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程辦公2周,我差點被領導辭退”:擺脫低效,給你3個行動建議


“遠程辦公2周,我差點被領導辭退”:擺脫低效,給你3個行動建議

作者 | 趙金金

今年春節開工絕對是不同尋常的一次,因為新冠肺炎的影響,據網上公佈的數據顯示,首批開始遠程辦公的人數多達2億人,涉及各行各業。

朋友小趙是做線下教育的,這次也接到公司通知,轉為線上培訓。

前幾天,因為項目準備工作沒做好,老闆差點把她辭退,小趙覺得自己委屈的不行,抱怨說,自己本身是第一次遠程辦公,也沒有很多的線上經驗,再加上在家經常被一些瑣事影響,自己很難集中注意力,如果就因為一次項目準備工作沒做好,領導就發那麼大脾氣,至於嗎?自己下次注意不就好了。

實際上,我們很多人都是第一次遠程辦公,不僅是領導需要適應員工不在面前的管理挑戰,更是對員工自己在家辦公的抗干擾的考驗。那麼如何抵抗干擾,做好注意力管理,實現更高效的工作效率呢?本文將從以下4個方面深入探討:

  1. 在家辦公常見的低效率現象
  2. 為什麼換了地點,完成工作的效率變得那麼低?
  3. 如何做好遠程辦公狀態下的注意力管理:1個思維模型+3個行動建議
  4. 針對此次遠程辦公,職場人應該做出哪些認知上的改變?

01 在家辦公常見的低效率現象

  • 沒有做好遠程辦公的自我準備

由於習慣了在辦公室上班,沒有真正回到辦公室,心理上總會覺得自己還在休息,所以當領導佈置任務的時候,總會拖拖拉拉,顯得很懶散;再加上每天刷網絡上的信息,導致自己很焦慮,沉不下心來準備工作。

  • 使用手機佔用了太多時間

由於不在辦公室,領導總是想知道我們在哪裡,有沒有好好完成佈置的任務,要求我們實時在線,通知也要即刻回覆,所以只能盯著手機的通訊工具。可這個過程中,自己總是接收到各個軟件客戶端的推送消息,出於好奇心驅使,總想把手機上顯示紅色的消息提醒給消掉,雖然告訴自己只看5分鐘,可抵不住手機上安裝的十幾個甚至更多的APP每隔5分鐘就會發送過來的推送新聞,於是領導佈置的任務還沒開始,時間就沒了。

  • 缺少專注度,容易被瑣事纏身

想必在家的時候大家總是會被瑣事打斷正在做的事情,比如我本來給自己定好的計劃是開完線上的早會之後9:30-11:00,這1.5個小時要完成本週的彙報的PPT第一部分。但結果卻是,寫著寫著我收到一個郵件說老闆需要查下週一項目計劃的申請書,我趕緊找出來發給老闆;過了半小時,一個同事給我打電話說她那邊本來下午給老闆的表格數據丟了,問我要一份存檔數據;再接著家人又過來說讓你把家裡收拾一下,一會來客人;諸如此類的瑣事不斷出現,把你規劃好的整塊時間完全消耗掉了,你也沒有完成需要專注做的PPT。

實際上,在家辦公總是陷入低效率產出困境,很多人歸結為是自己的時間管理不到位,找尋各種方法規劃自己的時間,藉此來實現高效工作,但實際上沒有了解其背後存在的深層次原因,到底是什麼影響了我們的在家辦公效率呢?

“遠程辦公2周,我差點被領導辭退”:擺脫低效,給你3個行動建議

02 為什麼換了地點,完成工作的效率變得那麼低?

要了解為什麼大家在家辦公和在辦公室辦公效率會差別那麼大,我們首先來了解一個思維模型——實驗思維

什麼是實驗思維?

簡單來說,就是在做事情的時候把自己一分為二,一個是行動的自己,稱為行動自我;一個是在實驗室如科學家一樣的自己,稱為科學家自我,而科學家自我做實驗的對象就是做出行動的自己本身。

這個思維模型關鍵點有2個:

第一,科學家自我會時刻對行動自我進行觀察、分析、指導、並不斷給出建議,調整行動自我。

第二,行動自我做的事情很簡單,除了聽取科學家自我的行動指導之外,就只剩一個選項那就是努力行動。

這個思維是怎樣產生效果的?

之所以這個思維產生效果,是把做決策的自我和行動的自我完全分開,雙方各司其職,上層的科學家自我有更高的分析決策權,而下層的行動自我只有行動權,且只有按照上層指令行動的權利。

最常見的是,軍人通過接受軍隊的固定訓練,將科學家自我的意識不斷強化,行動自我在聽到指令後,只需要做出相應的動作即可,比如軍人在軍隊聽到哨聲,不加思考就會立馬起床整頓,5分鐘內快速到達集合點。

在軍隊,低層次的行動自我是不收到外界誘惑干擾的,接收到的指令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所以能夠達到更高的完成效率。

引入到此次在家辦公,由於我們換了地點,面對家裡放鬆的環境、手機裡複雜信息的干擾,往往是行動自我和現實世界裡的誘惑和干擾糾纏在一起,即低層次的行動自我無法解決高層次的科學家自我的決策問題。

你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和你同層次的問題。——《當幸福來敲門》

因此,換了個工作地點,我們的效率變得就沒有辦公室那麼高。瞭解了這背後存在的一種深層次原因,我們應該如何解決存在的在家辦公效率低的問題呢?

“遠程辦公2周,我差點被領導辭退”:擺脫低效,給你3個行動建議

03、3個行動建議——設置辦公環境、建立行動箱、設定通訊工具使用規則

第一,給自己設置辦公環境,主動強化科學家自我的存在

給自己預留單獨的工作隔間或科學的佈置辦公用的桌子可以解決高層次認知的強化,即我需要工作。

在《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書中,史蒂芬·R.柯維博士為讀者說明了主動積極和被動消極行為的區別。主動積極是指在面臨困難時自由選擇如何反應,從而控制局勢。

沒有辦公條件就要創造條件來適應遠程辦公的環境轉變,主動積極的去控制因為客觀環境沒有達到而產生科學家自我層面的誤以為的可放鬆,從而造成的工作低效率的現象。

第二,建立行動箱,將行動自我聚合在一起,讓科學家自我下達指令

我們在工作過程中,常被一些瑣事或者一些零碎的想法打斷,是因為行動自我總想去執行完成,此時可利用建立行動箱的模式來解決,早上上班前15分鐘,將任務、預想的突發事件記錄下來(可以是一張紙或者筆記本,也可以是電子筆記本也可以類似滴答清單的GTD軟件)進入工作狀態之後,待上午安排的完整工作任務結束,再在休息時間,打開收集箱處理再做出新的指令,完成刪除、整理、安排新任務等一系列工作。

建立收集箱的關鍵之處是:快速記錄,然後不再想它,專心安排好的工作,最大限度保持已準備好的專注狀態。

第三,完成工作期間為使用手機設定規則,減少行動自我的外界誘惑

哈佛幸福公開課中,Tal教授講述了一個「5分鐘起步」小技巧來幫助我們克服拖延症。然而實際上,在我們使用手機的時候,也會通常告訴自己有關放鬆性的新聞只看5分鐘,或者我只是把紅點消息點掉,進去APP後就立馬退出。實際上,一旦開始了5分鐘,你會停不下來,曾經一些研究表明,我們平均每3分鐘就會換一個任務。

當手機佔用了絕大部分時間無法完成定時定量的工作時,我們就要在工作期間設定規則。

  • 用電腦查找工作資料和登錄工作群;
  • 在設定完成工作的時間內將手機開屏蔽模式,如果有重要的消息直接在電腦端回覆;
  • 如果實在需要用到手機,貼一張便籤紙在自己的電腦顯眼的位置,提醒自己拿起手機是做什麼事情,比如:只回工作群領導的消息。

此次的遠程辦公不僅讓我們意識到,工作效率低,需要進行自我管理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做為職場人,更應該看到面對整個職場環境的變化時,準備好自己也顯得格外重要,所以針對此次遠程辦公,我們還應該做出認知上的一些改變。

“遠程辦公2周,我差點被領導辭退”:擺脫低效,給你3個行動建議

04、針對此次遠程辦公,職場人應該做出哪些認知上的改變?

我認為至少要有2個觀念:

第一,為變化作準備,跨出自我舒適區

欲變世界,先變其身。——聖雄甘地

很多人說在線辦公很不習慣,沒了約束,習慣了固定職場,所以效率低下,但變化不會因為我們不習慣而就不發生。關於自身的變革一般都是反人性的,不要把自以為的痛苦當成是自己不行、做不到、行不通的標誌和暗示。

如果沒有感受到一點不舒服,那麼可能就沒有成長,長時間就會像溫水煮青蛙一樣,最終死於安逸。正如文章開頭描述的小趙一樣,當大環境趨勢有所改變的時候,如果一味的說自己不適應,不熟悉,而不做出改變積極應對,那麼勢必會被淘汰。

第二,將成長的機會最大化,安於不安

由於此次疫情的影響,本來難以推進的遠程辦公模式,在中國直接成為現實,動輒2億人同時開始遠程辦公,再加上互聯網趨勢的發展,自由職業者越來越多,未來我們可能不再屬於任何一個公司,只有抓住把可以成長的機會最大化,安於不安之中,才能找到長久的發展軌跡和職場脈絡。

從線下的教育工作模式轉向線上,本身就是一個發展成長的訊號,如果能夠抓住這個快速迭代升級成長的機會,那麼個人價值也就會有很大的提升。

“遠程辦公2周,我差點被領導辭退”:擺脫低效,給你3個行動建議

05 總結一下

遠程在線辦公,常見的低效率現象,總的來說有這幾點,沒有做好遠程辦公的自我準備、使用手機佔用了太多時間、缺少專注度,容易被瑣事纏身。

之所以換了地點,完成工作的效率變得那麼低,是因為在做事情的時候,存在的實驗思維裡面的行動自我與現實環境的誘惑糾纏在了一起,使得高層次科學家自我的決策無法進行。但我們仍然可以利用3個行動建議,來解決低效困境,即設置辦公環境、建立行動箱、設定通訊工具使用規則來幫助完成注意力管理。

除此之外,針對此次遠程辦公,我們更應該在認知上做出一些改變:為變化作準備,跨出自我舒適區。同時將成長的機會最大化,安於不安

時代不斷在發展,變化是最大的不變,做為合格的職場人,我們也應該隨時武裝自己,做好自我管理和認知升級。

廈九九:職場二寶媽,上市公司品牌總監,頭條簽約作者,新媒體寫作教練,成長勵志書《撐過去,你終將成為更好的自己》作者。新作者扶持計劃外部評審員,每天分享職場、個人成長和寫作乾貨,歡迎關注我@廈九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