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豬吃老虎——探析新羅在唐朝滅百濟、高麗戰爭前後的外交戰


扮豬吃老虎——探析新羅在唐朝滅百濟、高麗戰爭前後的外交戰

職貢圖


在“海東三國”中,新羅雖然第一個立國(公元前57年,高句麗於公元前37年、百濟於公元前18年),但一般認為新羅是實力相對弱小的一個,新羅能夠藉助唐朝的力量滅掉其他二個國家,其外交手段起到了極大的作用。相較於高句麗、百濟兩國被動、僵化的外交術,新羅在對唐的外交方面可說是取得了完勝。

唐朝軍事介入前,新羅面臨窘迫局面

新羅曾多次遭受北面高句麗、南面倭國、西面百濟的進攻。而且,在新羅跟大唐密切交往之前,其軍事、政治、文化方面均落後於周邊國家,這也導致了新羅在戰場上不斷吃敗仗,近鄰百濟對新羅一度保持了強大的攻勢,不斷奪取新羅的城池。

《三國史記 新羅本紀》:(642年)秋七月,百濟王義慈大舉兵,攻取國西四十餘城...八月,百濟將軍允忠,領兵攻拔大耶城,都督伊餐品釋、舍知竹竹、龍石等戰死。

百濟不斷侵凌,尤其是大耶城主伊餐品釋系新羅權臣金春秋(後繼位國王)

的女婿,其愛女也同時被害。金春秋十分悲痛,發誓要不惜一切手段,吞併百濟,以雪國仇家恨。

《三國史記 新羅本紀》:初,大耶之敗也,都督品釋之妻死焉,是春秋之女也。春秋聞之,倚柱而立,終日不瞬,既而言曰:“嗟乎!大丈夫豈不能吞百濟乎!”

金春秋首先謀求聯合高句麗滅百濟,在提請新羅善德女王同意後,親自出使高句麗,希望摒棄前嫌,聯合出兵百濟。高句麗王高臧要求百濟先割讓竹嶺西北之地。金春秋失望地說:我本來請求貴國出兵,你卻來要求我國的土地,我這裡只有一條命!高句麗王大怒,將其軟禁。後來金春秋設計從高句麗逃回,從此新羅不再對高句麗存有幻想,舊仇增添了新恨,轉而向大唐尋求幫助,請求對高句麗、百濟兩國發兵。

新羅怎麼通過外交鼓動大唐對高句麗、百濟開戰


扮豬吃老虎——探析新羅在唐朝滅百濟、高麗戰爭前後的外交戰

新羅王金春秋和金法敏


1、王儲親自出使大唐。跟高句麗、百濟只派普通使者出使大唐相比,新羅要重視得多,出使的規格也要高得多,其兩代雄主金春秋、金法敏作為儲君時都曾親自出使大唐,唐朝對於他們也禮遇隆重,建立了親密關係,維護新羅在半島的利益。金春秋為了表示“事大”的誠意,還特地要求把唐朝的一套典章制度、服飾禮儀都複製到新羅(為此還受到倭國責難),使用大唐年號,並安排兒子在唐朝宮廷擔任宿衛,從而贏得了唐朝皇帝的充分信任。

《三國史記 新羅本紀》:春秋又請改其章服,以從中華制...始行中國永徽年號...金仁問入唐朝貢,仍留宿衛。

《日本書紀》:新羅貢調使知萬沙餐等,著唐國服,泊於筑紫。朝廷惡恣移俗,呵責追還。

新羅國王金春秋、金法敏父子通過出使大唐,不僅跟唐朝交好,還對唐朝的外交、軍事情況充分了解,作出一系列準確判斷,逐漸藉助唐朝的力量為其所用。同時,依照吸收借鑑唐朝的先進制度對國內進行改良,不斷增強新羅的軍事實力。

2、苦苦哀求,以情動人。新羅派向大唐的使者“相望於路”,通過不斷進貢討好大國,並誇大事態、不斷告急,請求大唐皇帝“哀憐”,營造出一種即將被高句麗和百濟聯合攻滅的態勢,博得唐朝的同情。

《新唐書 東夷傳》:新羅遣使者上書言:“高麗、百濟聯和,將見討。謹歸命天子。”帝問:“若何而免?”使者曰:“計窮矣,惟陛下哀憐!”

《三國史記 新羅本紀》:(642年)王遣使,告急於太宗...(643年)遣使大唐獻方物...秋九月,遣使大唐上言:“高句麗、百濟侵凌臣國,累遭攻擊數十城。兩國連兵,期之必取。將以今茲九月大舉,臣國社稷必不獲全,謹遣陪陳歸命大國,願乞偏師,以存救援。”(644年)遣使大唐獻方物。(645年)遣使大唐獻方物...遣使入朝求救,相望於路。

新羅不斷的苦苦哀求,終於打動了唐太宗李世民,加上太宗本身有討伐高句麗的平生志願(帝曰:“高句麗,本四郡地耳。”),於645年親征高句麗,雖然擊潰了高句麗軍主力,因頓兵于堅固的安市城下三月之久,在寒冬來臨前班師回朝,高句麗躲過一劫。


扮豬吃老虎——探析新羅在唐朝滅百濟、高麗戰爭前後的外交戰


3、趁熱打鐵,借勢發力。高句麗、百濟感覺危機後,開始通過和親來結成聯盟。645年,唐太宗攻打高句麗時,新羅也出兵三萬相助,百濟則趁機襲取了新羅西部的城池。新羅藉此鞏固自己作為大唐的“小弟”地位,不斷請求唐朝跨海進攻百濟。

《三國史記 百濟本紀》:(643年)冬十一月,王與高句麗和親...(645年)王聞太宗親征高句麗,徵兵新羅。乘其間襲取新羅七城。(648年)春三月,義直襲取新羅西鄙腰車等一十餘城。

本來唐朝跟百濟並不接壤,百濟也並沒有佔據唐朝的尺寸之地,新羅和百濟的恩怨應該說跟唐朝沒半毛錢關係,唐朝也沒必要大舉出兵。新羅為了讓唐朝出兵百濟,繼續絡繹不絕派出使者,添油加醋地向唐朝反映高句麗、百濟對其聯合侵略,請求唐朝出兵干涉。在新羅“飽和式”外交攻勢下,終於又說動了唐高宗李治。651年,高宗向百濟發出戰爭威脅,要其歸還侵佔土地,否則“無貽後悔”。

《三國史記 百濟本紀》:(唐高宗說)新羅使金法敏奏言:“高句麗、百濟唇齒相依,竟舉干戈,侵逼交至,大城重鎮,併為百濟所並...乞詔百濟,令歸所侵之城。”朕以其言既順,不可不許...王可深思朕言,自求多福,審圖良策,無貽後悔。

扮豬吃老虎——探析新羅在唐朝滅百濟、高麗戰爭前後的外交戰

唐太宗與唐高宗

而此時的百濟國義慈王是個昏君,在大唐的大棒即將揮舞之際,沒有努力跟大唐緩和關係,也不好好解釋,而是與倭國加強聯盟,並與高句麗、靺鞨繼續攻打新羅。他荒淫耽樂,醉生夢死,不聽諫言,將勸諫的大臣佐平成忠下入獄餓死。

660年,忍無可忍的唐朝終於出兵,派遣左武衛大將軍蘇定方統大軍13萬,浮海進攻百濟。新羅也傾國出征,派大將金庾信率兵5萬會攻百濟。結果,新羅軍還沒趕到的時候,唐軍就一舉攻滅百濟,將百濟王及貴族俘獲送往大唐,並在百濟故地設置熊津等五都督府進行治理。立國678年的百濟滅亡。

《新唐書 東夷傳》:定方執義慈、隆及小王孝演、酋長五十八人送京師,平其國五部、三十七郡、二百城,戶七十六萬。乃析置熊津、馬韓、東明、金漣、德安五都督府,擢酋渠長治之。


扮豬吃老虎——探析新羅在唐朝滅百濟、高麗戰爭前後的外交戰

百濟匠人在日本協助建造的法隆寺,為世界現存最古老木結構建築

攻滅百濟後,新羅的外交方向:鞏固唐羅聯盟,消滅百濟餘燼,摧滅高句麗

新羅由於失期未趕上唐軍與百濟的決戰,唐朝佔領了百濟故地,新羅滅亡百濟的目的已經達到,吞併百濟的目的卻落空,所以對唐朝是有意見的。但新羅此時並未跟唐朝翻臉,而是繼續對唐朝俯首帖耳。這是為什麼呢?

1、聯合唐軍撲滅百濟復國運動。百濟畢竟是一個立國近700年的國家,雖然國王被俘虜到大唐,人民對國家是有深厚感情的。唐朝攻滅百濟後,都督府只留下劉仁願帶一萬兵馬駐守,統治很薄弱,百濟人民很快掀起了復國運動,並從倭國迎回為質子的王子扶余豐。新羅如果此時跟唐朝翻臉,百濟勢必復國成功,新羅原先一番努力就泡湯了。

《三國史記 百濟本紀》:武王從子福信嘗將兵,乃與浮屠道琛據周留城叛,迎古王子扶余豐,嘗委質於倭國者,立之為王。

唐朝於是開打第二次百濟戰爭,派出大將劉仁軌打敗了百濟軍的主力,新羅則不斷以優勢兵力對百濟各地復國勢力進行各個擊破,展開大肆屠殺,百濟國土“殭屍茹莽”,人民大批被殺,復國運動漸趨式微。


扮豬吃老虎——探析新羅在唐朝滅百濟、高麗戰爭前後的外交戰

高句麗丸都遺址將軍墳

2、藉助唐軍攻滅高句麗

。高句麗本來就是海東第一強國,長期佔漢四郡之地,唐朝也想一舉解決高句麗問題,於660、661年先後出兵,大將蘇定方率軍殲滅高句麗大量主力,一度包圍首都平壤,但新羅援軍遲遲不到,唐軍沃沮道總管龐孝泰與其子十三人一起戰死,唐軍難以對抗平壤的寒冬,於662年冬被迫撤軍。

直到666年,高句麗泉蓋蘇文死,兒子們發生內訌,唐朝取得了出兵的絕佳機會,於668年終於攻破平壤,滅亡了立國705年的高句麗。唐軍將高句麗王及20多萬人口全部解往唐朝,並在高句麗故地置九都督府,駐軍2萬鎮守。

《新唐書 東夷傳》:秋九月,李勣拔平壤...執王及男建等。

《三國史記 新羅本紀》:九月二十一日,與大軍合圍平壤,高句麗王先遣泉男產等,詣英公請降。英公以王寶臧、王子福男、德男、大臣等二十餘萬口回唐。


扮豬吃老虎——探析新羅在唐朝滅百濟、高麗戰爭前後的外交戰

唐倭白江口之戰


3、藉助唐軍驅逐倭國勢力。長期以來,倭國跟百濟一直保持良好關係,而跟新羅戰事頻發。百濟幾乎每年向倭國進貢,倭國自認為是百濟的宗主國,所以支持百濟復國。聽聞百濟復國勢力被唐朝攻打,倭國決定大舉救援,於是引發了663年唐倭的白江口海戰。劉仁軌率領的唐軍水師全殲倭國將領樸市田來津援軍,倭國從此退出了東北亞戰爭的角逐,轉而向唐朝全面學習。

《三國史記 百濟本紀》:(百濟)遣使高句麗、倭國乞師,以拒唐兵。

《日本書記》:日本諸將與百濟王...進打大唐堅陣之軍,大唐便自左右夾船繞戰。須臾之際,官軍敗績,赴水逆死者眾,艫舳不得迴旋。樸市田來津仰天而誓,切齒而嗔,殺數十人,於焉戰死。

《舊唐書》:遇倭人白江口,四戰皆克,焚四百艘,海水為丹。扶余豐脫身走,獲其寶劍。偽王子扶余忠勝、忠志等率其眾與倭人降。

就這樣,新羅通過韜光養晦,充分藉助唐朝的力量,打擊百濟復國勢力,配合唐朝滅亡高句麗,還消滅了倭國援軍,終於達成了多年來新羅外交基本目標。但新羅王金法敏的根本目標不止於此,他還要吞併百濟故地,佔領了百濟故地很多城池。

此時,唐朝也開始察覺新羅的野心,決定扶持百濟傀儡政權。665年,由百濟鎮守使劉仁願、劉仁軌在熊津就利山,舉行了大唐、新羅、百濟三方會盟儀式,規定新羅、百濟“結好和親,各承詔命”,不得互相攻擊,目的是保住大唐在百濟故地的熊津都督府。

新羅王金法敏雖然假惺惺地同意會盟,但為了得到百濟故地,私下已經做好跟大唐不惜一戰的準備。大唐對於新羅來說是個龐然大物,明目張膽的開釁無異於以卵擊石,金法敏怎麼達到吞併百濟目的呢?

唐朝-新羅戰爭期間的新羅外交:一手硬,一手軟

三方會盟不久,新羅就屢屢開釁,繼續攻打百濟故地的城池,收攬高句麗、百濟遺民為其所用。新羅派去唐朝的使者也開始陽奉陰違。於是唐高宗拘留了新羅使者良圖,良圖很快死於獄中,兩國的關係趨於破裂,但新羅並沒有公開跟大唐決裂,而是採取了

軍事硬、外交軟的方式應對唐朝。


扮豬吃老虎——探析新羅在唐朝滅百濟、高麗戰爭前後的外交戰

蕭繹《職貢圖》中的百濟國使

戰略一:吞併百濟故地,突襲唐軍和船隊。新羅掀起對百濟故地的全面戰爭,攻打吞併百濟故地的城池,繼續屠滅百濟抵抗人士,將百濟故地全部納入新羅版圖。由於唐軍在百濟兵力較少,新羅對唐朝百濟駐軍發動進攻,並突襲了唐朝海上的運糧船隊,切斷了百濟方面的後勤補給,令唐朝在百濟的駐軍陷於困境,很快在新羅的進攻下覆滅。

《三國史記 新羅本紀》:舉兵討百濟...攻取城六十三,徙其人於內地...斬首七千級,獲戰馬兵械甚多。

《三國史記 新羅本紀》:(671年)六月,遂與唐軍戰於石城,斬首五千三百級,獲百濟將軍二人,唐果毅六人...冬十月六日,擊唐漕船七十餘艘,捉郎將鉗耳大侯,士卒百餘人,其淪沒死者,不可勝數。

戰略二:扶持高句麗殘餘牽制大唐。新羅王通過收攬和扶持高句麗王子安勝殘餘勢力,“冊封”安勝為高句麗王,借高句麗殘餘勢力在北方對抗唐朝,成為新羅在北部屏藩,目的是使大唐無暇顧及南方的百濟戰事。

《三國史記 高句麗本紀》:(高句麗)王之庶子安勝率四千餘戶投新羅。

《三國史記 新羅本紀》:王納高句麗叛眾...(金春秋)命公為高句麗王。公宜撫集遺民,紹興舊緒,永為鄰國,事同昆弟。


扮豬吃老虎——探析新羅在唐朝滅百濟、高麗戰爭前後的外交戰

唐朝在半島設立的都督府


戰略三緩和與倭國的外交關係。高句麗、百濟滅國後,新羅已經預判到要為了爭奪百濟故地跟唐朝開戰,於是主動與倭國重新恢復十多年中斷的邦交,營造良好的周邊環境,防止陷入被圍攻。

《日本書紀》:(668年)秋九月,新羅遣沙椽級餐金東嚴等進調。乙酉,遣小山下道守臣麻呂、吉士小鮪於新羅。

戰略四、表面上不斷向大唐請罪。新羅王金法敏依舊保留唐朝冊封的“雞林州大都督”的身份,表示不違冊命。並對自己的所作所為不斷進行解釋,說新羅為了供養大唐駐軍,國內老百姓吃草根樹皮,(“所儲軍糧,漕運並盡,新羅百姓,草根猶自不足”),並搬出滅高句麗一戰,新羅先鋒率先進入平壤,英國公李勣卻認定新羅無功,表示滿腹委屈等等。672年,新羅還派使者到唐朝隆重謝罪,自稱“南山之竹,不足書臣之罪

”,並進貢金銀方物,藉此麻痺唐朝皇帝,以求在軍事上取得更大勝利。

唐高宗當然不是傻瓜,對金法敏的鬼蜮伎倆看得一清二楚,派出劉仁軌、高侃、李謹行等將領出徵半島。672年,高侃軍在石門大敗新羅軍,新羅一批重要將領陣亡。675年,劉仁軌又在七重城大敗新羅軍。後來雙方互有勝負,總體上在高句麗故地繼續纏鬥,而百濟故地已被新羅佔領。


扮豬吃老虎——探析新羅在唐朝滅百濟、高麗戰爭前後的外交戰

唐朝-新羅戰爭及安東都督府的內遷


此時的唐朝也有苦衷,帝國西面正面臨吐蕃的強大壓力,在670年的大非川一戰中,唐軍數萬精銳葬身高原,主將薛仁貴僅以身免,從此唐朝對吐蕃不得不實行防守態勢。與此同時,恰逢唐朝府兵制的崩潰期,徵兵越來越難,唐軍戰鬥力不斷下降。唐朝迫於這種局面,需要儘快結束半島戰事。676年,在多次打打停停之後,兩國終於事實上停戰。唐朝默認了新羅在百濟故地的統治,雙方國土以大同江為界,後來在唐玄宗時期進行了正式確認。

結語:

至此,新羅兩代君主長達數十年外交“示弱”和韜光養晦,通過藉助大唐力量統一了半島,消滅了兩大強鄰,隨後突然“變臉”驅逐大唐勢力,實現了當初吞併百濟的戰略構想。而大唐佔領的高句麗北部,也很快被渤海國所佔據,實際上為他人白白做了一回嫁衣。即便如此,新羅在戰後依然保持積極外交,奉行“事大”原則,基本保持了每年一到兩次向唐朝進貢的節奏,及時安撫唐朝皇帝的憤怒情緒,鞏固了半島統一的勝利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