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陌生的北方鄰居——談談柔然帝國的興衰

話說中國的地理環境可謂是得天獨厚。東邊是一望無際的太平洋,南邊是茂密溼熱的熱帶叢林,西南有青藏高原為屏障,西北有無邊荒漠作隔絕,幾乎形成了一個口袋狀的半封閉區域,孕育出了獨特的華夏文明,並歷經數千年延綿不絕而存續至今。而大致同時期的古老文明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哪怕曾經強盛無匹,但也架不住源源不斷從四面八方湧來的各路敵人,最終只能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最陌生的北方鄰居——談談柔然帝國的興衰

中國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是其他文明古國無法比擬的

不過在中國的北方,雖然自然條件也是十分惡劣,但是從夏商時期的的獯鬻、西周時的犬戎開始,驍勇善戰的遊牧民族就層出不窮。秦漢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攆跑了匈奴,又有烏桓、東胡、鮮卑取而代之;隋唐兩朝又再接再厲滅了突厥,結果在當時看似不起眼的契丹、女真(黑水靺鞨)、蒙古(室韋)又成了兩宋的心腹大患;到最後蒙元和滿清終於兩次入主中原,華夏文明險些因此斷絕。

在沒有天然屏障阻隔強敵的情況下,我們的祖先只好花大力氣搞出些人工的,於是就有了長城——長城從周朝修到了清朝,雖然不能說一點作用沒有,但是北方鄰居闖進我們家裡瞎搞的次數似乎也一點沒少。所以哪怕到了今天,一提起匈奴、突厥、女真等這些“Noisy-Neighbours”(吵鬧的鄰居——我是個Kop,所以很喜歡對某城的這個稱呼),還有很多朋友會感到心裡不爽。

最陌生的北方鄰居——談談柔然帝國的興衰

歷史已經證明,靠長城是擋不住外敵的,唯有以攻代守才是正途

不過這些曾在塞北稱王稱霸的遊牧民族中,柔然總是最被忽視的那個。要不是因為有個人見人愛的木蘭姐姐,柔然甚至可能被無視掉——誰關心這貨是從哪兒蹦出來的?

其實柔然被忽視,根本的原因在於其從崛起到衰亡的那200多年裡,他的那個南方的鄰居一直處於分裂和混亂之中。尤其是在當時能跟柔然打上交道的,基本就是北魏——一個同樣是由來自塞北的遊牧民族建立的國家,而胡人似乎對於述史留書一向不怎麼熱衷,這種活計一向都是漢人乾的。而當時有點文化的漢人差不多都被攆到了長江以南,對這個跟自己八竿子打不著的柔然自然就不怎麼放在心上。

因此在像二十四史這樣的史書中,關於柔然的記載是最為簡略的,也就是《魏書》中偶爾提到幾句(《北史》乾脆無恥的原文照抄了《魏書》中的《蠕蠕傳》)。


連國號都被人侮辱性的亂叫一氣,柔然堪稱是史上最慘的塞北之王。

因為不受史官重視,所以關於柔然的資料非常匱乏,連許多最基本的問題都搞不清楚。

比如關於柔然的起源和種族。《魏書》(當然還包括那個無恥的《北史》)的說法是“蠕蠕,東胡之苗裔也”,《宋書》和《梁書》則稱其為匈奴別種:

“芮芮國,蓋匈奴別種。魏、晉世,匈奴分為數百千部,各有名號,芮芮其一部也。自元魏南遷,因擅其故地。無城郭,隨水草畜牧,以穹廬為居。辮髮,衣錦,小袖袍,小口袴,深雍靴。”(《梁書·卷五十四·列傳第四十八》)

我以為自匈奴被打散到突厥崛起,塞北的混亂程度與同期的中原其實還要更勝一籌。所以各部落彼此征服、依附、混居司空見慣,血統混淆得厲害。既然柔然的起源說不清楚,弄不好還真就是混血混出來的。

最陌生的北方鄰居——談談柔然帝國的興衰

圖中是否為柔然人其實我也搞不清……

不光是起源搞不清楚,連國號都被人瞎喊一氣。“柔然”當然是柔然人自己起的正經國號,可是前文中出現過的“蠕蠕”、“芮芮”其實說的也是他們:

“木骨閭死,子車鹿會雄健,始有部眾,自號柔然,而役屬於國。後世祖(拓跋燾)以其無知,狀類於蟲,故改其號為蠕蠕。”(《魏書·卷一百三·列傳第九十一》)

霸氣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燾認為柔然四肢發達頭腦簡單,跟蟲子沒啥區別,於是侮辱性的改稱柔然為“蠕蠕”。不過柔然人似乎果然不怎麼聰明,居然跟著北魏自稱起“茹茹”來,真是讓人無語。

可能是口音差異或是別字的關係,南朝一般稱柔然為“芮芮”。此外還有蝚蠕、鬼方、獫狁、北虜、北狄等叫法,反正柔然人基本攤不上個有點人模樣的字號。

就連柔然的始祖,連從哪兒來的、爹孃是誰、姓啥叫啥都一概不知,還曾被鮮卑人掠為奴隸:

“始神元之末,掠騎有得一奴,發始齊眉,忘本姓名,其主字之曰木骨閭。‘木骨閭’者,首禿也。木骨閭與鬱久閭聲相近,故後子孫因以為氏。木骨閭既壯,免奴為騎卒。”(《魏書·卷一百三·列傳第九十一》)

不過木骨閭的兒子車鹿會比較有出息,終於建立了自己的部族,並自稱柔然。此後傳四世到溫紇提時,開始脫離拓跋氏自立,再傳到社侖時,自稱丘豆伐可汗,柔然開始強盛,並開始有了基本的軍法和陣戰之術——柔然人以千人為一軍,軍置將;百人為一幢,幢置帥。作戰時,爭先者賞,後退者死,軍紀極其嚴明,在當時的遊牧民族中非常少見。

最陌生的北方鄰居——談談柔然帝國的興衰

柔然帝國的疆域與匈奴的基本地盤大致相差無幾

以此為基礎,柔然人橫掃了漠北諸部,疆域西抵西域的焉耆國,東至朝鮮北部,北越貝加爾湖,南到大漠,成為繼匈奴之後的又一個塞北之王。


作為東晉南北朝時期唯一長期統一北方的大國,北魏一直沒啥一統天下的動靜,主要是因為柔然的牽制。

建立北魏的鮮卑人同樣是遊牧民族出身,是當時的天下第一大國。他們不但佔據了江淮以北的廣大中原地區,連像今天的內蒙古這樣塞外最好的牧場,也被鮮卑人控制在手中,必然與日漸強盛的柔然發生衝突。

最陌生的北方鄰居——談談柔然帝國的興衰

北魏雖然基本統一了北中國,但地理位置非常不理想,南北皆強敵

於是當社侖遇到北魏開國皇帝、魏太祖道武皇帝拓跋珪時,一場大戰隨即爆發。

柔然雖然文明程度不高,但肯定不像拓跋燾說得那麼傻,相反他們經常趁北魏忙於中原戰事時南侵,不斷蠶食其北疆。同時,柔然還曾與北魏的老對頭北燕和親,氣得鮮卑人七竅生煙,雙方大戰不絕。

魏太武帝拓跋燾即位之後,認為北魏若想兼併北方的割據勢力,繼而南下消滅南朝、一統天下,就必須擊垮總在身後搗亂的柔然。於是他在位的29年裡,連續13次向柔然發起攻勢——我們所熟知的木蘭從軍的故事,應該就發生在這一時期。

最陌生的北方鄰居——談談柔然帝國的興衰

從木蘭的大致生卒年計算,她替父從軍的故事就發生在拓跋燾的數次北伐期間

始光元年,拓跋燾親征北上,因輕敵被圍,險些喪命。次年,他率重兵北上報復,柔然可汗大檀率部北遁,拓跋燾雖然沒有達到目的,但緩和了邊境的緊張局勢。

神麚二年,拓跋燾再次北伐,一路遠征3700餘里,過竇憲故壘、越燕然山,一路收降柔然及高車諸部30餘萬人、牛馬百餘萬而返。柔然遭到重挫,大檀可汗因此發疾而死,子吳提即位,稱敕連可汗,並遣使與北魏修好。

太延四年,因柔然犯境破壞和議,拓跋燾再次出征討伐,一路進軍至天山也沒找到柔然主力,反倒因大旱無水導致軍馬和輜重大量損失,不得不無功而返。

太平真君四年,拓跋燾再次北征,大破柔然於頞根河,吳提遁走。次年吳提死,子吐賀真繼立,號處羅可汗。

最陌生的北方鄰居——談談柔然帝國的興衰

拓跋燾不惜代價與柔然決戰,其情況頗似漢武帝之討伐匈奴

太平真君十年,拓跋燾最後一次北伐,出塞數千裡,與吐賀真所率領的柔然主力展開決戰並再次取勝,俘獲的人畜超過百萬。不過經此一戰後,雙方都打不下去了,維持了10多年的和平局面:

“世祖征伐之後,意存休息,蠕蠕亦怖威北竄,不敢復南。”(《魏書·卷一百三·列傳第九十一》)

太安四年,即拓跋燾去世6年後,魏文成帝拓跋濬曾發10萬騎兵、15萬輛戰車穿越大漠,以尋找柔然決戰。在這種情況下吐賀真只能再次遠遁,拓跋濬受降柔然殘部“數千落”並刻石記功而還——這是北魏討伐柔然的數十戰中場面最大的一次。

和平四年,柔然再次犯境,6年後魏獻文帝遣東陽公拓跋丕北討,出塞數千裡斬獲數萬人而還。此後,北魏與柔然間雖然時戰時和,但再未爆發大規模的戰鬥。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柔然的“聯南攻魏”戰略。

前邊說過,柔然人其實不傻,對北魏的蠶食騷擾、遇大軍則遠遁的戰術搞得鮮卑人煩不勝煩。不僅如此,他們還深諳“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一真理,不但曾與北燕聯姻以抗魏,還將目光盯上了萬里之外的南朝。

於是柔然數次派出使節,繞道前往南朝,相約合擊拓跋氏。而一直對幹掉北魏、一統天下非常感興趣的南朝,也曾遣使北上。雖然因為彼此相距實在太過遙遠,缺乏必要的瞭解和信任,但在當時也形成了一種非常微妙的局面,把北魏嚇了個夠嗆。

最陌生的北方鄰居——談談柔然帝國的興衰

雖然被拓跋燾辱作蟲子,但也不能小看柔然人的政治智慧,比如人家的遠交近攻就玩得很明白

熱愛著史的南朝人,記載下了他們與柔然的歷次往來:

“(泰始)三年戊子,芮芮國遣使獻方物……四年辛丑,芮芮國及河南王並遣使獻方物……七年壬戌,芮芮國遣使奉獻……甲辰,芮芮國遣使獻方物。”(《宋書·卷八·本紀第八》)

“(宋)升明二年,太祖輔政,遣驍騎將軍王洪軌使芮芮,剋期共伐魏虜……二年、三年,芮芮主頻遣使貢獻貂皮雜物。與上書欲伐魏虜,謂上‘足下’,自稱‘吾’。獻師子皮褲褶……永明元年(6年後),王洪軌還京師,經途三萬餘里……芮芮王求醫工等物,世祖詔報曰:‘知須醫及織成錦工、指南車、漏刻、並非所愛。南方治疾,與北土不同。織成錦工,並女人,不堪涉遠。指南車、漏刻、此雖有其器,工匠久不復存,不副為誤。’”(《南齊書·卷五十九·列傳第四十》)

“(天監)十四年,遣使獻烏貂裘。普通元年,又遣使獻方物。是後數歲一至焉。大同七年,又獻馬一匹、金一斤。”(《梁書·卷五十四·列傳第四十八》)



柔然的衰落與滅亡。

北魏與柔然這對老冤家,幾乎是同時崛起,又在魏宣武帝以後同時走向了衰亡。

柔然予成可汗去世後,經三世傳位於佗汗可汗,不過佗汗西征高車時被殺,傳子醜奴。熙平元年,醜奴替父報仇大破高車,斬其王彌俄突,卻又莫名其妙的被自己的部下殺死。此後即位的阿那瓌難以服眾,被其族兄示發擊敗,只能南逃投降北魏,被冊封為朔方公、蠕蠕王。

柔然的持續內亂,使得其國勢開始衰落,國內一片支離破碎的局面。

正光二年,北魏出兵護送阿那瓌回國,使之成為魏人的北藩。阿那瓌表面恭順,實則在暗地裡招兵買馬,擴充實力。到了孝昌元年,北魏發生破六韓拔陵的叛亂,阿那瓌奉命入中原平叛,也因此愈加驕狂,自稱敕連頭兵伐可汗,恢復了對柔然的統治。

最陌生的北方鄰居——談談柔然帝國的興衰

北魏末年腐化嚴重,苛待將士,導致六鎮起義,最終亡國

此時北魏已亡,分為東西二魏,阿那瓌自然不復稱臣,宇文泰和高歡還得反過來拍他的馬屁,並互通婚姻——世事變化無常,由此可見一斑。

當時東西二魏與柔然的關係頗為複雜,高歡工於權術,勾結起阿那瓌簡直全不要臉面,希望引柔然為奧援共敵西魏,並納阿那瓌之女為妃,稱為蠕蠕公主(好像柔然人始終對“蠕蠕”這個侮辱性的稱呼沒什麼意見)。

就在柔然貌似迎來中興之際,突厥人突然崛起。在北齊天保三年,突厥土門可汗大破柔然,阿那瓌兵敗自殺,其子庵羅辰率殘兵退入北齊。可讓人感到莫名其妙的是,明明北齊已經收留了柔然人,還打算助其北返以敵突厥,庵羅辰卻突然發動了武裝暴動。結果北齊文宣帝發兵將其擊潰,柔然殘眾數千人被迫逃往西魏。

最陌生的北方鄰居——談談柔然帝國的興衰

突厥人本是柔然鍊鐵奴,最後幹倒了老東家做了主人

話說柔然人一直跟北齊勾勾搭搭,對西魏很不友好。而且此時宇文泰正打算結交塞北的新霸主突厥,於是這幫傻了吧唧的投奔而來的柔然人就成了最好的禮物,送去突厥統統殺掉。

而柔然人遺留在大漠的殘餘部落,此時也都被突厥吞併,於是柔然無論作為一個國家還是民族,到此都走到了終點。

從車鹿會建國到庵羅辰作死,柔然前後共歷230年,卻幾乎成了唯一一個未與漢人王朝發生過直接接觸的塞北大國,於是也成了我們如今最為陌生的鄰居。

(如果您覺得文章還算入眼,麻煩點個關注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