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克夫妻,誰最悲哀?

丁克是現在比較流行的一種夫妻相處模式,它打破了傳統的家庭模式,也是隨著養兒育女的成本增加,亦或是更喜歡二人世界的浪漫,更或者是看透了父母為兒孫操心的勞累,反正不管什麼原因吧,就是選擇了只有兩個人的家庭。

丁克夫妻,誰最悲哀?

所有事物的產生必然優點缺點並存。優點呢,不用多說,少了家庭冗繁的事物,少了操不完的心。讓家裡永遠存在於兩個人的你儂我儂之中。缺點呢,彼此看久了也會審美疲勞啦,當看著滿街到處跑的小朋友不知道會不會有片刻的心動。

丁克夫妻,誰最悲哀?

在我的身邊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對非常恩愛的丁克夫妻,兩個人的思想高度一致,一致對外界的紛擾,一致說著自己崇尚的思想理念。而且兩個人的生活確實浪漫,燭光晚餐,旅遊度假,屬於兩個人的甜蜜不會被冗繁的事情打擾,不會憂心學區房,不會擔心孩子的成績,更不會有孩子早戀的煩惱。

可是隨著年歲越來越大,看著同齡人的孩子有了孩子,然後總感覺生活太單一,似乎少了什麼,忽然一日看見廣場邊嬉戲的一群孩子,尤如醍醐灌頂,生活的樂趣少了,是因為生活裡沒有孩子。孩子兩個字的出現,激起了當父母的願望,而且隨著年齡的遞增,這種願望不會少,而是越來越多,到最後鋪天蓋地。這對夫妻就是這樣,年過四十,想要孩子了,按說也不算太晚,頂多高齡產婦吧,可是女人兩年前因為婦科疾病剛剛摘除了子宮。

丁克夫妻,誰最悲哀?

生活就好像開玩笑一樣,當孩子這兩個字印在了夫妻二人的胸口,似乎拔不出來了。可是女人的身體又是無能為力了,怎麼辦呢?似乎到了四十才想起傳宗接代,才想起無後為大。男人以這個理由提出了離婚,女人縱然不能接受。可是當第三者扶著肚子出現的時候,女人哭著問老公,我們不是說好的嗎?不是丁克到底了嗎?為何就變了呢?

男人說著空洞的語言,說著此生最對不起的就是她,願把她當親人,而且他的孩子亦是她的,可以幫她養老送終,這是承諾。可是這樣的承諾似乎很空洞,這樣的承諾無非就是為了減少他內心的愧疚,無非就是為了一紙離婚書而已。

丁克夫妻,誰最悲哀?

感情這個東西,說沒真就翻篇了,沒辦法,女人縱然再不捨,縱然再不願,也選擇了成全。話說回來不成全又能怎樣呢,她註定孤單終老,好再她有很好的工作,有穩定的收入,不至於落迫的生活。

很多承諾的一開始就不是公平的,承諾不是法律規定,無從考證,只能是心與心的約定,如果誰違約,只能受到道德的譴責,就如文中的男人要走,女人無法把他綁在身邊一樣。

丁克夫妻,誰最悲哀?

丁克一詞的承諾,對於女人真的需要揹負太多的賭注,因為女人過了四十五歲,己經迴天無力,而男人到六十都可以反悔。當然我說的是各例,多數丁克一族還是要以堅持到底的,可是在做決定前,一想要想好十年後,甚至二十年後會不會後悔這個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