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就熟讀儒家經典的洪秀全,為何把《勸世良言》當啟蒙書籍?

私塾先生竟考不上秀才

大清道光廿三年的廣州,眾多學子將榜單擠得是水洩不通。可謂是幾家歡喜幾家愁,看見名字的學子是喜上眉梢,尋覓不到名字的愁眉苦臉。在人群之中有個人稍顯與眾不同,初看榜單時他是惆悵,大約一炷香的功夫,他就如釋重負長舒了口氣。此人就是日後攪得咸豐帝夜不能寐的洪秀全,然而此時的洪秀全卻是個四次皆不第的私塾先生!

大清嘉慶18年2月10日的廣西花縣,洪秀全的啼哭聲響徹該縣山谷。當時其父親洪鏡揚是個中農,雖然日子過得是相當拮据,但他做了他這輩子最正確的抉擇。省吃儉用送洪秀全去本村的私塾讀書,希冀有朝一日他能光宗耀祖。和現在小學的入學年紀相同,洪秀全搖頭晃腦也是七歲開始的。

從小就熟讀儒家經典的洪秀全,為何把《勸世良言》當啟蒙書籍?

眾所周知明清時期的科舉,採取的是八股文為作答方式。它分為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因為由八部分組成故名八股文。它的題目一律是四書五經中的原文,最大的特色是從起股開始,每部分有兩股排比對偶的文字,合起來共有八句,舊時學子考試的時候,常採用孔問孟答的體裁作答。

從八股文的資料來看,滾瓜爛熟的背四書五經貌似捷徑。實際上鄉村的私塾先生多為秀才,讓他們教授《三字經》等啟蒙知識尚且勉強,對於《論語》這類高深的儒家經典則力不能逮。很不巧洪秀全的先生就是個秀才,因而洪秀全無法系統學習儒家經典,再加上科舉早已是藏汙納垢的地方,所以造成洪秀全靠了四次,皆不第最後回村當了教書先生。

從小就熟讀儒家經典的洪秀全,為何把《勸世良言》當啟蒙書籍?

反觀此時的清朝是風雨飄搖,公元1840年英國靠堅船利炮,轟開了廣州的南大門,在八旗綠營兵敗如山倒的過程中,三元里民夫痛擊侵略者的勝利,從陣前傳到洪秀全的家鄉。他看著面前整齊的儒家學說,不禁陷入了良久的沉思,我的國家究竟路在何方?

濃濃陰霾中的一絲曙光

血流滿河的慘相告訴洪秀全,孔夫子不能救國家,必須另闢蹊徑才能有所改觀!《勸世良言》是基督教的分支新教最早的中文佈道書,其作者是中國傳教士梁發於1832年寫完,全書分九卷共計九萬字。同年英國傳教士馬禮遜在廣州,對這本書進行了首次刊刻印發。書中的諸多重要理論,都有儒家經典的影子。

洪秀全最早瀏覽此書是在公元1836年,可惜那時的他對科舉還抱有一絲期盼。1843年洪秀全第四次落第,16歲到31歲的科舉路,他走的是步履蹣跚。中國人自古以來有三十而立的習俗,無立錐之地的洪秀全是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有一日他閒來無事,在陰暗的角落發現了《勸世良言》。和第一次將書甩手扔在旮旯不同,津津有味讀完書後是茅塞頓開。

從小就熟讀儒家經典的洪秀全,為何把《勸世良言》當啟蒙書籍?

書中講到在西方的世界,有一尊神仙名為上帝。人間的吉祥安樂都靠他施捨,因而人們對其是頂禮膜拜!更重要的是洪秀全有了革命思想的啟蒙,他個人覺得在遠古時代,中華與西方共尊上帝。不幸的是後來走了岔路,把上帝的雕像鑿碎並扔掉。因而滿清皇帝實際就是妖魔的首領,必須集合天下的可憐人,將滿清皇帝的田地財富奪過來,分給缺衣少吃的貧苦人!

毛主席曾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書中,將洪秀全與康有為、嚴復、孫中山並列在一起,來高度褒揚他的革命精神。四人中只有洪秀全未留過學,連香港亦未曾去過。靠手中的《勸世良言》、《舊約》等書就能悟出革命信念,可見此書的作用不是一般的大。它除了幫洪秀全塑造革命的思想外,還幫他找到了蕭朝貴、馮雲山等志同道合的人,預知詳情請看下文!

草臺班子構建如此輕鬆

公元1843年的廣西某村落,洪秀全跪在最前首的位置,後面一字排開為李敬芳、馮雲山、洪仁玕三人。從這一日開始,拜上帝教正式創立,他們三人是首批信徒。這其中起牽線搭橋的還是《勸世良言》,因此接下來講述彼此的故事!

從小就熟讀儒家經典的洪秀全,為何把《勸世良言》當啟蒙書籍?

馮雲山住在洪秀全的隔壁村,路程約摸著有三里。他於1815年出生在家境殷實的人戶,其父親名為馮紹銜是個傳統男人。從小就為馮雲山安排好了道路,必須靠科舉光耀明楣。人生之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馮雲山聽從父親的安排,結果兩次在廣州考試均落第,最後不得已在鄉村私塾做先生。

說起洪仁玕大家很陌生,但要提起《資政新篇》,想必大家是耳熟能詳。沒錯它的作者就是洪仁玕。他是洪秀全的族弟,8歲時在洪秀全的私塾讀書,後來奔赴廣州參加科舉失敗。

從小就熟讀儒家經典的洪秀全,為何把《勸世良言》當啟蒙書籍?

話說洪秀全參悟《勸世良言》後,第一時間聯繫了他二人。由於相同的科舉不第經歷,使三人迅速走到一起。並且一起纂寫《太平天日》一書,用來吸納廣大的信徒。由此太平天國有了雛形,為日後叱吒風雲埋下了伏筆。

誰能想到一本《勸世良言》,竟然冥冥之中促成了洪秀全的蝶變,成了太平天國的政治綱領母本。現在如今的角度來看,成也此書敗也此書。不能正確剔除裡面的糟粕,是太平天國覆滅的緣由之一!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