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近期从省外入浙旅客每天都在百万人以上,疫情输入风险不断加大

3月9日下午,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三十四场新闻发布会通过直播的方式举行。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广胜,杭州市副市长柯吉欣,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黄东胜,松阳县县长李汉勤介绍疫情防控工作相关情况,并回应公众关切。

浙江:近期从省外入浙旅客每天都在百万人以上,疫情输入风险不断加大

浙江:近期从省外入浙旅客每天都在百万人以上,疫情输入风险不断加大

3月8日,我省无新增确诊病例,新增出院病例13例。截至3月8日24时,我省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215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0例),现有重症病例2例(其中危重1例),累计出院1182例,累计死亡1例。全省共追踪到密切接触者42220人,当日解除医学观察17人,尚有880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浙江自3月2日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响应以来,除境外输入病例外,一周无新增本地病例。全省本地病例“零增长”记录已连续保持16天,至今未有因复工复产导致的病例。疫情“五色图”已连续8天都是绿色低风险的“一色图”。从治愈情况看,全省累计出院人数已连续19天超过住院人数,出院患者占全部确诊患者的比例达96.3%,仍在院治疗的确诊患者数减少至44人。

为进一步打好疫情防控战下半场,今天上午召开的省委常委会强调,要科学精准研判面临的新情况新变化,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工作举措,巩固和拓展来之不易的良好势头。陈广胜向大家通报了近期全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关工作情况。

一强化“点穴式”精密智控

据初步统计,近两周从省外进入浙江的旅客每天都在百万人以上。在“三返”大背景下,因人员流动带来的疫情输入风险不断加大。尤其是境外疫情快速蔓延更成为浙江防控工作的最大风险点。浙江是侨务大省,经济外向度高,与许多国家人文经贸往来密切,防疫情“倒灌”的新一波风险考验也首当其冲。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及时组建境外疫情输入防控工作专班,紧扣多个关键环节,建立健全一整套机制。

在当前,“外防输入、内防集聚”都丝毫不可松劲,必须进一步扎紧织牢精密智控网,确保防控工作更精准高效。而大数据始终是浙江精密智控的法宝。浙江坚持关口前移,加强入境入浙人员信息研判,对于经大数据排查出的重点人员,即时列入清单,实时共享信息。凡从省外或境外来浙的,落实首站负责制予以精准查控,并快速摸排密切接触者。

鉴于疫情防控的新情况,浙江对本地或来自省外、境外的重点人员一视同仁,按照国民待遇原则,分类实行集中隔离或居家健康观察措施。同时,在操作层面尽可能周全,体现柔性和温情。因为管控是针对“风险”,而不针对特定“人”。但在二级应急响应的情况下,管控仍然是必要手段,是避免疫情扩散的必选项。

科学管控、精密智控不仅需要大数据,更离不开联防联控、群防群控。虽然浙江疫情总体上趋稳,仍必须切实把好各类“小门”。从乡村社区到厂区商区服务区,以及各种公共交通运输工具,都要加强卫生防疫管理,坚持“健康码+体温检测”受控准入。截至今天12时,全省累计发放健康码6964.6万张。为适应防境外输入的工作要求,浙江加快完善“健康码”机制,优化境外人员赋码规则,并建立海外侨胞回国健康信息预申报平台,加强省际联检部门协同,为“智网恢恢、疏而不漏”提供技术、管理和服务支撑。

二以多轮驱动复工复产

自2月9日开始,浙江以周为时间单位,对复工复产节奏进行了总体把握,大体分为启动准备、加快推进、全面展开3个阶段,促使企业产能恢复率实现阶段性目标。应该说,这一时期的复工复产,以政府推动为主,基本任务是确保风险受控下的生产经营恢复,将畅通人流、物流、商流作为基本抓手。

随着复工复产的节点任务基本完成,企业的不少共性问题已初步解决,但许多个性问题不断凸显,此时再主要由政府强力推动可能事倍功半。我们也关注到网上若干帖子,反映个别地方为了名义上的产能恢复率,简单化要求企业限期完成用电量任务,导致有工厂机器空转等行为。不管帖子是否有渲染成分,省委、省政府态度是“零容忍”,在相关信息出现的第一时间即下发通知提出明确要求,一经发现,严肃查处。

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大力实施政银企协同“五减”共克时艰行动。

三促进经济循环全面畅通

浙江坚持内需外需双向发力,将着力促进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生态链全面畅通。

在外需方面,千方百计稳外贸稳外资,力争“生产早恢复、订单不流失、产业链不转移”。现在,不少外贸企业反映订单履约难、码头出货难、市场拓展难。为此,浙江以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贸龙头企业为重点,全力抓好关联企业复工复产,支持企业多元化拓展国际市场,以龙头企业复产带动全产业链复产。

在内需方面,一手抓有效投资,一手抓扩大消费。大力推进已开工重大项目续建复建,谋划实施一批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城乡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领域。同时,启动实施消费新政,大力发展数字生活新服务,积极拓展“网上菜场”“网上餐厅”“网上超市”“网上家政”“网上培训”等新业态,在主要城市构建“5分钟便利店+10分钟农贸市场+15分钟超市”便民生活服务圈。

我们有理由相信,量大面广的浙商都会重新“忙碌”起来,浙江的经济循环不仅会回归常态,还将在抵御危机、战胜危机的过程中实现新跨越。

疫情防控关乎生命,复工复产关乎生计。在战疫情、抓发展的非常时期,浙江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将始终从浙江实际出发,以非常之策应对非常之势,全力以赴深化精密智控机制建设,全力以赴恢复经济社会秩序,全力以赴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奋力夺取浙江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会上,相关负责人还对一些问题进行了回应——

Q1

浙江企业在复工复产中,面临返浙难的问题,现在问题解决了吗?现在浙江在疫情防控中强调外防输入,对于外来务工人员有较多防范,现在浙江还向平时一样欢迎外来务工人员吗?

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广胜:浙江各行各业的员工都是跨省的,浙江这些年的发展离不开外地员工的积极工作和努力奉献,浙江将在浙江工作的外地员工亲切地称为“新浙江人”。

浙江这些年的发展离不开这些外地朋友,也正因为有这样一大批的外地务工人员,浙江的发展才这么有生机和活力。所以,对于外地务工人员,浙江肯定是一如既往、热烈地欢迎大家。

前段时间,省外人员返回确实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地方因为严管严控,禁止务工人员出村;有些地方因为城乡公交还没恢复,远离城市的务工人员出行很难等等问题,限制了外来务工人员返回浙江。

对此,浙江较早成立了由人力社保厅牵头的工作专班,采取的措施有:

一、组建五个劳务合作的工作组,分赴安徽、河南、贵州、云南等劳务合作大省,面对面协调问题。

二、组织化地接返员工。从2月24日开始,浙江各地通过包车、包机等方式,每天接回省外员工达5万人次以上。

三、推进劳务对接。省里和不少市县都出台了不少补贴政策,激励人力资源的服务机构和企业招工引才。

浙江适应疫情防控阶段的新特点,很多线下的招聘活动都转为线上,效果总体上都很不错。不同企业的情况有差异,浙江规上工业企业的员工到岗率已经超过80%,但还有不少小微企业员工到岗比例相对较低。据统计推算,目前已到岗的省外员工大约有1200万人,还有100万左右还没有返岗,浙江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

借此机会,想对所有省外务工人员特意说一声,浙江推出健康码,只要申领到绿码,无论是乘火车都能顺利来到浙江,而且马上就能够上岗。希望大家在返浙过程中全程戴口罩,做好个人卫生的防护,浙江期待省外的务工朋友们都能够早日回返自己的工作岗位。

Q2

数字经济是杭州的金名片,现在杭州是怎么样用数字来赋能企业复工复产的?有哪些创新和突破?

杭州市副市长柯吉欣:在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防控中,杭州市充分发挥了数字经济、数字治理的优势,运用城市大脑既有的机制,围绕“一图一码一指数”精密智控,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的数字技术,全面赋能企业的复工复产。

一是企业复工申报办理不见面,创新开发企业复工申报备案的线上平台,线上处理、线下审核、线上反馈,简化申报备案的流程,采用承诺制,备案不见面。目前24万多家企业,300多万名员工都在平台上进行了注册,除了少数影剧院、网吧等负面清单的企业以外,其他的企业都已经完成了复工。

二是健康码应用全覆盖,首次推出杭州健康码全市一码通。目前杭州健康码的申领已经超过了1200万,日访问量最高的时候达到了1500万,帮助企业精准管控人员的健康,实现即严格防控又有序分工。

三是“亲清在线”的一键通。亲清在线3月2号已经正式上线了,要实现5大功能,实现企业需求在线指导、政策在线兑付、服务在线落地、绩效在线评价、许可在线实现。杭州1+12的惠企政策在“亲清在线”上进行兑现,已经有3.1万多家商贸企业,36.7万人申领领到了补贴,总共兑付的金额达到2.99亿元。

工程建设审批商事登记等这些常规的服务没有停止过,还推出了云招聘等形式。1300多家名企名校名院,推出了28,000多个岗位,将持续一个月多时间。

杭州还在全国率先对工业用地全面推行云上土地签约模式等。

Q3

对于小微企业恢复运营,请问杭州市对此有什么扶持措施?特别是对沿街小餐饮店开放有什么保障?

杭州市副市长柯吉欣:从杭州的情况看,小微企业受疫情冲击较大,是下一步复工复产的重点、难点。杭州小微企业约31.5万家,员工人数占全部企业的约35%,增加值占全部企业的约20%。目前,99%以上的小微企业已经复工,员工到岗率超过94%,产能恢复率七成。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精准服务。深化“走亲连心三服务”,进一步发挥全市百名助企服务网格员、11308名助企服务员的作用,开展大走访、大服务,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加快市场修复,鼓励合法,打击非法,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二是政策保障。完善促进小微企业发展体系,建立小微企业发展的动态监测机制,按照“就高原则、顶格执行”,落细落实落地中央、省出台的小微企业税费减免以及杭州“1+12”政策,通过“亲清在线”数字平台,政商一键通,政策在线实时兑付。据初步测算,中央、省、市政策给全市企业减负约480亿,其中相当一部分惠及小微企业。

三是物资保障。我们开辟了网上“政府保供通道”,采用“零差价、零上门、点对点”的模式,全力保障小微企业复工复产, 已为企业提供口罩3188万只。

四是科技赋能。杭州有雏鹰计划企业4540家,高新中小企业743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3720家。这些企业成长性好,需要进一步科技赋能,帮助他们化危为机,提升发展。

五是平台支撑。杭州有省级以上小微企业园155家,特色小镇29个,双创示范基地6个,科技孵化器92家,众创空间122家。这些平台为小微企业提供发展空间,是杭州下一步工作的一个重点。

沿街小餐饮与民生密切相关,杭州现有小餐饮店40617家,目前营业率95.3%。在《杭州市先期开放餐饮服务单位疫情防控指引》发布后,沿街小餐饮开放和防控情况总体良好,我们也积极鼓励他们提供外卖和打包服务,当前主要还是要落实好商铺业主的主体责任,严格落实消毒消杀、人员管理等各类防护措施。市场监管部门将会属地的镇街、有关部门加强日常巡查监管,在满足民生需求的同时,安全防护也要落实到位。

Q4

松阳是产茶大县,当前也正是春茶上市的重要时期,请问在应对疫情影响、确保茶产业稳定方面,你们采取了什么措施?

松阳县县长李汉勤:松阳全县有13.2万亩生态茶园,茶叶全产业链产值达122亿元,有40%的人口从事茶产业,50%的农民收入来自茶产业,60%的农业产值来源于茶产业,往年全县外来采茶工约有3万人,春茶高峰时近5万人。疫情发生后,我们全力做好茶产业复工复产。

一是确保“管得住”。2月初,我们就按照疫情防控要求,研究制定复工方案,并出台简洁清晰易操作的标准思维导图,对“田间作业”“茶青交易”“茶叶加工”“干茶销售”的4个环节22方面流程进行系统规范并严格落实。如结合“健康码”,推出田间、加工、茶青收购和茶商的“四色”工作证,实行持证上岗。

二是确保“产得出”。为了让茶叶能够及时采下来,一方面,深入挖掘本地采茶劳动力,通过组建20多个“采茶互助团”“茶香帮忙团”,有效整合调剂县内采茶劳动力。另一方面,做好外来采茶工管理对接。出台采茶工管理办法,将12家主要中介机构预约的7000余名外地采茶工纳入大数据信息系统管理,开展提前报备、风险审核等工作,确保疫情稳定后可第一时间输入。

三是确保“卖得好”。线下方面,浙南茶叶市场作为“中国绿茶第一市”,每年有全国各地4000多名茶商常驻市场。我们专门制定了市场疫情防控及应急处置预案,严格开展进场人员“一码一测一罩”核验,制发通行证和摊位证,引导预约交易,目前市场已实现茶叶交易734吨、交易额1.7亿元。线上方面,组建“茶农群”“茶商群”等,实现产销精准对接。鼓励运用电商和直播平台销售,已实现网上交易98.7万单、销售额超1.86亿元。我们还和淘宝等平台合作,3月5至4月3日在线上举办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茶商大会·松阳香茶网络茶叶节。

总之,我们将继续严密防控、创新服务,努力推动松阳茶产业转危为机、转型升级。

Q5

听说省人民医院也多次派出医护人员支援武汉一线抗击疫情,请问他们在武汉的工作情况怎么样?

浙江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黄东胜:按照我省总体部署安排,从大年初一开始,我们医院一共分4批次派出了205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我们的队员目前分别在武汉第四医院、武汉天佑医院、袁家台方舱医院及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工作。

何强副院长带领浙江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1个多月来转战江汉、日海、黄陂及袁家台4家方舱医院。

医疗队在方舱医院建立了“放射科”、首次应用超声机器人、组建了患者志愿者队伍,培训了数百位方舱医院的医护人员,为方舱医院的设计建设、规范诊疗、科学管理作出积极贡献。上周,这支医疗队被国家三部委授予先进集体,何强、俞平两位队员被授予先进个人。

葛明华院长带队的172名医务人员组成的医疗队,整建制接管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一个重症病区,目前已有15位患者康复出院。

派驻天佑医院的队员也做了大量工作,所在的医疗队获得了国家三部委授予的先进集体称号。在武汉,我们与浙江援鄂医疗队同仁一道,齐心协力、各尽所能,投身援鄂一线的战斗之中,展现出了浙江医务工作者的大爱与担当。

Q6

据了解,全省援鄂医疗队应急物资保障组的基地小组设在省人民医院,请问目前这块工作进展如何,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浙江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黄东胜: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了统筹做好我省援鄂医疗队物资保障工作,省卫健委成立了专班,其中基地小组设在我们医院。基地小组的职责就是执行省卫健委制定的配送计划,负责物资的接收、储备、管理并落实运送。

全省援鄂医疗队除杭州市、宁波市医疗队外,队员出发时的个人物资由我院准备,截至今日,已完成9批次共1439名援鄂队员的出征物资准备,为全省2000余名援鄂医疗队员配送药品、防护物资、生活物资共100余万件。

这项工作看似简单,其实是不太容易的。由于医疗队的派遣是国家卫健委根据武汉疫情发展紧急决定的,浙江接到指令基本上都是晚上21点到22点左右,队伍集中时间一般在次日中午12点左右,留给物资准备的时间很有限,加之当时正处春节假期,面临供应商没有货、有货公司没有人、有人仓库没人搬、货物没车运等难题,而且由于是团队出征,行李箱、冲锋衣等要求整齐统一,物资采购的难度就更大了。

每次接到任务,我们都像打仗,分工合作,大兵团作战,有负责联络采购渠道的,有负责到超市采购的,有负责采购行李箱、冲锋衣等大宗而紧缺物资的,有采购药品的,数以百计的员工负责物品分发、装箱、打包,部分员工负责行李装车和随车到高铁站、机场的装卸物资。

整个过程真可以用“冷暖自知”来形容。冷,就是特殊时期、特殊困难。恰逢中国最大传统节日又遇最严峻的疫情,物资准备的困难可想而知,一开始甚至连做个出征仪式的横幅、队旗、标语都很困难,需要联系公司人员大年三十连夜驱车数百里回杭制作。

暖,就是感受到疫情面前医护人员、普通市民、企业老板和社会各界激发出来的爱国、无私、奉献、团结的精神,很多具体的事例,让我深深感动。大年初一一早,几百名员工自发来医院,在病房楼大厅分发物资、装箱打包;公司老板凌晨驱车数百里来仓库发货并兼任装卸工;我们采购到的箱包、服装等物资,公司都是以最大的折扣供应的;在医疗队个人防护物资最紧张的时候,又得到了很多企业、协会和个人的爱心捐赠。时间所限,很多感人的事例不能一一述说。

这次为援鄂医疗队做物资保障,虽然有些辛苦,加上援助武汉我们又输送了205名队员,医院工作的压力也会大一些。借此机会,我想代表我们医院全体人员说几句心里话。感谢社会各界的充分信任和全力支持,我们是人民医院,无论是平时,还是像这次疫情一样的关键时刻,我们都会义无反顾,担当起“人民”二字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