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偏低是什么原因?如何预防低血压?

阳光129669855


低血压是指收缩压低于90或者舒张压低于60。

低血压有几种情况:

  • 体位性低血压:因为脱水、怀孕、长期卧床、糖尿病、心脏病、烧伤、酷热、严重静脉曲张、神经损伤和服用某些药物等原因导致身体克服重力的功能出了问题,当人从坐着或者躺着的位置站起来的时候血压突然下降,65岁以上老人中体位性低血压的比例达20%

  • 餐后低血压:老年人身体功能退化,饭后大量的血液被消化系统使用,因而导致血压下降。

  • 神经介导性低血压:年轻人长期站立后血压下降。

  • 多系统萎缩/体位性低血压:自主神经系统受损造成的。

预防低血压可以采取下面的措施:

  • 吃高盐饮食:吃得咸一点,对升高血压有好处,但太咸则会导致老年人心脏衰竭,因此要适可而止。

  • 多喝水:饮水一方面增加血量,另一方面缓解脱水。

  • 经常锻炼:经常有利于血液流动,但做肌肉锻炼的时候避免提举重物。

  • 缓缓起来:久坐或者久卧之后不要猛地站起,而是要缓缓地起来,起床的时候先在床边坐一会再站起来。

  • 睡高枕: 睡觉时把枕头垫得高一点,让上身抬高。

  • 少用劲:平日避免用力的动作,特别是大便的时候,不可太使劲。

  • 避热:不可久泡热水澡,淋浴时间也要缩短,洗澡的时候旁边放把椅子,感觉不对的时候就坐下。

  • 少吃多餐:少吃碳水化合物,饭后休息一下,高血压患者饭前不要吃降压药。

  • 穿静脉曲张袜:可以减少腿部的血流。


京虎子


昨天上午门诊有一个女性41岁,说自己血压低,要开点药。

护士测完血压90/60,属于正常底线,问她平时有没有不舒服,她说第一次测血压差不多就这个水平,好几年了,也没什么不舒服。


最近听人说低血压有危险所以才来看看。

王医生建议:无需吃药,也无需特别在意,这个血压属于正常的,有的人天生就是血压稍偏低,只要没有不适,就不用在意。

如果是这种天生的相对低血压,那么就无需预防,也没法预防,也无需吃药,没有危险,属于正常。

但是,如果平时血压正常90-140/60-90,突然发生了低血压低于90/60,那么就有危险。


引起低血压的原因有很多,简单理解低血压就是休克,如果不及时抢救就会有生命危险。

常见的低血压的原因:出血、贫血、腹泻、脱水、中暑、中毒、发烧、感染、降压药副作用、体位改变、饮食喝水不足、过敏、肺栓塞、心肌梗死等等等等。

没有简单预防低血压的方法,因为低血压大部分都有危险需要抢救,预防低血压就是预防上面那些疾病。

但如果是王医生门诊这位患者,平时血压90/60或稍低一点点,但没有不舒服,也不影响全身的供血,那自然无需治疗,也无需预防!



心血管王医生


血压偏低的原因是什么?

医学低血压的定义为: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低于收缩压(SBP)90 mm Hg,及/或舒张压(DBP)60 mm Hg的状态。

血压偏低分为两种情况生理性和病理性低血压。

在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为生理性低血压,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组织器官无缺血缺氧现象,不影响寿命。但还存在一种病理性低血压,会带来不良影响。

病理性低血压出现的原因与以下几点有关:

1、体质

多发生于饮食不规律瘦弱、女性生理期、老年更年期等身体虚弱的时候,此时需要足够的营养来预防低血压。

2、疾病所致

如严重创伤(大出血)、严重肺结核、感染、肿瘤等。

3、药物所致

老年人在服用降压药、利尿药、抗心绞痛药而产生的低血压,属于药物的副作用。

4、日常生活

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与“体位”的变化相关。

由于老年人的神经调节功能较差,体质虚弱、卧床的患者,从直坐或卧位时突然起立,而发生眼前发黑、心悸的症状。

低血压也常发生于:慢性贫血、糖尿病、脑动脉硬化、中风等慢性病。

高血压和低血压那个更危险?

低血压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且有年轻化趋势。

两者危害一样!低血压同样可导致脑梗、心肌缺血等严重疾病。

通俗来说:高血压致病迅猛,而低血压致病“悄无声息”,但不容小觑!


低血压的预防措施

若是疾病导致,应积极治疗疾病。由药物导致可调整用药剂量或换副作用小的药物。

2、饮食+运动

饮食上给予高营养食物,如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体质虚弱者应加强营养。

与高血压的饮食相反,可适当摄入“钠盐”,促进心脏泵血,适当胆固醇的食物,但不可过多。

为了提高心脏功能,可选择一些有氧运动,如慢跑、散步。

3、生活起居

体位性低血压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因此注意变换体位时动作应缓和,避免起身、起床过猛。

如患者有明显的低血压症状,应积极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米多君片(治疗体位性低血压)或其他辅助性药品如辅酶A、维生素B、C等。


更多健康知识,关注【健安生活】!

欢迎点赞、分享、评论!共同进步,更新您需要的科普知识!


健安生活


血压偏低主要是身体的总血量不足,以及血液循环过程中单位时间内的血流量达不到该人体的正常值。就会出现血压偏低的情况!

要让偏低的血压达到正常值!首先是增加血红细胞的数量。很多因素会防碍血量的増加。不管什么因素!首先遵循健康的基本原则:好的空气和好水,乐观的心态,充足的睡眠,适当的运动,均衡的营养,戒烟限酒!在这基础上着重的补充补气血的食物!或者补充针对性营养物质!

常规补血的食物有红肉类,动物血,猪肝,黄鳝鱼,以及红色,黑色类的部分食物!

在血红细胞生成的原材料中,需要充足的蛋白质,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E,铁质叶酸,多种矿物质等。我们可以选择的食物中最好富含这些营养素!或者是适当的补充相对应优质的营养补充食品。

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加上合理的补充补气血营养物质!可以有效的改善血压偏低的情况!


张庆理平衡健康咨询


低血压可分为神经源性及非神经源性。

  • 神经源性少见, 且多由多系统衰竭引起, 如多发性神经病变、帕金森病、中枢神经系统淀粉样变、多发性硬化等。

  • 非神经源性常见, 多与年龄、餐后状态、药物、长期卧床、血容量不足、高血压、心力衰竭及其他病变有关。

  • 合并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和脑卒中病史者低血压发生危险显著增加, 高血压、衰老、合并心脑血管病及危险因素相互作用, 增加低血压发生危险。

  • 其中, 药物对低血压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影响, 如抗抑郁药、镇静剂、利尿剂和抗高血压药等。


低血压的预防策略

低血压可表现为急性及慢性。

(1)急性期可通过治疗患者基础疾病及停用相关药物处理。

  • 如缓慢体位变动, 注意热水沐浴温度;

  • 使用弹性袜、紧身裤、弹力绷带等;

  • 增加饮水量、钠盐摄入;

  • 对于坐位低血压患者,坐位时采取腿部交叉的姿势 (二郎腿) 可减少低血压发生率。下肢加压包扎也可明显减轻坐位低血压所引发的头昏、心悸。

  • 调节降压药物服用时间和剂量等。

(2)慢性期患者的非药物治疗措施包括避免过长时间站立及高温环境, 增加液体及盐的摄入, 直立位双腿交叉、下肢加压等。

  • 治疗药物包括氟氢可的松, 甲氧胺福林等。

(3)一些年轻女性会出现原发性低血压, 除动脉血压较低 (<90/60mm Hg) 外无任何自觉症状, 膳食调理及运动疗法可相应纠正。


欢迎亲们点赞加关注并参与讨论哈!

参考文献

[1]余韵,徐劲松,苏海.坐位低血压[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7,25(06):535-537.


子乐健康科普


平时生活中都只听见很多人在说自己有血压高的疾病,而血压低似乎不怎么引起重视,其实血压低的情况也是非常常见的,造成血压偏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第一是失血,失血就是造成低血压的最直接原因,比如常见的一些车祸外伤等等情况,如果人体失血过多的话,血压肯定会呈现急剧下降的趋势,造成血压过低。

第二是心脏相关问题,心脏相关疾病是表现在许多方面,比如心肌梗塞等情况都有可能造成人体的血压降低而不是升高。另外大动脉瓣狭窄症的时候,也会因为心脏搏出血液的功能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从而使得心输送血量减少,引起低血压症状。

第三是末梢的血管扩张,比如身体的四肢的血管扩张使得回心血量不足,或者由于血管失去良好的收缩功能、导致血管扩张,血压下降,产生循环障碍,引起血压低。

第四还有一些激素分泌的情况,比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的人群可能会出现血压不达标。

至于低血压人群平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主要是以下方面:

首先低血压很可能导致头晕、晕厥等情况,所以如果知道自己有血压低的情况的病人,站起来的时候尽量能够扶一个东西,防止自己出现摔倒等情况。

第二多补充水,为什么说多补充水能够缓解低血压呢?因为多补充水的话,相当于扩充血容量,能够使得回心血量增加,缓解血压低的情况出现。第三尽量避开低钠盐。市场上的很多盐都是一种低钠的盐,当然对于血压高的患者而言,这种盐是有非常大的好处的,但是对于血压本身就偏低的患者而言,会有降压作用。

最后要尽量比平时吃的口味稍微重一点,吃的稍微咸一点,这也是从神经体液方面来调节血压的一个表现。

不是只有高血压才严重,低血压也一样严重,应该引起重视。与我们的血压相关的一些问题其实都是不容忽视的,很多人以为自己只要不是血压很高就行了,但却往往忽视血压低带来的伤害,对于原本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而言,更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熊猫医学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thumb_url": "242f30000af5bd3f75329\

马帮运动处方创始人


低血压患者要多食补气血、温补脾肾的食物。


仁爱堂国医馆客服刘园园


血管堵塞也有可能造成单侧血压偏低。所以,测血压要两个手臂一起测,才有对比和参考价值。


没人用过的名字没有


加补营养食物,做适当锻练,早饭正常食用,不能不吃,作息规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