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好友相约以死报国,城破之日竟有三人投敌,一人还是明代第一才子

四好友相约以死报国,城破之日竟有三人投敌,一人还是明代第一才子

朱元璋死后,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起兵造反,打了3年,大军兵临南京城下,朱棣胜利在望,城破指日可待。

此时,有一位三十出头的年轻人,和他的几个朋友,有一次著名的谈话,主要讨论为建文帝殉国的问题,那话是讲得慷慨激昂,什么打倒朱棣,血拼到底,宁死不降,保卫建文帝,誓与南京共存亡的豪言壮语都讲出来,然后,然后,然后当天晚上,这位年轻人就屁滚尿流的投奔了朱棣。

这位年轻人就是明朝第一任内阁首辅,盛产才子的明朝第一位出现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才子,如今还活跃在各大影视剧中的绝对主角 --- 解缙。

四好友相约以死报国,城破之日竟有三人投敌,一人还是明代第一才子

很多人是从电视中那个对对联的小神童认识解缙的,没错,“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地作瑟琶路作弦,哪个能弹”这样霸气的绝对就是出自小解缙之口;“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毛主席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的经典引用,也是解缙的名对。

解缙5岁时就过目不忘,6岁能诗,7岁著文,10岁日涌数千言,12岁,尽读《四书》、《五经》,贯穿其义理。19岁中解元,20岁中进士。诗词书画无一不精,文有《兰庭集》、《深翠轩诗文》等,传世画作《溪隐图》、《谭北草堂图》等流传至今。

四好友相约以死报国,城破之日竟有三人投敌,一人还是明代第一才子

解缙很牛,但那天和他一起谈话的三个朋友也非等闲之辈。那三个人的名字分别叫做胡广、王艮、李贯。

四好友相约以死报国,城破之日竟有三人投敌,一人还是明代第一才子

解缙只是考了一个进士而已,高考成绩至少是全国前几十名,而胡广是建文二年的状元、王艮是当年的榜眼,李贯是当年的探花。而且这三人还是同乡,全部出自江西吉安府。头三名居然被江西吉安府包揽,让人惊叹此地的教育之发达,足以媲美今日之黄冈中学。

解缙、胡广、王艮、李贯都是建文帝的近侍,也就是说他们都是皇帝身边的人,深受皇帝的信任。如果说有什么对皇帝不满而要投崩朱棣,这四人中只有王艮够资格,他最有理由对皇帝不满,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在建文二年的那次科举考试中,他才是真正的状元!

四好友相约以死报国,城破之日竟有三人投敌,一人还是明代第一才子

此人经过会试后,参加了殿试,在殿试中,他的策论考了第一名,本来状元应该是他的。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建文帝嫌她长得不好看,把第一名的位置给了胡 广(貌寝,易以胡靖,即胡广也)。就这样,到手的状元飞了,按说他应该对建文帝十分不满才对,可这个世界又一次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丑恶和真诚。

建文帝就要倒台了,大家的话题自然不会扯到诗词书画上,老板下台自己该怎么办,何去何从?三个人作出了不同的选择。当然这个选择是在心底作出的。

解缙怎么表现的上面说了,胡广也愤激慷慨,表示与朱棣不共戴天,以身殉国。王艮不说话,只是默默流泪。

四好友相约以死报国,城破之日竟有三人投敌,一人还是明代第一才子

解缙结束谈话后,连夜收拾包袱,跑到城外投降了朱棣,而且他跑得很快,历史上也留下了相关证据——“缙驰谒”。胡广第二天投降,十分听话——“召至,叩头谢”。看看,多么有效率,召至,召至,一召就至。第三名李贯也不落人后——“贯亦迎附”。

而沉默不语的王艮回家后,对自己的妻子说:“我是领国家俸禄的大臣,到了这个地步,只能以身殉国了。”

国家以貌取人,他却未以势取国。

那一夜,有两个说话的人,一个不说话的人,说话者说出了自己的诺言,最终变成了谎言。不说话的人沉默,却用行动实现了自己心中的诺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