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要生孩子?

胖媽小阿楠


人為什麼要生孩子?似乎從出生到成長中的每個年齡階段都會聽到長輩們和路人說,女生到了年齡就是得結婚,結了婚就是得生孩子。不生孩子不結婚就是不正常。但是我想說,為什麼?為什麼就到了年齡必須結婚?為什麼結了婚就必須要生孩子?不結婚不行嗎?不生孩子不行嗎?是誰規定就必須結婚生孩子?人的一生這麼短暫,為什麼我們都要生活在結婚生孩子的常規裡,我覺得結婚不是我們一個人在這一生必須要做的一件事兒,生孩子也不是一個人必須要去做的,我們一生遠遠有比結婚生孩子更有意義的事兒,不是嗎?相信世界那麼大,總有一個人能夠明確堅定的告訴我們一個堅如磐石答案,孩子你可以不結婚不生子同樣活的很好。


實話燙嘴嘛


人為什麼要生孩子?

看到這個問題我不自覺的微微一笑!

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覺得父母生我就是為了給他們養老的!這也是無數老人唸叨最多的一個答案:養兒防老。所以那時候覺得自己挺了不得的,父母以後就靠我了!

後來逐漸長大,當父母一遍遍的說起他們沉甸甸的期許的時候,我感覺父母生我,是為了完成他們未完成的夢!

畢業以後,獨自在外漂泊,孤獨,叛逆,倔強,覺得自己之於父母就只是血脈的傳承,開枝散葉的任務罷了!

直到現在,自己已為人父母,才發覺那些通通都顯得蒼白!

我已生下兩個孩子,我生下他們,於我自己而言,僅僅是我想要我的人生有他們的陪伴。人生而孤獨,除了生命和疾病,也就只有孩子是真正屬於自己在這個人世的證明了!

看著孩子的一顰一笑,作為父母的心是溫暖的,柔軟的,你會感嘆,世界上怎麼會有如此可愛軟萌的天使!從牙牙學語到成家立業,我們一起經歷生活的洗禮,我們互相陪伴,互生憐惜!

養兒不期望他養老,也不期望他為自己圓夢,僅僅是想欣賞他的成長和在彼此生命中的陪伴!






貴妃的妃


生我的孩子是因為丈夫的悲傷痛哭,他一時像個孩子,伏在我的懷裡,因為他的爸爸離開了人間。其實我自己還不大成熟,公公的突然離世讓人覺得意外,措手不及。幾天前還看見他在大街上騎著自行車馱著婆婆,跟我們碰面匆匆打了招呼,沒想到兩天後就是冰冷冷再無生氣的軀殼了,丈夫趴在公公身上痛哭,那是我第一次經歷失去親人的哀傷。看他哭得渾身顫抖,心疼的不得了,心裡暗暗發誓,失去親人的痛苦讓我來補償。所以經歷了準備和孕育,兩年後迎來了我們的兒子,漂亮而且聰明。丈夫滿心歡喜的捧著,好像一顆珍貴的珠子,喪父之痛終於化解於無形之中。兒子也的確是他今生最愛,超過了愛我。可惜的是沒過多久我就遭遇了背叛,痛徹心扉。他的人生撐住了,我的卻坍塌了,時也,命也?不過兒子始終是我的希望,咬緊牙關用了二十三年心血打造,成績斐然可以說算是我的驕傲!


則禪


我家有兩個小孩。當孩子叛逆或調皮或鬧情緒或不用心學習時,真的很令人頭痛,但我從未後悔過生下他們。

有了孩子,才體會到以前父母的不容易。孩子,讓我多了一份責任,讓我更明白生活的不易,讓我更努力地生活,更努力工作。孩子雖然經常讓我苦惱,但孩子帶給我的生活樂趣更多。一個家有了孩子的歡聲笑語,有了孩子的吵鬧哭喊,才有了煙火氣。家裡有老人有小孩,這看起來才是真正的家。我們也曾是個小孩,父母也有過屬於他們的童年,一代代人就這樣出生,成長,老去,生命得以延續。

每年,我去祭祖時,看著墓碑上一代代祖先的名字,看著立碑人的名字,都會感嘆生命的奇妙。

我是一個傳統觀念比較重的人,家庭觀念也較強,當然,對家的責任心也較強。我們兄弟姐妹五個相處和睦,大家互相照顧互相扶持,孝順家裡老人,別人都挺羨慕我父母的,雖然以前撫育我們幾個確實辛苦,但每當聽到別人稱讚我們,父母臉上都會露出欣慰和驕傲的神情。十幾年前奶奶生病了,一天三餐要吃藥,吃了十多年不間斷,前年又摔傷了臥床不起,我們一直照顧她,把屎把尿,餵飯洗澡,而同村一個孤獨老人死在家裡都沒人知道。所以大家感嘆,孩子還是得生,並且一定要教養好,老來才有所依靠。

幾年前父親不幸車禍過世,母親前幾年也經歷了重病手術,我們兄弟姐妹幾個同心協力共渡難關,媳婦日夜不停歇在醫院服侍老人。母親終於戰勝了病魔!老人家回到家裡,經家人細心照料,很快恢復了元氣,現在身心狀態都挺好。

我們現在雖然很年輕,但總會慢慢老去,終歸有一天需要有人照顧。當自己需要人照顧時,身邊卻沒人,那多心酸!

老有所依,是每個人的心願。


80後畢業生


  • 我不知別人怎麼想,自己覺得有一個自己的孩子很神奇,從孕育、出生到成長一路看她變大、變強、變漂亮。陪她再過一次童年,再重溫一下學習的苦樂。好像時光機帶我又回到了兒時。看她吃我吃過的美食,摔我摔過的跟頭,玩我玩過的遊戲,吵我吵過的架,體會過我失敗時的沮喪,明白成功時的不易。
  • 總之,就像一本好書,慢慢體會,慢慢欣賞,慢慢揭開答案。想看一看這個和自己如此相像的孩子會有一個什麼樣的人生。一路扶持著、保護著、跟隨著。

豆豆ww


說一下為什麼人的一生要生小孩吧。

我的婚前婚後都有一種恐懼,就是真的不想要小孩,但是大多數人到了一定年齡就特別喜歡寶寶。

那時候就感覺二人世界特別美好,沒有負擔,也沒有孩子的吵鬧。但是婚後自然受孕,加上兩邊家長的態度就開始欣然接受肚子裡的小生命,從第一次孕檢到後期寶寶在肚子裡活躍的舞動,那真的是見證了生命的成長。

24歲我生了兒子,生下來白白胖胖,活潑好動,每一個階段的成長更是讓全家人欣喜若狂。27歲產下小兒子,和哥哥一樣可愛,當然,二胎來臨的時候我們一家人都是特別開心的,無謂性別,就認為他們是和愛人的結晶,是生命血脈的傳承,是家裡的開心果,是一輩子奮鬥的動力。

人的一生為什麼要生小孩,因為每一個生命都值得被尊重,每一個生命都值得被期待,他們不僅是祖國的花朵,更是未來的希望。

當然,很多人選擇做丁克,我們理解。只是,人的一生有時候需要從新振作的動力,人的一生需要不斷的選擇方向。

人的一生為什麼要生小孩,當你生下來那一刻才會真正的理解。



無心1993


當我生完孩子後,我發現我在這個世界上的作用被放大了。他吃飯需要我,睡覺需要我,他隨時都非常需要我。

我見證他的成長,看著他長大。他從我的肚子裡的一個小胚胎,變成現實中活生生的一個人,具有自己的思想,能力和生活。

我覺得真的是非常神奇的一件事情。

這就像你打養成遊戲吧!

在這個路程中,你會遇到各種困難,但是也有很多幸福。

可能延續生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經歷經歷了一段為人父母的過程。

而這個過程真的太幸福了。


zozo買手日誌


我覺得生孩子有好幾個原因,首先按照傳統觀念來說就是傳宗接代,但這是老思想了。人生孩子其實就是能使自己的生命得以延續,另外,孩子是我們的希望,同時孩子能為我們帶來人生中最大的快樂。

生了孩子,你可以釋放愛,還可以也

享受愛,並得到孩子回饋給你的愛,這種血肉之情是最深最濃的,這種愛也是最純最真,最無私最美好的。

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感情是世界上任何一種感情也無法比擬也無法替代的,有了孩子你的人生才是圓滿的。

有句話說:我們陪孩子長大,孩子陪我們變老,的確如此,在這樣一個共同成長過程中,一開始是我們在養育孩子,引領他們成長。當孩子們長大了,我們也就逐漸變老了,這時,是孩子們反過來扶持我們了,尤其當我們人老體衰的時候,只有自己的孩子才能盡心照顧,才能日夜陪伴,孩子能為我們養老送終。

雖然,作為父母,我們不想依賴孩子,也不願給孩子添麻煩,但自己的孩子他們不捨得也不忍心,對自己的父母不管不顧。這就是所謂的:養育之恩與返哺之情吧。

人活著總得有個盼頭,有個精神支柱,孩子就是我們所謂的盼頭,也是我們的精神支柱。

我是這樣理解的,希望我的回答能讓您滿意。



伊人伊語


生育這件事,我是專門研究過的,寫過一本書叫做《生育與中國村落文化》,當時就是研究一下中國人幹嗎這麼拼命地要生孩子。如果中國人不這麼看重生孩子,咱們也不會成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

生孩子它有很多的功能,有很多你可能平常沒有注意到,但是實際上它是有社會功能的。比如在鄉土的社會,他就是那種傳統社會,不是工業化的,沒有現代化的這個社會,他生孩子有一個絕對的功能就是養老功能。民間都有話就是養兒防老。

這個養老功能就是因為在前現代的社會里頭,當人老了,他勞動能力完全喪失了,不能夠再工作,他就會喪失這個生活的來源,完全沒有吃,沒有喝。另外一個方面就是說人的老年,在他真正的喪失了生活能力,比如喪失勞動能力的時候,在他喪失了活動能力的時候,有時候臥床,他還需要照料。所以生孩子是一個他的養老的保障,這個孩子的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養老。

大家可能都不會注意到,在咱們中國的法律裡頭,都是孩子是要贍養老人的。如果你不贍養老人,那是違法的。有些不被贍養的老人,會去把兒子告上法庭,這是根據我們國家的法律。但是其他國家並不是都有這種法律的,就是好多國家並沒有就是說孩子有贍養老人的這樣的一個責任義務,如果你不贍養就怎麼樣。

費孝通有一次把中國的生育模式,專門寫了一本叫做《生育文化》的書,他說中國是反哺模式,西方是接力模式:中國的老人,就是上一輩父母要生孩子、養孩子這是恩情,孩子在父母老了的時候要來反哺父母,這是咱們中國也是也是報恩這麼一種邏輯,這麼一種文化,也是一種習俗和制度。

西方他就是一代一代的往下,他叫接力模式,父母養孩子也不是什麼恩,他們西方人不會覺得父母生了我養了我,你對我有恩,他沒有,所以他也不需要報恩,他就是一代一代這樣傳下去接力模式,這個其實是中國人生孩子最主要的動力。

人類的演化過程大約經歷了400萬年。

經歷了數個這樣大冰期和2萬年一次的小冰期。

不是“為了繁衍後代,為了基因續存”而生,

而是沒有狂熱的生育慾望,早就被自然選擇掉了。

大部分人並不會去想為什麼要生孩子,

只是在順應一種冥冥之中召喚,

那是來自基因深處遠古的本能。

我們是經過殘酷的自然選擇後,

有旺盛生育慾望的種群的後代。

墨西哥的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奧克塔維奧·帕斯說:“死亡其實是生命的回照。如果死得毫無意義,那麼,其生必定也是如此。”

生育後代所做出的付出,在於給人間帶去了新的生命。在你死亡後,後代為你供奉的這份懷念,即為你生命價值的一份證明。

在這種哲學觀念裡,生孩子可以樸素的理解為,我們能為世界留下了點什麼,他們一代一代的傳承,讓我們永不畏懼死亡。

同時,也可以做更廣義的理解,“後代”不僅僅只能是血緣上的繼承,人類歷史上熠熠生輝的那些名字,他們所“生育”的一首名曲、一個算式、一張圖畫、一篇詩章等等,也都會有一代代的追隨者將他們放在心中,所以他們也永遠不會“真正的死亡”。



春衫君


曾經看到一個故事:我們假設現在有一種機器人,設計這種機器人的目的就是為了搬磚。從投入使用的那一刻起,他就開始不停的搬磚,一箱有一箱的搬運,直到最後,他再也搬不動了,因為機器老化,最後淘汰。他的一生就是搬磚。

過了一段時間,這些機器人慢慢的產生了一種高於搬磚任務的自我意識,有一個機器就提出了一個問題:我這一生的意義是什麼?我到底是從哪裡來的?我又要到哪裡去呢?結果其他的機器人都嘲笑他:我們的一生就是為了搬磚啊!這還用想嗎?

是的,我們其實就是上面的搬磚機器人!

曾看到過這樣一個理論:人類,如果更嚴格的說,應該是肉體層面的人類,其實本質上只不過是基因信息的宿主。基因信息給了這個宿主做了一個宏觀意義上的規劃,內容就是生存和生殖。只有生存下來才能生殖下去,反過來說,生殖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更大意義上的生存,即基因信息的複製和傳播。其實就是生命的延續。這樣看來,基因信息給人類做的這個規劃和機器人搬磚的任務基本沒有什麼本質區別!機器人不知道自己為了什麼搬磚,人類也不知道基因信息為什麼複製和傳播。

在設計機器人的時候,就給機器人做了一些程序設定,就是搬磚會給機器人帶來快感,如果不搬了,就會給機器人帶來痛苦,就是這麼簡單。其實,人也都是一樣的,為什麼人們對生存充滿渴望,因為死亡讓人感到痛苦和恐懼。人為什麼會不斷地追求愛情,因為它能給人類帶來強烈的快感。其實,總是有一種力量在引導你,讓你去做這些你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是你認真思考,仔細琢磨,你會發現這些事情都毫無道理。

現在回到人為什麼要生孩子這個事情上,經過上邊的分析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就是生孩子是基因信息傳播和複製的唯一途徑。為了引導人類去做這件事情,人體的設定裡就包含了"母性""情感""生死""愛"等等一些感情。就像你看到一個可愛的小孩,小小的,你就會特別的喜歡,就會產生想要保護他的衝動,想要把他養大成人。但是這都是相對的,比如你看到一個小小的昆蟲,你就不會覺得可愛。因為你身體的激素被激發,你才會有覺得嬰兒可愛的感覺。就像你看到了一個帥哥,一個美女會有喜歡的衝動是一樣的。其實這就是生殖本身的誘惑。


那人為什麼要生孩子呢?有什麼意義呢?其實,沒有人能提供標準答案的!因為這個問題實際上是兩個很深奧的哲學問題:基因信息的傳播到底是為了什麼?又有什麼意義呢?如果從無神論的角度看,人死不能復生,那我們還為了什麼終其一生的去傳播和複製這沒有意義的基因信息呢?跟我們有什麼關係呢?是的,事實就是這樣的,很難理解,永遠沒有答案。就像上面說的機器人,無法回答它為什麼一直在那搬磚一個道理!

如果放在以前,生孩子還有所謂的養兒防老的作用,但是想想,現在的老人有多少人能指的上兒女呢?所以這個作用在人類發展的歷程中已經變得不再那麼重要了。如果有的人是為了情感陪伴,那麼養一個寵物也是可以解決需求的。但是寵物並不是每個人的需求,生孩子也一樣,未來不一定就是非生不可的。在未來,生孩子將成為人類一個非常慎重的選擇。


我覺得伴隨著人類不斷變化的自我意識,人類最終會意識到一個問題,就是什麼才是真正的"我",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又要到哪裡去。我們不在為基因信息的傳播和複製負責,基因信息只不過是我們肉體的寄宿者罷了。只有那個時刻,人類,才獲得了更加高級的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