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有什麼技巧?

賢良


讀完一篇文章或者一本書,常常搞不清楚作者究竟想要表達什麼,不知道如何領悟書中內容。很多人把原因歸結於理解力差,智商不夠等原因,其實這是一種錯誤想法。


真正造成我們閱讀困難原因是我們錯誤閱讀方式,比如看到一本書就直接從頭讀到尾、不懂取捨,凡是書上的內容都仔細的閱讀等。


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給我們講述瞭如何領悟書中內容,掌握主旨。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出版將近50年了,儘管如此,但書中所講述的方法對我們閱讀方式仍有指導意義。


《 如何閱讀一本書》是由兩位作者完成,其中一位莫提默·J.艾德勒(1902-2001),以學者、教育家、編輯人等多重面貌享有盛名。除如何閱讀一本書了寫作《如何閱讀一本書》外,以主編《西方世界的經典人》並擔任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書》的編輯而聞名於世。

另一位查爾斯·範多倫,(1926-)曾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後因故離任,和艾德勒一起工作,一方面襄助艾德勒編輯《大英百科全書》,一方面將本書1940年初版內容大幅度增補改寫。因此,本書1970年新版由兩人共同署名。


接下來我們從列提綱、尋找關鍵句這兩個閱讀方式,介紹如何掌握書中內容。

列提綱是為了讓我們能夠掌握這本書的複雜度、整體性思維,當我們拿到一本書之後,需要看封面、目錄,還有後記,其中目錄屬於作者所提供大綱。如果書中對我們而言比較簡單,我們就不需要做大綱,如果我們認為這本書對我們很有用,我們就需要列出屬於自己的大綱。我們列出提綱,不需要按照作者思路,只需依照個人理解,把注重內容歸類。特別一提,列大綱不僅適用於整本書,而且對於比較重要的內容也可以採用此方式。

其實這種類大綱的方式,本質上屬於一種對書的再理解。什麼時候列提綱比較合適,主要根據我們自身意願來決定,我們想什麼時候,就什麼時候。可以選擇剛看完目錄之後,然後開始有意識把作者所提到的知識點進行歸類,列出大綱。此外閱讀過程中發現所列提綱,有不當之處,可以及時更正。當閱讀完之後,有更深理解,還可以再進行修改,這種列提綱,本質上屬於思維可視化。當大腦通過眼睛,清晰看到一本書架構和內容,理解起來非常容易。

幾乎每一篇論說性的文章中都有關鍵句,我們可以把這個關鍵句理解為主旨句,每一章節有屬於自己的主旨句,章節中的每一段也有自己主旨句,所以閱讀時,我們學會先從每一段中找到主旨句,然後把每一段的主旨句依次連接起來,就成為了整章節的主旨句,然後每章節的主旨句依次連接起來,那麼這本書的主題內容就清晰可見。選用此方法,必須每一個主旨句精簡到位,用一句話概括出來。唯有如此,我們才會明白,哪些內容重要,哪些是為了非重要。


對於關鍵句,有的作者會給我們明顯提示,比如加黑、加粗,而有的可能非常的模糊,寫了好幾段可能仍然不知道哪句是主旨句,這時就需要我們把所認為的關鍵句編上序號,然後依次連接起來。



要想真正的主要內容,作者給我們提供了兩種方式,一種是用自己語言來說,測驗我們是否理解主旨,比如哲學上曾有一個命題:可能的事物,不會發生作用。如果不能理解這句話,那麼所舉出例子與本意相差甚遠。如果理解這句話到,用個人語言表達會非常輕鬆。

第二是根據書中主要內容,舉出自己相關生活經驗,思考不足,寫下來以後將如何去做。那麼即使一本書沒有看完,依然對我們會有極大幫助。

靈活運用以上方式,提升思維認知,形成高效閱讀習慣,輕鬆掌握一本書主要內容,而且還能大大提升我們綜合能力。


束竹醉


我年輕時讀書欠缺方法,真正有用、能用的不多。後來我下定決心;讀書要有更高的目的性,要求每讀一本書必定要有所獲,自己摸索出了“一種徹悟,幾項重點”的學習指標。

我強行要求自己,每讀一本書,都要找到書中內容對我的啟發、徹悟,不論是觀念、想法、態度,或者案例、故事,讀完之後,只要讓我眼睛一亮,茅塞頓開或大徹大悟,這就是“一種徹悟”,一本書只要有一個啟發,就已足夠。

這種屬於“徹悟”型的知識,通常我會一輩子不斷重複運用。例如:我在閱讀統計學入門的書時,無意中讀到“常態分配”與“鐘形曲線”,這個說法老師在大學的統計學課中已經教過,只是當時沒有感覺,可是在我自修實用統計入門書時,卻感受深刻。因為任何的統計似乎都離不開常態分配,從此任何有關的統計分析,我都用鐘形曲線來思考。

不過這種“徹悟”型的知識,並不多見,也不是每一本書都可讀到。如果不能有“徹悟”,我會要求所讀的每一本書都可以得到一些值得記住的“重點”

重點的形式不一而足,可以是一句經典名言,可以是一個專有名詞,也可以是一個定律,也可以是故事、圖表……任何我未來可運用的知識,都可以是重點。

只要遇到重點,我會立即拿筆畫線、註記。後來覺得查閱時仍很困難,我便進階為用便利貼,標出那一頁。通常一本書不會超過十個重點,也就是會有十頁便利貼,查找十分方便。

自從發明“一種徹悟,幾項重點”的閱讀學習法之後,我學習快速進步,知識的累積也十分明顯,這是十分有效的閱讀方法。大家試試。


王葉_240773204


分享一些我個人的閱讀方法

1、帶著目的和問題讀書

有目的,才會更主動去關注尋找答案。

比如:面臨調皮搗蛋的3歲孩子育兒問題,就去讀《你的3歲孩子》《劃清你與孩子的界限》;想學習基金投資,就去看《指數基金投資指南》;自己工作效率太低,就去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高效15法則》。

2、不可忽視的序言、目錄、後序

第一遍閱讀時我都是瀏覽,先看序言、目錄、讀者介紹、後序,這些很重要,可其中往往藏著全書的主旨、核心觀點和立意,但很多時候被讀者忽視了。

像這本《實用性閱讀指南》封面後面的內容簡介,直接概括了全書的核心內容和主線。

知道核心是什麼,閱讀的時候自然就知道抓重點了。

看完一本書,很容易就記住核心內容了。


3、記筆記,記筆記,記筆記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記筆記很重要,筆記的作用一是記錄書的精華、閱讀感受;二是過後再次閱讀用。

每次重新閱讀都有新的靈感和收穫。

寫筆記有很多種方式,介紹3種:

(1)摘抄+評論(具體可參考《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 超實用筆記讀書法》裡的“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

(2)思維導圖等(具體可參考《實用性閱讀指南》)

(3)豆瓣實時記錄,我看書時遇到關鍵內容就在豆瓣“寫筆記”處記錄下來,後面再翻看作為素材




4、輸出

以輸出倒逼輸入,讀完一本書,要求自己寫書評或者其他類型文章,或者回答問題。

因為要把書中的知識轉化為對別人有價值的信息,首先就需要自己記住、理解,再加工。



你好,我是刀刀,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喜歡分享閱讀、手賬和育兒,歡迎留言與我交流。


若辰讀書


一,確定讀書目的

當你拿起一本書的時候,你首先要清楚自己為什麼要讀它?

是純屬消遣還是想要從中獲得知識並著重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弄清楚自己想要從一本書裡得到什麼,帶著這種主動意識去讀,就能集中注意力,也更容易有所收穫。

用此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閱讀速度。

二,改掉默讀的壞習慣

許是受小學讀書習慣的影響,很多人成年以後自然還有默讀的習慣。

我們要有意識地避免默讀,如此,才能提高閱讀速度。

也許有人覺得讀的太快,理解力會跟不上。

其實,有意識地提高閱讀速度,反而會迫使我們的理解力也跟上來的。

三,給自己一個舒適的閱讀環境

首先,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閱讀姿勢。或躺或坐或趴……不管採取什麼樣的姿勢,只要自己覺得舒服就行。

其次,千萬不要太過疲勞,累的時候也不要逼迫自己,一定要讓自己休息好,吃好喝好,然後精神飽滿、心情愉快地去閱讀。

再次,不要在光線昏暗的地方讀書,這樣不僅會影響視力,而且還會影響閱讀速度。

最後,找一個安靜的地方讀書。比如離家最近的圖書館,咖啡廳,風景優美而又安詳靜謐的公園,實在不行,那就關閉門窗,隔絕屋外的噪音,在家讀書好了。



四,有意設定讀書時間

如今生活節奏加快,很多人忙忙碌碌,總覺得沒有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而讓事情一拖再拖,其實,只要意識地設定讀書時間,不但能集中注意力,而且還能克服拖延症。

例如,你想要把晚上八點到九點半的這段時間定為讀書時間,那就要在八點的時候關掉手機或者斷網,然後全身心地投入到閱讀中去。

五,只讀自己需要的部分

拿到一本書以後,你是不是習慣性地從頭讀到尾,這樣,不僅事倍功半,而且還把自己弄得精疲力盡。

如此,倒不如學會斷舍離,果斷捨棄書中不必要的內容,集中火力專攻書中最核心的那部分內容,這樣一來,效果就好得多了。



六,速讀方法

拿到一本書以後,快速瀏覽封面、書封和目錄。針對自己感興趣的章節集中火力,然後只讀開頭和結尾,邊讀書邊記錄筆記,同時寫下自己的所思所想,以便以後回看和利用。


白若姝


“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讀書可以開闊我們的視野,增長我們的才幹。那麼,讀書有哪些方法和技巧呢?

讀書的目的不同,方法也不同。如果只是為了放鬆或者打發時間,那就選你自己喜歡的、讀起來比較輕鬆的,比如消遣類的小說。

如果是想通過讀書獲取某種知識、解決某類問題等,帶著提升自己能力的目的來讀書,那就要講究讀書的方法了。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不少人讀書也喜歡做摘抄,我自己就是做了不少摘抄類的筆記,但只是記下書中的內容,不去運用的話,那樣讀書就沒有多大作用。

拆書幫創始人趙周在《這樣讀書就夠了》這本書裡就介紹了“便籤法”,這種方法對於閱讀致用類的書籍特別有用。具體就是:

1.準備3種不同顏色的便籤紙,掌心大小即可。3種顏色分別用來記錄3種不同的筆記(I、A1、A2)。

2. 在I便籤上用自己的話簡要重述相關信息,寫好貼在相應的書頁。如果原書內容簡明易懂,也可以不用I便籤,在重點內容下面劃線也行。

3.針對書中的這個信息,想想自己有沒有相關的經歷,或者聽過的過見過的類似的事情也行,寫在A1便籤上,貼在I便籤旁。

4.再用另一張A2便籤,規劃今後怎麼用,寫上你的行動。也貼在書頁上。

5.在貼了便籤的書頁旁,貼上指示標籤,提醒自己這頁有重要資料,也方便日後查找。

“便籤法”的好處是可以有效促進書中知識的內化和應用,從而避免只是對書中內容的摘抄記錄。真正的學以致用,才是讀書的正確打開方式。





萍子心晴


既然談到了技巧,應該就是想通過讀書高效的達成某些目的。

那麼下面我就從讀書的整個過程介紹一下我覺得實用的幾個小技巧,希望對你有幫助。

首先是選書。你選擇讀什麼書和你讀書的收穫有直接關係。所以我們在討論如何快速高效閱讀之前最好先解決讀什麼書這個問題。

第一類,你感興趣的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讀你感興趣的書能夠讓你愛上讀書,體會到讀書的樂趣。

你想要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書有一點一定要注意,那就是隨時記錄。

比如你在看古裝電視劇的時候突然想了解清朝那段歷史,就馬上記在你的讀書筆記或者手機的標籤上,過一段時間再看看,要是仍然感興趣就去書店買一本相關的書閱讀。

第二類,你用的上的書。

假如你發現自己在工作中和別人溝通總是不順利,就可以找一本關於溝通技巧的書閱讀;如果家庭關係不和諧,就可以找關於婚姻、親子類的書籍閱讀。

當你在生活中有需求之後主動找書閱讀的時候,你會發現即使不知道讀書技巧,效果也是事半功倍的。

然後是讀書。在讀書過程中實用的讀書技巧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提高讀書速度,一個是提高讀書效率。

首先,提高讀書速度,以下幾個方面需要注意。

第一、去掉聲讀。

很多人在讀書的時候都有小聲念或者在心裡默讀的習慣。這也是很多人閱讀速度慢的主要原因。

可以用手眼協作法解決這個問題:讀書時用手指引導注意力焦點,當注意力放在手指的地方,並且手指移動速度快於默讀速度,聲讀通道就會被屏蔽。

第二、擴大聚焦範圍,減少聚焦頻率。

形容一個人閱讀速度快都會說他一目十行,要提高閱讀速度就是要訓練這種能力。

眼睛的工作原理類似攝像頭,要盯著一個東西才能看清楚,這個時間大概是1/4秒。

我們可以通過訓練,讓自己從一個字一個字地聚焦,調整為更大範圍的聚焦,這樣速度就能提上來了。

最後,找關鍵詞。

想要快速閱讀,可以在讀書過程中找到關鍵詞,然後重點閱讀關鍵詞周圍的部分就可以了。

一開始練習時,可以用筆在書上圈關鍵詞的方式倒逼自己形成這種閱讀習慣。

想提高閱讀速度,可以看看《王者速讀法》和《高效能閱讀》這兩本書。

在讀書時,想要有收穫,最重要的是提高閱讀效率,把書中精華有效吸收並應用。

下面兩個技巧非常有效。

首先是主題閱讀法。

通過閱讀同一主題的多本書,就能夠對這一主題有比較充分的多角度的瞭解。這樣我們對同一個問題就能有更深刻的認識,對某個領域更加了解。

就像《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的作者寫的那樣,我們每讀一本書都是在傾聽來自不同領域的很多專家、學者的意見,並且一邊聽一邊評估判斷,將這些意見分門別類,做出取捨,最終構建出自己的答案。

其次是蘋果閱讀法。蘋果閱讀法是我聽帥小冰老師的課程學到的。

每本書都會講很多方面的內容,比如《溝通聖經》就會講職場溝通,家庭溝通等等。

蘋果閱讀法就是讓我們每讀一本書之前都先想一個我們要解決的問題,然後帶著問題閱讀,找出十幾個關鍵詞,寫下來。閱讀完成後再用自己的話複述學到的內容。

這個方法讓我們閱讀更有目標,更直接的用輸入倒逼輸出,非常有效。

所有的讀書技巧都必須不斷實踐才能逐漸被掌握,更好的輔佐自己讀書。

希望以上的讀書技巧能對你有幫助。





新燕


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那麼怎麼樣能很好的利用這個“階梯”,還是需要一些方法的。

讀書目標如果是為了吸收信息掌握知識,那麼就要有方法、有技巧的讀書。

說到讀書方法,建議可以看一下《溝通聖經:聽說讀寫全方位溝通技巧》中第13章中的內容,講了很詳細的讀書方法。


每本書都有有所側重的內容,讀書就是要找出對自己有幫助、感興趣的內容。可以把它們分成必要的、有用的、不重要的。從而達到有目的的閱讀,提高閱讀效率。

應該在對一本書有了整體的認識和了解以後再決定怎麼讀。那麼怎麼了解一本書,具體做法有兩點:

瀏覽

有時候我們面前的書可能已經堆積如山了,而我們還在考慮不知如何下手,那麼瀏覽就是很重要的一個步驟了。比如我們想給誰打電話,在電話簿裡找誰的名字時就用到了這樣的瀏覽方法,通過這種方法我們可以先對書的內容和結構有了一個大概認識,然後就會知道自己在什麼地方需要重點閱讀,什麼地方可以先略過。

略讀也是一種快速閱讀的技巧

略讀可以快速掌握一本書的內容主旨和段落結構。因此在閱讀時要善於找主題句和標記。一般來說,段落主題句就是每段的第一句或者最後一句。然而也有例外,需要我們費心思找一找了。

還要注意一些有特殊標記例如有的時候作者會用粗體、斜體下劃線等來突出主旨,有時作者還會用一些語言標記來暗示下面的內容,比如有表示並列的第一、第二,首先、其次等詞語,還有所以、因此這就是表示作者可能要做總結了。所以注意這些標識,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理解一本書的內容結構。

《溝通聖經》裡還提出了SQ3R閱讀法

第一,步就是先對書有個瞭解,縱覽全書找到重點。

第二,帶著問題閱讀思考,本書的主題是什麼,有什麼觀點,作者是怎麼論證他的觀點的。

第三,快速閱讀先不要急著做筆記 對重點內容做標記。

第四,這一步就可以做筆記了,回憶書裡的內容,作者提出什麼論點,用了什麼例證,如果回憶不清楚,那麼就重新閱讀,直到可以對書有了清晰的回憶。

第五,最後就把前面四個步驟快速檢查一下,看看是不是有需要補充的內容。

寫讀書筆記可以加深對書的認識,也可以算一種讀書方法。關於讀書筆記建議可以看下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裡面詳細介紹了怎麼記讀書筆記,很簡單又實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關鍵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就好。


小溪奔流


前陣子剛入手一個iPad,開始全面轉戰電子書領域,我把我讀“電子書”的技巧說一下吧(工具篇),或許對你有用。讀紙質書的技巧以前說過了,在此不再贅述。

第一,一定要用大屏去讀書

以前我經常拿著手機看電子書,但手機屏幕太小了,一頁就一點點內容,翻頁次數成倍增長,很容易造成視覺疲勞和手指疲勞。

但換了大屏以後,就和普通的紙質書沒什麼區別了。除了所謂的藍光、近視等問題以外,其實沒什麼不好的地方。或者,至少是弊大於利。

第二,一定要找一個固定的閱讀軟件

我常用的閱讀軟件就兩個:微信讀書、kindle。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軟件,比如掌閱、網易等等,你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進行選擇。

但一旦選定了以後,就要把這個軟件用到極致。不然就跟學習十八種兵器一樣,今天學劍,明天學到刀,後天學棍,最終一個都學不會。

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先集中精力把刀學會,然後帶著學到刀的經驗把劍學會,再從以前學習的基礎上把後面的兵器學會。所以,用閱讀軟件也是類似,先可著一個軟件用到底、弄精、弄透。

第三,一定要找一個合適的筆記軟件

讀書和筆記是分不開的,不做筆記的讀書不算是真正的閱讀。簡單的筆記可以是勾勾畫畫,普通的筆記就是寫幾百字的讀書心得。

高層次的筆記是把你的文章寫出來、發出去、獲得讚賞。這一切都離不開一個好的筆記軟件。

iPad上有很多合適的軟件,我個人用的是印象筆記和noteability。一個做電子筆記、一個做手寫筆記(搭配apple pencil相當出色)。

雖然的確要花很多時間,但讀書,一定要擺脫功利心,別為別人讀書,而為了你自己讀書。

如果你也有iPad,也一種用iPad讀書,那就一起做個讀書小達人吧。


我是千城,就是那個要讀完1000本書、走過1000座城的男人。

歡迎留言說出你的想法。公眾號:千城撩書。一起打開新的世界!

在下千城


您好,根據我的個人讀書經驗來回答您的問題。

(1)讀書無用論

許多人都會面臨這樣的問題,明明我讀了那麼多書,為什麼感到沒什麼用?我依舊無法像主持人董卿,塗磊那樣,頻頻吐露金句?我的氣質似乎並沒有任何變化。

讀書到底有沒有用?於是許多人都漸漸放棄了讀書。現在我想說,讀書真的很有用,它會給你一種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的幫助。只是許多人不會讀書。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讀書不過是浮光掠影,當然起不到好的作用。


(2)如何開始閱讀

許多人知道讀書有用,於是乎明明不喜歡讀書,還偏偏逼著自己讀書,孔子曾曰“有過之無不及”與其這樣逼著自己閱讀,還不如不讀。對於剛剛讀書的人來說,我還是建議讀一些自己喜歡看的,並不一定要全是乾貨。只有這樣才能逐漸提高自己的閱讀興趣。畢竟書那麼多,總有幾本喜歡看的。這裡我推薦幾本餘華的小說,或者是歐亨利,莫泊桑這些作家的短篇小說。這些都具有極強的吸引力,通過這些書來逐漸培養自己的閱讀興趣。


(3)如何閱讀

重點來了,關於讀書有什麼好的技巧?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一本書多讀上幾遍自然能明白其中的妙處。

但是我們能有時間讀書已經夠不錯的了,還有時間多讀幾遍?

如此說來,卻是有點強人所難。我所說的並不是每一本書都值得多讀幾遍。

目前對我而言,我今年買了9本書,大部分都是看了一邊,但有這麼兩本《歐也妮,葛朗臺》《曹操大傳》《面紗》我讀了不下兩遍。原因是他們值得我花費時間。其中,葛朗臺我小學就開始讀了。現在相當於重溫。

讀書,選擇有意義的去閱讀,多讀上幾遍,沒有意義的,能讀一遍就不錯了。


(4)在閱讀中學習

你要做一個學會思考的人,不會思考的人,就只是簡簡單單的閱讀書中的內容,氣質和思想自然而然也就得不到提升,在閱讀中如何提高氣質?閱讀是一個讓你平心靜氣的人,在閱讀中你見識多了,將生活中的瑣事看的平淡了,不再去計較了。柴靜說過,“只有同樣經歷過無邊黑夜的人才有資格說,我理解你”在閱讀中你發現自己不孤單,有人與你一樣,你自然而然也就會過的更加舒心。學習書中人物,或是作者的生活態度,氣質自然而然也就會提升。


(5)在閱讀中思考。

一段話,一個情節。想想作者為什麼這樣設計。許多人說,自己不會寫作,寫作真的太難。實際上就是沒有形成好的思路。

我讀歐亨利的小說,“我理解到,往往和一個人相處一半,就會形成自己的對這個人的看法,但故事遠沒有結束,結尾這個人可能還會令你大吃一驚,但其實仔細想想也有道理。”這何嘗不是一種生活態度?

餘華很善於細節的刻畫,當鳳霞死的時候,不直接刻畫富貴的傷心,卻極力刻畫醫院牆上的富貴影子變化。妙就妙在這裡。

還有莫泊桑的小說,他不直接給你來高潮,讓你覺得有點突兀,反而是逐漸的推向高潮,這樣雖來勢不洶湧,卻讓人久久難以平復!

我從讀書中學到,刻畫人物不一定要出自你的手,相反通過人物自身的行動,往往更加鮮明。


(7)電子筆記

筆記一定要做的!

但是我們許多人懶得動筆,那就寫電子筆記

我讀書就有習慣,我只要有感悟必定要打字,發朋友圈,給大家分享!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做電子筆記的習慣。

我每讀到好的句子,就用“錘子便籤”保存下來。

這種習慣不會讓你白白閱讀,只要讀書就會有收穫!

以上是我的建議,有需要,會隨時更改!


傳統書屋



閱讀,是這個世界上投入最少、收益卻最大的低門檻行為。

一本好的書籍既可以給我們帶來知識,也可以讓我們和眾多大師對話,從他們身上吸取營養,豐富自己。


美國作家威爾.施瓦爾貝就曾在他《為生命而閱讀》的書中提到:


“不會讀書的人只活了一次,會讀書的人,活過一千次人生”。


既然大量閱讀很重要,那麼如果我們掌握一些好的讀書方法或技巧,將是一件很幸運的事。


在這讀書月的大好時光,關於閱讀,我推薦這五本書。


一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


這是日本作家奧野宣之寫的一本用超實用筆記法來閱讀的書籍。


作者奧野宣之本身是新聞專業畢業,曾在出版社和報社工作,他獨創的信息整理術和智慧創造法在商務人士中大受歡迎,他還以“筆記本作家”的身份活躍在媒體節目和論壇中。


之所以要用筆記法來閱讀書籍,是因為對在漫長的人生中讀過的書而言,人類的記憶力是有限的,如果想在讀完每一本書後都有紮實的收穫,就需要有效地寫讀書筆記,並養成長期的習慣。


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中,奧野宣之從選書、購書、讀書、記錄到檢索這五個步驟,提供了一整套科學、高效的讀書方法,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記筆記這一條。


特別是他提出的“摘抄+感想”的記筆記方式,上手容易也很實用。


法國文學專家鹿島茂先生就在隨筆中這樣闡述讀書筆記的作用:


“圖書都是有重點的,重要的是不管篇幅多少,都要下點功夫讓自己對讀過的書有印象,即使只記下這本書的作者、書名、閱讀時的情景或是做些摘抄都好,要堅持寫讀書筆記,這是最有效的讀書方法”。


二 《深閱讀:信息爆炸時代我們如何讀書》



本書作者是日本作家齋藤孝先生。


他是日本明治大學的教授,也是一位教育學者,有關讀書他個人有著獨到的見解,這一點從本書中就可以體現出來。


在《深閱讀:信息爆炸時代我們如何讀書》這本書中,作者齋藤孝先生認為人類的思想早已達到極其深入的程度,猶如地層深處流淌著的純淨的水。


相較而言,我們平日面對的各種麻煩,不過是河流表層的濁水罷了。


濁水喝著很苦,但只要向下深潛,就能找到清流,關鍵在於我們首先得知道底下存在清流,然後還需具備“深潛力”。


而讀書,就能教會我們掌握這種“深潛力”。


特別是齋藤孝在《深閱讀:信息爆時代我們如何讀書》中推薦的十種十倍增強讀書力的技法讓人很受用,如:


通過“據點閱讀”彙集知識技法、“標籤閱讀”的“品牌目標”技法、以及瞬間偶遇也不錯過的“一生一遇閱讀”技法……等都可以讓我們掌握閱讀的深潛能力。


在當今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想不被表面的麻煩所困擾,我們要具備這種深潛能力,通過閱讀尋找到寶貴的真理,即隱藏在書背後的那些清流。


三 《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



這本書很薄,讀起來也比較容易。


它是一本教我們如何通過有效閱讀,牢記一本書的內容,並將之付諸實踐的非常難得的好書。


作者是日本作家大巖俊之先生。


大巖俊之,一個一年能讀300本以上書籍的速讀日本作家,曾擔任過四家商社的法人銷售,之後獨立創業,創業路上他發現了“成功人士皆為讀書家”的觀點,於是開啟了一年閱讀300本以上書籍的極限模式,之後致力開發了一系列讀書法、思維導圖、以及各種記憶術,並舉辦了多場讀書會及演講,最終成為一名有影響力的研討會培訓指導和教學講師。


用《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這本書中教我們的三個步驟來閱讀,就可以讓我們牢記一本書的內容,切實將其轉化成自身能力。


特別是文中提到的教我們製作思維導圖的方法,如:


根據書籍信息來製作、按照自己的閱讀目的來製作……等方法,通過文字和圖片,更能讓我們對明確掌握一本書的結構層次,提煉關鍵信息,起到不容小視的作用。


四 《高效能閱讀》



這是一本從根源上終結失敗讀書體驗、從一本書中獲得讀懂所有書的技巧的書。

作者是日本作家原尻淳一。


原尻淳一是龍谷大學經濟學部的客座教授,獲得龍谷大學研究所經濟科研究碩士學位,而後加入Bloom Concept,負責面向大型製造商的新產品開發、營銷等諮詢工作,並任企業培訓講師。


《高效能閱讀》這本書是原尻淳一閱讀百餘冊閱讀方法書籍,結合自身閱讀體驗的實證之作,貼合生活、文字簡潔,設計獨特,小至讀書輔助工具的選擇,大到個人雲端數據庫的建立,面面俱到,可以幫助讀者從整體上提升閱讀質量。


特別是原尻淳一總結的5個讀書技巧,如讀書體質改善技巧、沉迷讀書技巧、讀書環境技巧……等,都對閱讀速度和效率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


這些都是效率專家親測有效的讀書技巧,讓不愛讀書的人也能時刻保持閱讀興趣。


五 《閱讀整理學》



在這本書中,作者外山滋比古提出閱讀是分層級的,如果我們只懂其一,不懂其二,那這種狀態只能算還停留在閱讀的低層面上。


如果沒有豐富的經驗,一直用這種低水平閱讀技巧,根本無法達到閱讀的效果,也算不上真正的閱讀。


外山滋比古,全日本家庭教育研究會前總裁,曾獲第46回日本放送協會放送文化獎,專攻英國文學、教科書、修辭學、編輯技術、思考、日語理論等領域。


在《閱讀整理學》這本書中,語言學大師外山滋比古將閱讀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閱讀已知信息的A型閱讀,而另一種是閱讀未知信息的B型閱讀。


雖然大部分人更偏愛輕鬆愉快的A型閱讀,但具有挑戰性的B型閱讀才是讓人打開大腦、收穫新知的最佳途徑。


就像學習游泳,覺得學會很困難,就在地板上拼命練習,如果採用這種學習方式,無論練到何時也學不會,只有跳進水裡真正練習,才有可能突破。


如果一開始就進入B型閱讀有一定難度,也可以從A型閱讀慢慢轉換成B型閱讀。


因為不管文章多麼容易理解,中間還是會摻著一點未知,可以A型和B型混合著閱讀;同樣地,不論內容多麼難理解的文章,裡面也一定存在一些已知信息,所以不要一味只讀容易的,要理解得深刻一些,慢慢才會有收穫。


外山滋比古在《閱讀整理學》這本書中傳授了諸多將A型閱讀轉化成B型閱讀的技巧,如四種閱讀法:音讀法、素讀法、讀古典、用耳閱讀等。



綜上,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讀完以上這幾本閱讀類的書籍,再去讀其他類的,將會使你事半功倍。


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了正確的閱讀方法將會使我們讀得輕鬆又愉快。


如果把生活比喻為創作的意境,那麼閱讀就像陽光。


讓我們解剖閱讀模式、保持讀書熱情,在這大好讀書的時節,建構私人知識體系,贏得職場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