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膨鬆劑作油條,面和好,多長時間後可以炸?

kart2011


油條非常適合作為一種早餐,通常配上豆漿或者胡辣湯,但畢竟是油炸出來的食品,偶爾吃一頓的話會覺得味道比較好,經常吃的話會感覺有些膩。有些人喜歡吃油條,卻又擔心外面的油重複使用,而且油的來源不明,對此很不放心。在家自己製作油條又會覺得麻煩,而且炸完油條之後,那麼多油的處理也成了問題。



通常我們自己製作油條使用的物質主要為泡打粉,酵母,食鹽,小蘇打等,在超市還有賣一種油條專用膨鬆劑,據說使用膨鬆劑炸出來的油條口感更加膨鬆好吃,這種膨鬆劑其實就是一種改良劑,對於我們平時不太容易掌握油條的製作,就可以使用膨鬆劑,讓我們更好的製作出油條。


單獨使用膨鬆劑是不行的,把兩克膨鬆劑兩磕爆奶粉,3.5克鹽和低筋麵粉250克混合,打入一個雞蛋,全部混合之後備用。為什麼不使用酵母?因為酵母發酵後,麵糰會變得發硬,炸出來的油條也會很硬,而且影響蓬鬆感。一克的小蘇打放入140克水中混合攪拌,融化之後與麵粉混合揉成光滑的麵糰。麵糰中加入適量食用油繼續揉文化用保鮮膜包好,放在一旁醒10分鐘左右,再次,軸光滑用保鮮膜放在冰箱冷藏一晚上(或數小時)。冷藏好的麵糰取出,壓扁然後切成小條,做成油條的樣子,放在鍋裡炸就可以了,炸的時候要不停的翻轉,直到表面金黃蓬鬆即可。


kiki的廚房


油條是北方的,一大食品,雖然談不上大美食,但是味道還是不錯的。是早餐的一大品種,在各大早餐攤上,銷量也是數的著的。作為北方人就不說了,南方人有機會來北方一定要品嚐。長長的大油條,濃厚的油香味,吃完後滿嘴留香,會讓你吃出肉食的味道,直誇給力!



我是從小吃著油條長大的,油條在當時,可是人們心中的地位是當仁不讓的美食,尤其在農村更是不容置疑。平時我們吃的不是麵條就是饅頭,條件有限,一年也吃不了幾次肉。油條因為經濟實惠就把肉的地位給取代了。饞了,就炸油條當肉吃。



現在生活富裕了,但是吃油條卻養成了種根深蒂固的飲食習慣,延續下來。大家大魚大肉沒少吃,可能都吃膩了,油條卻還是吃得津津有味。現在賣油條的早餐攤依然生意紅火,油條也做得更加精緻了。還有一些家庭廚爸或廚媽,空閒的時候,也是興致勃勃自制油條。



做油條,還是有些技術含量的。今天在回答問題的同時,再多給大家介紹點做油條技術要點,供大家參考:

  1. 正確使用膨鬆劑:一定要買無呂害膨鬆劑,不要用明礬。在和麵前撒到麵粉裡,面和好並醒發完後,就可以準備榨了;
  2. 油條表面粗糙不光滑:和麵少放點水,或減少醒發時間;
  3. 吃起來費勁,累牙:可能用到高筋面了,最好選擇油條專用麵粉;
  4. 回軟快、口感硬:掌握好火候,和麵時加點油和雞蛋,考慮豬油炸;
  5. 面劑子,彈性大,拉不開,回縮厲害,油條皮厚:和的面醒發不夠,和麵放水少和的面硬了;
  6. 油條兩半分離:麵糰外置時間長而發乾,或案板上撒的麵粉多了,或面劑子塗走多了;


做油條,經驗很重要,多磨練幾次,都能學會,做的差不多。自己做的好處,衛生和原材料質量上感覺放心,自己的勞動成果感覺更香。有興趣的朋友,不防自己動手試試!

大家好,感謝閱讀!我是特色美食派,熱愛美食,熱愛生活。希望我的分享,可以為您帶來趣味和價值!請朋友支持一下,動動您發財的手:關注、點贊、評論、轉發!我一定會不懈努力,為大家不斷提供優質內容!此致敬禮!

中華特色美食派


油條作為一個快餐食品,特別是早餐很受食客的歡迎,外皮酥香內層宣軟,吃上兩根油條喝上一碗豆漿再加上一個茶蛋很是愜意。油條好吃,幾乎人人都吃過,但是要說炸油條不是人人都會炸的。其實炸油條技術也不復雜,很簡單,只是餳面時間長一點,剩下的下劑切條油炸就是一個好操做的過程了。如果用膨鬆劑作油條,面和好後要多長時間才能炸呢?首先我先說一下油條面啥時候才算和好的時間節點呢,如果油條炸的好,餳面時間是關鍵,餳面時間短,炸油條時面死,拉不開,麵條回縮,起不好,不酥艮皮,口感差象筋條。和油條面要三揉三餳,之後才能算作正式餳面的時間。具體方法:第一次加水和麵達到手光面光盆光後餳面半個小時,過半個小時後仍然再和麵一次,再過半小時後再和麵一次,這樣連續重複三次後油條面才算和好,從第三次和好面算再餳面6一8小時(最好放冰箱保鮮室內),才能開始炸。通過充分的餳面油條炸制時外皮酥脆,起的大,又好看,又好吃。一般賣油條的會在頭一天晚上把面和好,放冰箱餳面一夜第二天一早就能炸了。





觀世間百態萬象


傳統麵食更健康的做法,用蔬菜汁和麵,真正的綠色食品……

不管大家從營養學的角度如何抵毀油條,數落它的不是,依然改變不了對它的熱愛,其實我也明白其中的道理,但還是和國人一樣喜歡它外酥裡軟又略帶嚼勁的口感,油條真的是太太太……香了,用其它的烹飪方法做不出來啊,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適當地吃是沒有問題的,不必危言聳聽,只要適可而止,用最健康的方式吃,把它的危害降到最低。

我每個月會吃兩到三次,都是在家裡變著花樣做的,從來不去外面買,油條的危害在於炸油條的油高溫反覆加熱造成的,自己做就不存在這個問題,有人擔心炸完油條的油怎麼處理,居家過日子肯定不能扔掉,不知道怎麼處理是你沒發現它的好處,炸過的油要麼炸成花椒油裝瓶調涼菜用(比只放香油好吃多了),要麼直接盛出每天炒菜用(炸過東西的油就是熟油,比用生油炒菜香,而且沒有生油味)。

油條最常見的就是黃色的。其實可以利用蔬菜做出各種顏色的,南瓜泥和麵炸出來更黃,胡蘿蔔泥和麵炸出來是黃,加入玉米麵的油條是又酥又黃,菠菜汁和麵炸出來是綠色的,還有人居然異想天開地提議做水果味的油條,下次一定大膽嘗試,開發新品種,並與大家分享。真是隻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做出不同風味的油條。

今天與大家分享的是用菠菜汁和麵做出來的綠色油條,看著漂亮,吃著美味。

綠色油條:

普通麵粉300克(也可用高筋麵粉或加入一部分),菠菜汁190克,雞蛋1個(去皮約50克),玉米油20克,鹽3克,酵母3克,無鋁泡打粉3克(可不放)

具體做法:

只用菠菜葉約120克(莖不易打碎),焯水,過涼水,擠去水分,切碎放入料理機桶中,加入約80克的水打成細膩的菠菜汁。倒出差不多就是190克。

加入酵母攪拌至融化,打入一個雞蛋,加鹽、麵粉、無鋁泡打粉(可放可不放),攪拌成絮狀,加入玉米油,和成稍軟的光滑麵糰。

蓋上蓋子放到溫暖處,醒發到兩倍大。也可提前一晚和好冷藏發酵,第二天早上做。

面板上撒乾麵粉防沾,揉勻排氣,擀成長方形的面片。

切成自己喜歡的大小

兩條摞在一起,用筷子在中間壓一下。

如果鍋大油多,可以直接做成大油條,如果象我鍋小油少,可以從中間切開,做成小油條。

依次做好全部,蓋上保鮮膜二次醒發十到十五分鐘。

鍋中放油開火,用邊角料的小面片試一下油溫,下入能迅速浮起油溫即可,輕輕稍微拉長油條生坯下入鍋中,漂起來,迅速翻面,勤翻幾次,兩面受熱均勻,你會發現油條慢慢膨大起來了。全程中火,不需要上色太深。

炸至微微上色,即可撈出控油。

膨鬆酥脆的小油條做好了。

經過油炸,外面微微變色;掰開看看,裡面是原始自然如翡翠般綠油油的。

配上粥或豆漿,再來個解膩的小菜:比如綠豆芽炒韭菜,很美味的一頓早餐等著你來享用。

溫馨提示:

1.菠菜葉儘量少放水,這樣打出來的汁更濃,和出來的面更綠。

2.無鋁泡打粉可放可不放,放了比不放做出來的油條更膨鬆。

3.全程中火,不需要上色太深。











思鄉遊女and他鄉遊子


香酥脆皮小油條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thumb_url": "2cc7500063b48767739e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