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能掐会算,却没料到,2个儿子一个跳了井,一个死在大牢中

朱元璋手下大臣中,刘伯温是最为引人注目的一个。千百年来,刘伯温的形象已经从一个足智多谋的文臣谋士,演变为一个能掐会算、未卜先知、呼风唤雨的“半仙”之流的奇人。正史记载中的刘伯温,则以文采斐然、谋略出众、铁面无私三个特点闻名于世。根据实际情况,准确预判形势发展,也确实是他的特长之一,只是没有演义中那么邪乎而已。

刘伯温能掐会算,却没料到,2个儿子一个跳了井,一个死在大牢中

不过,刘伯温属于那种典型的长于谋国、拙于谋身的直臣和忠臣。论及个人才干,无论用兵还是治国,朱元璋手下文臣中,比他强的真没几个。但要论及混迹仕途,钻营投机搞关系,升官发财往上爬,他的气节使他不屑为之。恰恰相反,他担任御史中丞期间,不徇私情,铁腕治吏,得罪了李善长、胡惟庸等重臣,给他自己和家人埋下了祸根。

刘伯温能掐会算,却没料到,2个儿子一个跳了井,一个死在大牢中

刘伯温在明朝开国战争中劳苦功高,奇谋妙策尽显风流,但在开国后,朝廷激烈的内斗倾轧中,他却是个失意者。不仅没有获得朱元璋重用,反而被排挤出局。奸相胡惟庸必欲除之而后快,以探视病情为名,给他送来药物,结果刘伯温服后病情加重,“有物积腹中如拳石”,最后不明不白地死去。

更为令人惋惜的是,刘伯温尽管才气纵横,料事如神,却没料到,他的两个儿子都和他一样死于非命。刘伯温有两个儿子,长子刘链,次子刘璟。两个儿子家学渊源,从小耳濡目染刘伯温的言行风范,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之下,处处以父亲的德行为榜样,不仅才华出众,且忠诚耿直。

刘伯温能掐会算,却没料到,2个儿子一个跳了井,一个死在大牢中

长子刘链,生于元至正八年,死于洪武十二年,仅仅活了三十二岁。刘链自幼勤学苦读,才干卓异,在明朝开国功臣的后人中,刘链很早就引起了朱元璋的注意。《明史》记载,“太祖常欲大用之”,朱元璋对他的才干十分赏识,很想提拔重用他为国效力,刘链因此平步青云,三十出头就坐上了江西布政使的高位,可谓前程似锦。

然而,一心报国的刘链不知道,一双凶狠的眼睛已经盯上了他,这个人就是左丞相胡惟庸,当时位居朝廷百官之首,是朱元璋手下的大红人。胡惟庸一度把刘伯温视为最大竞争对手,费尽心思除掉刘伯温后,刘链的快速晋升,又引起了他的嫉恨。《明史》记载,在胡惟庸的指使亲信,蓄意陷害胁迫刘链,刚烈的刘链不甘受辱,“堕井死”,跳井而亡。

刘伯温能掐会算,却没料到,2个儿子一个跳了井,一个死在大牢中

刘伯温的次子刘璟,经历和命运与哥哥如出一辙。刘璟不到二十岁就已精通四书五经等典籍,才华与性格都神似父亲。朱元璋非常喜欢他,曾说:“欲汝日昔侍左右”,想让他天天陪伴在自己身边。还特地把他负责在朝堂上监督百官礼仪,后来又让他会同三法司审理冤狱。

刘伯温能掐会算,却没料到,2个儿子一个跳了井,一个死在大牢中

后来朱元璋病故,建文帝继位,为了巩固皇权,建文帝开始着手裁撤藩王。燕王朱棣不甘心坐以待毙,愤然起兵造反,与建文帝争夺天下。明朝所有文臣武将,都必须选边站队,为自己的身家前途做出选择。刘璟义无反顾选择了属于正统的建文帝,并曾经随军出征,与朱棣在战场上交过手。

刘伯温能掐会算,却没料到,2个儿子一个跳了井,一个死在大牢中

建文帝最终没能斗过朱棣,被朱棣如愿以偿取代了他,坐上了九五之尊的宝座。朱棣登基后,大力招揽起用贤才,身为名臣之后的刘璟,无论才能和影响力,都被朱棣列为必须要争取的人物。刘璟却抱定必死之心,先是百般推脱不愿出山,后来当面指责朱棣,千秋万代都会落下篡位的骂名。朱棣暴跳如雷,把他关入大牢。刘璟自知难逃一死,在狱中自缢而亡。有人建议给刘璟灭族,但刘基巨大的影响力,使得朱棣不敢造次,“成祖以基故,不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