瓊參與了政變,按照他的戰鬥力絕對是李世民最信賴的手下了,不可能在最關鍵的地方只帶著尉遲敬德,而不帶上秦叔寶,至少這樣的成功可能性更大了,而這也就讓人很不理解了。

有人分析可能是秦叔寶沒有在李世民身邊,甚至在軍營之中,因為秦瓊和程咬金都在李元吉出征的名單之上,可是程咬金明確可是參與了政變的,那麼秦瓊不可能沒有理由不參加啊,而目前最被人們認可的一種可能就是秦瓊和李靖李績一樣選擇了中立,畢竟當時的皇帝是李淵,而且當初秦瓊投降李唐政權,並不是投靠李世民,並且李淵對於秦叔寶也是非常的禮遇,不但給了國公的爵位,更是說出了割肉的肉麻話,所以秦叔寶可能是選擇了忠於李淵,所以拒絕了李世民的拉攏。

所以很多人認為秦瓊沒有參與玄武門之變,再加上秦瓊在李世民成為皇帝之後,基本上都是出於養傷的情況中,在《舊唐書》中秦叔寶自己親自說:“吾少長戎馬,所經二百餘陣,屢中重瘡。計吾前後出血亦數斛矣,安得不病乎?”所以在李世民統治的時候,並沒有建立更多的功勞,像李靖雖然也是中立,不過後面在消滅東突厥的時候是主帥,而侯君集也消滅了高昌,甚至程咬金也是經常出征建立軍功,其他的文官魏徵、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在朝廷中央幫助李世民治理國家,而秦瓊卻在養傷,所以沒有新的功勞建立,自然也就被其他的功臣超越了。

還有一點就是凌煙閣是在貞觀十七年評出的,而這個時候秦瓊早已經去世了,一個已經死了的臣子,除非有著巨大的功勞,否則怎麼能夠讓君主想得起來,從這些原因去看的話,秦瓊能夠排在最後,已經是李世民看在秦叔寶在統一過程中的功勞的原因了。

其實小編認為秦瓊是參與了玄武門之變的,這一點從他獲得封賞就能夠看得出來,而他之所以封賞很少,可能與秦瓊出力較少有關係,有一種猜測就是秦瓊最開始是選擇了中立的,不過在李世民殺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後,其實整個政變還沒有徹底的成功,因為太子府和齊王府也是有著軍隊存在的,自然想要救出太子等人,也就帶兵攻打玄武門,而這個時候秦瓊應該是參與其中,或者是負責保護秦王府的家眷的安全,這樣功勞自然也就沒有尉遲敬德等人高了,甚至還有一種可能就是選擇中立的秦瓊,在李世民玄武門政變成功之後,畢竟作為李世民的親信,幫助秦王掌控長安城內的軍隊,這也是一份功勞,不過不那麼明顯而已。

至於秦瓊為什麼在民間這麼有名,或者說演義中為何都要以秦瓊最為絕對主角,小編認為這個與秦瓊的個人經歷有關,隋唐時期要論個人的經歷最豐富的人絕對是秦瓊,因為他先後參與的勢力太多了,秦瓊出道的時候參加的是隋軍,先是在隋將來護兒麾下效力,後面又跟隨著張須陀討伐起義軍,尤其是打敗盧明月的過程中秦瓊和羅士信作為兩大先鋒發動偷襲,後面又討伐孫宣雅,立下先登之功,被授予建節尉。

不過在跟隨張須陀討伐瓦崗的時候,卻被李密打敗,張須陀為了救助被圍困的將士們,先後數次返回最後力戰而死,而秦瓊和羅士信殺出重圍,帶著隋軍殘部投靠了隋朝的裴仁基,後面裴仁基又投降了瓦崗李密,這樣秦瓊也就加入了瓦崗,並且得到李密重用,成為了帳內驃騎,與程咬金等一起統領八千內軍,不過後面李密被王世充打敗,這樣秦瓊等人再次來到了王世充的麾下,不過因為看不起王世充的為人,尤其是他任人唯親,認為他不是能夠輔佐的君主,所以在陣前和程咬金等人投降了唐軍,最後跟隨著李世民打敗劉武周宋金剛、王世充和竇建德以及劉黑闥,這樣的一份經歷簡直可以說能夠串聯隋唐時期的幾大勢力,這樣的經歷哪一個人能夠擁有呢?所以秦瓊成為了演義中的絕對主角,讓人們記住了秦叔寶,也就自然而言的認為秦瓊的功勞太大了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