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縣佛曇鎮的“洋樓群”——楊建良

漳浦縣佛曇鎮素有“海濱鄒魯”之稱,是千年古鎮和遐邇聞名的僑鄉。她依山傍海,四季如春,集山川田埭之產,收港灣溪湖之利,漫長的歲月積澱豐厚的歷史文化和燦爛的文明。特別是上世紀中葉,佛曇先民辛苦勞作,商海拼搏,在異域他鄉創造豐厚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回到家鄉建設五彩斑斕的洋樓。那歐式的風格,那磚,那牆,那窗,那門,無不勾引著你的想象。在磚瓦結構的時代,這些僑民用鋼筋、水泥、混凝土澆築,開一代之先河,在這僻靜的濱海小鎮,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這裡沒有摩肩接踵的喧囂,卻能細細體味出她的寧靜之美。

筆者近日走訪這些養在深閨的“婧女”,將其做個梳理。


漳浦縣佛曇鎮的“洋樓群”——楊建良

1、“蓉山樓”俗稱“牛母樓”。建於1935年,共花費白銀一萬八千元,二樓設有“守德堂”,兩旁對聯為“守矩肇良圖廷獻家修從大薈,德業須垂訓興詩立理起芙蓉”。做為供奉列祖列宗之靈位,其龕描金彩繪,美輪美奐。

樓主楊牛母,現由裔孫楊美斯、楊國欣等居住。

楊牛母,原名河太,生於1864年,卒於1946年。農曆七月二十八日為其忌日,筆者湊巧在此日造訪,其後裔楊美斯,楊國欣款款而談其祖上的經歷。

楊牛母童年家境貧寒,遠渡重洋到印尼萬隆務工,每天起早摸黑,肩挑布匹走街竄戶銷售,稍有積累,開一家“和順號”布行,又經歷數年,開設多家制布工廠,形成自己的商業帝國,驟成萬隆首富,在“匯豐銀行”存入鉅款。先後在廈門鼓浪嶼錦祥街建有豪華洋樓別墅,並精雕細琢在家鄉佛曇鎮下坑村建設“蓉山樓”。其富麗堂皇,無與倫比,雖在文革期間累受破壞,但至今仍保持其雄姿,成為佛曇洋樓的典範。


漳浦縣佛曇鎮的“洋樓群”——楊建良

2、“詒慶樓”俗稱“八角樓”,門柱鐫刻楹聯:“詒德芳馨昌祖澤,慶雲燦爛振家聲。”1957年6月奠基,1958年6月建成。先後花費三萬七仟元人民幣。

此樓由楊彩蘭始建,現由其孫楊欣生掌管。楊彩蘭自幼貧困,十四歲孑身遠赴印尼萬隆,從碼頭搬運工做起,一步一個腳印發展,後開設染料加工廠,生意興隆,資金雄厚。先後娶四房夫人,三個留於家鄉佛曇鎮石埕村,一個滯留印尼。而今,兩地親屬互有走動,聯繫密切。


漳浦縣佛曇鎮的“洋樓群”——楊建良

3、“江澤樓”,由黃華國書丹樓名,建於1958年春。樓主楊江澤,現由其孫楊仲康居住,設有“鴻儒旅社”。

楊江澤,童年到印尼謀生,嚐盡人間冷暖,世事炎涼,逐步發家致富,身居海外,心繫家鄉。1958年,他主動騰出新建樓房讓漳浦僑聯為辦公場所。1965年,他慷慨解囊,獨資五萬在家鄉園東村興建“鴻儒小學”,後又捐資二萬元興建校門,維修門窗,多次捐助佛曇醫院增添醫療設備。60年代初,捐贈兩輛旅行車給漳浦僑聯和佛曇華僑醫院。他逝世後,其子女繼承父志,前後為鴻儒小學捐款人民幣四十六萬元。


漳浦縣佛曇鎮的“洋樓群”——楊建良

4、“柳金樓”,由黃華國題寫樓名,建成於1958年。樓主楊柳金,現由其後裔楊建才、楊國強等執管。楊柳金早年旅居印尼萬隆,經營布匹生意形成鉅商,以後回鄉購地建樓,此樓與“江澤樓”一字排開形成軸對稱排列。


漳浦縣佛曇鎮的“洋樓群”——楊建良

5、“超道樓”,由黃華國書丹樓名,於1963年陽月落成。門聯為:“道樓映日煥中孚,超屋輝煌瞻大壯”。前後花費四萬多元人民幣。

樓主楊超道,自幼遠渡印尼,經營鋼鐵生意,成為巨賈,回鄉建此佳宅,現由其侄媳陳美瑚執掌。


漳浦縣佛曇鎮的“洋樓群”——楊建良

6、“ 燕山樓” 系漳州書法名家陳聞丹題匾,1958年落成。

樓主林藻江,現由其裔孫林俊欽執掌。林藻江早歲旅居印尼雅加達,先在當地當體肓老師,後轉入教堂當牧師,又在商海拼博,終成鉅富。特擇佳地家鄉港頭村燕山山麓築巢“燕山樓”,先後花三萬元人民幣。其建構富麗,庭院寬敝,依山造勢,美不勝收,是居家福地。


漳浦縣佛曇鎮的“洋樓群”——楊建良

7、“輝大樓”俗稱“雨傘樓”,1969年建成喬遷。

樓主陳輝大,現由其子陳漢寶居住。

陳輝大,1917年生於佛曇鎮軋內村,1938年隨舅父南渡印尼瓜哇,在萬隆務工維持生計,稍有積蓄,與人合夥做布料零售生意,1967年引進先進技術,開辦“通行針織印染廠”。 上世紀九十年代,已擁有三個工廠,六千多名員工的大企業,分別由三個兒子負責經營。

他身在海外,情牽祖國。1969年回鄉省親,為家鄉軋內村建一座醫療所。1972年,又為軋內村添置海上桁網。1980年,獻款為佛曇華僑醫院添置醫療設備。1985年,陳輝大病逝於萬隆,享年六十九歲。

縱觀這幾處洋房,其有共同的特點,其樓主人早年貧困,後賺錢成鉅富,又後花巨資仿廈門鼓浪嶼的“萬國公園”的樓式建造。他們具有高調炫富的社會心理,崇尚自然的審美情趣和多元豐富的文化風格。

一抹陽光,一片綠葉,一本閒書,一盤小點,一杯香茶,一段時光,細細品味洋樓的清淨和優雅,真可謂悠哉悠哉。筆者呼籲,從自然、社會、人文闡述洋樓的文化內涵和閩南地域文化性格,保護好這僅存的洋樓民居。

(筆者注:上世紀中葉的人民幣的價值與現在不可同日而語。攺革開放之初萬元戶已是當地的大富之家,文中築樓花費數萬足見其投入鉅款。)

漳浦縣佛曇鎮的“洋樓群”——楊建良

楊建良1968年4月出生,漳浦縣佛曇人,佛曇文化研究會理事。大學本科畢業,中學高級教師。已出版作品集有:《積美齋文墨》、《南天一柱楊世懋》、《永遠的豐碑》、《佛曇旅遊》、《大美新安》、《佛曇河豚文化》等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