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做一个“不合群”的人

年轻时喜欢交友,三五成群,嬉笑怒骂,觉得这样的人生好快意。

可经历过很多事后,才发现,有时候,努力合群比孤独更让人难受。

正如颜如晶在《奇葩说》中说的:“不合群只是表面上的孤独,合群了才是内心的孤独。”

其实,所谓不合群不是自我封闭,也是不是自高自大,目中无人,而是放弃无效社交,有选择性的交友,这种不合群在先生看来,反而更谦卑,也更懂得与人为善,与自己为善。

学会不合群,与自己好好相处,也是一个人内心强大和丰富的开始。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才能静下心来反省思考,看清生命的真相,悟透自己的人生。

所以当你学会不合群时,活的就自在了。

余生,做一个“不合群”的人

01

刻意合群,只会平庸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下了班很想去上瑜伽课,但为了同事之间的情谊,只好硬着头皮和同事聚餐;

周末打算去图书馆看书,但朋友决定去逛街,你只好取消原来的计划;

大家都在讨论一部热播剧,为了能和同事有共同话题,也勉强自己去看;

……

后来我们渐渐发现,把太多人请进生命里,强行融入一个不适合自己的圈子,每日纠结于和谁的关系远了又近了,这样费力讨好的感情反而让自己更累。

想起樵夫和牧羊人的故事:

一位樵夫在野外砍柴时,与一个牧羊人碰巧相遇,牧羊人手里牵着的羊在吃草,闲来无事的他,拉住樵夫要和他聊天,樵夫停下来和牧羊人唠嗑唠了一整天。

不知不觉大半天过去了,羊吃饱后牧羊人回家了,樵夫却空手而归,回家后不仅被家人责骂,还成了全村人的笑话。

我们中有多少人像这个樵夫?用自己的时间换取志不同道不合的朋友,浪费时间不说,还耽误了正事,这种无效社交,明显是亏本的买卖。

你花时间合群,除了感到没那么孤独以外,其余别无所获,长此以往,碌碌无为。

正如叔本华在书中所说:“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也就是说,一个人对与人交往的热衷程度,与他的智力的平庸成正比。人们在这个世界上要么选择独处,要么选择庸俗,除此之外,再没有更多别的选择了。

如果不想在不适合自己的圈子里,浪费人生,不妨踏踏实实地做好当下该做的,安然度过后半生。

只有这样,才能不迷失过去,也不畏惧未来。

余生,做一个“不合群”的人

02

优秀的人,大多不合群

东汉末年,管宁和华歆是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他们经常同席读书,几乎形影不离。

然而有一次,管宁和华歆一起读书时,华歆忽然有看到坐轿子的官员从门前走过,于是忍不住放下书本跑出去看,回来后还不忘对管宁夸个不停。

而此时正全神贯注看书的管宁觉得自己不断受到干扰,便割断席子,分开彼此座位。然后又狠心对华歆说:“从现在起,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因为在管宁看来,华歆做事不能专心致志,看书时东张西望,总不干正事,所以他宁愿选择一个人待着,也不愿和志不同的人交朋友。

后来管宁选择隐居独处,躬耕苦读,学识、才志不输给任何人,最终,完成了他的著作《氏姓论》。

你看优秀的人,他的内心,总有自己的一片天地,他们喜欢静静地思考,并一直向自己的理想一步步向前迈进。

可见人只有在不合群的情况下,才能摒除杂念,更清晰地认识自己,让自己获得更优质的提升。

如果你也是一个不合群的人,不妨跟从自己的内心,享受和利用孤独,积蓄能量,一点一点成为更强大的自己。

余生,做一个“不合群”的人

03

不盲目合群,活出自我

生而为人,大部分时间,我们是在和自己相处。

所以没必要花那么多时间在合群上,远离无意义的社交,不刻意迎合他人,你将收获一份淡然的生活和一个全新的自己。

大家还记得著名的塔莎奶奶吗?

从小在富裕家庭中长大的塔莎·杜朵,一点儿也不热衷于上流社会觥筹交错的社交生活。

她说:“与其参加一场无聊的派对,还不如给我一头牛来喂养。”

巧合的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乡下的朋友家住了一段时间,对乡村生活无比喜爱。从那以后,塔莎更坚定了自己未来想要的生活——回归田园。

于是她开始一个人生活,同学们都嘲笑她是个“怪人”,母亲和哥哥都反对她:

“你为什么不去交际呢?”

“你认为你的画很出彩吗?”


但塔莎内心很坚定:“我喜欢与自己相处的时间,即使说我任性也没关系。”

于是她开始养鸡、养牛,过起了梦想中的乡村生活。她还自制饼干、面包拿到集市上卖,再用赚来的钱购置复古的服饰。

闲暇时间,她常常给书本画插画自娱,有时还会自己写点小故事,为文字配图。

塔莎以自己的田园生活、农场的小动物、花草等为蓝本,创作了很多清新脱俗的插画,为100多本书的做插图,深受读者喜爱。

后来她还被媒体誉为最受憧憬的女性人物之一。

聪明人总是能够远离无意义的社交,并非是对现实世俗的逃离,而是清楚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因为只有拒绝盲目合群,我们才能百分百地跟自己在一起,才能静下心来阅读和思考,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就像塔莎奶奶一样,在自己喜欢的事业上拼尽全力,让自己热爱的工作充满灵魂,那么即使不合群的你,也照样发光发热。

余生,做一个“不合群”的人

04

作家陶立夏告诉我们:“太多的答案不在外面的那个世界,而在你的内里。沉潜于你的孤独,终有广阔的那天。”

是啊,一个人最好的生活状态,就是在一个人的美好时光里,取悦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生命的意义。

虽然看起来很孤独,但只有自己知道有多爽。

如果你不害怕自己成为一座孤岛,又何必将自己勉强融入某一群体之中呢?

愿我们学会不合群,珍惜与自己相处的时间,做一个不卑不亢,不忘初心,内心坚定而又温暖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