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為何滅亡?不怪李自成,不怪滿清,而是和天災有關


問:近些年有一種說法,說中國歷史上有許多農民起義,其實都與氣候變化有關。

答:對。我們以往有許多歷史學家,在王朝滅亡的問題上,爭吵不休,有的認為是貪官汙吏導致王朝滅亡,有的說是苛捐雜稅導致王朝滅亡,有的說是宦官專權導致的王朝滅亡,各派看法,爭執不下,結果到了近些年,歷史學家才發現,原來他們都犯了片面的錯誤,原來,是氣象學家說對了,歷史許多的王朝滅亡,其實都與氣候變化有關。

明朝為何滅亡?不怪李自成,不怪滿清,而是和天災有關

問:作為一個歷史學家,花了吃奶的力氣,戰勝了所有的同行,結果發現自己輸給了氣象學家。

答:對。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話題。也舉例說明了文科生分析問題,在理科生面前,往往會遭受碾壓。這也說明了現代人越來越學會了用大數據去看問題,而不是盲人摸象式的瞎猜,這其實也是一種進步。

問:歷史上的農民起義,與氣候變化的關係,到底有多大?

答:人類歷史上,依據大氣候的變化,大體上分為“冷期”和“暖期”,氣象學家通過大數據分析之後,發現,在冷期,人類的戰爭率,顯著高於暖期。


問:也就是說,地球的氣候越冷,人類的戰爭就越多。

答:對。氣象學家發現,70%至80%的戰爭高峰期、大多數的朝代變遷、大多數的全國範圍的動盪,都發生在氣候的冷期。


問:為什麼氣候變冷,會導致社會動盪?

答:因為一切農作物的生長,都依靠太陽、水和土壤,其中任何一項要素減少,農作物的產量就必然下降,具體到本案中,因為氣候變冷,太陽光照不足,光合作用變少,所有的糧食產量,全部都會下降,在很多時候,甚至是斷崖式的下降。


明朝為何滅亡?不怪李自成,不怪滿清,而是和天災有關


問:而農作物的減產,必然導致王朝財政的危機。

答:對。農作物減產,農民自己都不夠吃,你還徵什麼稅?你收不上來。

問:而事實上許多地方官吏、稅吏是照收不誤。

答:是啊。你照收不誤,可是,農民有主觀能動性,他會算賬,我吃不飽飯,還要交稅,收上來的莊稼,還不夠交稅,怎麼辦呢?棄耕。

問:或者逃荒,淪為流民。

答:對的。棄耕。或者逃荒。變成流民,遇上農民起義,就參加農民起義軍。


明朝為何滅亡?不怪李自成,不怪滿清,而是和天災有關


問:於是王朝又要組織軍隊出征,去打農民起義軍。

答:對。你收不上來稅,還要掏錢組織軍隊、去打農民起義軍,越打,越沒錢,越沒錢,就越打,惡性循環,最終就會拖垮一個王朝。

問:明朝,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

答:是的。明朝就是一個,它就是陷入了這個死循環。所以我們可以說,中國歷史上的治亂循環,在某種程度上,其實就是氣候冷熱循環所導致的結果。

問:那麼,地球的氣候,為什麼會變暖、變冷?

答:地球氣候的變暖、變冷,有許多的原因,其中有因為太陽活動,火山爆發,地球軌道變化等等,有許多自然的原因,而且基本上是人類所不能左右的。尤其是太陽活動,太陽它有時候就是沒有那麼熱,有時候又特別熱,你人類能拿太陽怎麼樣?一點辦法都沒有。

問:據說中國在古代歷史上,曾經有過很熱的時期。

答:對的。這是很有趣的一件事,也很鮮為人知。在古代時期,黃河流域曾經是亞熱帶地區。你還記得“曹衝稱象”的故事嗎?曹衝是公元196年出生的人,距今1800多年以前,中原一帶,曾經是有大象的,你想想該有多熱。


明朝為何滅亡?不怪李自成,不怪滿清,而是和天災有關

圖:曹衝稱象


問:河南省的簡稱“豫”,也能證明這個。

答:對。河南省古稱“豫”,為什麼?因為在古代,河南是很熱的地區,有多熱呢?大概像今天泰國這麼熱,當時河南是盛產大象的,“豫”字的意思,就是一個人,牽著一頭大象,這就是古代河南的氣候。

問:關於中國的中原地區古代盛產大象,還有沒有其他的參考資料?

答:有。古籍《呂氏春秋》裡面,就記錄了商王曾經騎著大象,攻打東夷部落。在南北朝時期的安徽、湖南、江蘇,直至北宋時期的湖北,都曾經出現過野象闖入、被世人獵殺的記載,史料記載直到1450年明朝時期,福建的武夷山地區,仍然能找到大象(野象)。


明朝為何滅亡?不怪李自成,不怪滿清,而是和天災有關

圖:大象


問:可是後來大象在中國消失了,現在基本上只能在西雙版納見到一些。為什麼會這樣?

答:那是因為從明朝末年開始,中國進入了地球的小冰期,氣候變冷,大象是怕冷的動物,於是都滅絕了。當然也有人說漢人獵取象牙的陋習,也是導致中國大象基本滅絕的原因之一,這種說法也許也有一定道理,但是我認為,相對於獵取象牙的現象而言,氣候的變冷,對於大象的生存來說,應該是更為致命的。


問:明朝的滅亡,也是小冰期導致農作物斷崖式減產所導致的必然結果。

答:是。小冰期直接導致了明朝末年中國農作物的斷崖式減產,而農作物的減產,則必然導致了大明王朝的財政危機,而且也導致了西北地區農民吃不上飯,聚眾起事,而要命的是,小冰期同樣也導致了關外女真部落(滿清)的經濟減產,滿清在減產的壓力下,他們也只能向中原擴張,以解決經濟危機,所以在明朝末年,西北農民沒飯吃,造反;關外的滿清韃子,也沒飯吃,他們也要進來搶劫,明朝遇到了內外交困的、十分困難的境地,所以說,明朝滅亡其實是必然的,崇禎是否勤政愛民,不重要,無論如何,他都死定了。

明朝為何滅亡?不怪李自成,不怪滿清,而是和天災有關

圖: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崇禎十七年正月,建立大順政權,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


問:歷史學家分析了半天,說崇禎皇帝犯錯,說明朝的宦官誤國,甚至怪罪到幾十年前萬曆皇帝懶政的賬上,說了半天,其實都沒有說到點子上。

答:是的。關鍵是明朝末年的中國,因為太陽活動的緣故,處於地球的小冰期,作為一個農業國家,莊稼斷崖式減產,這是十分致命的,皇帝再好,皇帝再勤奮,都沒用,農業減產,農民吃不飽飯,他就要造反,滿清吃不飽飯,他也要過來搶劫,所以,明朝內憂外患的危局,其實是註定的。

問:說到底,是天要亡大明。

答:對。大體可以這樣說。其實說白了,就是老天要亡了大明朝。

問:今天的談話中最有趣的是,我們第一次知道,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中原地區,原來竟然曾經很熱,而且也竟然曾經盛產過大象,這真是毀三觀。

答:是的。所謂滄海。所謂桑田。這個世界上唯一不變的,是永恆的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