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戲曲藝術家身上看傳承,從戲曲中看發展,戲曲將會越來越好

對於現在的許多年輕人而言,戲曲似乎是一個脫離視線的“老物件”了,也正因為是“老物件”,它身上有著無數的閃光點,在時代的洪流中,它始終秉持著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戲曲中最重要的兩個因素,一個是演員藝術家,一個是戲曲本身,藝術家兢兢業業的傳承著戲曲,戲曲也在時代的發展中不斷改進,兩者相輔相成,也讓戲曲在流行元素盛行的時代裡,站穩了腳跟。

從戲曲藝術家身上看傳承,從戲曲中看發展,戲曲將會越來越好

前段時間,著名秦腔、隴劇表演藝術家樊麗的個人秦腔三部曲專場演出,在蘭州金城劇院梅馨劇場隆重舉辦,反響很大。提起這位藝術家,樊麗出生在一個紅色家庭,也正因為家庭的緣故,讓她的血液中也流淌著軍人堅韌不拔、吃苦耐勞的精神品質。從藝40多年來,執著於戲曲藝術,不斷探索,讓戲曲發展越來越好。戲曲發展的背後也是她不斷努力的結果,她的專業能力有目共睹,她主攻小旦、青衣,刀馬旦、老旦等,各個行當都能出類拔萃、獨當一面。她領銜主演過40多部戲的主要角色。嗓音高亢嬌秀,唱腔委婉細膩,字正腔圓,聲情並茂。

從戲曲藝術家身上看傳承,從戲曲中看發展,戲曲將會越來越好

樊麗老師在專場演出中,通過三齣戲展示了三個不同流派的王寶釧,也讓觀眾看到了她的專業能力,在她的演繹之下,也讓戲迷朋友和觀眾們從不同的人物角色中領會到了不同流派的藝術精髓和表演魅力。秦腔《王寶釧》是家喻戶曉的一出經典傳統劇目。每一出每一折都堪稱經典,也曾唱紅和鑄造了一代又一代的秦腔大家。

從戲曲藝術家身上看傳承,從戲曲中看發展,戲曲將會越來越好

王寶釧三部曲中比較有名的派別是敏派、肖派和馬派。各派別的藝術風格不同,特色獨特。無數前輩和老藝術家不僅創立了這些風格,同時也通過獨具特色的唱法和表現形式讓觀眾對秦腔戲曲記憶猶新。樊麗的表演是繼秦腔表演藝術家之後又一部別開生面的王寶釧三部曲。三齣戲更是包容、創造性地展示了秦腔敏派、肖派、馬派的藝術風格和表演魅力。不僅將傳承下來的經典和優勢保留下來,同時也添加了自己的一些理解和創造,讓大家看到了不一樣的戲曲。

從戲曲藝術家身上看傳承,從戲曲中看發展,戲曲將會越來越好

可能有些人沒聽過戲,但對於戲曲中王寶釧與薛平貴的愛情故事還是非常熟悉的,在這裡也要肯定影視劇的功勞,在這段愛情故事中,王寶釧忠於愛情的高尚品德被人們傳頌。其中《三擊掌》中說的是王寶釧答應拋繡球選中叫花子薛平貴為夫,寶釧父王丞相不允這門婚事,嫌貧愛富,父女打手三擊掌,斷絕父女情分,王寶釧忠貞愛情,夫妻二人到寒窯度日的動人故事。《探窯》講的是王寶釧捨棄榮華富貴,甘願住進寒窯裡,苦守清貧,薛平貴西涼征剿,母親前來寒窯看望寶釧,母女淚眼相對,傾訴生離之苦。

從戲曲藝術家身上看傳承,從戲曲中看發展,戲曲將會越來越好

《趕坡》講的是薛平貴隨軍北征西涼,繼西涼國王位後,忽然接到鴻雁傳書,得知髮妻王寶釧苦守寒窯一十八載,特回寒窯相會,又恐離別日久其妻不貞,故在五典坡前託辭挑逗寶釧。經多番試探,見寶釧始終堅貞如一,遂夫妻相認,破鏡重圓。

從戲曲藝術家身上看傳承,從戲曲中看發展,戲曲將會越來越好

一聲唱腔,一個動作,一個眼神,便將這段愛情故事演繹得栩栩如生,絲毫不遜色於影視劇,這也是戲曲的魅力所在。肩負傳承傳統文化的使命,通過各種唱法、配音、舞臺、角色的演繹,帶給觀眾一個全新的戲曲世界,身在其中,看似唱遍人生百態,實則又如同社會一角,引人深思。演員藝術家在提升自我能力的同時,也讓傳統戲曲文化得以傳承,戲曲在傳承中也不斷髮展,讓觀眾領略其中的精華所在。這才是戲曲的真正魅力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