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甘寧:《山海經 西次四經》解析(總第21期)

陝甘寧-《山海經 西次四經》解析(總第21期)

(前言 上一期是“西次二”,這一期是“西次四”,那麼“西次三”呢?這個問題要說明一下。“西次三”是整個“山經”裡最特別的一節,就是有很多的人文內容。本號一直說“海經”是上古人文地理,“山經”是自然地理,這是總體上大概說。“西次三”就很特別,有黃帝的行跡,有西王母。再者“西次三”的解讀難度最大,歷來爭議也最大,關鍵是裡面有崑崙和河源。其實這個問題在本號的專著《穆王西征新解新證》裡基本上已經解決了,雖然該書稿以《穆天子傳》為主要研究對象,但是把《山海經》裡關於崑崙、黃帝和西王母的內容都包括進去了,讀者可以參看。再就是“西次三”這個部分留給真正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私信交流,本號暫時不發佈。疫情第一,最近讀者也好,平臺也好,對本號的系列文章反應都較往日冷淡很多,也屬正常。所以就先發布“西次四”這個部分。希望大家繼續關注。另外有些讀者反應,本號的研究雖然成了系列,但是還需要“權威人士”的認可。關於這個問題就說兩句。在本號的認知範圍內,“海經”古國與考古發現的系統對應,本號作了前所未有的開創工作。“山經”之前研究者較多,有些已經取得了大量的重要成果,有些已經體現在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等公開常用資料包括工具書內,不再詳述。但是沒有形成系統,尤其是沒有解決關鍵難點就是“崑崙-河源”問題。本號也不可能把所有前人的研究全部瞭解清楚,只是有一個基本的觀念,前人總體上沒說清楚,這總是基本事實。既然沒有人搞明白,我就不知道有什麼權威人士存在了,誰敢站出來說是自己是這方面的權威人士呢?可能有讀者會根據這些人的社會地位甚至江湖地位來說事,人家是學術帶頭人,是博導,是教授,是高級研究員,有等等頭銜。我想說,如果這些能解決實際問題,那就不用做研究了,就直接派頭銜了。本號在此公開表態,任何單位或個人,敢於以《山海經》研究權威人士自居,請出來亮個相,讓大家膜拜,如果沒有,只是某些個人的觀念甚至奴性,那恕本號不能苟同。關鍵是讀者要有自己的判斷,本號相信公道自在人心。本號基於原始文獻解讀,重要的引用觀點一般會在文中直接說明,普通的資料有的就沒有詳細列明出處,因為這裡不是學術刊物,對於不涉及學術觀點的普通的地理、生物學等資料,只是表述為“資料稱”,希望讀者理解。本號嚴格恪守原創,杜絕任何抄襲,同時也希望不被抄襲。引用要註明作者出處,大量引用要徵得原作者同意等等行規、法規就不反覆強調了。)

西次四經之首,曰陰山,上多榖,無石,其草多茆、蕃。

陰水出焉,西流注於洛。

【按,此水及下文二水皆西流入北洛,可見這一帶是北洛河流域下游東部,是從東南往西北方向,即從下游往上游行進,而且三山三水之間距離很近,均在黃龍山脈分水嶺以西。

陰山即冢字梁西南側。

陰水即石堡河,一名沙家河,源出陝西延安黃龍縣黃龍山冢字梁西南側。】


陝甘寧:《山海經 西次四經》解析(總第21期)

北洛河以東,黃龍縣周圍即黃龍山


北五十里,曰勞山,多茈草。弱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洛。

【按,往北19公里。

勞山即黃龍山脈黃梁谷爛柯山,並非附近延安市區以西的嶗山。

黃連河,又名黃梁河,即古鄜水,此地古屬鄜州。發源於陝西延安洛川縣黃梁谷爛柯山桃花洞後,西南流入洛。源頭支流較多,書中源頭可能與今不同。


陝甘寧:《山海經 西次四經》解析(總第21期)

黃龍山某段


西五十里,曰罷父之山,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於洛,其中多茈、碧。

【按,往西19公里。

罷父之山即陝西延安洛川縣黃龍山臊狐峁。

洱水即洛川縣仙姑河,亦名仙宮河。源頭支流較多,書中源頭可能與今不同。】


【注意:以下六水皆東流入河,最北到無定河往西拐向白于山北洛河源頭。以下六水皆出陝西中部黃龍山脈北洛河與黃河分水嶺東坡,是獨流向東入河而基本平行的六條河流,實際上小河更多,此六水無疑是其中最大的。】


北七十里,曰申山,其上多榖、柞,其下多杻、橿,其陽多金、玉。

區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河。

【按,往北26公里。

申山即黃龍山脈東麓黃龍山主脊大嶺東側老虎梁。

區水即鹿川,出於老虎梁東北麓。舊說此區水為下文之延河,實乃誤解《山海經》此處原文所致。


陝甘寧:《山海經 西次四經》解析(總第21期)

黃龍山老虎梁


///////資料:晉陝峽谷的末端是龍門。這裡形勢險要,兩岸斷崖絕壁,猶如刀劈斧削。左岸的龍門山與右岸的梁山隔河對峙,使河寬縮至100米左右。龍門是連接晉陝交通的古道渡口,歷史上靠木船擺渡。///////


陝甘寧:《山海經 西次四經》解析(總第21期)

黃河龍門大峽谷


北二百里,曰鳥山,其上多桑,其下多楮,其陰多鐵,其陽多玉。

辱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河。

【按,往北75公里。

鳥山即黃龍山脈東麓界牌山。

辱水即宜川仕望河-縣川,也叫圪臺川,古稱義川。河口以北是著名的孟門山靠近壺口瀑布。此處顯然以南支小南川為正源,可能與今不同。舊說此辱(溽)水為下文之清澗河,實乃誤解《山海經》此處原文所致。】


陝甘寧:《山海經 西次四經》解析(總第21期)

壺口瀑布

又北百二十里,曰上申之山。上無草木,而多硌石,下多榛、楛。

獸多白鹿。其鳥多當扈,其狀如雉,以其髯飛,食之不眴目。

湯水出焉,東流注於河。

【按,往北75公里。

上申之山即延安嶗山東尾九龍泉一帶。

湯水即雲巖河。雲巖河,又稱汾川河。上源九龍泉溝源出延安市南部嶗山東側,流經著名的南泥灣。】


陝甘寧:《山海經 西次四經》解析(總第21期)

上申之山:延安嶗山


又北百八十里,曰諸次之山,諸次之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河。

是山也,多木無草,鳥獸莫居,是多眾蛇。

【按,往北67.5公里。

諸次之山即延河西支所出之志丹縣東南嶗山西北麓的盤查峁與斷橋樑之間。盤查峁以北數公里處今仍有地名“長蟲溝”,說明此地多蛇。

諸次之水即延河,古代曾名區水、去斤水、洧水、延水等。此處顯然以西支為正源。今之正源為北支,遠在靖邊一帶。舊說延河為前文之區水(鹿川),實乃誤解《山海經》此處原文所致。】


陝甘寧:《山海經 西次四經》解析(總第21期)

諸次之水:延河


又北百八十里,曰號山,其木多漆、㯶,其草多藥、蘅、芎藭,多汵石。

端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河。

【按,往北67.5公里。

號山即陝西省子長縣與安塞縣交界白于山脈東支周家嶮。

端水即清澗河。古代曾稱辱(溽)水、秀延水、吐延川。舊說辱(溽)水為清澗河,實乃誤解《山海經》此處原文所致。


陝甘寧:《山海經 西次四經》解析(總第21期)

端水:清澗河


藥,白芷。後為草藥、藥品通稱,至今白于山仍然盛產多種中草藥,便是最好證明。

汵石,《水經注》作泠石,皆與水有關,出於河道河床。廣為流傳的陝北民謠說“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清澗的石板瓦窯堡的炭”,清澗的石板出於清澗河河床,是一種略顯藍色的頁岩,當地人常用來作石桌石凳,這種當地特產的石板是很有些名氣的,在當地形成不小的產業,應即此汵石所指。】


陝甘寧:《山海經 西次四經》解析(總第21期)

清澗河多出石材


又北二百二十里,曰盂山,其陰多鐵,其陽多銅,其獸多白狼、白虎,其鳥多白雉、白翟。

生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河。

【按,往北82.5公里。

盂山即陝西榆林定邊縣白于山脈北麓。

生水即無定河南源,古代也曾稱朔水、奢延水。

此地多白獸、白鳥,與《穆天子傳》等古籍所言犬戎(胡)特產白狼相合,其地則在河東晉北大同一帶,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商周時期皆標註在陝北,確乎。然遊牧民族遷徙於黃河兩岸之晉陝高原之間,也是完全可能的。】


陝甘寧:《山海經 西次四經》解析(總第21期)

白于山,古今名稱基本一致


【提示:從此轉而向西。】

西二百五十里,曰白於之山,上多松、柏,下多櫟、檀。其獸多㸲牛、羬羊,其鳥多鴞。

洛水出於其陽,而東流注於渭;

夾水出於其陰,東流注於生水。

【按,往北94公里。

白於之山即位於陝西榆林定邊縣至今仍名為“白于山”的山脈西段南的草梁山。

此洛水即今北洛河,此處顯然以北支為正源。

夾水即紅柳河,生水即無定河。】


陝甘寧:《山海經 西次四經》解析(總第21期)

北洛河流域


西北三百里,曰申首之山,無草木,冬夏有雪。

申水出於其上。潛於其下,是多白玉。

【按,往西北112.5公里。

此申首之山冬夏有雪,應為寧夏內蒙交界的賀蘭山,主峰敖包疙瘩3556米,非此高度,難以冬夏有雪。

申水即賀蘭山西北麓流向吉蘭泰鹽池的古河流,今仍存數小支。資料顯示賀蘭山水文狀況為“在亂石堆積、植被鬱閉的溝谷中常流水處於地表以下0.5-1.0m,呈潛流狀態,往往在地形突然變化時出露地表”,正與此“潛於其下”合。這種罕見的特徵也為本處的判斷提供了依據。】


陝甘寧:《山海經 西次四經》解析(總第21期)

申首之山:賀蘭山


又西五十五里,曰涇谷之山。

涇水出焉,東南流注於渭,是多白金、白玉。

【按,此西應為南。往南21公里。此距離較近,本節文尾稱3680裡,實則3585裡,缺失95裡,當在此處。賀蘭山與涇河源頭之間應為羅山山脈之大羅山。

涇谷之山應即涇河北支環江-馬蓮河所出之陝西定邊與甘肅環縣交界處涇河與北洛河分水嶺一帶的白于山脈西段南麓,支流眾多,資料不詳。

此涇水即涇河北支十字河-環江-馬蓮河。////資料顯示:環江有二源,一為西川,源出環縣北部邊境之天他:一為東川,源於陝西定邊縣高天池北。二水匯合於洪德後稱環江。////】


又西百二十里,曰剛山,多柒木,多㻬琈之玉。

剛水出焉,北流注於渭。

是多神 ,其狀人面獸身,一足一手,其音如欽。

【按,往西45公里。

剛山應即屈吳山脈主峰屈吳山2858米。

北流不可能注於渭,渭應作洛,即下文之洛水今清水河。剛水即清水河西支。在今同心縣西、海原縣西北屈吳山東麓一帶。】


陝甘寧:《山海經 西次四經》解析(總第21期)

剛山:屈吳山


又西二百里,至剛山之尾。

洛水出焉,而北流注於河。其中多蠻蠻,其狀鼠身而鼈首,其音如吠犬。

【按,往西75公里。

剛山之尾應即寧夏固原海原縣境內屈吳山脈東南麓一帶的天都山,最南或到固原以南的弓背梁。南華山與西華山古代合稱天都山。南華山主峰馬萬山為最高,海拔2955米,是寧夏南部最高峰,比六盤山主峰還高。

譚其驤認為剛山是更靠南的六盤山2928米。六盤山距離屈吳山直線距離較遠,恐與此里程不合。況且六盤山在“西次二”中已經提及,稱為“高山”。當然,也有認為屈吳山是六盤山支脈的說法,並認為南華山是六盤山的餘脈。本來六盤山脈與屈吳山脈緊密相連,二者分界線就一般資料來看並不清晰,而且多歸於六盤山。然而就此處原文看,天都山被認為是屈吳山這個“剛山”的尾巴。

此洛水既非今陝西中部的北洛河,亦非陝南河南的洛河,應即源於屈吳山東南麓而北流入黃河之清水河。清水河,古代曾稱“西洛水”,正是緣於此“洛水”之名,加“西”以別於北洛河及洛河。“西次三”槐江之山有“其清洛洛”之語,可見“洛”有“清”的涵義。此處或以發源於屈吳山東南麓天都山的西支為正源,或與今同以出六盤山東北麓的南源為正源。】


陝甘寧:《山海經 西次四經》解析(總第21期)

剛山之尾或為天都山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英鞮之山,上多漆木,下多金玉,鳥獸盡白。

涴水出焉,而北流注於陵羊之澤。

是多冉遺之魚,魚身蛇首六足,其目如馬耳,食之使人不眯,可以御兇。

【按,往西131公里。

英鞮之山應即祖厲河西支厲河發源的會寧縣華家嶺西北麓。厲河北流至縣城與祖河相匯成祖厲河。涴水應為祖厲河西支厲河。陵羊之澤應即當時此河所注之沼澤。“西次二”即有葫蘆河源(苕水)出華家嶺東麓之牛營大山(龍首之山),可見“西次四”與“西次二”在華家嶺一帶交匯。】


又西三百里,曰中曲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雄黃、白玉及金。

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音,其名曰駁,是食虎豹,可以御兵。有木焉,其狀如棠而員葉赤實,實大如木瓜,名曰櫰木,食之多力。

【按,往西112.5公里。

西應為南,由結尾渭河源頭鳥鼠之山位置決定。

中曲之山應即武山縣老君山2386米。

櫰木即此山野生的文冠果,有北方油茶、中國油橄欖之稱,營養豐富,常吃體力充沛。】


陝甘寧:《山海經 西次四經》解析(總第21期)

中曲之山:武山縣老君山


又西二百六十里,曰邽山。其上有獸焉,其狀如牛,蝟毛,名曰窮奇,音如獆狗,是食人。蒙水出焉,南流注於洋水,其中多黃貝、嬴魚,魚身而鳥翼,音如鴛鴦,見則其邑大水。

【按,往西97.5公里。

西應為南,因為再往西就到黃河東岸而到不了結尾的渭河源頭鳥鼠之山。水南流而不北入渭河,說明屬於長江流域。

舊說邽為天水,可信。舊說邽山為嶓冢則非,嶓冢前文已述,為今漢中留壩紫柏山。就下文鳥鼠之山的距離看,蒙水、洋水均應屬嘉陵江流域,蒙水或即今冒水河或稠泥河,洋水或即今漾水河——西漢水。

如為冒水河則邽山為其所出房背山,若為稠泥河則邽山為所出南堡子梁,其實兩山相距只有約十公里,都在今天水西境。】


又西二百二十里,曰鳥鼠同穴之山,其上多白虎、白玉。

渭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河。其中多鰠魚,其狀如鱣魚,動則其邑有大兵。

濫水出於其西,西流注於漢水。多 魮之魚,其狀如覆銚,鳥首而魚翼,音如磬石之聲,是生珠玉。

【按,往西82.5公里。

傳統看法以為鳥鼠同穴之山即今甘肅渭源鳥鼠山,是渭河源頭。其實不確。根據二水分流各入河漢,則此山顯然位於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的分水嶺上,且此“漢水”只能是西漢水。故而合理的解釋只能是以宕昌閭井鎮東南的渭水南支為正源,其西有發源於土臺子山的西漢水上源岷江(不是長江一級支流四川岷江),則鳥鼠同穴之山即為榜沙河上源月亮崖,就是渭河流域與西漢水流域的分水嶺,在岷縣閭井鎮與宕昌八里鄉交界處。此處在當今認為的鳥鼠山南偏東80餘公里處。】


西南三百六十里,曰崦嵫之山。其上多丹木,其葉如榖,其實大如瓜,赤符而黑理,食之已癉,可以御火。其陽多龜,其陰多玉。

苕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海,其中多砥勵。

有獸焉,其狀馬身而鳥翼,人面蛇尾,是好舉人,名曰孰湖。

有鳥焉,其狀如鴞而人面,蜼身犬尾,其名自號也,見則其邑大旱。

【按,往西南135公里。

此崦嵫之山舊說以為在天山,其實是迭山,當時中原人地理觀念的西極之一。

這裡的“海”即前文“西山經”提到的“西海”。即今松潘高原中國最美的高寒溼地草原若爾蓋溼地的前身,當時水量範圍更大。即在今四川、甘肅、青海三省交界處,黃河S形拐彎處。詳見“西山經”尾。苕水即發源於迭山南麓向西流入若爾蓋沼澤的小河,如今達水曲之前身。


陝甘寧:《山海經 西次四經》解析(總第21期)

崦嵫之山:迭山


凡西次四經,自陰山以下,至於崦嵫之山,凡十九山,三千六百八十里。

其神祠禮,皆用一白雞祈,糈以稻米,白菅為席。


陝甘寧:《山海經 西次四經》解析(總第21期)

西次四彎彎曲曲,顯然是對“西山經”、“西次二”經的補充


【按,書中此處稱共3680裡,實為3585裡,差95裡,錯漏之處難以確知。】

(作者聲明原創,所有權利保留。圖片或來自網絡,對原拍攝者表示感謝,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