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基礎理論——精氣血津液

中醫是中國傳統的自然科學,認為精、氣、血、津液是生命的基本物質,其中血和津液比較好理解,精和氣是對人體中看不見不能精確表達的物質的含糊稱謂,概念相對抽象,其中牽涉到很多同名不同意的表達,必須對其有基本的認識和了解,理解其內涵後才能搞明白。這篇文章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精、氣、血、津液的基本概念,屬於中醫基礎理論的一部分。

人體之精分廣義和狹義,廣義的人體之精泛指構成人體和維持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和廣義的氣基本是同一概念。


中醫基礎理論——精氣血津液


狹義的精指的是藏於腎的腎精,用於人體生長髮育和生殖功能。由稟受於父母的先天之精和飲食生化出的後天之精構成,主要包括了生殖之精、水谷之精和臟腑之精。

通俗點說,人體之精大多數指的是腎精,分先天之精後天之精。人之所以有生命是因為有精氣,先天之精從有生命特徵開始就在消耗且無法補充,只能通過補充後天之精來延緩消耗。先天之精不足或過度消耗,就會發育遲緩或早衰;先天之精耗盡,就會死亡。對中醫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只有腎有腎精虧虛證,其他臟腑沒有精虛。是因為其他臟腑之精都化生氣血來用了,有剩餘的部分只會儲存到腎中成為腎精。

人體之精的來源

先天之精是構成人體生命的原始物質,先由父母生殖之精結合形成胚胎,再攝取母體中的水谷之精形成,主要秘藏於腎。

後天之精主要來源於飲食,先由脾胃化生水谷之精,輸送到各個臟腑化為臟腑之精,化生氣血津液濡養臟腑,用於維持人體生命活動,剩餘部分儲藏於腎中。

總結得出人體之精主要有四個功能:

1、繁衍生命

生殖之精是繁衍後代的物質基礎,腎精不足就會影響生殖機能,所以補腎精是中醫治療不孕不育的重要手段。

2、生長髮育

精是生長的物質基礎,使得人體能夠正常生長髮育,隨著先天之精的不斷衰退,人體也在不斷衰老。

3、化氣化血濡養臟腑

臟腑之精是一個過渡物質,最終是化生氣血為人體所用。

4、化神

腎生髓,髓入腦成為腦髓,所以神志的物質基礎也是精。

這裡要說的是醫學之氣而不是哲學之氣,兩者有共通性,但哲學之氣探討的方向有所不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了解。人體之氣和人體之精的概念一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所以精氣經常一起說。氣由精生化而成,也有先天之氣和後天之氣。

氣的來源


中醫基礎理論——精氣血津液


先天之氣是先天之精所化,讓人成為有生命的機體;後天之氣包括肺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氣和水谷之精化的氣。所以氣的生成與腎、肺、脾胃關係密切,先天之氣是腎中精氣,後天之氣是肺吸入的清氣和脾胃的水谷精氣,所以臨證中氣虛補氣,多補的是脾氣和肺氣。

氣的運動形式

氣在人體的運動形式分為升、降、出、入四種基本形式,中醫把這種運動形式叫作“氣機”。吸入清氣是入,呼出濁氣是出,氣化是升清,排洩是降濁等等。


中醫基礎理論——精氣血津液

後面的藏象學說中會講到脾氣升胃氣降,肝氣升肺氣降,心腎相交,說的就是臟腑之氣的運動規律。中醫結合人體之氣和自然之氣的運動規律,制定了“升降法時”的治療原則。比如人體肝主升肺主降,自然界的春天主升,秋天主降。那肝有問題,秋天會加重春天治療效果好;肺有問題,春天會加重秋天治療效果好。包括冬病夏治也是同樣的道理。

氣機失調

當氣機的升降出入運動失去協調,就是“氣機失調”,分為氣滯、氣逆、氣陷、氣脫和氣閉。這裡說個最常見的氣滯,也叫“氣機不暢”,是指氣在局部發生阻滯不通,最明顯的症狀就是“脹”,不管是脹悶還是脹痛都是氣滯。氣滯也分虛實,氣少無力推動會氣滯,氣多淤堵也會氣滯,兩者的區別就是實證“拒按”,虛證“喜按”。治療方法也不一樣,實證用行氣藥,虛證用行氣藥加補氣藥,因為行氣會耗氣,不加補氣藥只會更虛。大家以後有腹脹之類症狀時,吃藥之前可以用這個方法按了試試。

氣的種類

接下來要說的是人體之氣的種類,主要分為元氣、衛氣、營氣、宗氣四種

中醫基礎理論——精氣血津液

元氣以先天之氣為主,是人體保持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元氣耗盡生命活動就會停止。元氣藏於腎,通過三焦通達各個臟腑。有句話叫“傷了元氣”,失血過多會傷元氣,腎精虧虛也會傷元氣,所以人體的其他物質損耗過多就會損傷元氣。我們知道人參一味救命藥,能救命的原因就是大補元氣。所以元氣就像樹根,只要樹根不枯,樹就不會死,反之樹根枯萎,再怎麼補充營養都活不過來。

衛氣是水谷之氣化生,行於脈外,和肌表一起保衛人體,肌表是人體結構屏障,衛氣是功能屏障,有護衛肌表,抵禦驅趕外邪的作用。還能溫煦滋養皮膚腠理,控制汗孔開合。所以衛氣不固的人會有容易生病,怕風,自汗等症狀。

營氣也是水谷之氣化生,行於脈內,是血脈中富有營養,用於化生血液營養全身的氣,它和血雖然是兩種物質,但是可分不可離,所以“營”和“血”常常並稱。

宗氣是清氣和水谷之氣結合,匯聚在胸口形成的,上出呼吸道推動呼吸,貫注心脈推動血液運行,下納丹田資助先天元氣,且間接影響人體的視聽言動活動。一個人呼吸短促,說話語聲低微,就是宗氣不足;宗氣不足因為無力推動血液運行,脈象一般軟弱無力,不規律。

氣的作用

根據各種氣的功能可以總結得出,氣在人體中的作用有6個:

1、推動

氣對人體有激發和推動作用,體現在推動人體生長髮育,推動臟腑經絡組織器官的功能活動,推動血液的生成與運行,推動津液的生成、輸布排洩。

2、溫煦

陽氣是人體溫度的來源,不管是臟腑經絡的功能活動還是血液津液的循行,都要在氣的溫煦作用下才能正常運行。

3、防禦

起到防禦作用的氣是衛氣,中醫把人體的抗病能力稱為“正氣”,把致病因素稱為“邪氣”,正氣就是氣在護衛人體肌表,抵禦驅趕外邪。

4、固攝

氣對血液津液等人體內的液體有固護統攝和控制作用。氣足則從力,才能把血液固攝在脈中不外逸,調控人體津液的分泌量和排洩量。哪種液體無故丟失太多,就是主管這個液體的髒氣虛了。

5、營養

氣為人體提供營養物質,通過衛氣溫陽肌肉、皮膚、腠理,通過營氣化生血液,營養臟腑組織器官。

6、氣化

人體內的精氣血津液等物質的相互轉化和能量的轉化都通過氣的氣化來實現,包括臟腑之間的功能影響都是通過臟腑之氣互相影響的。


中醫基礎理論——精氣血津液


瞭解完氣的基本知識後再看氣虛的主要症狀,體弱多病是因為防禦功能降低,面色蒼白是血液推動不夠,胸悶氣短和語聲低微是宗氣不足,四肢乏力是氣少無力推動,自汗是衛氣不固,頭暈是氣血不足。症狀無一不是因為氣少導致氣的功能出現問題引起的。

血主要來源於水谷精氣和精髓,簡單來說水谷精氣中的營氣加上津液就是血液;腎藏精精生髓,髓也能化血。水谷精氣和精髓都來源於脾胃運化,所以脾是氣血生化之源。

血的運行

血通過氣的推動和固攝運行於脈管之中,流佈全身。影響血液運行的因素主要包括溫度,充盈度和質量;血熱則行血冷則凝,血足則流量變快,而質量指的是血三脂、血液粘稠度之類的東西,也很好理解。

血主於心,藏於肝,統於脾,佈於肺”這句話概括了臟腑對血液運行的影響

心主血脈;心的搏動為血液運行提供基本動力,在脈管中循行輸布全身,發揮濡養作用。

肝藏血,主疏洩;肝調暢氣機,影響血液循行的通暢程度;另外肝貯藏血液,肝血足血流量才能正常。

脾主統血,脾對血液有統攝作用,因為脾是氣血生化之源,靠氣的固攝作用,保證血液在脈管中正常運行不逸出。如果脾出了問題,氣不足無力固攝血液,就會引起各種出血。

肺主氣,司呼吸,肺朝百脈;心是血液運行的原動力,但還要靠氣的推動才能輸布全身,肺宣發和肅降全身氣機,協助心推動血液輸布全身。

血的功能

血最主要的功能是濡養全身,為各臟腑組織器官的功能活動提供營養。可以從面色,肌肉,皮膚,毛髮等方面體現出來。血的濡養作用正常,面色紅潤,肌肉強壯,皮膚毛髮不澤。當血的濡養作用下降,臟腑功能低下,面色萎黃,肌膚乾燥,肢體麻木,運動不靈活等。

血還會影響神志活動,血虛病人常有驚悸、失眠多夢、煩躁、昏迷等神志問題。

津液

津液是一切人體正常水液的總稱,包括組織液和正常分泌液,如:胃液、腸液、關節液、汗、尿、涕、淚、唾液等等。

津液的生成

中醫基礎理論——精氣血津液

人體津液來源於飲食,如上圖,先由胃受納後降到小腸,通過小腸分清別濁後將清的部分上輸於脾佈散全身,將濁的部分下輸給大腸,再由大腸重新吸收,將殘渣變成大便排出體外。參與整個過程的臟腑有脾、胃、小腸和大腸。

津液的輸布與排洩

中醫基礎理論——精氣血津液

津液的在人體輸布過程很複雜,如上圖,生成的津液到了脾後,脾的運化分兩種,一種是自己降津液輸布全身,另一種是將津液上輸於肺。肺有宣發和肅降的功能,宣發的水液部分變成了汗液和呼氣排出體外,肅降的津液部分供五臟六腑利用,利用完的清中之濁的下到腎,又通過腎陽的氣化作用,重新把清中之濁中可以利用的濁中之清部分氣化成氣重新上輸利用,而濁中之濁部分下輸膀胱變成尿液排出體外。整個氣化過程中參與的髒有脾、肺、腎,三焦是水液之氣輸布全身的運行通道。

津液的功能

津液的主體是水,水有滋潤濡養的作用,臟腑筋骨皮膚毛髮都需要津液來滋潤。還有一個作用是充養血脈,津液是化生血液的基本物質之一,充足的津液能使血液充盈,循行不息。

以上就是精氣血津液的主要內容,以氣血為要。而氣血之中,尤以氣為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