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受阻的华为,如何“打怪升级”

众所周知,近年的华为“出海”并不一帆风顺,但华为的“志气”不但没被泯灭,反而“威风”凛凛,打出了一组漂亮的“反击拳”——获得91份商用5G合同,目前全球排名第一、推出HMS移动服务,且旗下AppGallery华为应用商店目前月活用户超过4亿,成全球第三大应用商店,直逼得谷歌“求和”......

接下,我们来看看华为是如何“打怪升级”的。


实力够硬,才敢说“比友商领先一年”

华为在“海外”的5G业务的推进困难重重,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截至目前,华为仍获得了91份商用5G合同,尤其是在欧洲,共获47份商用5G合同。相比于诺基亚的63份商用5G合同、爱立信的78份商用5G合同,目前,华为全球排名第一。

那么,问题来了,“禁令”之下的华为,为何还能如此“优秀”呢?

毫无疑问,雄厚的技术积累是华为的“破冰船”之一。

我们从5G专利数量来看。截至目前,华为5G专利数量全球排名第一,比老对手诺基亚、爱立信和高通,至少要高出30%以上。

对此,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鲁勇曾表示,华为在标准的专利方面应该是提供了16000多个5G标准体验,换成A4纸将近10米高。华为5G专利全球排名第一,占比达到20%。美国的所有企业的5G核心专利的占比不到15%。

除了扎实的技术基底外,抓准并解决电信运营商的痛点也是华为赢得合同的关键举措之一。

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5G网络虽说是下一个“聚宝盆”,但部署5G网络,相比于4G网络,需要花费更多的人力、财力。

比如基站数量,5G基站数量将是4G的3~4倍。

再比如能耗,5G基站用电量是 4G 的 3 至 4 倍,再加上多于4G基站3~4倍的基站数量,5G网络的整体能耗将是4G的9倍以上。

因此,中国电信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杨峰义才会重点指出,2018年全年三家运营商的移动基站共耗电约270亿度,总电费约240亿元。“在同样覆盖情况下,5G网络的能耗将达到2430亿度,电费将达到2160亿元。”

可想而知,5G网络的运维成本极高。

而华为便是抓准5G能耗大、部署费时等等这些痛点,向各大电信运营商开出质价比高、易部署的“5G极简解决方案”这么一剂“良方”。其中,包含了目前业界最轻、重量只有25公斤的第三代Massive MIMO产品(多天线收发)、集成度最高的BladeAAU和400MHz 超宽频AAU 。

简单而言,华为最新的5G AAU设备在一个工程师的情况下便可以实现安装,且能耗已经降至与4G相同的数量级,全网最多可减少15%的能耗。以此同时,400MHz以内的离散频谱都可以利用起来,大大减少运营商部署更多的基站设备以及节省总成本。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BladeAAU将5G Massive MIMO AAU与2G/3G/4G无源天线模块集成一体,既是一个5G模块直接取代2G/3G/4G天线,而以往,5G天线和2G/3G/4G天线需分别独立存在。换言之,大大节约了基站空间和安装时间。

因此,在这样的硬实力下,华为常务董事、运营商BG总裁丁耘才有底气说出这么一句话:华为端到端的5G解决方案,比友商领先一年。


每年120亿美元研发费用,世界第五

华为之所以能交出一张优秀“成绩单”,其核心因素之一在于华为“舍财、惜才”,用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的话来表述,就是长期重视科技基础研发。李毅中提到,华为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前四年是9.8%,去年是14.5%,这个比例与国际同行的美国思科、微软在同一水平线上,而且它的绝对量在世界排行第五位,每年120亿美元。

根据华为提供的数据,华为拥有包括700多个数学家、800多个物理学家、120多个化学家,还有15000人在从事基础研究,以及6万多产品研发人员。以此同时,华为还与全球300多所高校、900多家研究机构和公司有合作,实施了7840个项目,已投资18亿美元,签署了对外付费的研发合作合同达1000多份。

此外,华为在全球范围内拥有18万员工,其中研究人员占45%。年均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15%左右,仅是2017年投入的研发资金便高达870亿元人民币,其中大部分用于半导体、5G通信和人工智能领域。

所以,华为有今天如此的成绩,无疑是必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