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囚吃断头饭时,为何要塞一块腥臭生肉?

大家经常会在古装剧中看到这样一个情节:一个被关在大牢中的犯人,马上就要被砍头,会有人为他送上一顿颇为丰富的饭菜,还有酒,或是衙吏,又或是犯人的亲朋好友,这顿饭被称为“断头饭”,让犯人可以吃好上路。为什么给死刑犯的最后一顿饭会被约定成习俗呢?历史上断头饭真是如此吗,这一习俗又是从何时开始的呢?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些这断头饭的具体细节。

断头饭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楚国,楚庄王曾在平定若敖氏家族叛乱之时,为笼络其它楚国旧贵族的人心,在处死叛乱大臣的时候,临处决前,为了彰显自己的仁义,允许每人吃了一顿丰盛的饭菜,于是这便有了断头饭,后来在诸侯国推行,历朝历代也都延续下去,在处死犯人的时候,多添了一分“人性化”,也符合现在的人道主义,于是一直延续到现在。当然断头饭中不仅掺杂着政治考量,还有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和习俗。

死囚吃断头饭时,为何要塞一块腥臭生肉?


在古代,生命只有一次,珍贵且脆弱,人人都想着自然而死,而非中途死于天灾人祸,古人对生命都存有一丝敬畏之心,无论是皇帝和平民,皇帝虽然掌握了天下人的生杀大权,但并不意味着他就能滥杀无辜、视人命如草芥,肆意屠杀的君王注定赢不了民心。哪怕是死刑犯,毕竟杀人不过头点地,既然人都要被杀了,临死前给他一顿好饭好菜好酒并不过分,宋朝时期,官府明文规定“断头饭”不得低于5000文铜钱的标准,按照当时的市价,这顿饭无疑相当豪华,若让犯人做一个饿死鬼,那可就太过分了。

死囚吃断头饭时,为何要塞一块腥臭生肉?


自中国古代引入佛教后,佛教文化中有“来世轮回说”,当然也有恶鬼寻仇,若让死者饿着肚子上路,恐怕他死后的鬼魂会造成极大的祸患,而让他们吃饱饭后,那么两人之间的恩怨就会烟消云散。另外根据民间的传说,相传人死后灵魂离体,会走上奈何桥进入六道轮回,奈何桥上除孟婆之外,还有一条恶狗,恶狗会扑咬死去的人,若让恶狗吃掉了魂魄,那么就无法转世投胎了。

所以除了断头饭外,还会给死刑犯准备一块半生不熟的肉,即便肉腥臭无比,犯人也不会在意,因为这块肉便是喂给恶狗的,肉给了恶狗,那么就可免遭魂飞魄散之苦,投胎转世也更容易一些。

死囚吃断头饭时,为何要塞一块腥臭生肉?


如今在各地民间,百姓为其亲人筹办丧事时,有时依然会在灵案上以及死者坟前摆上一块生肉,希望亲人的魂魄可以顺利投生,这是他们能够为死者做的最后一件事,也算是一种另类祝福了。

其实古人对犯人的宽容不仅体现在断头饭和一块肉上,历朝历代,官府对于死刑的判定和执行都十分慎重,而且有严格的处理程序,犯人最终被处以死刑,并非有一个官员断定,而是经过层层审核,最终上传到皇帝御前,由皇帝亲自决定,这才能定下一个人是否会被判处死刑。

死囚吃断头饭时,为何要塞一块腥臭生肉?


这样看来,即便是皇帝,也对生命存有敬畏之心,而且就连行刑时间也被考虑到了,“秋后问斩”,也就是对执行死刑都会等到秋天,正符合万物凋零之意,顺应自然。

不止我国有断头饭,就连历史较为短暂的美国也有断头饭这个讲究,他们的犯人还可以对断头饭提出要求,在临死前吃上一顿合乎心意的饭菜,这也是符合人道主义的做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