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最大、資格最老,代善為何不與皇太極爭奪儲位?

黃麗珊


1626年8月,努爾哈赤宿疾不治身亡。因為他在生前沒有確定繼承人,因而激起了一場汗位之爭。那麼,軍功顯著,年齡又最長的代善,為什麼沒有坐上汗位寶座呢?

其實努爾哈赤平生最得他珍視的,就是宗子褚英和次子代善。之以是會是這二人,是有兩方面的緣故:一是,褚英和代善都是原配佟佳氏所生。佟佳氏不但是努爾哈赤起兵的擁戴者,還為他供應了豐盛的造反資金。能夠說努爾哈赤後來能同一女真部落,沒有佟佳氏的贊助,是很難成功勝利的。是以子憑母貴,褚英和代善都很得努爾哈赤垂青。二是,褚英和代善因為出身較早,努爾哈赤起兵後,除了被明軍不容,另有其餘部落總想將他的洪志抹殺於搖籃之中。以是追殺他的人太多,他帶著年幼的褚英和代善,不曉得碰到過量少兇險,又逃過了多少磨難,是以父子之間有著深深的磨難之情。以是,努爾哈赤確立後金後,就將褚英立為太子,不但讓他行軍作戰,還讓他主理少許軍政事務,以此磨鍊他的實力和“才氣”。但褚英是個殘忍侷促的人,他不但強制大臣和兄弟們不得違揹他的號令,還想早日代替努爾哈赤。努爾哈赤一怒之下,廢黜了他的太子之位,並將他誅殺。

褚英逝世後,努爾哈赤又把眼力看向了厚道善良的代善,並把他立為太子,讓他介入軍政事務。代善有赫赫軍功,處分軍政事務也對照公平,是以在野中頗能服眾。但是人無完人,就在努爾哈赤為本人終找對了接棒人而“雀躍”的時分,卻產生了一路“緋聞”事務:太子代善和小媽阿巴亥有不可言說的干係。

阿巴亥是努爾哈赤的寵妃,代善是一國太子,努爾哈赤經由仔細的觀察後,決意打落牙齒往肚裡咽,沒有責罵給本人戴綠帽子的代善,只是把阿巴亥趕出了宮。要是說此事能忍,那接下來產生的工作事務,努爾哈赤就著實不可忍了。代善的宗子嶽託和碩託都是他的前福晉所生。因為前福晉病逝,代善又續娶了福晉,今後嶽託和碩託就蒙受了後媽親爹雙重荼毒的待遇。不但這樣,代善還竟想侵吞嶽託的地皮。忍耐不了代善荼毒的碩託,靜靜而逃。碩托出逃被追回歸後,代善竟歪曲碩託,說他想遵從明朝,要求努爾哈赤殺了他。努爾哈赤經由觀察,發掘嶽託和碩託飽受代善荼毒。努爾哈赤年幼時便飽受後母荼毒,是以對代善極為憤怒,因而命令廢黜了他的太子之位。代善驚怖,竟殺了續娶的福晉賠罪。但是,代善所為,不但沒能從新獲得努爾哈赤的痛愛,還讓努爾哈赤“膩煩”。

努爾哈赤逝世後,雖說他有16個兒子,但真正有資歷獲得汗位的,也即是“共議國政,各置屬官”的四大貝勒,即: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此中阿敏是舒爾哈託之子,莽古爾泰也因殺母落空民氣,以是就剩下代善和皇太極對決。代善有赫赫軍功,又在野中頗有威信,別的,他掌有正紅、鑲紅兩旗,另有5個勇猛善戰的兒子。就在他信念滿滿的時分,宗子嶽託和三子薩哈粼卻找到他,苦勸他擁立皇太極。

實際上那時的環境,代善心裡很明白。一方面,阿敏俯首聽命,莽古爾泰又堅決好鬥,其餘貝勒也不甘於人下,個個“心胸鬼胎”。另一方面,努爾哈赤暮年執行的“違背者被戮,俘取者為奴”的僕從制政策,讓漢人避難暴亂接續,以至於社會動亂。又有明軍磨刀霍霍,想趁亂復興“落空”的城池。蒙古貴族林丹汗又爭先恐後,要“聯閃灼金”各種問題,都讓代善心有餘而力不足。以是他思考再三,終服從了嶽託和薩哈粼的勸戒,摒棄了爭奪汗位的時機。

喜歡歷史人文、軼聞掌故的朋友們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南北拾芳,我會持續發表原創文章,歡迎大家一起來欣賞討論。




南北拾芳


在褚英被努爾哈赤處死之後,代善算得上當時唯一的嫡長子,再加上代善年輕的時候就跟隨努爾哈赤一起打江山,也算是後金的有功之臣,不論是軍事才能還是為人處事上可以說是當時最有希望的接班人。而努爾哈赤的確也曾經表明過希望代善來繼承自己位子的意願,他曾經說過希望自己百年之後,代善能夠代替自己好好的照顧年幼的弟弟們跟他最寵愛的大妃,其實這樣的囑託聰明人都能夠看出來,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代善就為未來的接班人無疑了。誰曾想緊接著就發生了意外,代善與努爾哈赤大妃阿巴亥私情敗露,讓努爾哈赤對這個最滿意的兒子大失所望,不管代善與繼母的私情是不是真的,這樣醜聞的傳出,無疑成了之後代善在競爭汗位的時候的致命傷。

  後來努爾哈赤死後,與代善傳出私情的阿巴亥被逼殉葬,可見努爾哈赤臨死前都不放心留自己最寵愛的女人獨活於世間,他害怕這個女人將來禍害自己的兒子。阿巴亥一死,代善就更沒有繼承汗位的優勢了,所以聰明的他退出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既然代善自己已經沒法再繼承皇位了,那他就需要在皇太極和多爾袞之間做出個選擇。其實按理說皇太極不管是從出身,地位還是實力上,都不如年紀輕輕的多爾袞,但是也正是因為這樣,才讓代善選擇了擁立皇太極繼位。

  多爾袞生母阿巴亥雖然是殉葬而死,但是跟自己也有關係,他害怕多爾袞如果真的當上皇帝后會進行報復。另外多爾袞多鐸兩兄弟年紀輕輕努爾哈赤就已經給了他們龐大的權力,如果多爾袞真的繼位之後,根本不好控制,說不定以後會發生什麼,如此權衡之後,代善決定擁立皇太極繼位。


古為璆鳴


因為他已失去爭奪的機會了。

努爾哈赤共有十六子,長子褚英早年即被努爾哈赤囚死,代善雖居第二,卻可說是長子,所以,還在努爾哈赤時代,四貝勒當政,五大臣贊襄時,代善便居四貝勒之首。

代善如此有優勢,代善不爭也有他的苦衷,說穿了,他身上曾發生過一些不尷不尬的事。

努爾哈赤的五個后妃中,元妃富察氏歸太祖尚在孝慈高皇后之前,她生下兩子,即長子褚英和五子莽古爾泰,但這個富察氏卻是個極風騷的女人,已為人之母卻極不安份。作為化外蠻夷,滿人本有“父死,子妻其母”的習俗——富察氏與比她小几乎二十歲的代善,有些不明不白的關係,可這是在父親還健在時。

據說,她經常趁努爾哈赤不備,深夜去代善府中,還把三包金銀託代善保管。有一回,努爾哈赤舉行慶功宴,眾妃嬪都出來侑酒,富察氏竟打扮得花枝招展,站在代善的身後,不勸別人,單單隻把好酒來勸代善。

努爾哈赤的確說過,他死後將把妃子和兒子都託付代善,但眼下他還正“春秋鼎盛”啊,所以,看在眼中,十分不滿,在得知她將金銀託代善保管後,一怒之下,乃下令侍衛去代善府中,將這三包金銀搜了出來,於是,幫助窩藏的丫環被砍頭,富察氏也被賜死,但努爾哈赤卻原諒了年長的兒子——且不說代善比富察氏年紀小了一大把,這事肯定是富察氏勾引代善,因此,家醜不可外揚;另外,長子褚英因自己處治失當已死了,他不願再失去一個兒子。

有此醜聞,代善自覺無顏見人,自然也就不便出來爭奪皇位。




好夢驚回


愛新覺羅.代善:(1583—1648),又稱代善,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曾因作戰英勇賜號古英巴圖魯,1616年被封為和碩貝勒,參與國政,為四大貝勒之首,以序稱大貝勒。

努爾哈赤病逝後,做為長子代善,十分忌憚多爾袞的崛起,雖然多爾袞以及他的兄弟們此時年紀不過10歲出頭,有的只有8歲。但是多爾袞三兄弟擁有兩旗六十牛錄的實力,勢力十分龐大,在當時已經超過了三大貝勒,與大貝勒代善並駕齊驅。代善怕擁立多爾袞繼位後,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日後專權。代善也知道皇太極戰功卓著,極有才華,加上代善為人比較寬厚,考慮到當時後金的險惡形勢,如果兄弟之間爭奪大位必定會有損國力,且當時袁崇煥正想乘勝追擊,趁著努爾哈赤去世,想要收復失地。

代善與其他兄弟一合計,與皇太極達成協議,將阿巴亥逼得殉葬而死,剪除多爾袞的羽翼。同時為了避免蚌鶴相爭,漁翁得利,與皇太極達成了默契,退出爭奪大位的行列,擁立皇太極繼位。當時的協議是,代善要求皇太極與諸貝勒發誓,保證“敬兄長,愛子弟”,否則“天地見譴,奪予壽命”。這樣皇太子才順利的登上大位。


大汕十


代善作為努爾哈赤次子,在長子褚英被努爾哈赤處死以後,本應作為努爾哈赤的第一接班人,但他卻擁護皇太極繼承汗位,他是怎麼考慮的?


其實代善也一度被努爾哈赤看好過,代善跟隨努爾哈赤南征北戰,為後金屢立戰功,不論是軍事上還是為人處世上,代善都是讓人放心的繼承人選。

然而隨著代善權勢的日益增大,與其父努爾哈赤的矛盾也逐漸尖銳。


事件一:被告發與多爾袞之母私通

萬曆四十八年,即後金天命五年(1620)春天,努爾哈赤的小福晉德恩澤告發代善與大福晉烏拉納喇氏(多爾袞之母)關係曖昧。烏拉納喇氏“饋贈食品、深夜外出”被努爾哈赤派人查實,還被人揹後議論“濃妝豔抹,與代善眉來眼去”,真真假假,很難斷定。努爾哈赤因此而休了大福晉,儘管沒有進一步追究代善,但無疑使代善德嗣位產生了危機。努爾哈赤休棄烏拉納喇氏,說明他對代善與烏拉納喇氏對曖昧關係是相信的,對代善不滿也是顯而易見的,只是顧及到家醜不外揚,才明智的處理了這件事。此事極大的降低了代善在眾貝勒、大臣心中的威望,使其聲名狼藉。


事件二:草率下令要殺自己親兒子

再有一件家事更引起努爾哈赤對代善的不滿。代善當時的福晉納喇氏指使他人,誣告代善的前妻之子碩託與代善二妾通姦。代善聽信其言,一再要殺親子碩託。經努爾哈赤親自調查審訊,確屬誣陷。努爾哈赤以此斷定代善,既然能聽信繼妻誣陷言辭而欲殺親子,又將怎樣對待自己的兄弟?像代善這種聽信繼妻讒言而欲殺親子、諸弟之人,哪有資格當一國之君?執掌一國之政?


事實上,努爾哈赤對代善的強烈不滿是長時間積累而成的,只是以此件家事為由頭來了一次總髮作,父子之間的矛盾由此公開化。於是,努爾哈赤公開宣佈:“先前襲父之國,故曾立為太子,現廢除太子,將其專主之僚友、部眾,盡行奪取。”就這樣,努爾哈赤終於廢掉代善的嗣位。


代善雖然被廢了太子之位,但後來又得到了努爾哈赤的寬容,仍為四大貝勒之首。清代開國時的“八大鐵帽子王”中,有三家(禮親王、克勤郡王、順承郡王)都是代善的後裔。

所以不是代善不想爭大汗之位,是自己連出昏招後,喪失了努爾哈赤的信任,也喪失了王公大臣的信任,根本不可能再有爭奪汗位的機會了。


連環畫之家


代善之所以未與皇太極爭奪儲位,實際是由他自身的性格和當時的情形決定的。

代善是努爾哈赤的次子,少年時期便隨父兄南征北戰,立下戰功無數。他溫和敦厚,與自己的親生哥哥褚英完全不同,是繼褚英之後,努爾哈赤最想立的一位皇儲。然而,代善因自身的性格問題,白白浪費了這一良好的機遇。史書中記載,代善之所以失去繼承大統的資格,主要與兩件事情有關。

一是與繼母也就是大妃阿巴亥的關係。

當時努爾哈赤已老,年輕的阿巴亥為了尋求新的寄託,於是找到了當時十分有希望繼承大統的代善,以求庇佑,不僅給他送食物,而且時常打扮的花枝招展,與代善眉來眼去。一來二去,朝中便盛傳代善與大福晉有染。努爾哈赤對此盛怒,此事不僅為代善丟失儲位埋下了伏筆,而且也成了大妃阿巴亥殉葬的直接原因。

當然也有一種說法是大妃阿巴亥與代善的苟且,實際上是皇太極背後推波助瀾所致,皇太極買通了努爾哈赤的庶妃代因扎,暴露二人之間的私情,這無疑是皇太極與代善暗鬥的結果。皇太極這一招不僅重創了代善,也令阿巴亥失寵,不利於阿巴亥的三個兒子爭奪儲位。

二是與代善聽信後妻讒言,虐待兒子有關。

代善容易聽信讒言,不分事非,而且十分懼內。在後妻的慫恿之下,時常虐待前妻所生之子。努爾哈赤得知後,對代善十分失望,認為他連治家都做不好,更何況治國了。所以對代善漸漸失去了信心。

代善因自己懦弱猶疑的性格,失去了努爾哈赤對他的信任,將一手好牌打爛。自此之後,努爾哈赤就再也沒有立儲的心思了。代善沒有了天命的庇佑,是努爾哈赤的棄儲,實際上已經暗示了他不能再繼續爭奪皇位了,除非違背努爾哈赤的意願。

努爾哈赤去世後,在當時的諸多貝勒之中,皇太極的實力不可小覷,無論是從政治頭腦,還是從為人方面,均是無可挑剔的國君人選。而且當時女真正面臨著周圍敵對勢力的入侵,可以說是四面楚歌。女真的首領階層更不宜於為皇儲之事而內鬥,需要一致對外。於是當時最具話語權大貝勒代善首先對皇太極稱臣,如此一來,皇太極便順理成章的登上了皇位。

另外,努爾哈赤在位期間,倡導的是八家共主的局面,所以無論是誰登上皇位,都要受其他幾個旗主的約束,這樣一來,也便沒有什麼可爭的,只不過皇太極登基之後,才逐漸將其他幾個旗主的權力縮小,一家獨大,這已經是後話了。

總而言之,代善是因自己的性格而喪失了爭奪儲君的機會,而且當時女真所面臨的軍事形勢,不便與皇太極拼個你死我活,最終不僅兩敗俱傷,更會使周圍的敵人乘虛而入。換個角度想,代善深知即使自己登上皇位,因他的性格,也做不了多長時間,反而不如拱手讓人,還能得以善終,從一定程度上講,這也是代善最佳的選擇。


歷史系大師姐


代善不做皇帝僅僅是因為阿巴亥的事兒嗎?大錯特錯,其中大有玄機

我想喜歡代善的人難免會認為是皇太極使用了什麼手段逼迫代善放棄奪位,這裡有歷史專家評析,代善算是很識時務的智者,歷史還是不要太主觀認為而不是客觀分析。

代善,努爾哈赤第二子,因為努爾哈赤長子褚英被努爾哈赤囚殺,所以代善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努爾哈赤以下的第一號人物!四大貝勒掌權時期,代善因戰功卓著年紀最長被稱為大貝勒,而他的八個兒子先後有五個被封為親王和郡王,一門六王可謂是顯赫無比

照理說,皇位本應該是他的,因為八大貝勒裡:阿敏、濟而哈朗不是努爾哈赤的兒子,壓根兒沒有繼承權。多爾袞、多鐸、阿濟格太年輕。莽古爾泰太魯莽,連自己親媽都敢殺的人,你指望他做皇帝,命還要不要啦?代善是老二(老大褚英已死),而且軍功甚多,為人仁厚,威望極高,但皇太極出人意料的當上了皇帝,使本來最應該當大汗的代善被迫屈從,這是為什麼呢?

一般的說法,都是說代善和父皇努爾哈赤的大妃阿巴亥有染,所以導致努爾哈赤廢了代善的太子之位,代善也因此失去了競爭皇位的資格,但是細細品來真的是那麼回事兒嗎?後金有收繼婚習俗,努爾哈赤早就考慮在身後由大貝勒即二子代善繼娶阿巴亥的打算,她曾經對阿巴亥說:“現在朕已經不比從前了,我已經老了,不過諸子之中,代善為人憨厚,萬一日後我有個三長兩短,我便將你們母子託付給代善,我想他一定會盡心照顧你們的。”在漢人看來,兒子娶父親的妻妾屬於大逆不道的事情,但是在還未開化的後金其實屬於在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包括後來孝莊太后下嫁多爾袞也屬於很正常的,這件事情並不足以導致代善喪失爭奪諸君的資格

真正的原因其實有兩點

一、代善非常清楚當時後金的宮廷險惡局勢,那可是實打實的內憂外患,內部貝勒阿敏素有野心,他爹曾經就造過努爾哈赤的反,另一個貝勒莽古爾泰桀驁不馴,剽悍善戰,多爾袞三兄弟剛強好鬥,絕對不會甘為人下,最後就是皇太極了,此人胸懷大志,實力雄厚,如果他起來跟自己相爭的話,那麼兩虎相爭,後金皇族將陷入血雨腥風的內鬥!外部則因為努爾哈赤敗死遼東,人心惶惶,大明帝國躍躍欲試準備給後金帶來致命一擊,蒙古林丹汗,朝鮮也紛紛向大明靠攏,這是代善不願意看到的局面!從大局出發,只有代善退讓才能避免皇族流血,後金毀滅,因為皇太極是個絕對不會退讓的人。如果皇太極繼位,代善可以和皇太極聯合起來,後金才能獨步天下!

二、就是代善集團內部的問題了,代善之所以眾望所歸,那是因為他一家實力強大,這一方面是因為代善自己手握重兵,另一方面就是他的兩個兒子嶽託和薩哈連也是手握重兵的大將軍,此二人歷來是代善的左膀右臂!但是,這倆兒子跟皇太極的關係極好,尤其是嶽託,重大事情向來都是緊跟皇太極的步伐,關係那是相當鐵!兩個兒子的建議,估計也是代善主動退讓的原因

代善的主動退讓之舉,雖然喪失了皇位,但是代善家族也並沒有因此失勢!相反,大清開國八大鐵帽子王,代善一家就佔了仨!代善封爵是禮親王,代善長子嶽託是克勤郡王,代善之孫薩哈連之子勒克德渾是順承郡王,都是鐵帽子王,這可是前所未有的顯赫家世了!


李老師歷史課


在《孝莊秘史》這部電視劇裡,代善都是以長者、寬厚仁義的面目示人,為了大清皇權穩固不惜大義滅親殺掉自己的孫子。這麼一個歷經三朝、軍功卓著甚至有機會登上皇位的人,究竟在歷史上的真實面目是什麼呢?

今天就給大家講講清朝的十二家鐵帽子王之首的禮親王代善。

在清初代善可謂地位崇高,非常耀眼。他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次子,胞兄褚英被廢之後,他被晉為長子,也做過一段時間的“太子”,可惜命運和他開了個玩笑,因為捲入桃色醜聞而被政敵抓住把柄的代善,最終失去儲君之位。

代善軍功卓越,獲過很多軍事類大獎,包括得過“古英巴圖魯”的稱號,但是代善這個人絕不僅有匹夫之勇。

天命三年的時候,努爾哈赤以七大恨祭天,之後舉兵伐明,來到了撫順城下。此時復撫順是遼東重鎮,城高池深,後金連打了兩天都沒有攻下。

到了第三天的夜裡,突然下起了大雨,大雨持續了很久,努爾哈赤開始灰心喪氣,感到軍心疲憊準備撤軍。代善勸解道,老天下這場雨是為了讓明軍懈怠,認為咱們一定不敢出兵,此時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必然可以打贏這場仗。

努爾哈赤同意了,於是大軍趁雨夜進兵,到天矇矇亮時雨也停了,此時大軍已經圍住了撫順城,撫順城遊擊李永芳看到城池被圍,也只好棄械投降。自此努爾哈赤更加喜愛這個兒子,認為他果斷、機智,把許多大事委任於他。

四大貝勒之首的代善本有機會爭繼大統。

天命元年(1583)時努爾哈赤冊封了四大和碩貝勒,每個和碩貝勒統領一旗,代善居長是當之無愧的大貝勒。這四大貝勒遇有大事時還需參考其餘四旗,也就形成了有名的八王議政。

代善和他的兒子嶽託掌握兩紅旗,在大清一朝兩紅旗的地位不算高,甚至屬於下五旗,但也出過像和珅這樣的名人。但是在代善一生中所經歷的兩次皇權交接的時刻,兩紅旗還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次政權交接是父親努爾哈赤在征討寧遠城久攻不克情況下,迴轉盛京途中死於盛京市區的璦雞堡,也就是現在的瀋陽市于洪區。

努爾哈赤在臨死前並沒有選定繼承人,在死後汗位問題困擾了很多人。當時有能力競爭汗位的只有四大貝勒:

1.大貝勒代善,太祖長子,軍功卓著,在八旗中威望很高,是有資格做一國之君的。

2.二貝勒阿敏,因為是努爾哈赤的侄子而不是本支子弟,所以資格不夠,再加上他出身背景也不好,屬於黑五類子弟,性格又偏激嗜殺,首先就被淘汰了。

3.三貝勒莽古爾泰,粗魯無才不說,又非常的殘暴,屬於莽夫一類,曾經因為想討好自己的父親竟然殺了自己的親生母親,不僅無情並且無腦。這種人也絕對不配當一國之君的。

4.四貝勒皇太極,儒雅文明又有城府,皇太極的文化素養比較高,滿漢文皆通。他的母親是葉赫貝勒的女兒孟古,也是努爾哈赤最喜歡的大妃。而且種種跡象表明皇太極的情商也很高,人緣不錯,是繼承皇位的種子選手。

看來這四人中,最有資格和實力的就是代善與皇太極了,開始進入第二論競選。代善為人寬厚,心眼也不錯,但是他有一個參與政治競選的要害,那就是在私生活作風上有瑕疵。

桃色新聞使代善失去資格。

其實很多人都因為桃色新聞不僅斷送了政治前途,甚至有牢獄之災,像前意大利總統貝盧思科尼。代善和他們一樣,而且比他們還要麻煩,因為他的桃色新聞,女主角既不是舞女也不是什麼模特、未成年小姑娘等等,而是他自己的庶母。

並且代善先後和努爾哈赤的兩個大妃都有不清不楚的曖昧關係,再加上代善是個耳根子很軟的男人,很聽自己繼妻的話,竟然虐待自己的親兒子碩託。努爾哈赤得知此事後,為了給孫子抱不平,還責罰了代善。

所以代善的身上背了一個“淫母”、“虐子”、“殺妻”的醜名,繼承大位的可能性蕩然無存。況且論心機他也根本玩不過皇太極,氣量狹窄,連一個房產問題都要和父親去爭,非得讓努爾哈赤讓出來給他,讓努爾哈赤對他很失望。

以上幾點都不是一個政治家該有的素質,威望、權謀、才幹他一個也比不上皇太極,甚至連他的幾個兒子嶽託、薩哈廉都是皇太極的粉絲。

另外皇太極的粉絲團成員還有很多,比如阿敏的弟弟濟爾哈朗,莽古爾泰的弟弟德格類等等。尤其是嶽託、薩哈廉更是支持皇太極的中堅力量,一起面見自己父親時勸道:

“四貝勒,才德冠世,深和先帝之心,當速即大位。”

這樣代善也只能做一個順水人情,大勢已去了,最後推選了皇太極。皇太極一開始假意推辭然後即位,這一招他兒子豪格也用過,只可惜時機不對,把自己整了進去。皇太極繼位後代善也贏得了一個讓位的美名。

但是皇太極繼位後,開始加強皇權實行集權統治,本來是四大貝勒同座,也因為阿敏和莽古爾泰的倒臺,代善也不敢坐了,變成了皇太極一人獨尊。


1.《清實錄》

2.《清史稿》

3.《嘯亭雜錄》等。


莫山主說青史


話說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末,在清太祖努爾哈赤病逝後,誰來繼承皇位成為最為緊迫的問題。

和漢人王朝所不同的是,當時的後金(滿洲)並不實行嫡長子繼承者,而是由八和碩貝勒共同推舉皇位繼承人。

在這種範圍極為狹窄的原始民主制下,當時“四大貝勒”代善、莽古爾泰、皇太極和阿敏也就成為了最可能的競爭者。

在這四人中,代善是努爾哈赤次子,年歲最長、資格最老,其位列四大貝勒之首,轄有正紅、鑲紅二旗,可謂實力強大。

此外,代善之子嶽託、碩託、薩哈廉、瓦克達都是英勇善戰的猛將,而其侄子、掌管鑲白旗的杜度(代善同母兄褚英之子)也一直跟隨代善,唯其馬首是瞻。

這樣算起來,代善的實力最為強大,但可惜的是,因為和大妃阿巴亥關係曖昧且虐待前妻之子兩事,代善之前被努爾哈赤革去儲位,此時名聲大減,成為其致命的弱點。

與之相對應的是,四貝勒皇太極則在努爾哈赤生前受到極大重視與寵信,而皇太極本人也堪稱智勇雙全、機警聰睿,此時又年富力強,正是當打之年。

當時,包括嶽託、德格類、濟爾哈朗、齋桑古(阿敏之弟)等貝勒及烏爾古岱等八旗高級將官都願效忠於他。因此,皇太極雖然資格不如代善,但此時呼聲反而更高。

此外,二貝勒阿敏也是汗位的有力競爭者。阿敏雖然是努爾哈赤的侄子,但其身為鑲藍旗旗主,又曾在後金的征戰中屢建功勳,其勢力也頗為不小。

再有三貝勒、正藍旗旗主莽古爾泰一向不肯屈居皇太極之下,因而也有爭當國君的願望。而努爾哈赤晚年寵愛的大妃阿巴亥,其所生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子,同樣也覬覦汗位。

當時,阿濟格21歲,為正白旗旗主;多爾袞13歲,領十五牛錄;多鐸12歲,為鑲白旗旗主。可惜的是,這三人年齡不大,是最大的弱點。

在各大貝勒議立新王時,阿巴亥突然跳出去,說努爾哈赤留有遺言,要讓多爾袞繼承汗位,結果反被皇太極以矯詔之罪命為努爾哈赤殉葬。

在各方爭執不下時,代善陣營首先出現裂縫,其長子嶽託、三子薩哈璘勸父親放棄汗位,轉而擁立皇太極(那時滿洲人還是質樸得很)。

畢竟代善不是那種敢作敢當的性格,其再三考慮後認為,阿敏素有野心,莽古爾泰桀驁不馴,阿濟格剛強好鬥,比較下來還是皇太極胸懷大志,應該是父王最為看重的人選。

代善資格最老,而其自甘退讓、首先表態,其他貝勒當然也無二話可說。

在皇太極繼位汗位時,其誓詞賦予代善與阿敏、莽古爾泰三位大貝勒教訓子弟的特權,其對阿巴泰、阿濟格等11位“子弟貝勒”有管教轄束之權,如後者敢於藐視代善三人,則將短命而亡。

登基典禮上,皇太極率諸貝勒向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等三大貝勒行三叩拜禮,不以臣禮相待。之後議事時,皇太極與三大貝勒居南面並列而坐,如同四汗,一同接受群臣禮拜。

天聰元年(1627年)正月初一,後金國舉行新年朝賀儀式,皇太極居中,代善與阿敏、莽古爾泰分坐其左右,四人並肩端坐殿上,接受群臣叩拜。

天聰六年(1632年),在一系列的打擊和暗示下,代善主動請求放棄與皇太極平起平坐的特權,其雲:

“我等奉上居大位,又與上並列而坐,甚非此心所安。自今以後,上南面居中坐,我與莽古爾泰侍坐於側,外國蒙古諸貝勒坐於我等之下,方為允協。”

最終,代善和莽古爾泰的座位在低於皇太極的前提下分列左右(阿敏已因罪被囚)。

不久,皇太極正式廢除“與三大貝勒俱南坐受”的舊制,改為自己“南面獨坐”。至此,皇太極才算有了至高無上的地位。

皇太極駕崩後,兩黃旗大臣欲立其長子豪格為帝,而兩白旗擁戴多爾袞,兩派人馬爭執不下,幾至於內部分裂。

這時,多爾袞之弟忿忿然道:“既然豪格與多爾袞不能嗣位,不如立我為帝。”在遭到多爾袞的訓斥後,多鐸又說:“不立我也無不可,論年紀,當立禮親王代善。”

正在一旁看戲的代善卻連連拱手:“睿親王如應允為帝,當是國家之福;否則,豪格是皇帝長子,當承大統。至於我嘛,年老體衰,難得勝任。”

最後,多爾袞以退為進,即立皇太極第九子福臨為帝,由濟爾哈朗和他自己輔政,這一折中方案,得到了代善的支持。

由此,6歲的福臨繼承皇位,是為順治。

當然,代善的一再退讓還是有回報的,其家族獲得禮親王、克勤郡王(其子嶽託的世系)兩個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這在愛新覺羅皇族中,是唯一的一例。


知識源於閱讀


我只能想到這麼幾點,不知是否有理,姑妄言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