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获诺奖的那篇论文第一作者是李政道,第二才是杨振宁,后来为什么杨的声誉更大?

由知


1956年,《Physical Review》上发表了两位中国青年的论文《Question of Parity Conservation in Weak interactions》(质疑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守恒),论文对奉为金科玉律的宇称守恒提出了质疑,并给出了几种实验检验方案。1957年初宇称不守恒得到了实验验证,当年两位中国青年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两位中国青年是杨振宁和李政道。

使他们获得诺贝尔奖的论文中,李政道的名字排在前面(注:排名在前并不意味着贡献大,有一种排名顺序是按照姓氏首字母排序),他们领取诺贝尔奖时,杨振宁排在了李政道的前面。至于他们两位谁对提出宇称不守恒的设想贡献大,现在已经难以摸清,包括他们两位也因此关系逐步走向破裂。

杨振宁和李政道虽然同为诺贝尔奖获得者,不过成就总有高低。现在看,不论是在科学领域还是在社会领域,杨振宁的声誉都要高于李政道。

对李政道来说,斩获诺贝尔奖的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是他最重要的学术成就,对杨振宁来说,却不是这样。杨振宁最重要的学术成就是他和助手米尔斯合作完成的杨-米尔斯方程,这个方程为几种相互作用的统一以及标准模型的建立提供了框架,这项成就的伟大已经不能用诺贝尔奖去量度了。除此之外,杨振宁还有杨-巴克斯特方程等诺贝尔奖级别的学术成就。

杨振宁还是一位优秀的社会活动家,这使得他在社会领域也有非常高的知名度。保钓活动中有他的演讲;中美建交有他的推力;大批中国学者赴美学习有他牵线搭桥的功劳;国内多所大学里有他讲课的声音以及建立的研究院。

2003年杨振宁开始在中国定居,并几乎将全部的身心都投入到中国,直到今天97岁高龄仍然未停止工作,在众多的学术讨论中都能够看到他的身影。这使得他更容易出现在中国的媒体中,更容易被中国公众所熟知。不论是看科学成就还是看社会活动,杨振宁都要比李政道更适合做科学领袖。


刁博


杨活的久


王雨辰701


说明你比瑞典科学院的人厉害,下次你去当评委


用户8167013483870


1


请风HN


李政道除了和杨共同合作得了个诺贝尔奖之外还有什么比较出名的学术成果?没有,杨至少有十三项重量级的成果。杨米尔斯方程式,米尔斯也说过,他只是负责了一部分的计算工作,这个方程式名字可以完全不署他的名字的。但是杨振宁却执意要添加米尔斯的名字,可见谁的品德和学术高下立判。诺贝尔奖是李的终点,却只是杨振宁的起点。


少年狂老夫更狂


这有啥奇怪,你要82找个28的,想不出名都难。


紫色传奇


头条里这种垃圾提问越来越多,这种问题随便查下就能有答案,老是问来问去有啥意思


拉丝的龙


问得好!不久前看到过有关李政道和杨振宁关系破裂的文章,内容非常详实,标题没记住,但有大致印象,非常深刻。之前鼓吹杨振宁的文章不绝于网,神乎其神,令我不得不注意此事,并且产生一探究竟的想法。叫我欣慰的是,近几天揭开事情真相的文章多起了!我相信怀着尊重事实的人们不难做出正确判断。

李政道说,他两人的闹翻是中华民族的悲剧。中国人向来看不起不讲道德的行为,欺世盗名可算其中有份量的一条。中华民族向来崇尚礼让三先,可偏偏为争名字顺序而不欢而散。谁先提出,本无悬念,可偏著书立传,不遗余力推动,以求自己的大名以首要位置传世。中国人第一次获此影响力巨大的科学奖,却是如此尴尬的收场!

那些打着唯科学论招牌进行鼓吹个人崇拜的人,毫无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们,当你们了解真相之后,是否感到无地自容和不好意思呢?是不是翻然悔悟,悔不当初呢?若如此,诚为中国之大幸!中华民族之大幸!


鸿雁59921963


这有啥——

时也、运也、命也……

后来的事,谁他爹说得准哟——

想当年,武大郎还他妈老大呢?按理讲,要照顾小弟才是……

可后来二郎比他爹谁混得都好,吃香喝辣的不说,而且还位高权重呢,牛逼得不要不要的——甩他们家当年那个矮戳戳、其貌不扬的老大哥远不止十八条街呢??这怎么说呢?

可见世事就这么难料,真的,挺不好说的……

所以凡事就别强求了吧——


醉心创作


这个简单,有一句叫后来居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