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出的“金凤”缘何又飞回——运城市“凤还巢”计划助推经济发展透视

飞出的“金凤”缘何又飞回——运城市“凤还巢”计划助推经济发展透视

运城籍在外人员关心关爱计划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飞出的“金凤”缘何又飞回——运城市“凤还巢”计划助推经济发展透视

万荣县接在京月嫂回家过年

飞出的“金凤”缘何又飞回——运城市“凤还巢”计划助推经济发展透视

永济市2018“凤还巢”春风行动招聘会现场

飞出的“金凤”缘何又飞回——运城市“凤还巢”计划助推经济发展透视

广州花都车业协会考察团在盐湖工业园考察

租房有补贴、落户开绿灯、创业有支持……作为我省人力资源输出大市,运城市创新工作模式,2017年9月启动了“以关心关爱活动吸引运城籍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投资兴业”为核心内容的“凤还巢”计划。

“凤还巢”启动一年来,运城市通过开展“万人转移就业、千凤还巢创业、万商返乡兴业、十大劳务品牌”四大工程,完善信息共享服务、政策支持服务、精准培训服务、法律维权服务、社会保障服务“五位一体”服务体系来为“金凤”筑巢。全市共有5000余名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领办项目320个,领办合作社447个,累计吸引“凤还巢”投资470多亿元,落地139亿元。与此同时,2142名在外务工人员返乡进入“两委”班子。人才回归为运城市带来了项目、资金、信息、技术回流,使其村级集体经济全部实现“破零”。

培养新技能——走出去增收致富

运城市总人口533万,劳动人口约350万左右,改革开放以来,在运城历届市委、市政府引导下,外出务工、劳务经济成为农民脱贫增收的一条重要渠道。据统计,运城市外出务工人员遍布全国各地诸多行业近64万人,每年带回工资性收入约200多亿元,占到全市人均收入的将近1/3。

技能傍身,让走出去更有底气!河津市实行“三免培训”,对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和在外务工人员实施免学费、免材料费、免中介费的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依托“爱之桥月嫂”,培训下岗职工、农村妇女等无业人员68期2500余人,就业人数达900余人;平陆县建立“五包一补”(包培训、包吃住、包办证、包就业、包待遇、补误工费)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免费职业培训,以培训促就业,提高劳动力职业技能水平;万荣、闻喜、盐湖……“凤还巢”计划实施以来,全市各县(市、区)大规模开展对接市场需求的技能培训,让3万多有志于走出去的人,通过专业的技术培训,有能力、有信心、有底气地走了出去。

劳务品牌,让走出去更有“钱景”!打造一批具有明显运城地域特色的劳务品牌,不仅能让有志于外出务工人员成批地走出去,还能提高运城在外务工人员的形象和收入水平。万荣县总结在外务工经商人员特点,全力打造“笑乡人”劳务品牌,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劳务品牌;平陆县积极打造平陆电建工劳务品牌,已经在珠三角形成市场优势,占领当地市场2/3以上;芮城县打造芮城锁具劳务品牌,在陕西等地形成了市场优势;永济市拿出专项资金,全力打造“面都永济”劳务品牌,在全国范围内打响品牌……截至目前,全市共上报特色劳务品牌24个,后期市级将组织专家进行包装论证,打造出富有运城特色的十大劳务品牌。

如何让出去的人走得又快又稳?运城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为“走出去”保驾护航。建立县市乡村四级服务机制,市县两级全部建立外出务工人员服务中心,乡镇设置了服务站,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村配备了联络员,主要提供外出务工、回乡创业、政策咨询、信息资源和就业培训等一站式服务;建立了关心关爱网,开通了“情系大运城”微信公众号,各县(市、区)也分别开通微信公众号,更好地宣传各项优惠政策、发挥服务交流作用,让关心关爱走得更广泛、更深入;市县两级还召开劳务输出专场招聘活动,累计参会企业2632余家,提供岗位10万余个,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56246人。

“务工人员遭遇欠薪时,有人替他们讨要;企业被恶意拖欠货款时,有部门前往协调……运城市在外建立党组织和驻地组织,为在外务工人员排忧解难,增强了在外务工人员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制定好政策——引回来放心创业

在外务工创业人员这支大军走南闯北,接触广泛、熟悉市场、视野开阔、思维灵活,促进了运城与外界的交流融合发展,让更多的运城人了解最新的技术市场信息和理念。其中一些人经过多年打拼,取得或大或小的成就。可以说,这支大军不只是简单的打工者,更是一支创业大军,吸引人才回乡创业,才能更好地促进运城经济发展。

引凤还巢,首先得确保“找得到”。“凤还巢”将选才目标聚焦在本土化、实用化上,明确“四有双带”的选才标准,即有大局意识、有致富头脑、有公道之心、有奉献精神;能带头致富、能带领群众致富。在此基础上,按照社会管理人才、经营人才、专业技能人才、农业技术服务人才和文化艺术人才五大类,以村为单位,对本籍在外人才进行大排查、大摸底,村、乡、县层层建立台账,已掌握630574名在外本土人才的相关情况,形成了“凤还巢”基础数据。同时,在各县建立在外人员服务微信公众号,在各乡镇(街道)开通服务专线,与在外人才进行“点对点”联系,动员其回报家乡返乡兴业。截至目前,运城市共掌握有意回乡的各类农村本土人才7450人。

筑巢引才,得确保“金凤肯回来”。政策方面坚持提升“硬环境”、优化“软环境”,运城市委先后出台了《外出务工人员关心关爱计划(“凤还巢”计划)》《“凤还巢”计划联络工作管理制度》和《关于加强农村本土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等文件,为引“金凤回巢”创业,运城市围绕“创优营商环境、落实税费减免、加大金融扶持、提供场地支持、提供项目支持、完善孵化配套”6项措施,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保姆式”“一站式”服务。市县乡村四级构建“凤还巢”联动管理服务体系,共建有市级服务中心1个、县级服务机构13个、乡镇工作站166个、村级联络员3253人,形成了全面覆盖的服务机制。

创造好条件——留得住专心干事

“走出去”“引回来”是第一步,“留得住”才是实现梦想、奋战事业的主战场。

为让外出务工者放心,在“凤还巢”计划安排下,运城市民政局重点做好“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和管理运营工作,全市建立1179个日间照料中心帮助容纳留守老人37723人,解决了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为确保留守儿童能够得到关爱、享受到优质教育,市教育局帮助27398个留守儿童解决了入托升学问题;市妇联常态化开展“下基层、访妇情、办实事”活动,对新型职业女农民进行创业就业技能培训,有效地解决了留守妇女就业培训等问题。一系列围绕养老、就业、升学、就医等方面的关心关爱服务,解决了在外务工创业人员的后顾之忧,增强在外人员的归属感和返乡创业的荣誉感,让他们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为让回乡创业者暖心。运城市在金融、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出台了40条优惠政策,创优创暖环境。市金融办出台了4个方面12条支持政策上为返乡创业兴业项目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市国土局开通绿色通道,完善“一站式”服务,积极为还巢企业和项目落地提供良好环境。税务部门开设了“凤还巢”绿色通道,为现场办税的在外务工人员和返乡创业人员提供税务登记、申报纳税、优惠办理、证明开具、涉税咨询等全方位服务工作。

在政策的吸引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回乡创业,不断地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自“凤还巢”计划开展以来,共吸引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办小微企业1500户左右,实现创业带动就业7500余人。人才回流为运城市带来了项目、资金、信息、技术回流,成为促进运城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凤还巢”为农村干部队伍注入了新活力。本土人才回归后,积极参与村“两委”竞选,公开亮诺,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制定规划,注入新发展理念,带来新发展技能,提供新发展平台,强化了基层组织,创新了工作机制,为农村工作带来新变化。

周明飞 景 鸿 姚川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