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囚吃斷頭飯時,為何要塞一塊腥臭生肉?

大家經常會在古裝劇中看到這樣一個情節:一個被關在大牢中的犯人,馬上就要被砍頭,會有人為他送上一頓頗為豐富的飯菜,還有酒,或是衙吏,又或是犯人的親朋好友,這頓飯被稱為“斷頭飯”,讓犯人可以吃好上路。為什麼給死刑犯的最後一頓飯會被約定成習俗呢?歷史上斷頭飯真是如此嗎,這一習俗又是從何時開始的呢?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些這斷頭飯的具體細節。

斷頭飯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的楚國,楚莊王曾在平定若敖氏家族叛亂之時,為籠絡其它楚國舊貴族的人心,在處死叛亂大臣的時候,臨處決前,為了彰顯自己的仁義,允許每人吃了一頓豐盛的飯菜,於是這便有了斷頭飯,後來在諸侯國推行,歷朝歷代也都延續下去,在處死犯人的時候,多添了一分“人性化”,也符合現在的人道主義,於是一直延續到現在。當然斷頭飯中不僅摻雜著政治考量,還有中華民族的傳統思想和習俗。

死囚吃斷頭飯時,為何要塞一塊腥臭生肉?


在古代,生命只有一次,珍貴且脆弱,人人都想著自然而死,而非中途死於天災人禍,古人對生命都存有一絲敬畏之心,無論是皇帝和平民,皇帝雖然掌握了天下人的生殺大權,但並不意味著他就能濫殺無辜、視人命如草芥,肆意屠殺的君王註定贏不了民心。哪怕是死刑犯,畢竟殺人不過頭點地,既然人都要被殺了,臨死前給他一頓好飯好菜好酒並不過分,宋朝時期,官府明文規定“斷頭飯”不得低於5000文銅錢的標準,按照當時的市價,這頓飯無疑相當豪華,若讓犯人做一個餓死鬼,那可就太過分了。

死囚吃斷頭飯時,為何要塞一塊腥臭生肉?


自中國古代引入佛教後,佛教文化中有“來世輪迴說”,當然也有惡鬼尋仇,若讓死者餓著肚子上路,恐怕他死後的鬼魂會造成極大的禍患,而讓他們吃飽飯後,那麼兩人之間的恩怨就會煙消雲散。另外根據民間的傳說,相傳人死後靈魂離體,會走上奈何橋進入六道輪迴,奈何橋上除孟婆之外,還有一條惡狗,惡狗會撲咬死去的人,若讓惡狗吃掉了魂魄,那麼就無法轉世投胎了。

所以除了斷頭飯外,還會給死刑犯準備一塊半生不熟的肉,即便肉腥臭無比,犯人也不會在意,因為這塊肉便是餵給惡狗的,肉給了惡狗,那麼就可免遭魂飛魄散之苦,投胎轉世也更容易一些。

死囚吃斷頭飯時,為何要塞一塊腥臭生肉?


如今在各地民間,百姓為其親人籌辦喪事時,有時依然會在靈案上以及死者墳前擺上一塊生肉,希望親人的魂魄可以順利投生,這是他們能夠為死者做的最後一件事,也算是一種另類祝福了。

其實古人對犯人的寬容不僅體現在斷頭飯和一塊肉上,歷朝歷代,官府對於死刑的判定和執行都十分慎重,而且有嚴格的處理程序,犯人最終被處以死刑,並非有一個官員斷定,而是經過層層審核,最終上傳到皇帝御前,由皇帝親自決定,這才能定下一個人是否會被判處死刑。

死囚吃斷頭飯時,為何要塞一塊腥臭生肉?


這樣看來,即便是皇帝,也對生命存有敬畏之心,而且就連行刑時間也被考慮到了,“秋後問斬”,也就是對執行死刑都會等到秋天,正符合萬物凋零之意,順應自然。

不止我國有斷頭飯,就連歷史較為短暫的美國也有斷頭飯這個講究,他們的犯人還可以對斷頭飯提出要求,在臨死前吃上一頓合乎心意的飯菜,這也是符合人道主義的做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