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讓人難受的才是讓人受益一生的

在部隊當兵的經歷是我人生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走向社會以後我時常為此而後悔不已,後悔如果要是能把在部隊裡面幹事的那種勁頭,放在現在的工作、事業當中去,我想我會做的更好,比在部隊更有成效。但經歷過許多事之後,我也會偶爾慶幸我有過這樣一段不同尋常的經歷,因為當兵入伍的兩年我確實比原先在家改變了許多,尤其在生活習慣上,徹底改掉了過去依賴,自由散漫的生活習慣。

部隊的生活即單調乏味又嚴肅緊張,每天都是按條令條例,訓練大綱按部就班,靜如止水動如突兔,步調一致,一切行動聽指揮,叫你靜就要靜,叫你動就要動。來之能戰戰之能勝。

部隊對我來說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種經歷,因為在那裡從開始到退伍復原,並沒有讓我引以為豪,津津樂道的地方。更多的是打擊和傷害。

現在回想起來,其中的緣由還是因為出身家庭的影響,導致個性太強,對自身認識不清所導致的原因。

那時的我也和現在大多數年輕人一樣,年輕氣盛、張狂、愛表現,在部隊裡面我算是那種大錯不犯小錯不斷的類型,能做點事情但老是出問題,拿部隊的話說:“關鍵時候掉鏈子。”這就意味著班長平時要花在我身上的時間比那些老實聽話,聰明能幹的人要多得多。

部隊講究的是犧牲奉獻,舍小我顧大局,個體不能凌駕於集體利益之上。這也是步調一致,整齊劃一一個最直接的體現,在不逾越集體利益的基礎之上去表現自我,最好的結果一個班集體個個都優秀,其次才到個人。

而我在當時絕對是一個另類,個性很強,體能不過關(五公里越野拖後腿),簡而言之,脾氣比本事大,喜歡錶現,真到表現的時候又表現不出來,事情沒少幹問題也不少,事也幹了還經常挨批評,為此班長經常找我談話做思想工作。大會小會有意無意的提起我,生怕我忘記似的,給我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這就是在暗示我:要想不被別人說,自己就把事情給做好。

長此以往我從了班裡重點幫扶對象,落後就要捱打,說的好聽是幫扶,實際上是“集體批鬥”因為我一個人的原因,總個班集體都要連帶受到處分,如果不是到無藥可救的地步,誰都不可以放棄我,直到我也做好為止。

也就是說,別人幫我都是被逼的,是為了集體的榮譽,不情願但又無可奈何。對於他們是這樣,對於我也同樣如此。

接受改變的過程是相當痛苦的,要把一個不會的東西學會,要把一件做不到的事情做到,我必須承受身體和心理的雙層附和。這個過程相當難受非常痛苦。那個時候老後悔去到部隊啦,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跑到這個地方活受罪,又生活在和平年代,每天週而復始,風平浪靜的,根本就感受不到一個軍人崇高的使命和擔當。

退伍回來以後,剛開始我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就好像被從“監獄”放出來的“勞改犯”一樣,有種重獲自由,大魚重歸大海的感覺——放鬆自在,滿以為這下可以大展宏圖。沒曾想現實給了我狠狠一巴掌,我在部隊所欠缺的同樣也是這個時代所需要的。脾氣不好和別人相處就不快樂;體能不好做事心有餘力不足。

要麼說部隊是一個鍛鍊人的地方,過去的經歷也是一筆財富,有和沒有完全不一樣,要不是經歷過,十多年過去,我依然無法意識到我是因為什麼到現在還一事無成,當我再次以身試險,經受磨難,峰迴路轉又重新回到正確的軌道,我為曾經有過這樣一段經歷慶幸不已,那些讓人難受的也是讓人受益一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