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某電影投資10億,票房僅三億。那不就是賠了7個億了嗎?

杜勇808


這個你不懂了吧,假如某電影投資10億,票房僅3億,10-3為什麼大於7?

現在看電影是一件非常尋常的事情了,很多人在看電影之前往往會上網關注一下這部電影的票房。於是有時候就會有這樣一個疑問:電影投資方到底是怎樣掙錢的?假如一個電影投資了十個億,票房卻只有三個億,那是不是就是賠了七個億?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一看一部電影是怎樣分賬的。

分賬機制:

首先一部電影需要繳納5%的專項電影基金給相關部門,然後要繳納3.3%的營業稅,除掉這些之後剩下的,才是一部電影可以進行分賬的資金。而其中電影的宣傳方面和電影院又需要分掉50%—63%這個區間的電影票房,也就是說對於電影的投資方而言,最後能到他們手裡的票房只有35%—43%之間。

其次,一部電影的收益有多少也並不完全是隻依靠票房的。我們回到上面那個問題。

對於一部國產電影來說,將近90%的收益是來自於票房收益和電影中的廣告植入,比如說一部電影投資了十個億,票房卻僅有三個億。那麼對於製片方來說最後虧損的絕對不止七億,而應該在九億左右。

但是對於一部好萊塢電影來說,票房收益就沒那麼重要了,一般來說它們的票房收益只佔到總收益的30%左右,其餘的70%都來自電影周邊和版權收入。如果一部好萊塢電影的票房是三個億,投資十個億,那麼虧損也就在兩億到三億之間,甚至還要低於這個數值。這是因為兩個國家的電影市場不同,所以電影收益也不同。

總之,對於一部國產電影來說,如果投資高達十個億,票房卻只有三億的話,那麼是絕對的虧損。從上面的分析來看,大概是需要三十億的票房才能夠勉強回本的。所以說,我們國內現在的電影市場雖然很火爆,但是真正賺錢的電影卻並不多。


撩影奇譚


這個要講遠一點再拉回來。

首先,國產電影,投資拍電影的資金實際上是很少的,因為中國法律沒有規定吹牛會犯法,因為吹牛不犯法,所以基本上所有的國產電影都會誇大拍電影的成本,比如,投資1000萬的電影,對外宣傳10億,一點都沒問題,什麼叫娛樂?就是逗你玩,講投資幾個億元的電影,基本上都是逗你玩。《阿凡達》製作成本才2.61億美元。隨便拍個普通電影,用不了上億的投資。

同樣,票房也是吹牛不犯法,2000萬票房,吹成幾億票房很正常。與雙十一數據吹噓的原理和目的相同,為了博眼球,引起好奇心帶來的銷售,一個是為了票房,一個是為了賣貨。

本人原來參與過字幕組,見識過無數電影,有很多電影還帶有花絮內容,會談到拍攝成本。所以一部電影,報的成本明顯過頭,一看就知道真假。曾經看過一部學生拍的紀錄片,拍的很好,但是成本只有幾萬美元。千萬不要相信請個明星就要幾千萬幾億片酬,假的,這種價格的明星稀少。也不是每一部電影都需要請這種級別的明星。內容普通的電影,很便宜。

電影宣傳費貴,這是一個無底洞,假設不計成本砸廣告宣傳,這裡虧的錢才厲害。國內電影,本身內容不太突出的話,宣傳費這塊投入估計遠遠高過製作成本。

所以呢,結論就很清晰了,投入10億元的電影,國內還沒有,國內宣稱投資10億元的電影,我覺得實際投資不會超過1億,拍的不好的話,票房收不到30%,因為只要不好看,一個小時就會擴散到全國都知道,收不到30%的拍攝成本,反正拍不好就虧,就像開發工業產品,一旦市場認為是沒用的產品,投入基本就是全虧。


西格瑪的化學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了解一下電影票房大的分賬算法。

按照國家相關文件規定,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繳納3.3%的特別營業稅,及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剩餘的91.7%認定為一部電影的“可分賬票房”。

可分賬票房中,院線包括電影院提留57%,中影數字提留1-3%的。剩餘的40-42%歸於電影出品方和發行方(大部分情況為40%)。

影片的發行方會收取歸屬製片發行方部分票房的5-15%作為發行代理費用。即為可分賬票房的2-6%作為發行代理費。

很多情況下,發行方預付影片的宣傳發行費用,這時發行方會收取12-20%的代理發行費。如果發行方承諾發行保底、買斷髮行、預付製作費用等方式,將收取更高的發行代理費用。

部分影片同檔期處於競爭劣勢,出於增加影片排映場次的目的,給影院及院線承諾票房返點,返點一般佔到可分賬票房的3-5%。

出品方回收的票房回款佔比為=1*(1-0.033-0.05)*40%*(1-0.1)=0.33

也就是說,一般情況下,出品方的影片實際收益為總票房的33%,如果簽約的發行代理費用稍低,最後的影片實際收益就可以達到總票房的38%左右。

就這個問題,你投資10億,總票房3億,為了方便計算,票房分賬比例按照38%基礎值計算,實際出品方(即投資方)可收回的票款為3億*38%=1.14億。

也就是說,投資10億,總票房為3億,出品方可回收的票款大概為1.14億,虧損10億-1.14億=8.86億。


鯤鵬娛樂


看你們說了那麼多,還有一個最簡單的,就是,如果這10億是黑錢,是不能用的,那麼就是用它來拍攝一部電影,最後投資者最後收益是1億,這一億是合法收入,相比較不存在是否虧損的問題!


你不要臉的樣子很可愛


可能不止賠7億,也可能賠不了這麼多。

1、投入10個億,這算成本。

2、票房≠收入

電影產品的收入不光是隻有票房收入,還有廣告收入、版權銷售收入、周邊產品銷售收入等等,票房收入只屬於其中一部分而已。

假設其他收入全無(這是極端情況),僅僅只有票房收入3億,這不是投資方能拿到的收入。

這需要先扣稅、扣電影專項基金、院線分成等等,剩下的才是發行方的收入,估計可能剩下不到一半。

假設發行方還事先和人簽署了票房對賭協議,一旦沒有達到對賭協議約定的水平,發行方估計一毛錢都拿不到,說不得還得掏出現金給對方補償。

正常情況下,電影投資的收入長尾效應遠遠不容電視劇,但依然還存在其他方式的收入,比如上提到的廣告收入、版權銷售收入、周邊產品銷售收入等等,這些都是來錢的路子。

所以,看一個電影產品的投資結果,不僅僅是看票房收入,得綜合起來考量。


西天蝸牛


你想的美!票房三億都給你投資方啊?影院不賺錢的啊?投資十億的電影如果想回收成本,至少得三十億票房!!!!三億的話,分到投資方手裡最多也就是個幾千萬!


東北大大大老孫


hello,大家好,我是大徐,一個智慧物業推廣者。

  在中國一般說投資十億的,實際投資也就兩三億,其中兩億還是片酬,而且還是陰陽合同,合同上數字兩億,實付二千萬,所以還沒拍製片方就已經賺了一億八了,當然投資方賺的更多,反正是從股市套來的錢,立個項目開工就賺七八億,上映以後的事就扔給發行,運氣好了出個爆款再賺一筆,所以必須大編劇大導演大牌演員大流量明星,至於劇本?劇情?演技?這個不重要,能過審就行,但凡愛國、搞笑、中國的電影觀眾都願意掏錢

  按照國家相關文件規定,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繳納3.3%的特別營業稅,及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剩餘的91.7%認定為一部電影的“可分賬票房”。

  可分賬票房中,院線包括電影院提留57%,中影數字提留1-3%的。剩餘的40-42%歸於電影出品方和發行方(大部分情況為40%)。

  影片的發行方會收取歸屬製片發行方部分票房的5-15%作為發行代理費用。即為可分賬票房的2-6%作為發行代理費。

  很多情況下,發行方預付影片的宣傳發行費用,這時發行方會收取12-20%的代理發行費。如果發行方承諾發行保底、買斷髮行、預付製作費用等方式,將收取更高的發行代理費用。

  國內電影其他的衍生收入與影院的收入比例大概又是1:9,比如網絡版權費、電視臺版權費、衍生品版權費、廣告費和電影獎項等。總而言之,如果是國產電影,投資10億,票房沒有30億製片方甭想賺錢。也因此,目前我國的電影投資只有10%左右是在盈利的,90%都是虧損的,如果想做電影眾籌之類的投資,需要謹慎。


徐思行Vlog


不止賠七億 應該是賠九億 票房的一半歸院線 交稅加電影基金扣除7% 宣傳發行要15%—20% 差不多30%左右歸投資方


劉老師劇能扯


不是,賠了更多。

票房分賬還需扣除國家營業稅收3.3%990萬,和電影專項基金5%1500萬,剩餘的部分2.751億,院線分57%即1.568億,剩餘部分為分紅收入1.183億。

也就是說票房收益3億,只有1.183億是收入 ,投資為10億,虧損8.817億。

不過,目前國內市場還沒有投資過十億的影片,電影投資是風險投資,請慎重!


影視人參


  電影投資收益不僅單靠票房,具體的投資收益要看具體的電影產品。比如國產電影就比較悲催,在總體收入中90%來自於票房和植入式廣告,投資10億,票房3億,對製片方最後分成來說虧損將近9億,而不是7億。

  而如果是美國電影,比如魔幻科幻等大片,其票房收入只佔總收入的30%左右,70%來自於衍生品授權和主題公園等版權運營收入。如果票房3億,虧損就可能兩三億,甚至更低。也因此,對電影投資不能一概而論,具體電影產品要具體分析。

  電影票房分配遵循如下分配機制:上交5%的電影專項基金,然後上交3.3%的營業稅,剩餘的才是可分配收入。而其中電影宣傳方和影院要扣留50%至63%不等的票房,對電影製片方和發行方而言分到的利潤只有35%到43%不等的票房。而對製片方來說,行業比較認可的是33%。

  如果單從票房分配,製片方投資10億,票房3億,那麼是要虧損近9億的。但是問題是,投資方可能還存在影院的其他分成收入,比如賣品收入(可樂薯條等),會員卡和廣告(影院中相關的廣告)等收入,而這些其他收入與票房的比大概是3:7。

  國內電影其他的衍生收入與影院的收入比例大概又是1:9,比如網絡版權費、電視臺版權費、衍生品版權費、廣告費和電影獎項等。

  總而言之,如果是國產電影,投資10億,票房沒有30億製片方甭想賺錢。也因此,目前我國的電影投資只有10%左右是在盈利的,90%都是虧損的,如果想做電影眾籌之類的投資,需要謹慎。

  當然了,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人看得起電影,而不是在家裡看盜版,票房也不斷高漲。除此之外,國產電影衍生收入也在逐漸落地開花,未來電影業應當會逐漸吃香,也期待國產電影向美國大片靠攏,滿地開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