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重磅抓手

改革是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重磅抓手

伴随着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跨越进程,近些年来中国致力于摆脱对以劳动力资源为主的传统竞争优势过度依赖,积极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迄今为止,质量、技术、品牌、服务和标准五大方面被看作是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主要抓手。我国外贸在2017年取得两位数增长尽管与世界经济复苏不无关系,但也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改革带来的红利,因而改革也可以被看作是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重磅抓手。

首先,改革为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直接增添动力。迄今为止,各类园区建设之所以能够在对外开放过程中担当起“先行者”角色,在很大程度上与体制机制上的一系列配套改革相关联。2017年4月1日,随着浙江、辽宁、重庆等7个自贸试验区挂牌,中国已经形成1+3+7的自贸试验区格局。作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试验田,通过在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转变政府职能等方面的一系列先行先试的改革,自贸试验区也为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做出了榜样。

其次,改革为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间接形成助力。按照2017年初国务院发出的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要求,外商投资企业和内资企业同等适用“中国制造2025战略政策措施”。国务院出台上述改革措施有助于在培育外贸竞争中的技术优势,但从这一措施本身也意味着对原有外资管理体制的突破。除了与技术抓手形成合力外,在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过程中,改革这个抓手也会与质量、品牌、服务和标准等其他抓手形成配合关系。

再次,改革为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不断克服阻力。作为全国加工贸易重镇,近年来东莞市着力加快对外贸易转型升级。作为全国首批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试点之一, 东莞通过尝试一系列“放管服”改革措施为企业转型升级扫清制度障碍。经过中期评估,东莞的许多经验已经在全国推广。例如,东莞加工贸易企业办理海关业务时间从4小时缩短至3—5分钟,越来越多的企业获益。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在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过程中将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着眼于贸易强国目标,当下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不能仅盯住质量、技术、品牌、服务和标准五大抓手,也要加大改革力度,形成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新版本。为此,2018年的改革重点不仅要在开放的范围和层次上进一步拓展,更要在开放的思想观念、结构布局、体制机制上进一步拓展,如通过在扩大市场准入、放宽自贸试验区权限、探索自由贸易港,保护知识产权,弥补服务贸易短板,建设创新型国家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为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增添更新动力、形成更强助力、克服更多阻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将改革看作是培育我国外贸竞争新优势的重磅抓手也未尝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