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年輕人都不願買汽車,開豪車的只有這兩種?

汽車誕生到現在,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在我們的生活中,汽車是一種交通工具,也是一種高級玩具,許多時候,它還是一種身份與地位的象徵。但是,日本人對於汽車的認識正在發生巨大的改變,買車的人是越來越少,買豪車的人更是鳳毛麟角。作為世界最大的汽車製造大國,日本社會到底在發生什麼?

日本年輕人都不願買汽車,開豪車的只有這兩種?

  日本有一個很大的經濟團體,叫“經濟團體聯合會”,這個會的成員,都是主板上市公司,每一家公司都是世界行業的巨頭,因此也被稱為日本的“經濟內閣”。

  經濟團體聯合會在每年的1月上旬,都要舉行一次新年會,這一次新年會,也是我們媒體人直接可以與日本經濟界領袖們對話的機會。

日本年輕人都不願買汽車,開豪車的只有這兩種?

  2015年,日本全國汽車的銷售量是504萬輛,比2014年減少了9%。而2015年,中國的汽車銷售量是多少呢?2500萬輛,是日本的5倍,而且保持了7%的增長的勢頭。日本汽車銷售量出現大幅下滑的最大原因,是因為年輕人遠離汽車。一年一度的東京汽車展,人頭濟濟的,都是中老年男人,很少看到年輕人的影子。

  日本的年輕人為什麼不買車?並不是他們沒錢買車。日本的汽車比中國要便宜30%左右。像一輛豐田最高配置的卡羅拉,在日本只賣到230萬日元,相當於13萬人民幣。13萬人民幣在日本是一個什麼概念?就是一位百貨公司年輕售貨員一年不到的工資。

  既然汽車這麼便宜,年輕人為何不買?在日本很多人覺得買汽車是給自己的生活添麻煩。像東京、大阪、京都這樣的大中城市,公共交通十分發達,坐上地鐵輕軌,可以到達城市的任何一個角落,買了汽車,不僅家裡需要一個停車場,到單位裡上班,還得自己付停車費,汽車就是一個添亂的傢伙。

日本雖然沒有“限號”,但很早就建立起了一套強制綁定車位的《車庫法》:任何車輛必須有固定的、符合法律規定條件的保管場所,否則不予落戶

。此法律同時還規定,公共道路上不得長時間停車,即使沒有禁停標誌的道路,白天不得連續停車超過12小時,夜間不得連續停車超過8小時。如需更長時間停車,則必須停在自家車位或公私停車場內。相比城市內外的臨時停車,自家車位更是一筆長久的、高額的支出——尤其是對居住在城市及周邊的人們而言。這一事實直接影響了人們對購車這件事情的思考,很多東京大阪人即使買得起車也不買車,主要就是相比坐地鐵上下班,車位等花費實在太不划算。

  那麼,日本租個車位到底有多貴呢?

  簡單粗暴地講,主要城市近郊的車位租金1-2萬日元/月,中心區域4-8萬日元/月,較偏地區5000-1萬日元/月,更遠地區和一些個別房產帶有免費車位。

  如果您買地建獨立住宅(一戶建),那麼當然自家的車位不用交租金,而大部分租房、購買公寓的情況,車位都是需要租的:詢問所租購住處的管理公司,或者在家附近找“月極駐車場”撥打停車場的電話,確認有空車位和價格後前往簽約即可。

  

日本年輕人都不願買汽車,開豪車的只有這兩種?

  以東京為例,新宿澀谷目黑文京品川等區的車位一般都需要3-5萬甚至更貴,中央、港、千代田的大部分車位和其他區域的高級房產所帶車位則往往超過5萬,一個月八九萬的車位也不在少數。如果您住的地方太中心,搞不好一兩年的停車費都能買寶馬了,畢竟日本是一個二手車和iPhone都可能同價的地方。23區裡較為外圍的練馬、板橋、足立、江戶川等地方則可以找到2-3萬甚至更便宜的車位。距都心車程1小時以上的周邊市縣則終於可以找到1萬以下的車位。有趣的是,你可能在市中心可以和稍遠地方一樣找到價位相差不大、住得起的房子,但車位價格的地域差別是非常明顯的。

日本年輕人的購物清單中,汽車的排名正在逐年下降,他們的興趣也日益分散。放在三十年前,他們的父母輩如果談起感興趣的東西,汽車可是緊接時尚、旅行、音樂、電影這些潮物之後的得意單品。但最近幾年,層出不窮的各類電腦、手機、遊戲機、相機等電子產品或者遊戲動漫早就衝到清單前列,就連那些看上去無聊透頂的各類職業資格證,對年輕人的吸引力也都超過了汽車。
城區公共交通網持續完善的確會抵消他們對汽車的依賴。對於居住在東京首都圈的年輕人來說,畢竟,去年光東京地鐵,每天平均運載旅客數就已經有684萬人——這還不包括日本鐵路(JR)與私鐵、都營地鐵的運量。另一方面,上京唸書或者工作的年輕人大多擠在租住的小公寓裡,它們並沒多少多餘空間提供停車位,都市圈高額的停車費也讓很多人打消了買車的念頭。

日本年輕人都不願買汽車,開豪車的只有這兩種?

  日本經濟新聞社做過一項市場調查,發現現在的日本年輕人在參加工作之後,第一想買的東西不是汽車,而是一部智能手機,其次是筆記本電腦,第三是自行車,第四是小型音箱,第五才是汽車,而房子被排在了第八位。

  在40多年前的上世紀70年代,汽車是排在第一位。那時,年輕人買一輛汽車帶著女朋友到處兜風旅遊,跟現在的中國是差不多。但是,日本社會現在沉澱了。所以,找老婆一定要找日本女人,因為日本的丈母孃對於女婿,第一不會要求有房子,第二不會要求有汽車,結婚成本很低。

日本年輕人都不願買汽車,開豪車的只有這兩種?

  話說過來,既然日本的年輕人大多不買汽車,那麼,一年500萬輛汽車都賣給誰了呢?其實,大部分都賣給了農村。也就是說,日本社會是城裡人不買車,鄉下人買車。

  日本的農村由於公共交通不發達,加上土地私有制,不能實現中國式的新農村城鎮建設,因此,無論去超市,還是上班上學,私家車是萬萬離不開的。所以,即使在很偏僻的山區,日本人每一戶家庭,幾乎也都是人人有車,有的家庭有四五輛,外加一輛全家出遊走親戚的麵包車。

  日本富裕程度要超過中國,這是否就意味著日本滿大街跑的都是豪華車呢?

  前不久,如果去日本的九州地區,留意高速公路的休息區,那裡停放的汽車都是什麼車?你會發現在熊本縣和福岡縣看到,停車場裡的車,50%以上是黃牌照的車。

日本年輕人都不願買汽車,開豪車的只有這兩種?

  在日本,黃牌照的車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是排氣量在660cc以下,屬於QQ型車,日本稱為“輕型車”。

  日本汽車銷售協會和全國輕型汽車協會聯合會公佈的2015年全國汽車銷售報告顯示,排名銷售量前10位的車型中,輕型車佔了7位。其中賣的最好的是豐田汽車公司的混合動力小型車,省油率為全球領先,每一升汽油能跑37公里。由於是混合動力,時速在50公里以下的話,使用的是車載電力,不耗汽油,這也就意味著,在市區裡行駛,基本上不花油錢。

  這款汽車的標準售價為76萬日元,政府環保型車補貼33萬日元,個人實際支出為43萬日元(約2萬2000元人民幣)。

  汽車協會公佈的數據稱,2015年上半年,普通轎車的銷售量為140萬輛,而輕型汽車的銷售量也達到84萬輛。調查還顯示,日本全國100戶家庭中平均擁有輕型汽車54輛。而佐賀縣、鳥取縣、長野縣的100戶家庭的輕型汽車擁有量,都達到了90%。

  為什麼日本人現在買車,都傾向於買小型輕型車呢?因為這種輕型車售價低、省油、使用靈巧、養路費便宜,一年才只有1萬日元(約600元人民幣),很適合上班族、老年人、家庭主婦使用。

  另外,日本的輕型汽車,除了車身短一些之外,各種配置和車內裝修,幾乎和普通的轎車沒有多大的區別,換言之——並不寒磣。

  日本社會還有一個怪現象——凡是開奔馳車的,往往會是兩種人:一種是社會成員,另一種是暴發戶。我常去日本國會採訪,每次都特別留意國會的停車場,看看那些國會議員們都開什麼車,發現都是清一色的黑色,皇冠或雷克薩斯,看不到一輛外國名牌車。這背後除了議員們向社會表達愛國情懷之外,還有一種隱晦的東西,那就是順應社會潮流,怕露富遭人白眼。

日本年輕人都不願買汽車,開豪車的只有這兩種?

  這並不是說,外國車在日本沒有一點的市場,我們偶然的也會在街頭看到外國車,但是除了奔馳之外,最多的是奧迪和大眾,都是進口車,基本上都是德國製造。美國的通用和福特,在日本是無法成為上賓。法拉利偶然可以看到,但是悍馬就很少見到了。

  日本的大富豪,還是有錢有勢的政治家,他們都開什麼車呢?日本首富、優衣庫公司社長柳井正,他的坐車是豐田的雷克薩斯,售價800萬日元(約40萬元人民幣)。鳩山由紀夫前首相的座車,是豐田的皇冠,售價480萬日元(約24萬元人民幣)。而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則只有一輛破舊的自行車,估價只有250元人民幣。

日本年輕人都不願買汽車,開豪車的只有這兩種?


  所以,汽車在日本人眼裡,只是一個普通的交通工具,跟電冰箱洗衣機一樣,屬於“家電”產品,而非是財富和身份的象徵。沒有人會在買車問題上相互攀比。自然,在大都市裡生活,沒有車不會被人瞧不起,有車的反而會“嚇死寶寶”。我想,再過多少年,中國也會迎來這一個沉穩而理性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