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瞭解一種地形-山地

山地,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的高地,起伏很大,坡度陡峻,溝谷幽深,一般多呈脈狀分佈。山地是一個眾多山所在的地域,有別於單一的山或山脈,山地與丘陵的差別是山地的高度差異比丘陵要大,高原的總高度有時比山地大,有時相比較小,但高原上的高度差異較小,這是山地和高原的區分,但一般高原上也可能會有山地,比如青藏高原。

每天瞭解一種地形-山地

山地地貌圖

一:基本特徵

地球陸地的表面,有許多蜿蜒起伏、巍峨奇特的群山。山由山頂、山坡和山麓三個部分組成 。這些群山層巒疊嶂,群居一起,形成一個山地大家族。山地的表面形態奇特多樣,有的彼此平行,綿延數千公里;有的相互重疊,犬牙交錯,山裡套山,山外有山,連綿不斷。

它們以較小的峰頂面積區別於高原,又以較大的高度區別於丘陵。山脈是山地的一部分,指呈線裝延伸的山地,是山地中主要山體的集合,多呈條帶狀分佈,向兩個方向延伸。幾個相鄰的山脈還能組成山系。包括若干條山嶺和山谷組成的山體,因像脈狀而稱之為山脈。構成山脈主體的山嶺稱為主脈,從主脈延伸出去的山嶺稱為支脈。

每天瞭解一種地形-山地

二:地形氣候

1、隨高度上升,太陽輻射穿過的大氣層減少而增加輻射值。而且向陽面的輻射多於背陰面。

2、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降低。每上升100米,夏季溫度下降0.5~0.7℃;冬季約降0.3~0.5℃。

3、氣溫日變化和年變化在山頂和山坡都比較緩和,且有秋溫高於春溫的趨勢;在山谷與盆地這兩種變化較劇烈,且春溫高於秋溫。

4、雨量和雨日一般隨高度增加 ,如黃山、泰山,每上升百米,年降水增加約30毫米,雨日增加2.4天 。在一定高度以上,由於氣流中含水較少,降水量隨高度增加而減少。降水量達到最大值的高度,叫最大降水高度。

5、迎風坡降水量明顯多於背風坡。而且山谷、盆地多夜雨。

6、風速隨高度增加而增大。山頂、山脊和峽谷風速大,盆地、谷地風速小。山地還有山谷風與焚風現象。

每天瞭解一種地形-山地

山地降水示意圖

三:主要類型

按山的成因又可分為褶皺山、斷層山(斷塊山)、褶皺一斷層山、火山、侵蝕山等。褶皺山是地殼中的岩層受到水平方向的力的擠壓,向上彎曲拱起而形成的。斷層山是岩層在受到垂直方向上的力,使岩層發生斷裂,然後再被抬升而形成的。喜馬拉雅山是典型的褶皺山,江西的廬山是斷層山,天山山脈屬於褶皺一斷層山。

每天瞭解一種地形-山地

褶皺山

每天瞭解一種地形-山地

斷層山

每天瞭解一種地形-山地

火山

四:中國山地的分佈

在中國東北地區主要有大興安嶺、小興安嶺、長白山三大山脈分佈;在華北地區主要有燕山、太行山、泰山;華南地區主要有大別山、武夷山、南嶺、雪峰山、十萬大山、雲開大山等;我國的山脈主體分佈在西北地區,比如說阿爾泰山、天山、崑崙山脈、以及延伸出來的祁連山、賀蘭山、陰山山脈;在青藏高原上,山地是主體地形,喜馬拉雅山是中國與鄰近國家的界山,比較著名的山脈有阿爾金山、唐古拉山、巴顏克拉山、念青唐古拉山、岡底斯山;西南地區分佈著我國著名的橫斷山區。當然最少不了的是我國南北方的分界線--秦嶺山脈。

就海拔而言,世界上海拔8 000米以上的高峰共14座,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和喀喇崑崙山脈的中國國境線上和國境內者即達9座。世界第1高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第2高峰——喬戈裡峰(8611米)、第3高峰——干城章嘉峰(8586米)、第5高峰——馬卡魯峰(8463米)和第7高峰——卓奧友峰(8201米)均位於中國國境線上,第14高峰——希夏邦馬峰(8012米)位於中國西藏境內。至於海拔超過5000米的高峰,在喜馬拉雅山脈、喀喇崑崙山脈、岡底斯山脈、念青唐古拉山脈、唐古拉山脈、崑崙山脈、天山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大雪山、岷山等山地中數以千百計,無論是山峰的高度和數量都是其他國家無可倫比的。

每天瞭解一種地形-山地

中國地形圖

五:世界其他各地主要山脈分佈

1:亞洲主要山脈分佈

在亞洲主要山脈首屈一指的的是喜馬拉山脈,亞洲地區的主要山地地形主要分佈在中國,在其他國家也有分佈,其中在俄羅斯分佈比較廣,主要有歐亞大陸的界山-烏拉爾山、大高加索山脈;位於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切爾斯基山脈、上揚斯克山脈、斯塔諾夫山脈(外興安嶺);位於俄羅斯和蒙古之間的薩彥嶺,位於阿富汗及巴基斯坦的興都庫什山脈。亞洲最高峰為喜馬拉雅山脈的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米。

每天瞭解一種地形-山地

亞洲地形圖

2:歐洲主要山脈分佈

歐洲北部主要以冰原侵蝕地形為主,中部是平原,南部山地眾多。北部主要有位於斯卡的那維亞半島的斯堪得納維亞山脈,位於英國中部的奔寧山脈;中部分佈較少,主要有蘇臺德山脈;南部是歐洲的主要山脈分佈區,自西向東為位於伊比利亞半島的比利牛斯山脈位於法國和德國南部的阿爾卑斯山脈;位於意大利半島中心的亞平寧山脈;位於多瑙河背部的科爾巴阡山脈;巴爾幹半島整體以山地為主,主要有迪納拉山脈、品都斯山脈、羅多彼山脈分佈。歐洲最高峰為阿爾卑斯山脈的

勃朗峰,海拔4810米。(此項有爭議,有的資料指出是大高加索山脈的厄爾布魯士山,海拔5642米)

每天瞭解一種地形-山地

歐洲地形圖

3:非洲的主要山脈分佈

非洲整體地形以高原為主,山脈分佈較少,主要是分佈在大陸的沿岸,板塊與板塊的交界地帶,主要山脈有位於非洲大陸北部的阿特拉斯山脈;位於剛果盆地北側的阿達瑪瓦山;位於非洲南部的德拉肯斯山脈;位於東北大裂谷附近的米通巴山脈;馬達加斯加島中部也有山地分佈。非洲的最高峰為東非高原上的

乞力馬扎羅山,海拔5895米。

每天瞭解一種地形-山地

非洲地形圖

4:大洋洲的主要山脈分佈

大洋洲的山脈分佈稀少,主要有澳大利亞大陸的大分水嶺,和新西蘭南島上的南阿爾卑斯山,新幾內亞島上中部有雪山山脈,大洋洲最高峰是位於西部的查亞峰,海拔5029米。

每天瞭解一種地形-山地

大洋洲地形圖

5:北美洲的主要山脈分佈

北美洲主要山脈分佈在大陸的西海岸,東部有阿巴拉契亞山脈,西部自北向南有位於阿拉斯加北部的布魯克嶺、東部的馬更些山脈;依次向南有落基山脈、海岸山脈、內華達山脈;中美洲也有山脈分佈,主要有西馬德雷山脈,東馬德雷山脈,南馬德雷山脈,索克努斯克山;總體來講都是北科迪勒拉山系的一部分。北美洲的最高峰是位於阿拉斯加州的

麥金利山,海拔 6193米。

每天瞭解一種地形-山地

北美洲地形圖

6:南美洲的主要山脈分佈

南美洲的山脈主要分佈在大陸西側,安第斯山脈橫管南北,在大陸東側沿海部分也有山脈分佈,比如說兩兄弟山、埃斯皮尼亞蘇山脈、曼蒂凱拉山、馬爾山脈,都是位於高原向平原的過渡地帶。南美最高峰是位於安第斯山脈的

阿空加瓜峰,海拔6964米。

每天瞭解一種地形-山地

南美洲地形圖

7:南極洲的主要山脈分佈

南極洲根據目前監測的結果主要有兩大山脈,分別是查爾斯王子山和橫貫南極山脈。文森峰,海拔4897米是南極的最高峰。

每天瞭解一種地形-山地

南極洲地形圖

六:世界主要火山分佈

大多數火山都分佈在板塊邊界上,少數火山分佈在板內,地球上已知的活火山共約518座,集中在以下幾個地帶,即環太平洋火山帶、洋脊火山帶、地中海-印度尼西亞火山帶、紅海沿岸與東非火山帶

每天瞭解一種地形-山地

世界火山和地震帶分佈

南美洲科迪勒拉山系安第斯山南段的30餘座活火山,北段有16座活火山,中段尤耶亞科火山海拔6723m,是世界上最高的活火山。再向北為加勒比海地區,沿太平洋沿岸分佈著著名的火山有奇裡基火山、伊拉蘇火山、聖阿納火山和塔胡木耳科火山。北美洲有活火山90餘座,著名的有聖海倫斯火山、拉森火山、雷尼爾火山、沙斯塔火山、胡德火山和散福德火山。在阿留申群島上最著名的是卡特邁火山和伊利亞姆納火山。在堪察加半島上有經常活動的克留契夫火山,向千島群島和日本列島山島弧,著名火山分佈在日本列島,如淺間山、巖手山、十勝嶽、阿蘇山和三原山都是多次噴發的活火山。

每天瞭解一種地形-山地

日本活火山分佈圖

琉球群島至臺灣島有眾多的火山島嶼,如赤尾嶼、釣魚島、彭佳嶼、澎湖島、七星巖、蘭嶼和火燒島等,都是新代以來形成的火山島。火山活動最活躍的可算菲律賓至印度尼西亞群島的火山,如喀拉喀托火山、皮納圖博火山、塔勻火山、坦博拉火山和小安的列斯群島的培雷火山等,近代曾發生過多次噴發。

每天瞭解一種地形-山地

印度尼西亞火山分佈圖

印度尼西亞被稱為“火山之國”,南部包括蘇門答臘。爪哇諸島構成的弧-海溝系,火山近400座,其中129座是活火山,這裡僅1966-1970年5年間,就有22座火山噴發,此外海底火山噴發也經常發生,致使一些新的火山島嶼出露海面。

每天瞭解一種地形-山地

印度尼西亞火山爆發

非洲有活火山30餘座,多分佈在裂谷的斷裂附近,有的也分佈在裂谷邊緣百公里以外。非洲東部的乞力馬扎羅山

、非洲西部複式活火山喀麥隆火山,位於剛果(金)北基伍省省會戈馬市以北10公里的尼拉貢戈火山,非洲坦桑尼亞的複式火山梅魯火山

每天瞭解一種地形-山地

乞力馬扎羅山

七:海底山脈分佈

1:太平洋

太平洋的海底地貌起伏較大。在太平洋東部。有一條大洋中脊和縱貫南北的海底山嶺,約佔太平洋總面積的35%。大洋中脊是巨大的弧形,北從阿留申海盆開始,經阿拉斯加灣、加利福尼亞灣、加拉帕戈斯群島,與東太平洋海區相連,再向西與印度洋中脊系統相接。它的北段被美國太平洋沿岸大陸所淹埋,南段是比較明顯的東太平洋海嶺。大洋中脊是一種巨型構造地帶,被一系列與緯度線平行的長達數千千米的斷裂帶所切割。

在太平洋中部,有一條略呈西北東南走向的雄偉的海底山脈。北起堪察加半島,經夏威夷群島、萊恩群島至上阿莫士群島,綿延一萬多千米,把太平洋分成東西兩部分。

每天瞭解一種地形-山地

太平洋海底地形圖

2:大西洋

在大西洋的中部,有一條縱貫南北的大西洋海嶺。它從冰島海岸起向南延伸,穿過大西洋南部,直到南極洲附近.南北全長達15000千米。海嶺走向與大西洋的表面形態基本一致,也略呈“S”型。

每天瞭解一種地形-山地

大西洋海底地形圖

3:印度洋

在印度洋海底中部,分佈著“入”字形的中央梅嶺。它是由中印度洋海嶺、西印度洋海嶺和南極一澳大利亞海丘組成的,三者在羅德里格斯島交匯。

每天瞭解一種地形-山地

印度洋海底地形圖

4:北冰洋

在北冰洋中部,橫臥著兩條海嶺,即羅蒙諾索夫海嶺和門捷列夫海嶺。羅蒙諾索夫海嶺略呈西北東南走向,從新西伯利亞群島起,經北極的中央部分,直達格陵蘭海岸。門捷列夫海嶺與羅蒙諾索夫海嶺大致平行,在東西伯利亞海域符蘭格爾島與加拿大最北端的埃爾斯米爾島之間,規模比羅蒙諾索夫海嶺要小一些。

每天瞭解一種地形-山地

北冰洋海底地形圖


拓展閱讀:

1:

2:

3:

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